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为了告别的“葬礼”——八十年代中后期知青小说对农民形象的重新塑造 ... ... ... ... ...

2011-11-28 06:16|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2549| 评论: 0|原作者: 吴志锋|来自: 左岸

摘要: 在1980年代出现乡村小说的“系列化”现象,有着很特殊的深层文化政治原因。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完全不象传统社会主义时期的“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那样,随着时间的展开不断在成长变化,最后才达到某种革命化的“本质”,而是在人物一出场时,他的“本质”就被创作者预先抓住了。对比下来,可以说这些系列化短篇小说往往是在同一主题下对乡村或农民所进行的重复书写,而这样重复的书写,正暴露出人们对书写对象的静态的“本质化” ...

小说发表后不久,就有人在《文学报》上称赞该小说对田家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深刻写出中国农民的灵魂[13]董健也在评论文章中指出田家祥是一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农民形象,并把他与新时期文学中其他的农民形象联系了起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田家祥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从来还没有出现过的一个典型,这是作者的一个新创造和新发现。在新时期文学中曾出现过陈奂生、冯么爸等一些引人注目的农民形象。而这个田家祥以迥然不同的姿态和风貌站在我们面前,简直可以说这是一块新的里程碑![14]

何西来则在《文学评论》上撰文,指出小说虽然有缺陷,但在塑造一个典型的农民形象方面却相当成功。他着重分析了田家祥的性格:

田家祥的性格结构中,有着浓厚的封建因素,这种封建因素,是狭隘的、闭塞的和保守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他所代表的农民阶级给予他的。极左思潮,由于自身所带有的封建性质,恰好契合了田家祥性格中的封建因素,从而为他的登场提供了最合的条件。[15]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地认定田家祥的形象就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他们也都无一例外地在指出田家祥性格复杂的同时,突出强调了他的狭隘闭塞保守的一面,并为他的这些缺陷找到了历史原因。这些论述很显然都有一个时代背景,那就是1980年代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反思,以及以新的价值为导向的改革。人们在将文革判定为一场浩劫的同时,急于需要对这场浩劫何以发生进行解释。于是有关农民和农民革命的论述浮出历史地表,这一论述为人们面对历史创伤时找到农民/封建主义这个病灶,极大缓解了历史创伤所带来的文化焦虑,并为新一轮的启蒙和改革提供了动力。事实上,这正是王兆军创作田家祥这个农民形象的目的:

田家祥这个人物,在我脑里转悠了不止一年两载了。他是一个道地的农民,出身贫贱,极力想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在他上升的时期,发挥了农民所特有的聪明才智,并为此隐忍了许多痛苦;当他走到他的顶点时,同是属于他的另一面也就显露出来了:保守、狭隘、残暴……我喜欢这个形象,目的是想通过他看见中国社会的基础,找一找几千年农民革命的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16]

当然,如果社会主义革命被解释成只不过是几千年农民革命的又一次重复,那么要找中国社会主义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就只有去找农民了。这样的解释显然忽视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复杂性,这里且不论上述解释是否正确,只是想指出新的农民形象得以产生,有着时代的深层文化政治原因。

那么作为知青的王兆军在上述文化逻辑中重新塑造农民的本质时,他的乡村记忆又将如何得到处理呢?还是让我们回到小说吧。从小说的总体结构来看,作者采用了悬念解迷的传统写法。[17]我们知道,悬念解迷是侦探故事的常用结构,这种结构建立在已知的情况(案情)”/“隐藏的真相现象”/“本质的二元对立之上,在这种结构中,前面的事实尽管有见证人或亲历者并被描绘得非常详细,也只不过是一个假象;而到后面通过一番曲折探索或关键人物的出现,隐藏着的事实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这样的结构安排在本篇小说中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亲历者对能表现田家祥正面品质的诸多事情有着鲜活的记忆,但所叙述出的人物只不过是一个假象;只有通过另一个人物吕锋,和读者才洞察了田家祥的真相,即前文中所概括的地地道道的农民的一系列本质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知青的王兆军在处理乡村记忆时的文学策略:将一切与现阶段关于农民的观念相矛盾的记忆都转化为不可信的假象!确实,人们只有将初恋对象的一切美好品质看成是假象,才有可能将那样刻骨铭心的情感否定和埋葬。而作为曾经为社会主义理想热血沸腾、忘我奋斗的知青一代,只有将与农民们同甘苦的一切想象为是一场政治欺骗,才能安心地向过去告别,毫无愧疚地踏上新的道路。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小说开篇时的《题叙》,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忽视了这个《题叙》,但它对理解这篇小说对主人公的塑造极为重要。可以说它揭示了田家祥这个农民形象的生成机制。在《题叙》中,叙述者与作者几乎融合为一体,既是小说中的女知青王晓云,又是一个想写一本关于中国农民的书的大学生。为此,我处处留意、静观默察,悉心推敲每一句话的农民味,以野兽般贪欲的目光摄取那种只有农民才有的动作我还特意读了一些我以前未用心读的书,如恩格斯的《德国的农民战争》、毛泽东的《农村调查》,以及哈代、托尔斯泰等人的农民题材小说。”“的这些努力,使我现在可以很容易地在城市里一眼看出谁来自乡村。为证明的这种才能,《题叙》中还插入了一个小场面:和同学们打赌,对三位农民进西餐馆的行为做了一番预测,结果一一被言中。三个农民进西餐馆每人只喝了一杯咖啡,其中有一个把咖啡喝得特别干净并把杯子倒竖在嘴上,出来馆之后又贬低咖啡的味道,但在回到村子以后却极力吹嘘咖啡的效力,等等。很显然,这里的农民形象是以一套知识为前提,并通过城市人的目光看出来的。如果没有下乡插队时的经验与记忆的话,这样的农民形象完全可以轻易地成为想象中的那本关于中国农民的书的主要内容。但是总觉得自己对农民的心理还没有足够的把握,于是才利用毕业实习的时间,选择了一个地方,去了解,去调查。选择的地方恰恰是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于是所有的记忆都被唤醒了,我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那葱绿的山坡和平展的田畴蕴含着我的悲凄与欢乐、希望与沮丧,深切的哀惋和强烈的忆恋。与这些记忆一起回到眼前的,是那个热恋过的农民田家祥。正是从这里,小说进入了主题,田家祥在记忆中的形象,完全颠覆了前面那个带着优越感的城市人眼中可笑的农民形象。这使感到极大的不安,于是开始寻找自己记忆背后的田家祥。小说接下来就变成了一次探索,带着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美好事物的记忆,去寻找一个与记忆不相符的真相。结果终于在另一个人(吕锋)的叙述里找到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吕锋成为叙述者时,他也已经离开了田家祥,成了和一样的大学毕业生。所以我们可以设想,最终所找到的另一个知识分子吕锋所叙述的真相,只不过是作为知识分子的前面那个,将从书本和城市人目光中所得到的关于农民的观念作了又一次的投射。并且这种投射真实的名义,征服了的所有记忆。就像在侦探小说中一样,真正的凶手终于被抓到了,大家从此可以安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5 00:10 , Processed in 0.01620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