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查看内容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探索

2019-11-13 23:2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688| 评论: 0|原作者: 简新华|来自: 察网

摘要: 本文论述了社会经济运行及其体制机制的区别和联系,说明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缺点及其历史地位、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回顾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过程和路径,提出了中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框架和特征,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必要性、任务和途径。 ...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年-2002年)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少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⑤】

党的十四大报告认为,

【“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初步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指出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并且规划了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这些标志着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1993年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属性、主要内容、基本特征、框架结构和建立的路径,指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必须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而有步骤地全面推进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还规划和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方面的任务和具体路径,即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并依法加强管理;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推进价格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根本保证。

1992年-2002年,正是在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指引下,中国通过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3年-新时代)

经过10年的努力奋斗,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还很不健全完善。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新世纪头20年“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10月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指出目标是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不足,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新时代也属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四、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真正切实有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特别需要弄清什么是中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什么、怎样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早界定,是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做出的。这个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性质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或者环节和框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为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全国完整统一竞争开放的市场体系、政府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六个主要环节或者内容构成的基本框架,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现在看来,这个界定基本上还是正确的,但是存在不足,还必须进一步充实完善。比如,没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市场和政府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不够全面深入。

什么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前所述,笔者认为,中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是实行共产党的领导,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主导的多种所有制为基础、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企业主要实行规范完善、名副其实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完整统一竞争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合理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政府经济管理体系,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国家实行更为全面合理有效的规划管理和宏观调控,建立符合国情的更为合理有效、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更为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避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贫富两极分化,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持续稳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稳定。

必须明确肯定是,从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和构成的各个方面的情况来看,自从1992年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算起,通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也已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所有制基础来看,已经由基本上是单一公有制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从企业制度来看,国有企业已经由国有国营(国家所有国家直接经营)的制度转变为主要采取公司制的现代企业制度;从市场体系来看,已经由只有商品市场、没有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缺乏市场竞争转变为基本上建立起来比较完整、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从财产和收入分配来看,已经由强调按劳分配、存在平均主义倾向转变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贫富差距扩大;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已经由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转变为主要由市场调节、政府只进行宏观调控和非指令性的规划;而且正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根本的变革,已经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美国特朗普现政府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承认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也是不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经济的说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都站不住脚。什么是市场经济?那就是市场在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或者说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主要由市场调节的经济形态,应该说这个本质要求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已经基本做到,中国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现在已经主要是由市场调节,不再是由国家计划规定了,怎么能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呢!⑥

(二)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对照笔者上述对中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和构成的各个方面的现状来看,中国现在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不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公有制经济虽然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偏低、而且不断下降,国有企业制度还不健全规范完善、国有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困难和问题,还需要支持、帮助、规范、引导,这些是近几年经济下行、贫富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相当多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衰弱,则是“三农”问题突出的基本原因之一。

二是财产和收入分配制度还不完善,还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甚至“赢家通吃”和私有制发展、按资分配必然引起贫富差距扩大问题的途径,这是导致中国现在财产收入分配不合理、劳动收入偏低、贫富差距过大、发展成果共享不够的基本原因,还使得劳动者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生产经营的积极主动性难以提高,造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

三是市场体系特别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还不健全完善成熟规范,市场监管也不力,既存在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充分,同时又有市场作用过度、难以有效克服市场失灵的双重不足,有些方面还存在不合理的垄断、不公平不正当不充分的竞争、市场行为不规范、优不胜劣不汰,这些是造成技术进步不快、经济结构不优、经济效益还不高、贫富差距较大和权钱交易的重要原因。

四是存在政府越位(干预过多、不该管的还在管)、缺位(监管不到位、该管的没有管好)的双重偏差,政府机构设置不完全合理、管理行为还需规范合理、管理作用还有待更好地发挥,对政府的民主监督约束机制也不健全有力,这些也是引起技术进步不快、经济结构不优、经济效益还不高、贫富差距较大和腐败严重的重要原因。

五是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完善,还不能较好地解决城乡居民的养老、就业(失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住房的保障问题,不利于解除广大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建立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也不利于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消除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发展成果共享和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作用的发挥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还不完善不成熟则是造成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成果共享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存在的经济下行、结构不优、“三农”问题突出、贫富差距过大、腐败现象严重等主要问题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完善有关,在新时代要合理有效解决上述主要问题、推进中国经济协调持续稳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和成果共享,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和途径

针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存在的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完成以下主要任务、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的利弊和原因、国有企业制度不完善的表现和原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下苦功夫完善国有企业制度、建立名副其实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探讨农村集体经济合理有效发展的路径,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真正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和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缩小贫富差距、解决“三农”问题、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与此同时,深入调查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规范完善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制度、经营方式和行为,按照公平竞争原则,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克服经营困难,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促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消除非公有制经济的消极影响。

二是改革完善财产和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形成合理有效解决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甚至“赢家通吃”和私有制发展、按资分配必然引起贫富差距扩大问题的机制,缩小财产和收入分配的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好地共享,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经营积极主动性,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加快健全完善市场体系特别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和相关运行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防范不合理的垄断、不公平不正当不充分的竞争,消除市场作用过度现象,有效克服市场失灵,真正让市场合理有效地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协调稳定持续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四是深化政府机构和管理职能改革,完善政府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规范管理行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形成和完善对政府的民主监督约束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特别是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真正做到该管的一定切实管好、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廉洁高效。

五是健全完善覆盖全社会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度合理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相关投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相关管理和监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人民日报》1984年10月21日。

2.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1993年11月7日。

3.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3年10月22日。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5. 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版。

6. 简新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7. 简新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和发展》,济南出版社2019年版。

8. 简新华、余江:《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吗? ——兼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论》,《经济研究》2016年第12期。

9. 简新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和合理有效机制探索》,《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8期。

①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突出问题和不足的主要原因,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缺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重工业优先的赶超战略”、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积累轻消费、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外延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畸形的产业结构、低下的经济效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由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造成的。中国经济改革实际上是两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经济发展方式由重工业优先、粗放型、外延型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结构优化、集约型、内涵型发展方式。本文主要集中论述经济体制问题,不展开说明经济发展方式问题。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页。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第148页。

④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第203页。

⑤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第373页。

⑥参见简新华:《否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毫无道理》,《人民日报》2018年10月30日。

【简新华,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座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本文首先刊发在《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作者授权察网发布,个别地方做了少量增补。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走势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036)的中期研究成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5 18:28 , Processed in 0.02425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