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东方红”点燃中国卫星的星星之火

2020-4-20 22:5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2227| 评论: 0|原作者: 陈辉|来自: 察网

摘要: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在1957年由前苏联人发射的。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东方红一号”卫星到2019年10月,中国正在运行的卫星多达301颗;美国在天体轨道上约有578颗卫星;俄罗斯现有卫星约为142颗。中国卫星在太空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当晚,周恩来总理登上飞机飞往广州,参加由越南、越南南方、老挝、柬埔寨领导人召开的“三国四方会议”。第二天,他高兴地在会议上宣布:

【“为了庆祝这次会议的成功,我给你们带来了中国人民的一个礼物,这就是昨天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我们大家的胜利。”】

4月25日18点,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圈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律播送“东方红”乐曲。世界都从中国中央广播电台20.009兆周的频率听到了卫星传送的《东方红》的乐曲。

“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后,星上各种仪器实际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东方红”乐音装置和短波发射机连续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经验。

“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太空,为“五一”国际劳动节献上了厚礼,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切接见了参加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代表。

陈辉:“东方红”点燃中国卫星的星星之火——纪念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50周年(上)

参加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功臣

从1958年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倡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到“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上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飞天之路,走了整整12年;从1965年底开始论证到1970年4月发射成功,历时4年多时间。1957年10月,苏联将一颗名为“斯普特尼克一号”的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宣告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来临。紧随其后,1958年1月,美国成功将一颗名为“探险者一号”的卫星送入地球预定轨道。接着,法国、日本的卫星上天。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从此掀开了中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

此后中国发射的对地静止通信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至今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共10多颗卫星,已纳入我国卫星通信业务系统,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东方红一号”研制和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卫星新纪元,此后中国卫星系统雨后春笋,震惊世界。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卫星的星星之火,在这之后的50年中国卫星如雨后春笋,2018年12月25日零时53分,中国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成功发射。这一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达114次,美国31次,中国占了39次,占世界全部航天发射的三分之一,中国航天发射首占鳌头,居世界第一,首次把美国甩到身后,获得世界航天发射“金牌”。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在1957年由前苏联人发射的。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东方红一号”卫星到2019年10月,中国正在运行的卫星多达301颗;美国在天体轨道上约有578颗卫星;俄罗斯现有卫星约为142颗。中国卫星在太空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卫星大国的后起之秀。人们回顾中国卫星发展史的时候永远不要宇宙中最明亮的那颗中国卫星是“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研制和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卫星新纪元,此后中国五大卫星系统雨后春笋,震惊世界。

【陈辉,新华社原北京军区支社社长,高级记者,大校军衔,获新华社“十佳记者”荣誉。撰写出版了《世界王牌败兵录》《沙场淘金百战归》(上下册)《军旗下的铁甲雄师》、《军旅岁月拾零》(一至五集)等9部专著,在国内外发表新闻作品2000余篇。新闻和文学作品先后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第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第三届中国报告文学大奖赛一等奖、伊拉克战争报道奖、国家抗震救灾报道奖等50余个奖项,新闻作品收入国家语文课文。先后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获国防服役金质奖章;简历被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和《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作品被收入《中华文库收藏作品名典》。】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12:09 , Processed in 0.014212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