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红色人物 查看内容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十二)

2012-6-18 18:25| 发布者: 谁主沉浮?| 查看: 1103| 评论: 0

摘要: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十二) 毛泽东既是杰出的军事统帅,又是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他将深奥的战争哲理,用最浅显的语言和最生动的实例,解剖得一清二楚。阅读他的军事著作和听他的讲话,往往在精神享受中获得理论的升华。1947年3月,毛泽东曾这样解释保守地盘与歼灭敌人的辩证关系:“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番谈话,充满了军事辩证法,与毛泽东并肩 ...
(十二)歼敌为主 略地次之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十二)

 

毛泽东既是杰出的军事统帅,又是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他将深奥的战争哲理,用最浅显的语言和最生动的实例,解剖得一清二楚。阅读他的军事著作和听他的讲话,往往在精神享受中获得理论的升华。19473月,毛泽东曾这样解释保守地盘与歼灭敌人的辩证关系:“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番谈话,充满了军事辩证法,与毛泽东并肩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周恩来,深谙毛泽东的用兵之道,一语概之:“毛主席用兵,是歼敌为主,略地次之!”

 

(十二)歼敌为主 略地次之

 

19301月,江西、福建的国民党军,对闽西这块根据地发动“会剿”。毛泽东主持红四军前委会议,研究退敌之策,决定避敌锋芒,部队转进赣南。红军主力不战而退,中共闽西特委感到难以理解,写信要求红四军留下,巩固刚刚建立起的红色政权。毛泽东给闽西特委回信一封,只有八个字:“离开闽西,巩固闽西。”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员陈力说:“‘离开闽西,巩固闽西’,听起来似乎非常矛盾,但是毛泽东说,敌军的注意力,总是向着主力红军所在地,抛开主力红军不顾,而专向根据地,是很少这种事情的。充分利用红军机动作战的特长,以我动带敌动、进而歼灭敌人、巩固苏区,这是毛泽东早期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军‘会剿’、‘围剿’的重要作战原则。”果如毛泽东所料,国民党江西“会剿”部队很快退出闽西,跟着红军进入赣南。离开苏区,就意味着暂时放弃苏区,必然带来苏区政权建设和人民财产的损失。这种代价,毛泽东也非常痛惜。但为了夺取最后胜利,又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一些牺牲。

 

193010月,红军已经在赣南闽西站稳脚跟,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建立起当时全国红军最大的战略区。红一方面军此刻也发展到9个军3万余人,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家业大了,东西多了,力量强了,自然使得许多干部产生了新的想法。当国民党军开始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大规模“围剿”时,毛泽东刚刚提出“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立即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褚银说:“在党内和军内,一部分人只想进攻,把暂时的退却称作‘保守路线’;地方干部则对红军已经拥有四万雄兵,在敌人进攻时却不战而退,使苏区遭受损失议论纷纷;而苏区的群众却担心红军走后,敌人疯狂报复,对红军退却怨气很大。

 

毛泽东后来感慨地说,战略退却在干部和群众还没有经验时,说服干部和人民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为统一认识,他做了大量“深入艰苦”的说服工作。军事科学院军事思想研究所所长黄迎旭说:“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我们看到毛泽东这样总结: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的生意。不在一部分人民中一时地打烂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地打烂坛坛罐罐。惧怕一时的不良的政治影响,就要以长期的不良影响做代价!”

 

毛泽东暂时说服了大家,但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毛泽东精心导演的反“围剿”作战结果。红军暂时放弃了部分土地,却赢得了行动的高度自由,创造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有利战机。红军最终不但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而且乘胜反攻,恢复失地,还扩大了苏区。苏区干部笑逐颜开,苏区群众怨气顿消。在此后进行的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中,再也没有出现干部群众反对红军诱敌深入的情况。

 

但到迎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执行者,却主张“御敌人于国门之外”,指挥红军“分兵把守”,死顶硬挡优势敌人的猛烈进攻。结果不仅红军遭受重大损失,而且丢失了中央苏区。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支绍曾说:“毛泽东后来总结这段历史时写道,‘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我们在敌人第五次‘围剿’时期的蚀本,正因为这一点。不愿意丧失一部分土地,结果丧失了全部土地!必须指出的是,毛泽东并不是不分时间地点一味反对坚守,或者是夺取地方。”国防大学战略研究部教授徐焰说:“在必要的时候,从政治上、战略上的有利地位考虑,他很重视争取那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方,例如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他能提出我们党要集中力量夺取东北,这就体现了他很重视争夺战略要地。”

 

东北地区,白山黑水,背靠苏联,西南与华北接壤,南与山东隔海相望,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毛泽东高度重视。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期间,他指出,如果我们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抗战胜利后,为经营东北,在短短的四个月中,中共中央派出四名政治局委员20名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到东北工作,中央军委先后抽调11万主力部队和可以组建100个团的干部昼夜兼程挺进东北。蒋介石同样非常看重东北,在驻华美军帮助下,国民党军25万多精锐部队开进东北,抛开“停战协议”,不顾一切沿铁路线向北猛烈攻击。蒋介石要用军事进攻的胜利,逼中共在政治上屈服。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作华国富说:“毛泽东看到,如果不给东北的国民党军以最有力的打击,在政治上就不可能争取到有利态势下的停战。更不可能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他指示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应尽一切可能,不惜重大牺牲,保卫战略要地,四平一战的意义,决不在于一城一地,它牵动影响着全局。”

 

1946418518,东北战场的国共精锐部队悉数上阵,在四平地区进行了一个月的激烈争夺战,东北民主联军依托工事,顽强抗击国民党军在飞机、重炮、坦克支援下的轮番进攻。歼其一万余人,挫败了蒋介石独占东北的企图。蒋介石的气焰不再那样嚣张,他被迫回到谈判桌上。四平苦战,尽管被毛泽东称为“一时特殊条件”下的作战,不能作为“一般的战略方针”,但正如毛泽东战前估计的一样,四平保卫战在政治上换来了东北战场从6月到10月四个月的实际停战局面。

 

如何处理好歼敌与攻地的关系,1946916日,在这个窑洞中,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党内指示,明确指出:“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温瑞茂说“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从此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基本作战原则。毛泽东用一个非常通俗的比喻,来解释这一作战原则,例如一个人装满金银财宝的包袱赶路时,遇到了强盗,如果他背着包袱与强盗对打,不但打不赢,甚至会被打死,财宝也会丢掉。如果他扔到包袱,就会动作灵活,打败了强盗,也保住了包袱。毛泽东确定的作战原则,就是把包袱扔给蒋介石,让解放军痛打对手。”

 

毛泽东扔掉了包袱,蒋介石却接过了包袱,而且洋洋得意地背到了身上。他说:“现代作战最要紧的莫过于交通,而要控制交通就先要能控制都市。解放军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无论如何集中兵力,负隅顽抗,始终不能掌握任何重要据点,不能占据任何重要的城市。’”因此 ,他把打通交通线和占领城市作为进攻的主要目标,指挥国民党军疯狂地争夺城市,炫耀战果,尽管这种“战果”水分太大。军事科学院江英说:“要稳固地占领城市,就必须有充足的完备兵力,刘伯承当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任何的军事学说都强调,守备兵力必须大大地少于机动兵力,但是蒋介石他要独裁,要压迫人民,就一定会去加强完备兵力,这样就必须他顾此失彼,这是蒋介石不可克服的致命的弱点。他的包袱背得越多,那么就越重,他就越走不动。国民党军占领张家口后,气焰极为嚣张,企图一举荡平华北,然而,随着需要守备的城市、据点和交通线不断增多,其本来拥有的绝对兵力优势,在逐步分散中不断减弱,到了1946年底,可用以机动作战的部队,已经不足其总兵力的一半。而晋察冀军区部队则经过动员新兵和整编部队,总兵力达到24万人,虽然丢失县市40多个,但部队开始确立集中兵力打运动战,歼灭战的思想,轻装上阵,因而能够放手作战,歼灭敌人。194611月至19471月,晋察冀部队连续发动易县,满城战役,和保定以南战役,共歼敌2万余人,初步稳定了战局。

 

毛泽东充分肯定晋察冀部队的战绩,同时指示,要进一步确立运动战的指导思想,“大踏步进退,不拘一城一地之得失”,实行“完全主动的作战”。据此,晋察冀军区集中野战军主力,灵活自如地捕捉战机,各个歼灭分散孤立之敌,连续发动了正太战役,青仓战役,保北战役,三战三捷,歼敌4.2万余人,彻底扭转战局。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姜铁军说:“毛泽东所强调的‘不拘一城一地之得失’,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行完全主动的作战。他强调:‘放弃城市和地盘时,要有利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是无代价的放弃;要边打边撤,而不是一泻千里;要有选择的放弃,在放弃中保持野战军机动作战所必需的回旋余地,创造战场。’有打有放,打放自如,毛泽东精确的把握了其中的尺度。”于是,战局在毛泽东的有效掌控下,出现了令人惊异的变化。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头4个月(1946.7——1946.11),国民党军占领城市153座,解放军歼敌32个旅,平均丧失1.7座城市歼灭敌人一个旅,国民党军投入进攻的总兵力209个旅,其中一线进攻兵力最多时117个旅。虽然总体兵力仍占优势,但随着其深入解放区,机动兵力与解放军比较,正逐步丧失优势。战争的第二个4个月(1946.12——1947.3),国民党军占领城市87座,而解放军也收复城市87座,双方得失相当,但解放军歼敌34个旅。已经不必丧失城市,就能消灭敌人。国民党军投入进攻的总兵力,虽然增加到219个旅,但用于一线进攻的兵力,则下降到85个旅,不得不从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战争的第三个4个月(1947.4——1947.7),国民党军占领城市95座,而解放军歼敌31.5个旅,解放军收复和解放城市153座,净得城市58座,已经既能歼灭敌人,又能恢复部分城市,国民党军投入进攻的总兵力虽然达到227个旅,但能够担负战略机动作战的部队,南线只有40个旅左右,北线则数目寥寥。国民党军的进攻,已经是强弩之末,陷入了战略上的被动。综合战争第一年的作战(1946.7——1947.7),国民党军共占领城市335座,解放军收复解放城市288座,国民党军虽多占城市47座,但却付出了112万人伤亡的代价,平均每占一城,就要损失兵力3300余人!国防大学战略研究部教授徐焰说:“更重要的是,由于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人民解放军就有了高度行动自由权,能够避敌锐气。国民党眼睛死盯着城市,这样,他占一个城市,就多背一个包袱,把战线拉得很长。例如说国民党在东北战场上,最大的失策,就是把有限的兵力从山海关一直伸到黑龙江,处处分散兵力,处处守点,处处暴露,那么解放军就可以集中兵力,打一个一个的据点和城市,各个歼灭敌人。这样毛泽东就用放弃部分城市,换来了敌人的兵力分散,换来了各个歼灭敌人的有利战机,从而能够最后改变敌我作战力量的对比。”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初期的127万,增加到195万人,国民党军的总兵力则由430万人下降到370万人,而在机动作战力量的对比上,人民解放军已经占有明显优势,这就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直到此刻,蒋介石才如梦方醒,意识到自己在战略上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他不得不承认:“国军过去攻下一地,不论其有无军事价值,都分兵据守。如此占地愈多,则兵力愈分,反而处处被匪军牵制,成为被动。”可惜,这种检讨来得太晚了,因为一旦赖以发动内战的力量优势丧失,他反动统治的末日,也就指日可待了。

 

毛泽东用一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历程,演绎出一出充满军事辩证法色彩的经典战争史诗。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用部分城市和地方,换取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主动权,战胜了力量绝对优势的敌人,渡过了解放战争最艰难的第一年。毛泽东因此而颠覆了传统的战略防御法则,确立起了具有鲜明中国气派的战争指导原则。他的这种统帅气度,这种战略思维,让他的对手无计可施,但却心服口服。被俘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由衷地承认:“你们的战略上凶,我们就是战略上失败了!”

 

                      2012618星期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22:53 , Processed in 0.02172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