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大米香精熏出“香米”

2012-6-21 02:06|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119|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25

摘要: 目前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媒体“穷追猛打”后才发现的,那些“依法加强治理整顿,依法加大监管力度”的执法人员那里去了?他们是否与造假企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谁来为老百姓的“盘中餐”保驾护航呢?
蒋高明
 
2010年6月,媒体连续曝光著名东北品牌“五常香米”造假事件。据报道,市场上销售的许多所谓“五常香米”是杂牌米加香精熏出来的,1公斤香精能让10吨普通米变“香”;不仅大米加工厂在造假,甚至稻农也在掺假。“五常香米”事件再次为岌岌可危的食品安全问题敲响警钟。
有了很好的品牌,当地政府不知道保护,任由企业造假,是这次“五常香米”事件的根本原因。正宗的“五常香米”肯定是供不应求的,属于稀罕物。东北地区因气候原因,只能够生产一季,该地区稻米平均产量为388公斤/亩,五常市全部水稻种植面积180万亩,其中香米稻120万亩,实际年产“五常香米”46.5万吨。在农业上,质量与产量是一对矛盾,质量好的产量往往低。笔者是用普通东北大米产量估算五常香米产量,实际上,46.5万吨的五常香米年生产能力,还可能是高估的。然而,该市实际售出的“五常香米”有多少呢?让我们做一个粗略估计就知道了。
五常市某优质米开发公司,年经营“五常香米”达37万吨,年加工能力60万吨。该市有大米加工企业200多家,他们都是五常市的大米企业,产地是纯正的,自然会打着“五常香米”出售的。这样,该市每年流出的所谓“香米”就会达千万吨,远远超出了该市的生产能力,只有靠造假来满足市场需求。
那么,当地政府部门难道不知道这个内幕吗?肯定是知道的,他们满足的是所谓“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这些“虚名”,即使偶尔发现大米造假,聪明的企业家深谙中国官场之道,是很容易摆平的。于是,造假越演越烈,直到东窗事发。
“造假的成本低,造真的成本高”。在这样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下,市场上充斥了很多问题产品,尤其是食品和药品。实际上,造没造假,生产者是心知肚明的。那些“香精大米”生产企业,一方面对外宣传“以诚信、质量和信誉打造市场”,另一方面购买普通大米乃至劣质大米和香精,在车间里生产所谓“香米”。一家企业如此,其他企业因竞争原因,也会纷纷仿效。于是,“大米香精”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五常市。这个时候,主管部门应当是来过问的,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及时作为。
我孤陋寡闻,至今不知道所谓“大米香精”是何须物也?但有一点是知道的,那肯定是化学家模仿大米香味的气体结构人工合成的。自然界中,生物进行生化合成作用,都是在常温与常压下进行的,所生产出来的物质,无论是香、甜酸,还是苦、辣、咸,均是自然的,是能够降解的,是不留污染的;而化学家仿造生物合成物质,则是在高温、高压外加催化剂下完成的,生产过程排放污染,其产品虽然模仿了生物产品气味,但其毒副作用大,许多不能够降解。“大米香精”与曾经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三聚氰胺”一样,肯定是科学家的“杰作”,他们的发明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那些道德缺失的学者是不会考虑的,他们要的是名和利。目前,许多化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农学家的发明瞄准与人类性命攸关的食物生产,让人感到十分不安。
当今社会,诚信是一种“稀缺资源”,只有当企业主、科学家、农民、政府官员坚守道德良心底线,才能够保证食品安全。有着340年历史的同仁堂,坚守的底线就是不以假牟利,他们谨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等祖训,才打造了全球中药材的第一品牌。如果中国的同仁堂、茅台等著名企业,也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抛弃祖训,直接造假牟利,那么其品牌就不可能保留至今。
目前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媒体“穷追猛打”后才发现的,那些“依法加强治理整顿,依法加大监管力度”的执法人员那里去了?他们是否与造假企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谁来为老百姓的“盘中餐”保驾护航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23:15 , Processed in 0.03023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