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十六)

2012-6-23 12:59| 发布者: 谁主沉浮?| 查看: 639| 评论: 0

摘要: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十六) ——根据相关影像资料整理 西柏坡,太行山麓的一个小山村。1948年5月27日,毛泽东来到这里,西柏坡成了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8年9月,毛泽东在这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五年左右根本打倒国民党。就在这次会议召开前的一个月,蒋介石为挽救败局,也在南京宣布了他的新战略:“在东北求稳定,在华北求巩固,在西北 ...
(十六)审时度势 决战决胜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十六)

——根据相关影像资料整理

 

西柏坡,太行山麓的一个小山村。1948527日,毛泽东来到这里,西柏坡成了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89月,毛泽东在这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五年左右根本打倒国民党。就在这次会议召开前的一个月,蒋介石为挽救败局,也在南京宣布了他的新战略:“在东北求稳定,在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置作战重心于中原地区,扩军150万,使总兵力达到500万。”两种决策,两个建军500万,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略决战从此开始。

 

(十六)审时度势 决战决胜

 

决战是战争双方集中全部力量进行决定胜负的交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的原则是: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毛泽东反对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进行战略决战,却坚决主张进行有利条件下的战役决战,不容许有丝毫的消极。他认为:“只有通过无数战役上的有利决战,方能逐步改变力量对比上敌强我弱的状况,为最后的战略决战创造条件。”解放战争开始后,这些原则被毛泽东全部运用到战争指导之中。内战爆发之初,蒋介石握有几百万大军,并且有相当数量的美式装备,夸口三个月消灭共产党军队。毛泽东则以柔克刚,指挥解放军避开与国民党军在重要城市和交通线上进行战略决战,而是在精心选择的战场上与之进行战役战斗的决战。内战过去近两年,到19484月,蒋介石再次夸口,要在6个月内肃清黄河以南的解放军。毛泽东依旧从容不迫指挥解放军连续取得了豫东战役、津浦路中段战役、晋中战役、襄樊战役、和保北、冀东战役的胜利,使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军事科学院赵一平说:“五路大捷以后,毛泽东想起了蒋介石三个月前的狂语,因此在新华社的社论中,特意加了这样一段话:“三个月过去了,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要满六个月,我们倒要看一看究竟谁肃清谁。”这是在20多年的又方交战中,毛泽东第一次向蒋介石发出的进行战略决战的战书。”

 

此刻,解放战争已经进入第三年。解放军总兵力由127万人发展到280多万人,且装备改善,士气高昂。不但能打大规模运动战,而且能打大规模攻坚战。国民党虽然还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在长江以北地区,还有174万部队,但内部已经空虚,士气低落。毛泽东以惊人的胆略抓住时机,毫不犹豫地指挥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气势磅礴的战略决战。首战方向指向了东北,在长江以北地区,有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华东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如首战华北,则可能遭到东北、华东国民党军两面夹击,如果首战华东,则可能促使东北华北的国民党军迅速收缩南撤,加强华中。而东北战场解放军总兵力已达100万,国民党军只有55万,又被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的地区。首先将东北国民党军歼灭,就使东北成为解放全国的战略大后方。因此,毛泽东指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军事科学院黄迎旭说:“毛泽东要东北野战军‘关门打狗’,将首战目标确定为连接东北、华北的咽喉要地——锦州,取得锦州就关上了东北的南大门;同时,他指示华北野战军在平绥铁路沿线发起攻势,牵制国民党军支援和配合东北野战军进行决战。”19489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野战军主力秘密南下,迅速切断北宁铁路,包围锦州,蒋介石惊恐不已,急忙拼凑兵力,组成东进集团和西进集团,从锦西和沈阳同时增援锦州。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对同时迎战数路国民党军重兵集团感到把握不大,建议放弃北宁路作战,回师进攻长春。在此决战决胜时刻,毛泽东的决心如钢似铁,坚决否定了回师打长春的建议,指示东北野战军,必须坚定不移地攻占锦州,掌握战役主动权。10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仅用31个小时,就攻克锦州。全歼国民党军范汉杰集团约10万人,彻底封闭了东北的南大门,将东北和华北的国民党军彻底分割开来。范汉杰被俘后,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攻克,东北的国民党军就从心理上被摧垮了,被困于长春的国民党军10万部队放下武器,长春和平解放。蒋介石不得不下令从东北总撤退,可惜这个决定太晚了!在国民党军西进兵团夺路突围时,东北野战军迅速将其合围在辽西平原。激战2天,包括国民党军五大主力,新1军新6军在内的10余万精锐就地被歼,指挥官廖耀湘束手就擒。随后,东北野战军兵分两路,猛扑沈阳、营口,112日沈阳、营口解放,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共歼国民党军47.2万余人。当辽沈战役激战犹酣时,毛泽东已在思考与部署着决定中国命运的另一场大决战,另一战略决战在中原战场拉开了帷幕。辽沈战役后,蒋介石精心制定了徐蚌会战计划,决定集中徐州、华中两大战区主力,以徐州为中心,西起砀山,东至连云港,北起临城,南至蚌埠,依托陇海,津浦两条铁路,与解放军进行孤注一掷的决战。与辽沈战役不同,在中原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兵力不占任何优势,徐州国民党军刘峙集团,拥有60余万兵力,加上战役发起后的增援部队,投入作战的兵力达80多万人,而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及地方部队总兵力为60多万人,装备更是差距很大,60万对80万,在这种情况下决战,毛泽东确定战役的方针是,首先集中华东野战军主力,吃掉位于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以此调动牵制国民党军,形成包围徐州,兵临江淮之势。同时以中原野战军攻占徐州、蚌埠间的战略枢纽宿县,封闭徐州国民党军陆上通道,将刘峙集团分割成几块,再各个予以歼灭。116日,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三路南下,将黄百韬兵团包围于碾庄地区,激战至22日全歼其10余万人,黄百韬被击毙,在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时,毛泽东指示中原野战军攻克了宿县,还将来援的国民党军,黄维兵团10万多人,合围于双堆集地区,中原战场的国民党军被分割在徐州、蚌埠双堆集三块互不相连的地域。蒋介石已失去了在徐蚌地区与解放军决战的勇气,命令徐州的国民党军弃城西进,同黄维兵团共同护身淮河以南。徐州的国民党军3个兵团27万人马,在杜聿明指挥下,蜂拥西逃。华东野战军多路追击,迂回拦击,将之合围于陈官庄地区。军事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袁德金说:“至此,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各包围了国民党军一个战斗力较强的重兵集团,而蒋介石从各个战场,紧急这几年来增援,其中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距黄给兵团只有70公里,解放军不具备同时歼灭各部敌人的力量,如果拖延时间,也将陷入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淮海战役总前委决定,集中兵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同时围住杜聿明集团,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刘伯承将这一方针称为“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1212日,解放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激战三日,将其全歼,生俘黄维。

 

北上增援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见状,仓皇退回淮河以南,至此,中原战场只剩下了被围于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而杜聿明集团此刻已是饥寒交迫,四面楚歌,官兵大批投诚,部队士气全无!但此刻毛泽东却下令,部队转入休整,对杜聿明集团,暂不做最后的攻击。战略决战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已经发起,毛泽东要利用杜聿明集团拖住房华北傅作义集团再做一篇大文章。东北国民党军全军覆没,中原国民党军则陷入重围。傅作义已失去南北依托,是南撤江南,还是西去绥远老家,左右彷徨,他将部队摆成一字长蛇阵,准备能守则守,不能守则迅速撤退。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华园富说:“傅作主义集团共有50多万部队,单靠华北解放军,难以独自歼灭敌人,毛泽东决定调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会同华北野战军,将傅作义集团就地消灭,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稳住傅作义集团,为东北野战军入关,完成战役展开争取时间。”

 

为此,毛泽东做起了瞒天过海的大文章,他命令华北第1兵团停攻太原,第3兵团撤围归绥,不给傅作义施加更多压力,同时命令东北野战军提前迅速秘密入关,并指示新华社不断播发东北野战军庆功,祝捷活动消息,制造东北野战军正在休整的假象。在完成这一切后,毛泽东犹嫌不足,又下出了一招引蛇出洞的好棋,令华北第三兵团向张家口发起进攻,威胁其西撤的主要通道,吸引北平之敌出援。傅作义果然派出了其嫡系第35军乘车驰援。毛泽东立即走出第二招狠棋,命令华北第二兵团和东北先遣兵团双箭齐发,截断平绥路,威胁北平。傅作义发现东北野战军已经入关,大惊失色,急令其第35军返回北平,但当该军回返到新保安时,被神速赶到的华北第2兵团重重包围。与此同时,华北第3兵团包围张家口,东北先遣兵团攻占密云,康庄和怀来,从而将平绥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分割包围,斩断了傅作义的一字长蛇阵。军事科学院温瑞茂说:“战役刚刚发起,解放军就赢得了主动权,但这种主动权尚不稳固,东北野战军主力,这时仍在入关开进之中,距平津地区尚有数天的路程,而国民党军依旧控制着塘沽,仍有从海上逃跑的可能。”

 

战局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为了稳住傅作义集团,毛泽东在命令淮海战场暂停进攻杜聿明的同时,指示平津战场两个星期之内对新保安、张家口之敌围而不打,对北平、天津、通县之敌隔而不围。只做战略包围,不做战役包围,待东北野战军主力完成战役展开,再各个歼敌。军事科学院姚有志说:“这就是战争指导中的胸有成竹,料敌如神。‘兵贵神速’和‘出其不意’的军事原则,为一般军事家所熟知,但毛泽东运用之妙,却异乎寻常。……‘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作战谇,以及延缓华东战场对杜聿明集团最后歼灭部署的指示,则更是表现了军事指挥上的高超艺术。”

 

战役的进程完全按照毛泽东设计的轨道发展,东北野战军加速开进,到1220日,全部到达指定位置,完成对北平、天津的战略包围,当傅作义清醒过来时,他的部队已经从惊弓之鸟变为笼中之鸟。被解放军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5个地区,欲逃无路。

 

华北战场的大局已定,毛泽东这才指示华东战场,对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19491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经过四天激战,全歼杜聿明集团,生俘杜聿明,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55.5万余人。在华北战场上,根据毛泽东先打两头,后打中间的指示,解放军开始从容不迫地各个歼敌。19481224——26日,华北解放军攻克新保安、张家口。1949114日,东北野战军对天津发起总攻,步兵、炮兵、坦克协同作战,仅用29个小时就全歼守敌。北平成了一座孤城,为了保护这座驰名中外的历史名城,毛泽东指导前线指挥员与傅作义的代表进行了耐心谈判。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军事压力之下,傅作义最终接受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19491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古都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三大战役,规模空前,在世界战争史上,也为罕见。国民党军近160万主力部队,谈笑间灰飞烟灭。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基础,因此根本动摇,人民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已经是指日可待!毛泽东在他的军事著作中,没有专门论述过战略决战,只是指出战略决战,是战略进攻的高潮,是全战争或全战役中,最激烈、最复杂、最变化多端的、也是最困难、最艰苦的。在指挥上说来,是最不容易的时节。但他以战略决战的伟大实践,导演出一部中国气派战略决战的壮丽史诗,其时机选择之果断,决战意志之坚定,方向确定之正确,方针制定之科学,阶段区分之清晰,均在战争史上难得一见。从而将中国革命战争的高潮,化为新中国诞生前的绚丽朝霞。书写出他军事生涯最光彩夺目的篇章!

 

                              201262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13:26 , Processed in 0.01296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