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十八)

2012-6-24 21:11| 发布者: 谁主沉浮?| 查看: 796| 评论: 0

摘要: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十八) ——根据相关影像资料整理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灯火通明。毛泽东亲自颁发命令,向朱德等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这个礼轻人意重是准备授予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指挥者毛泽东的,这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可毛泽东坚决地拒绝了,他诚恳地说,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呀!到群众中 ...
(十八)彪炳史册 泽被千秋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十八)

 

——根据相关影像资料整理

 

1955927日,中南海怀仁堂灯火通明。毛泽东亲自颁发命令,向朱德等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这个礼轻人意重是准备授予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指挥者毛泽东的,这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可毛泽东坚决地拒绝了,他诚恳地说,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呀!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这套精心制作的大元帅服,也就永远躺在了博物馆的展柜中。毛泽东没有军衔,但他的战争功绩彪炳史册,他的用兵如神声震千秋,军事家毛泽东,已经化为历史的永恒。

 

(十八)彪炳史册 泽被千秋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有人说要学我们军事学,我是没有什么军事学的。我只写过几篇文章,主要是两篇文章,此外,还有一点小文章,都是应时的。现在又要打原子战争,洲际导弹,我就不懂了,不像“小米加步枪”,小米吃过,步枪看过,也背过几天。毛泽东指挥一支“小米加步枪”的部队,却在与飞机大炮装备起来的国内外敌人较量中,创造出战争史上的奇迹。探究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原因,解读毛泽东战争韬略的内涵,不能不成为军事学方面重要的研究课题与谈论话题。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齐德学说:“毛泽东用兵如神的重要前提,是他对事业,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的时候,已经是深秋10月,部队下山找粮,遭到反动武装的袭击,退到黄坳时只剩下40多人,人心涣散。危急关头,毛泽东双足并拢,身体笔挺,大喊一声:‘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情绪低落和战士们陆续起身,站到了毛泽东的身边。就是这支重新站好的小小队伍,最终延伸出人民军队的千军万马。发展成为无坚不摧的铁甲雄师。而毛泽东始终领导和引领着这支队伍,任凭浊浪排空,他的胜利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挑战越是严峻,他的情绪越是高亢。他的信条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在对敌战争过程中,出神入化的指挥,使他总能从战争的特点和情势出发,以科学方法观察分析事物,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因而他对战争的指导,总能比别人先见一着。19477月,还在陕北靖县小河村时,毛泽东就对解放战争进程,作了一个预测,从1946年算起,以五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军事科学院华国富说:“毛泽东的预测,是基于解放战争一年多来,敌我双方情况的变化而作出来的。一是解放军共歼敌150万人,据此推算,5年可歼灭国民党军750万余人,二是战争第一年,国民党军补充了100万,损失与补充为三比二,依此推算,至第五年国民党军的总兵力,将下降到200万左右,三是解放军的总兵力,平均每年增加80万人,不到五年就可以达到500万,500万对200万,解放军就稳操胜券。”

 

毛泽东强调预见,但他从来不迷信预见,而是一再强调战争的预见只能说出进程的大致趋势和方向,必须根据战争实践不断予以校正,方能更加贴近战争实际。194811月,辽沈决战胜利,人民解放军总兵力,首次超过国民党军达到300余万人,毛泽东欣然修正了早先的预见,宣布:“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五年设想,三年实现。

 

科学的战争预见,使得毛泽东的战争指导,总是从容不迫,成竹在胸,把握全局,抓住枢纽。1935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国民党军紧追不舍,聚集5个师沿葫芦河,洛河构筑封锁线,企图南进北堵,将红军消灭在立足未稳之际。毛泽东分析敌情勘察地形后,得出了一个结论,粉碎敌人的进攻,关键在于抓住葫芦河这一战略枢纽。而要实现战役意图,则要抓住葫芦河畔的直罗镇这个战役枢纽。他在直罗镇布下战场,一举歼灭国民党东北军第109师,击毙师长牛元峰,不但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而且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军事科学院姚有志说:“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是毛泽东用兵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所谓枢纽就是对指导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关节。毛泽东在战争指导上,抓枢纽的本领无人能及。西安事变后,他抓国共合作;七七事变后,他抓游击战争;解放战争初期进军东北;战略进攻挺进大别山,这是从战略指导上抓枢纽。辽沈战役打锦州,淮海战役打宿县,和围歼黄百韬兵团,平津战役围攻新保安和天津,则是抓住战役枢纽的范例。正因为善于抓住枢纽,毛泽东走活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这盘大棋,始终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准确地抓住枢纽,既需要穿透战争迷雾,鉴别事物真伪的敏锐洞察力,更需要宽广的全局观念,作为战场指挥员,毛泽东的全局观使得他能够有机整合各种作战力量,衔接不同作战阶段,将战役战斗演绎得顺畅自然。而作为全军统帅,他的全局观则引导中国革命战争不断走向胜利。军事科学院姚有志说:“毛泽东说:‘指挥战争全局的人,最紧要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要吃亏了’。他要求各级指挥员,都要树立全局观念,他说,即使当个排长,也应该有全局的图画,有些小的东西,是要占大的东西的地位的,如同鼻子,你能把它安在背上吗?”

 

这种全局观运用到战争指导中,使毛泽东总能审时度势,准确确定作战的中心,将主要战略方向,与次要战略方向,内线与外线,进攻与防御,突击与牵制等相互关联的作战行动有机融为一体。解放军的作战,因此变成了全局一盘棋,一军出击,三军配合,一方行动,四方策应。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姜铁军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重点进攻陕北,山西的解放军部队就发起晋南攻势;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晋冀鲁豫解放军就发起豫北攻势;战略进攻作战,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西北野战军和山东兵团,就在内线将国民党军主力,两翼拉开,死死缠住。国民党军在蒋介石的指挥下,是各自为战,而解放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是相互协同,所以国民党军,虽然占有兵力优势,但却处处受制,难抵解放军的整体作战。”

 

毛泽东的统帅素质,的确高人一筹,但他用兵传奇传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毛泽东周围集中了一大批军事家。将帅协谋,使得他的用兵方略,不但能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而且可以不断地丰富发展。朱德从井冈山开始,就与毛泽东并肩统帅红军,朱毛一体,德高望重的朱德,既是三军总司令,也是毛泽东所倚重的搭档;周恩来是中共中央早期的军事领导人,后来成了毛泽东得力的助手,毛泽东确立的大政方略,周恩来问题能够心领神会,创造性地部署实施,风雨同舟,心心相印,共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走向胜利。还有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粟裕、陈赓等等,毛泽东的麾下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军事将领。毛泽东的统将原则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同,将能而君不御。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姜铁军说:“战略决战期间,蒋介石是东奔西走,飞来飞去,亲自确定每一个作战方案,直接指挥到了师团一级的行动,而毛泽东在确定战役方针之后,只要求下级每日或每两三日将前线情况报告一次,作战指挥放手交给前线指挥员。在淮海战役最紧要的关头,他竟然能够好整以暇,抽出时间给清华大学教授吴晗复信,探讨历史研究的方法问题。毛泽东的气定神闲,与蒋介石的手忙脚乱,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闲一忙,战役的胜负已然决定了。”

 

毛泽东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神话,他的用兵如神,不仅赢得了全党、全军的敬仰,而且也折服了他的对手。曾与毛泽东沙场较量二十几年的蒋介石,败退台湾岛后,曾经对国共两党的作战思想,作了一番绝妙的对比,他说:“共匪自江西以来,因为兵员缺乏,武器寡劣,谈不上军事科学,故以我国古代的军事哲学为基本思想,讲求奇正虚实,讲求运用变化,寓生活于战斗,寓训练于战场,翻陈出新,千锤百炼,较诡虞诈,神出鬼没,极尽战争艺术化之能事,故其战术思想是基于军事哲学的反复实践而形成统一的一套。……我军则以军事科学的军官学校训练的范本,于是学德国、学日本、学苏俄、学美国、东抄西袭,各鸣其是,头脑先入主观,门户各不相下,对外国的军事科学未得皮毛,反将自己的传统的军事哲学抛弃无遗,逐渐变成死的训练,死的指挥,死的战法,而无战术思想可言。”

 

蒋介石的话有些道理,但他没有搞清的是,毛泽东指导战争,最坚实的基础是人民战争。所有用兵韬略,都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中,毛泽东最关注的是人心所属。“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毛泽东向来鄙视英雄史观,因而把中国革命战争定性为人民战争。更准确地说,基本上或者说主要是农民的战争。他说,中国五个人里面,有四个是农民。割掉四个,用一个指头去打帝国主义,无产阶级就会孤立,变成无军司令。毛泽东把红军和革命战争的根,扎到了农村,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胜利之路。农村成为滋养中国革命战争的沃土,农民的支持,也支撑起人民军队的脊梁。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所长王幸生说:“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利益要求,发动农民投身革命战争,则是毛泽东须臾都不放松的事情。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是如此,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如此。”

 

194710月,中共中央颁布《土地法大纲》,土改运动在解放区轰轰烈烈展开,砸碎了千百年来束缚在农民身上的枷锁,分得土地的农民,掀起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参战兵力60万,在其身后,是来自山东解放区和其他解放区的数百万人民群众。陈毅元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就是毛泽东所绘就的人民战争壮丽画卷!毛泽东悟出了战争制胜最深刻的因素,也找到了动员人民,支持战争的最有效的手段,有了人民作为靠山,毛泽东不惧怕任何敌人,也有信心战胜任何敌人!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正义,不畏强暴,从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这就是他所领导的军队无往而不胜、他所指导的战争无敌而不克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所指导的战争,已经成为历史,毛泽东的用兵韬略,已经成为经典。岁月流逝,毛泽东已经离开我们36年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战争变得样式全新,信息化战争正向我们扑面而来,各种各样新奇的战争理论竞相出台,让人目不暇接。1958年,毛泽东在一次军委会议上,这样评价他所制定的十大军事原则:“十大原则目前还可以用,今后有许多地方还可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停止的,是向前发展的,十大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

 

植根历史,又超越历史,继承经典,又创新经典。在当今军队政治工作条例中,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全面抛弃的形势下,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弄通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极其重大意义。我们可以说,毛泽东的用兵韬略,依旧适用于现代作战;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将越来越闪耀它固有的光芒!

 

                               2012624日星期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3 19:46 , Processed in 0.02913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