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老江湖”何新(十二)

2012-7-9 04:30|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691| 评论: 3|原作者: 右而左

摘要: 美国利用邓小平向美国学习搞资本主义的心理,联合邓小平的“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搞垮了修正主义苏联。多极世界就此告别国家舞台,美国一极独大(当然历史还没有“终结”,“重整河山靠后生”)。

即使曾经暴露在强光下仿佛通体透明的历史,也总是有许多暗角,它们可能与策划阴谋的密室相通,却不同于策划阴谋的密室本身,因为它们进入过公众的视野,甚至是轰轰烈烈的进入过公众的视野,只是没有被理性的光芒照亮,加之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阶级性和理性能力的鲜明差异等等因素同时作用于这些事件,这类暗角就更被有意无意遮光了。续八到续十一所关注的就是这类暗角,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续八(第十四小节)提出的:如果“大小气候”决定了89风波“迟早要来的”,那么谁是这“大小气候”的真正制造者?难道何新眼里的那个“拯救者”,不正是“大小气候”的制造者,因此其实也正是历史本身及其所有受难人的加害者吗?回答这一问题,我曾要求读者和我一道考察三件事。现在,第一件,即西单墙,第二件,即法拉奇独家专访,都已经重新投射进去一些理性的光,借着这光,想必这历史的暗角变得敞亮一些,大家对于续八提出的问题也就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按照既定的思路,本节要对第三件,即邓小平1979年一月的访美,做类似的阐释,以便对通过前两件事获得的初步答案进一步夯实。读者应该已经注意到,本文的续八在本博成了翻越不过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横贯在大家眼前,再没有某个续篇能够越过它,所以我决定暂时卸下辎重,轻装上阵,先翻过当前的珠穆朗玛峰——能不能成功还不在我。何新的“新国家主义”是本文锁定的主要目标之一,待后文移阵这一目标的时候,我会重新拉回现在抛下的辎重。

邓小平1979年1月访美,标志着邓小平配合其政治经济改革的外交思路完全成熟,完全奠定此后中国外交基石。阅读中美当事两国的主流媒体和相关历史记载,读者不难发现双方无不对这一事件尤其邓小平本人给予了无穷的赞美和歌颂。就美国那边来讲,这样的赞美和歌颂,无非是占用一些新闻的版面、音频视频资源和图书的纸张之类,并无多少干货在里面,自然对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在我们这边就不同了,我们已经将那些赞美和歌颂意识形态化了,成为制约公众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指南针,成为国家战略指导原则,因此对于自那时以来小到中国外交运作本身、大到国家核心利益的伤害都是显而易见却又被公众所忽视。

这话乍一听,读者或许觉得我缺乏一种开阔的视野,不能看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必要性和历史推动作用。其实不然。在我的视野中,我一直是把毛泽东用那一双大手推开被美国从外向内强行关闭的中国国门——推开的根本标志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看作是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壮举之一,它的必要性自不待言,它的历史推动作用我在多年前的《1949年时间开始了》一文里就说过:没有毛泽东这个伟大壮举,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路都找不到。我也一直以此作为证据之一,来驳斥那些“毛泽东闭关锁国”之类的诬蔑。所以,我决不反对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没必要就老死不相往来。我更不会忽视毛泽东开始的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对于全球历史的巨大的推动作用。问题是这个正面的推动力不是被邓小平放大了而是被邓小平缩小了,甚至被邓小平改变了方向成为了拉动历史倒退的反作用力。

1972年把尼克松“请到”北京来,标志着“中美苏三足鼎立”的世界大格局的最终形成,但还没有稳定下来。欧洲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作为主战场遭受到最大的战争破坏,欧洲人害怕战争再起的程度,可以从战后欧洲人的言谈行为中得到测量,更可以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找到不少哲学思考的证据。鉴于此,欧洲主要各国干脆或者加入“北约”躲到美国的保护之下,偷得安闲,成为美国这一极的内部力量,或者被苏联胁迫加入“华约”接受保护,成为苏联这一极的内部力量。“二战”后兴起世界民族独立运动,毛泽东又铁肩担道义,为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和早先独立还依然不发达的国家仗理执言(甚至还在发达国家内部支持民众运动,如支持1950/60年代的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这些第三世界国家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有一种加入毛泽东社会主义中国利益圈,成为中国这一极内部力量的明显愿望。

几何图形结构中,三角形具有最高的稳定性,三角形中又是以等边三角形具有最高的稳定性。毛泽东“请”来了尼克松,但因为在涉及中国主权的核心问题上,即台湾问题上,决不和美国做无原则交易,所以并不急于和美国建交,只发表一个《上海联合公报》,那其实只是一个“备忘录”而已。如果在台湾问题上做局部性主权让步,为建交而建交,草率和美国完成建交,那么这样的建交就意味着中国放弃全部主权原则,建交就是投降,最终必然失去国家独立性,不但瓦解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必然瓦解中华民族本身的大团结,给民族分裂主义打气,决不只是一个仅仅在台湾问题上处处被动那么简单的问题。毛泽东深知这一点(这可在有关尼克松访华的历史记载和随后至1976年的中美互动历史中找到多种证明),所以直到1976年去世,毛泽东都是同等力度的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两个世界霸权,原则问题上坚持他一贯的做法:毫不妥协。这就是说,在三角形的三极互动中,毛泽东坚持了“等边三角形原则”。

对比之下,邓小平放弃的正是这个原则。这需要先来看看他1979年访美前的热身运动。这记载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下册)第三十一章“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第1041-1043页。

【……1977年6月,美国卡特政府在总结几年来的对华谈判后,拟定了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即一方面谋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外交关系,一方面不妨碍美国同台湾的关系,并把这一意见向中国领导人做了汇报。……美国……与苏联进行的第二阶段的战略核武器谈判将于1978年进入签约阶段,而改善对华关系则可牵制苏联,符合美国利益。

此时,中国正在开始致力于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为争取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也在谋求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因此对于美国政府发出的信息很快给予积极的回应。1977年8月,邓小平……强调: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在台湾问题上有三个条件,即废约、撤军、断交。台湾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别人不能干涉。1978年4月,卡特总统公开宣布: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概念,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5月,美国……向邓小平转达了卡特总统的关于接受中国所提三个条件的决心。邓小平在重申这三个条件后,明确表示希望能早日解决中美建交问题。7月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步伐加快。

……1978年11月,美国提出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草案。邓小平看了美国的草案后,当即决定加快中美关系正常化步伐。在建交谈判过程中,中国政府明确指出:第一,台湾问题是美国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第二,美国必须履行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第三,……正常化后,美国可以同台湾进行民间往来,并设民间机构,但不应继续向台湾军售;第四,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但是,在对台军售问题上,双方未能达成协议。邓小平决定,将这一问题留待建交后解决。

经过多次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如下协议:(一),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往来;(二)中美建交公报发布后,美国政府立即宣布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并通知台湾当局“终止共同防御条约”;(三)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建立外交关系。在此协议基础上,中美两国政府于1978年12月16日发表正式建交的联合公报,从而结束了两国关系长达30年的不正常状态。】

以上是出自真正的官史、正史,不是坊间论事或者野史,我特地列出了这一章的标题“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这是老生常谈,却也是客观事实,关键的问题是“从哪里转往哪里”。我从三页纸上的记载去掉了许多废话,得到的是所谓干货,即使是这些干货,如果我在坊间读到,大概是要去特别求证一下,不会轻易相信的。何新为邓小平辩护的时候,说自己预测了风波,还说自己的预测不是吹牛,是白纸黑字写在香港的杂志上的,有那些文字作证,他就可以“问心无愧”。文字可以记载光荣与伟大,如1919年以来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史,也可以记载可耻与渺小,如袁世凯的卖国“21条”和汪精卫的卖国“艳电”,唯独不能记载“问心无愧”。我写在这个博客里的文字,读者可以用来证明我的无知无耻无能或者任何其他,但绝不能证明我是否“问心无愧”或者“问心有愧”。

1978年的12月,还有一件不大不小的工业上的事件发生:宝山钢铁厂(现在都简称宝钢)破土动工。这个钢铁厂是引进当时的日本先进技术建造的,是国家政府项目。稍早,日本的商业和技术谈判团来中国的时候,一个个带着历史的负疚感,唯恐中国政府狮子大开口,让他们守不住底线,回国无法交代被指斥出卖了日本国和日本相关企业的利益。然而,当谈判结束后,谈判桌上一个个正襟危坐的日方人员,一踏进所住的酒店的房间,就把所有能砸出声响的东西全部砸了,包括电视机,一个个还脱的精光,把特地买来的所有的酒全部干掉,以至于一个个烂醉如泥。读者别误会,他们没有疯,他们是太高兴了。根据我若干年后,偶尔接触到的日方谈判小组外围谈判人员的委婉说法,中方开出的引进价码比日方原来确定的谈判起点都要超出至少10倍,比底线超出多少倍简直无法想象。谈判桌上日方人员无法相信是真,直到反复确认不是中方口误、不是翻译错误之后,他们才强压内心的狂喜直到回到酒店后失去理智般疯狂发泄出来(宝钢谈判中方的失败,日本人的喜悦发泄,当年在业内广为流传,还有一个相关传说是,日本人的发泄让中方得知后,中方知道谈判失败了,有关主管人员脸上很无光,由于决定投入的金额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又涉及到国家政府信誉,就传出一句风凉话:“照合同上马是傻子,不照合同上马是疯子”。今天,宝钢是中国钢铁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号,我倒希望当时见证相关历史的人,站出来澄清一下当时的事实,以为历史的镜子,供后人使用)。

我想,1978年11月参与中美建交最后谈判的美方人员,在获得以上谈判结果后,也一定和这些日本人一样欣喜若狂!没有仔细审视历史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我在故弄玄虚。就算这样吧,那么这个“玄虚”在哪里呢?我分“明和暗”简述如下。

明:

(一)邓小平看出美国在和苏联战略核武谈判问题上,有求于中国,在中美建交问题上,“(中国)皇帝不急(美国)太监急”,于是,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了中国国家现代化和中国国家战略利益,及时抓住了战略机遇,并在战略上牢牢掌握着谈判主动。

(二)邓小平准确认识到了中美建交要害在台湾问题,于是主动出击,迫使美国步步退让。美国除了一个对台军售问题有所保留外,其他全部都满足了邓小平的要求。邓小平战术运用得当,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有利有理有节,不但完美维护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国家主权,而且终结了中美30年的互不友好的历史,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暗:

(一)邓小平指示中,有实质内容的仅是“废约、撤军、断交”这六个字,其他全是文字游戏。这“六个字”的关键是“撤军”。“废约、断交”是形式,“撤军”才是支持“废约、断交”的实质举措。没有“撤军”,“废约和断交”,即使公告世界,也不等于实际执行。

(二)对比政府准确按照邓小平的指示提出的四条要求和最后达成的三条协议,表面上所有方面都满足了中方提出的要求,包括仅有实质内容的“废约、撤军、断交”,但是这三点中最实质的“撤军”实际上已经为美国“保留对台军售权”所取代。此外,“撤军”可以做成游戏,即军队头天“撤出”台湾本岛,敷衍完协议执行,第二天还可以把更多的军队用航母送到台湾海峡甚至中国内海(这些都是后来实际发生的事情)。这样一来,“撤军”完全是一纸空文。

(三)协议的第一条使用了“美国人民”这一说法,它居然是源于邓小平的指示。这是一个明显的预留下来废止整个协议的条款,邓小平做指示的时候显然没有意识到,却被美国加以了充分利用。就是说,美国政府军事援助台湾的行为,如军售,不仅可以按美方保留的“军售权”公开进行,还可以指定军火商在“美国人民”与“台湾人民”的商业往来和非官方关系往来名义下暗中进行。甚至,武力协防台湾也可以用“美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进行,也完全不违背本协议的约定。

明暗对比之后,不难看出,中方所得到的只是卡特给的“一个中国的概念”和“接受邓小平三个条件的决心”(参见引文),除此之外一无所获。更为糟糕的是,协议为后来的所有领土纠纷埋下祸患。

在文本之外还有一个更漆黑的“暗”:美国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与台湾断交的同时,由总统卡特签字生效了《Taiwan Relations Act》(台湾关系法),用以规范中美建交后美台关系。根据这一法令,美国政府在197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后,给予“中华民国政府”与其他主权国家同等的待遇。

读者注意,是与其他“主权国家”,不是“非主权国家”同等的待遇。这个“关系法”让中美建交成为一场世纪马戏表演,其中的丑角是谁是不言而喻的。有人可能说了,文本之外的东西中方怎么能够想得到?那么我要问,中国有关国际政治动向研判机构(我用的是委婉说法,指什么读者知道的)是吃干饭的?此其一。其二,邓小平和其他中国的战略家谈判前难道对此不该有所预案?这不是儿戏,是关乎整个民族前途的关键战略博弈。如果事情竟然是那么简单,毛泽东为什么当初不完成建交,却把这样一个伟大功勋奉让给后来人?这里暴露出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难道不是一清二楚吗?

综合以上,与当年“21条”对比,那个更显风骚?至于说“结束两国30年不正常状态”这样的垃圾,我就忽略不计了(1972年尼克松来中国是向毛泽东下战书的吗?)。

参与谈判的美国人不愧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后裔,懂得“形式、质料和实体”之间的差别,而我们这边的则不愧是孔子的后代,只讲“仁义礼智信”,对美毕恭毕敬,至于“形式、质料和实体”这样的东西,是不需要研究的。

形式(form)如同建筑图,质料(matter)如同砖瓦水泥和一切其他建筑材料,实体(entity)就是按照图纸建造出来的建筑物。对比中美谈判的结果,美方得到了实体,还顺带拿走了本该属于中方的“实体”、“质料”,只留给中方一个按邓小平臆想绘制的“形式”,让邓小平顺利“结束中美30年的不正常关系”。

而我们到今天还在自豪。何新先生还在极力赞美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和这个主义畸变出来的“新国家主义”的怪胎(后详)

中国主权中的台湾主权,貌似局部,实际不是局部,而是整个主权,这里涉及一个“在一定条件下,【部分=整体】”的抽象的哲学和逻辑论证问题。刚才说“形式、质料和实体”,可能已经让一些人为难了,我不让大家再为难了,点到即可。

对比于以上毛泽东的中美苏互动中的“等边三角形”战略原则,邓小平的对美外交战略是由等边三角形变为锐角三角形,然后锐角(苏联所在的那一角)越来越小,锐角的“对边”(中美这一“边”)越来越短,终于中美两角几乎合为一角,三角形几乎变成“两点一线”:线的一端为苏联,另一端是中美(发展到今天,最精辟的表述就是“救美国就是救中国”)。这就是说,毛泽东辛辛苦苦建立的国际政治和外交的“中美苏等边三角形” 不复存在的,自那时以来直到苏联解体“中美苏三角”实际上只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

美国利用邓小平向美国学习搞资本主义的心理,联合邓小平的“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搞垮了修正主义苏联。多极世界就此告别国家舞台,美国一极独大(当然历史还没有“终结”,“重整河山靠后生”)。这正是我在续九里送他“首席掘墓人”和“最关键的铲除者”称号的理由所在,也是刚才我说毛泽东创造的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的正面推动力被他缩小了,甚至改变了方向成为了拉动历史倒退的反作用力的根本理由所在。

邓小平和他的“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在被美国用来完成美国利益的最大化后,很快就先成为美国的弃卒,随之就成为美国的敌人。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李宪源 2012-7-10 09:14
对作者的诸多政治观点,一向不能苟同。但此文对邓小平破坏“中美苏等边三角形”之历史罪责的揭示定性,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左派对邓小平倒行逆施的“先富”路线(不明白刘金华同志为何反复强调邓小平是搞“共同富裕”的,并将其跟社会主义“新五有”主张相提并论)给与了比较充分的揭露批判,而对其在台湾问题上丧权辱国政策的揭露批判,则远远不够。
引用 毛丝丢顿 2012-7-10 02:11
‘三角形理论’很精辟
引用 子_云 2012-7-9 15:54
邓小平和他的“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在被美国用来完成美国利益的最大化后,很快就先成为美国的弃卒,随之就成为美国的敌人。----别扯淡了,你看看西方出版的书/网络,捧邓和贬邓的是个什么悬殊比例!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5 04:33 , Processed in 0.01732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