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对我国经济危机与出路的思考

2012-7-16 21:14| 发布者: 五百二| 查看: 1067| 评论: 1|原作者: 迎春|来自: 赐稿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步复辟成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经济,走的是所谓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劳动群众的购买力与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已经近在眼前。 所谓的“外向型”发展经济的道路、与世界经济接轨等,实质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事实说明,这条路现在已经走到了尽头。 ...
对我国经济危机与出路的思考

迎              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严峻,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已经逼近,摆脱危机出路是什么,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大问题。

下面谈谈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经济危机逼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步复辟成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经济,走的是所谓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劳动群众的购买力与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已经近在眼前。

所谓的“外向型”发展经济的道路、与世界经济接轨等,实质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事实说明,这条路现在已经走到了尽头。

1978年我国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的-0.3%,就是说临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我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对外贸易。而到2007年,我国的净出口竟增长到了8.8%;与此同时居民消费支出则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8%,下降到了2007年的36%;这一对数据清楚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主要是依靠对外贸易发展起来的,成了殖民化的“外向型”经济,为资本主义国家送去廉价产品。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对外贸易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下滑。为了稳定经济,政府反复强调要增加内需,结果是居民消费支出不仅没有上升,反而由2007年的36%,降到了2010年33.8%,下降了2.2个百分点。(《中国统计摘要》2011  第36页)可见,居民消费支出不是政府想调整就能够增加的,而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决定的。现在欧洲国家债务危机十分严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出口的形势更加严峻。

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国内的生产过剩也很严重。

国内的消费品生产过剩,与有购买力的需求差距日益拉大:房屋生产过剩,据“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空置房比例高达28.9%。”(《每日经济新闻》 2012年6月6日)我国不仅大城市房屋过剩,中等城市房屋也过剩,连一般县城也大肆盖房,在房屋过剩的情况下,政府还投资盖保障房,不是更增加了房屋过剩的程度吗?资本主义国家累累出现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之事,必将在我国出现;家电等消费品品早就生产过剩,政府不断采用补贴销售的办法来补救,但是库存仍然增加------;而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存在着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以及物价上涨等问题,因此,人们对社会存在着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反感强烈。

政府为了稳定经济增长,采取增加投资、放宽信贷,企图刺激经济。但是,经济仍然下滑。因为,在消费品生产过剩的条件下,人们也不可能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2008年世界爆发经济危机以后,政府投资4万亿搞建设,大量建设机场、码头、铁路、公路,虽然一定时间内稳定了经济,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加深和我国经济危机的逼近,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机场:据民航局李家祥局长介绍:“我国现在运营的175座机场中约130座存在亏损,2010年亏损数额达16.8亿元。”(民航资源网2011年2月28日消息)码头:随着对外贸易的下滑,过去是船等码头,现在是码头等船;而且码头上堆积着大量的煤炭物资等;铁路:靠大量借款、发行债券维持;现在繁忙的公路运输,随着经济下滑,大量运送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和原材料等的汽车也将“趴窝”,高速公路会逐渐冷清起来。可见,基本设施建设必须与生产、生活的发展相适应。

经济发展中还有一个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的关系问题。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只要增加“投资”,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似乎也能够保持经济增长,这是也错误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早就揭示了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生产、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必须与生活资料的生产相适应,否则,生产资料的生产也不可能增长。在房屋过剩的条件下,继续发展建筑材料生产,不仅不能稳定经济,而且一定会加重生产过剩。西方的政客和经济学家不懂两者的内在联系,以为在生产过剩的条件下,只要增加投资就能促进生产发展,因此,累累大量增加投资,扩大信贷,也都没有达到“熨平”经济危机的目的。由于以前也作者曾论述过“投资”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因此,这里主要是探讨“外向型”经济的出路。

总之,我国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已经迫在眉睫。最近,温家宝总理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中国人民银行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就是明证。

二,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

出路何在?

要根本改变居民消费支出下降、生产过剩的问题,就必须改变所谓的“外向型”发展经济,把整个国民经济回归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来,把经济发展的服务方向转回国内,为广大劳动群众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

面向国内

我国13亿多人口,有9.2亿劳动力(引自《我国劳动力总量10年增加近1亿人》   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年4月30日   马建堂提供的数据),如果9亿多劳动力都就业,而且随生产发展不断提高收入,不仅不会出现居民消费支出下降、生产过剩的矛盾,反而会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完全不需要依靠出口来推动经济发展。

这不是主观想象,毛泽东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事实就是如此。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基本上没有对外贸易,但是,由于我国的劳动者基本上都有工作,就业人数不断增长、加上工资上涨,收入增加,尽管生产发展很快,但是,商品总是供不应求,有的“紧俏”商品还得凭票供应,消费拉着生产快速前进,曾被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讽刺为“短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劳动者收入很低,依靠对外贸易发展经济,结果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生产过剩成为经济发展的头号大问题。只要回到公有制经济的轨道上来,生产过剩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这并不是说转变到公有制经济以后,就不发展对外贸易,而是说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是面向国内,以自力更生为主,对外贸易只是经济发展的补充。

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我国的生产过剩,主要是指工业生产的过剩,而农产品不仅不过剩,而且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要大量进口。只要把我国的工业生产转向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工业生产过剩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关于工业发展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关系,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工业为农业生产服务,具有广阔的前景。

工业发展必须有农业的支持。毛泽东早在我国工业化初期就指出:“粮食、棉花的供求也都有极大的矛盾,肉类、油脂不久也会出现极大的矛盾。需求大大增加,供应不上。”“大城市蔬菜的供求,现在有极大的矛盾。”(《毛选》第五卷  第119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产品供应越来越依靠进口。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陈锡文就说:“我国的粮食安全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前景”,“ 2010年我国进口的粮食和油料作物达7172万吨,进口粮食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国内自身消费的10%。”(《《陈锡文全面论述我国粮食生产进口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荆门市委书记王玲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中国食用植物油供应对外依赖度过大,早已超出国家战略安全警戒线。”我国的肉类供应部分也要靠进口,总之,目前我国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牧业、林业和渔业都急待发展,否则,我国群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吃、穿等都要受制于外国,如果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或者爆发战争等特殊情况,将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更不要说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吃、穿等基本生活水平了。

毛泽东早在1955年就指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部门——重工业,它的拖拉机的生产,它的其他农业机器的生产,它的化学肥料的生产,它的供农业使用的现代运输工具的生产,它的供应 农业使用的煤油和电力的生产等等,所有这些,只有在农业已经形成了合作化的大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才有使用的可能。”(《毛选》第五卷  第182页)毛主席在这里重点是讲合作化,但是也说明了工业发展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说明我国的工业生产具有广阔的农村市场。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我国农业生产更需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武装,例如种植业,发展节水的滴灌技术、温室生产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农业生产资料装备;广袤的草原、山区、海疆,也需要现代机器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武装,工业生产对于农业的发展大有用武之地,根本不可能存在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的问题。

为农村建设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日渐凋敝,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打工”,沦为雇佣劳动者,而农村的建设却少有人过问。

以水利建设为例,我国农村的水利,至今还在吃几十年前的老本。60、70年代修建的水库、堤坝,年久失修,决口、垮坝等事件时有发生,不仅要加固、维修,而且要用现代工业、科学技术加以改造。

农村建设不仅是生产方面的建设,还有生活方面的建设,包括卫生、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因此,根本不会存在生产过剩,存在的只是工业生产增长速度问题,存在的是正确处理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问题。

为农民服务

工业生产用现代化的设备武装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用现代化的消费品改善农民的生活;农村的医疗、教育、道路、通讯等的改善都有待工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工业生产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为国民经济服务

工业生产服务的领域不仅是农业、农村和农民,而且要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

保卫国防需要工业生产提供尖端的军工产品;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工业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交通运输需要工业提供相关的运输设备;工业生产的扩大再生产也要求提供更先进的工作母机等等。

总之,我国的经济只要转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轨道上,工业、农业生产根本就不会发生生产过剩的问题,更不可能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了!

三,我国经济转回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私有制社会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必须有政治前提,这就是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公有制复辟为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也是由于共产党内修正主义派别掌握了领导权,使共产党实际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要回转到公有制经济的轨道上来,仍然需要共产党内的马列毛派重新掌握领导权。这个问题不属于本文探讨的范围,留待其他的地方再讨论。

我国即将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解决经济危机的出路,就在于把国民经济转回公有制的轨道上来,走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道路。这些对于曾经在毛泽东时期生长过的老人来说,是极其浅显的道理,似乎不用多说,但是,对于一些年轻的朋友来说,却是不好理解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说一说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薄熙来万岁 2012-7-17 22:47
欢迎加入qq群231484095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5 05:11 , Processed in 0.01853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