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共产主义

2012-7-24 16:36| 发布者: 仙人掌| 查看: 893| 评论: 3|原作者: 项观奇|来自: 原创

摘要: 马克思是把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去理解、去概括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说有各种不足,各种局限,还达不到严格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要求,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已经是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

 

是共产主义

 

项观奇

 

2012.07.08

 

马克思是把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去理解、去概括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说有各种不足,各种局限,还达不到严格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要求,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已经是共产主义社会。是第一阶段,但是,已经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从这个义上来说,已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

 

    确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以为共产主义社会十分遥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也不要把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截然分开。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同时,也可以说,我们正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者干脆说,我们正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在眼下,共产主义就在眼下。社会主义已经起步,也就是,共产主义已经起步。虽说这是刚刚迈开的带了许多旧社会因素、痕迹,因而很不够格的一步,但是,这是伟大的一步,新时代开始的一步。

 

现在的严重问题是,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否定我们正在从事的是马列毛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在“特色”二字的掩护下,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都丢掉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必须郑重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本质一致和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问题。

 

既然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那么,有一点是必须看到、必须承认的,就是,社会主义在本质特征上必然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有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社会主义不可能离开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而存在。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本质的统一性,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这样的理解都是正确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修正主义的根本问题就在于离开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去随意解释“社会主义”,先是用不清楚,后是用“特色”二字,把马列毛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本质特征否定掉了。

 

这值得作一点简单的论证。

 

共产主义社会实行一切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公有制。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可以从公有制占主导的所有制形式做起。这就意味着,允许一定程度、一定范围里的私有制、私有资本的存在。这远比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设想的社会主义大大后退,但是,这是实践提出的要求。实践总是比理论更丰富。《哥达纲领批判》里没有无产阶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列宁搞了,列宁是正确的。这种无可怀疑的正确性表现在,一是列宁坚持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原则意见,二是列宁尊重现实生活的实际可能以及由此提出的历史要求。我们现在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显然是最低形式的公有制,但是,因为公有制占主导,所以还是可以看作是一种公有制具体实行的形式的。这里有一条底线,就是公有制必须占主导,不然就不是社会主义,也更不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同时,在分配原则上,不仅不要忘记“按劳分配”,还不能忘记“按需分配”。不能保证社会成员的最低的生活要求的社会,肯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所谓“新三座大山”的出现,就是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具体表现。上世纪八十年代,盲目地不做分析地批判“大锅饭”,是错误的。作为“按需分配”的这一部份“大锅饭”是必要的,而且应该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过去社会主义国家都是这样做的,人民至今还是肯定的。在这一社会主义特征被修正主义否定的今天,资本主义的社会民主主义却学了过去。在他们那里的好多所谓“社会主义因素”,主要表现在全社会成员所需的公共福利上,例如,教育、医疗、住房等等。这种改良不是偶然发生的,是历史规律的体现。这是资本主义在为社会主义准备历史前提。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搞社会主义分配,怎么能忘记保证社会成员的起码生活条件呢?这既是社会主义分配的起码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必须。片面只讲“按劳分配”原则,绝对否定“按需分配”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内的存在的必要,是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误解,也是对《哥达纲领批判》的误读。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看来,还要有个定语加以限制,劳动人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已经消亡,全体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社会。但是,正如列宁所论证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的建立,就是一种过渡型的国家,一种“半国家”,一种不是原来意义上国家的正在消亡的国家。列宁的论述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的,是完全正确的。实践,比理论论证,情况要复杂得多。从巴黎公社,到苏维埃,到人民代表大会,从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形式,并不是照搬理论教条,而是人民群众的创造。这是正常现象,一点也不奇怪。但是,不管实践提供了多少国家机器的形式,无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本质特点不能失去,因为,只有具备这样的本质特点的国家机器才能向国家机器的消亡过渡。这样的国家机器通俗地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只有人人都能当家作主时,国家也就有可能成为多余的东西了。懂得这一点,就可以看到,专制、等级、特权绝对不是无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特征,而是和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对立的旧式国家机器的特征。

 

在和传统的私有制决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和传统的观念决裂。共产主义作为一个全新的更高形式上的公有制社会,人们第一次有可能从私有制观念下解放出来,从异化中解放出来,开始真正的脱离了动物界的人的生活。这是一个“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具有全新观念的新型的人的真正和谐的社会。

 

搞社会主义,再初级,再“特色”,都不能离不开这些原则。只有坚持这些共产主义的原则,把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任务科学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搞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修正主义路线的问题,就在于离开了、背叛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原则。离开这些原则,空谈“人本”、“民本”,空谈“公平、正义”,空谈普世价值的“自由、民主”……都不过是被马列毛革命导师反复尖锐批判过的欺人之谈,都不是马列毛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

 

只有把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共产主义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向严格的完全的共产主义过渡的第一阶段,才有可能坚持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毛主席的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和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和列宁的“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论,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理论认识过程。马克思预见到了社会主义会遇到旧社会“痕迹”的问题,列宁实际经历了和不甘心失败的内外资产阶级斗争的问题,毛主席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看到了,社会主义失败、资本主义复辟的主要危险,来自共产党变质,来自党内会出现一个特权阶级、新生资产阶级;而这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历史弊端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历史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斗争,而且,正像毛主席一再强调的,几十年内,都不能轻言社会主义已经胜利。这就是实践提出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继续革命的理论根据。

 

    这个社会主义继续革命的历史任务,归根结底来说,还是要依靠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原则,也就是说要依靠逐步克服社会主义的现存的达不到完全的共产主义的局限和弊端,在努力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过程中来实现。实践证明,这是一个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漫长的艰难的历史过程。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亦云 2012-7-25 17:12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说,在今天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应该解决的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就只能是建立既能体现某些社会主义原则,同时又包含部分资本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制度,其历史地位在于促进经济发展,赶超经济发达国家,同时逐步将社会导向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的情况属于后者。在这整个过程中,在宪法和法律确定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的保护、妥协、利用都是可以的、允许的,由此产生的一般性问题可以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但是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刻意模糊、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掩盖两者之间的矛盾,甚至主动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合流,则是不能允许的。那样必然葬送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此。其实,薄与胡温的矛盾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此。 ...
引用 老汉 2012-7-25 12:57
在社会主义阶段,它既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也有和共产主义的共性。今天我们为什么说中国已经不是社会主义,而且是一个坏的资本主义。首先他已经不是以公有制为主导,而且这些公有企业,已经成了政府的企业,不是百姓所有,百姓也无权过问,因此与百姓已无多大关系。说国有企业的数量,俄罗斯的国有企业比中国还多。
至于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现在不仅多劳少得,少劳多得,而且的还有劳而不得,不劳大得。
人民当家做主是毛主席老人家看得非常重的,人民不当家做主,人民得到的东西仍然可以丧失,今天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主人已经被打入底层。文化大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也就是这个问题。
引用 薄熙来万岁 2012-7-25 09:19
欢迎参加欢迎加入红色qq二群适合纯左派杜绝右派:250511311,民主左派适合参加红色三群:251747314
.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06:55 , Processed in 0.03171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