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学习园地 查看内容

读懂《资本论》(二十五)

2012-7-27 01:32|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3942| 评论: 0|原作者: 余斌

摘要: 对于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具有工业基础和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的国家来说,看不出还缺乏什么样的条件妨碍他们去制造大飞机和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看不出仅仅为了让发达国家获得更大的财富和光荣而用一亿条牛仔裤去换人家的一架飞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部门

资本

剩余价值

商品价值

成本价格

平均

利润

生产价格

利润率

生产价格与

价值的偏离

(1)

(2)

(3)

(4)

(5)

(6)=(4)+(5)

(7)=(5)/(1)

(8)=(6)-(3)

80c+20v

20m

80

60

30

90

30%

10

70c+30v

30m

80

50

30

80

30%

0

60c+40v

40m

110

70

30

100

30%

-10

合计

210c+90v

90m

270

180

270

0

平均

70c+30v

30m

 

甲部门的商品比价值高10出售,丙部门的商品比价值低10出售,就所有的部门而言,生产价格相对于价值的这种偏离,则互相抵消,使得各部门取得了相同的利润率[1],这个利润率被称为一般利润率。将这个一般利润率乘以各部门的资本量,得到各部门所分配的利润,再将各部门的利润与其商品的成本价格相加,即得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以一般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的;而这个一般利润率,又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已经分别化为同样多的平均率为前提。也就是说,利润率先在各个特殊生产部门内平均化,然后再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进行平均化。这些特殊的利润率在每个生产部门都等于剩余价值m除以总资本C,它们要从没有变形的商品的价值引伸出来,也就是说,每个生产部门由于竞争的存在都是按该部门的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甚至类似的资本构成进行同类商品的生产。没有这种引伸,一般利润率(从而商品的生产价格),就是一个没有意义、没有内容的概念。[2]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从没有变形的商品谈起。

在自由竞争和追求平等剥削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虽然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在出售自己的商品时收回了生产这些商品所用掉的资本价值,但是他们不是得到了本部门生产这些商品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利润),而是像所有资本家都在一个总的股份公司中一样,按照自己投入的资本量,从总剩余价值(利润)中分得与这个资本量成比例的剩余价值(利润)量。也就是说,等量资本平等地获得等量利润,不等量的资本同样平等地按比例得到了社会总资本在所有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总剩余价值(利润)均衡分配时归于总资本的每个相应部分的剩余价值(利润)。每100资本,不管它的构成怎样,在任何期间得到的利润,就是作为总资本一个部分的100在这个期间所得的利润。因此,对不同的资本家来说,他们的各份利润之所以有差别,只是因为每个人投入的资本量不等。这样一来,单个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就与他自己的工人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脱节而神秘化了,同时由于资本的一切部分都同样表现为利润的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了。

随着商品的变形,再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也会转形,即资本家在再生产过程中将不是按相应的价值量来购买原材料和新机器,而是按它们的生产价格来购买,同时工人对于新的生活消费品的购买也是按其生产价格而不是按其价值来购买的。在工人的生活消费品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工人的工资就要根据这些消费品的生产价格来调整。因此,在再生产过程中,成本价格要按已经转形了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来计算,根据工资变化后的新的剩余价值率计算出来的平均利润,则要追加到这个新的成本价格上以形成新的生产价格。无论如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仍然是计算工人所创造的价值量的标准,从而也仍然是计算剩余价值,进而计算一般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依据,生产价格[3]的变化总是要由商品的实际的价值变动来说明,即要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的总和的变动来说明。[4]

这样,我们就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把等量的资本在相同时间内生产平均的相等的利润这一点,或者说,把利润取决于所使用的资本量这一点,辩证地同表面上矛盾的价值规律联系了起来

在这里简单提一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后的1905年,西方学者掀起了挑战价值转形理论的百年之争,企图象使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破产一样,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这场争论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严谨的数学工具,批驳了西方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纠纷不清的错误,捍卫了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科学性。详情请见余斌,《从斯蒂德曼的非难看劳动价值理论及价值转形问题的计算》,载《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第49页至第56页。

言归正传。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和变化自然不是理论计算后强行分配的结果,而总是一系列延续很长时期的波动造成的结果。总的说来,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中,一般规律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始终只是以一种极其错综复杂和近似的方式,作为从不断波动中得出的、但永远不能确定的平均情况来发生作用。[5]而这种作用不仅可以被理论研究探索出来,而且已经被资本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按照微观主流经济学的说法,资本家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法则是边际收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说,资本家应当按边际成本来定价。但是,著名主流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也不得不承认,资本家其实不是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来确定价格,而一般是根据所计算的一种产品的平均成本,并在平均成本上加一个固定的比例来进行定价,即实行成本加成定价[6]。当然,萨缪尔森不可能讨论这个普遍存在的成本加成定价的原因,只能笼统说它能够合理地接近最大化的利润并能节省资本家的时间,否则他们就要推倒整座微观主流经济学大厦了。而事实上,这个固定的加成比例,就是一般利润率在资本家头脑中的现实反映。

在上面的表格中,我们看到,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甲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其价值,使甲部门的资本家获得了比本部门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更多的利润。而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丙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其价值,使该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等于平均构成的乙部门,其商品的生产价格等于商品的价值,该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利润等于该部门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在这里,我们还看到甲部门的可变资本只有乙部门的一半,也就是说甲部门雇佣的工人人数只有乙部门的一半,但是甲部门的利润率与乙部门相同,在等量资本的投入下,这两个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等量的利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6 00:25 , Processed in 0.01764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