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垮台?

2012-7-29 10:17| 发布者: 黄雀| 查看: 1043| 评论: 1|原作者: 黄尔文|来自: 原创

摘要: 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垮台? 黄尔文 2012.06.04 一被遗漏的环节 迄今为止,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社会形态中最先进、最优越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建立在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 所有已经存在过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都显示了过去社会与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社会生产高速发展,社会成员得到人类历史上最公正的待遇。虽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波折, ...
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垮台?

 

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垮台? 

 

                      

                黄尔文

                    

              2012.06.04

 

一  被遗漏的环节

 

迄今为止,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社会形态中最先进、最优越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建立在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

所有已经存在过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都显示了过去社会与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社会生产高速发展,社会成员得到人类历史上最公正的待遇。虽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波折,比如战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重大政治变动,但只要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变,总能很快地医治战争创伤,或者战胜自然灾害、克服各种不利影响,使社会生活恢复常态。因此社会成员生活非常稳定,而且还在不断地向更加幸福的生活状态改变。

按理说,这是一种最有生命力的社会与国家形态。

但不幸的是,二战后地球上出现的那么多社会主义国家,几乎全都垮台了。

国际国内,研究其原因的文献,不说浩如烟海,至少也算汗牛充栋。

如果抛开那些别有用心的文章和有意混淆是非的观点,主要研究结果,将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原因,集中到内外两个方面:在内部,修正主义分子篡夺了执政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在外部,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起着催化作用。由于存在这种内外互动,因此引起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

这个结论一般地说是正确的,而且也引起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措施。

但是所有措施都没有阻挡住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垮台的趋势。就连首先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发起反修大论战、在国内以反对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为目的进行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中国,如今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几乎荡然无存,基本上走到了垮台的边缘。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除了前面所说到的“内外互动”,是不是还有某个重要的环节被人们忽略了?

这正是本文要分析并进行探讨的。

“内因是根据”。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先排除外部因素,即先排除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从内部寻找原因。然后再考虑外部因素。

这样,问题首先归结为:某个国家的修正主义分子,何以有如此大的能量,能倒转历史的车轮,引起社会的倒退?

如果真要这么认为,很明显,这是唯心史观的说法。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英雄不能创造历史。同样,没有人民群众的作用,极少数修正主义分子也无法改写历史。

因此,我们只能从修正主义如何影响人民群众——即从修正主义分子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如果有人说,是修正主义分子欺骗了人民群众,也不能令人信服。面对这种情况,正如马克思对法国曾出现的复辟进行分析时所说的:

“像法国人那样说他们的民族遭受了偷袭,那是不够的。一个民族和一个妇女一样,即使有片刻疏忽而让随便一个冒险者能加以奸污,也是不可宽恕的。这样的言谈并没有揭开这个谜,而只是把它换了一个说法罢了。还应当说明,为什么一个有3600万人的民族竟会被三个衣冠楚楚的骗子偷袭而毫无抵抗地做了俘虏。”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已经垮台的社会主义国家,多数国家总人口接近或超过3600万,苏联人口接近3亿,整个社会主义集团人口总数超过10亿。所以,我们更应当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人口总数中占有那么大比例的人民群众,为什么会被极少数修正主义分子欺骗,做了修正主义的俘虏,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垮台。

要解开这个谜底,就必须从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方面来寻找人民群众内部的原因,寻找人民群众阶级意识方面的原因,即寻找到可以产生群体性的、足以颠覆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经济根源,这才能作出最终的解释。这是马克思告诉我们的方法。

首先要研究的仍然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对这个基础,我们可以简单地用下面一个公式来表达: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交换关系+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

我们的分析,就从等号右边这三个方面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第一和第三——即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展开。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中,起着决定作用、决定了社会性质、也决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中经济地位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反映社会的分配关系,它是由所有制决定的,即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最合理的分配制度当然是按劳分配。但由于分配制度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交换关系直接决定了人民群众获得生活资料的多寡。在社会产品尚未达到极大丰富、尚不能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的社会主义时期,由于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所以最容易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 

这就是说,虽然人民群众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决定的,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但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却更容易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对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认识,对它的决定作用,反倒很容易被忽略。

无论是对生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普通劳动者进行访问,还是对社会进行满意度调查,所有的抱怨几乎全都集中到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上。几乎没有人提及所有制问题。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出现了一个认识上的巨大差异:最重要的东西反而被忽略了。

在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夺取政权之前,这一矛盾——即认识上的差异,是不存在的。那时,夺取生产资料就等同于夺取了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直接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例如,组织起来的农民,夺取了土地,也就等于夺取了生活资料的控制权,等于直接获得了生活资料。而在人民群众夺取政权、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被隐蔽起来了,人们只注意到个人的工资、收入、食品、住房,很难看到生产资料——土地、工厂、矿山对他们个人生活的影响,——认识上的差异首次产生了

对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那一代人来说,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并不太大,因为他们亲手建立了这样一种制度。但在他们身后,从第二代开始,到第三代第四代人,越往后,认识上的差异就越大。

这首先是因为,公有制天生就是一种排斥个人随意处置公共财产的制度,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公有制;对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土地、工厂等,每个个人也都没有直接的处置权,只有受委托的人——例如管理者,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前提下,才能对生产资料加以处置——这是公有制本身具有的特点。此外,单纯从经济上考察,由于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很容易推动产生社会化的大生产,对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要求,又必然引起管理权的高度集中,使之集中到少数管理者的手中、集中到国家的手中。这本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后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管理状态,是社会分工造成的——就好像一个乘客坐上了一艘大船,他不能直接参与轮船的驾驶一样。对轮船行驶的管理操作权属于船长和水手。乘船者和驾船者分工不同。

但这么一来,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他们中的每一个个人,都会感受到双重的排斥:一方面受到公有制本身的排斥,另一方面受到因专业分工引起的管理权的排斥。于是,他们中的每一个个人,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无法直接感受到自己在管理中的存在,也无法直接感受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以及这二者之间所包含的内在联系。他们最直接的感受,是围绕自己生存所必需的油、盐、酱、醋、柴,是他们的衣、食、住、行,医药、卫生,家庭、教育,等等和生活直接相关的东西。

而到后来,随着生产的持续发展,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人民群众几乎完全用不着在意代表自己根本利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否存在,也很难直接感受到社会上的生产资料,工厂、矿山、土地、铁路、各种资源——总之,用于社会生产的除人力之外的各种物质要素,也包含有自己的一份,自然而然地会将全部目光集中到个人的生活资料占有方面

国家的主人地位、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逐渐变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尽管这个“抽象”是一个“科学的抽象”,但抽象的概念是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

这样,人民群众的大多数,包括其中最先进、最革命的力量——工人阶级,所能直接感知到的,是自己处于一种类似于过去社会小私有者的生活环境。

可以肯定地说,在这种类似于小私有者的环境下,自发产生出来的,主要地,不是公有意识,而是一种小私有者的意识。

这种小私有者的意识,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私心”,与过去所说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在产生的根源上,存在差别,但又存在许多共同点。它首先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它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在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形态当中产生出消极因素的源泉——也是在人民当中的先进分子,在工人阶级先锋队当中产生修正主义的温床。

那么,小私有者的意识,在政治上具有哪些特点呢?

目光短浅,只顾个人,不顾集体和国家;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这些特点与修正主义在政治上的特征是完全吻合的。

那么,小私有者的意识对社会革命是什么态度呢?

最主要的是摇摆不定:革起命来十分狂热,比任何人都革命;当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比任何人都彷徨、都失落;反革命的时候,比任何人都坚决——一切都以是否有利于个人、是否符合个人当前利益来做判断。

因此,小私有者对革命具有两面性。

事实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中自发地产生出的小私有者意识同样具有两面性。其消极的一面,正是一种“群体性的、足以颠覆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一旦被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加以利用,被修正主义分子加以引导、推动,很有可能会导致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

这就是人民群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够迎合修正主义路线、被修正主义分子左右很容易被修正主义分子欺骗并心甘情愿地接受修正主义理论的重要原因。也是理论界对社会主义为什么会垮台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的时候,长期都被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归根结底,问题出在意识形态方面,出在文化方面,而并没有出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本身。

对这一点,有谁能够在理论上提出带根本性的反对意见吗?

这样提出问题,目的并不止于为已经垮台的社会主义唱挽歌、为将要垮台的社会主义国家奏安魂曲。更不是要把社会主义垮台的历史原因推到人民群众头上。如果不是因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未能继续保持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质,未能利用无产阶级专政来持续不断地启动对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教育,问题根本不会提出来。现在提出,根本目的还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挽救即将垮台的社会主义国家。

应当说,这个方法之根本要点,就存在于我们分析的过程之中。

 

     二  必须突破小私有者的狭隘眼光

 

在上一节里,我们指出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大多数,即使是其中最先进、最革命的力量——工人阶级,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也无法直接感受到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他们所能直接感知到的,是自己处于一种由于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形成的类似于过去社会小私有者的生活环境。在这种生活环境下,自发产生出来的,主要地不是公有意识,而是一种类似于小私有者的意识。这种意识即使在党员和干部队伍中也极其广泛地存在着。这种意识具有双重性质。从积极的方面说,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从另一个角度,它同时也是人民群众意识形态当中产生出消极因素的源泉。这种消极因素被修正主义分子和帝国主义加以利用,终于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

如果要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去证明这一事实的存在,以及造成的后果,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我相信,许多人都看过这段让人极度震撼的视频:  

大群大群的人欢呼着从四面八方拥到克里姆林宫前的红场。到处都是兴高采烈的人群。广场上,宫墙上,楼顶上。镰刀斧头红旗从高处抛落下来,被人群随意践踏。然后,广场上燃起了一堆大火——这是用共产党员的党证引燃的大火。一队队 “共产党员”走向火堆旁,把自己的党证丢入火堆,那火越烧越大,越燃越高,烈焰熊熊……在我的心里,似乎留下一个永久的印记,只要闭上眼,就可以看到那堆用党证燃起跳动着的妖艳的火焰

我相信,面对这样的场景,看到这样的火堆,谁都会感到极度震撼。可是,人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在火堆前焚烧党证的全是特权阶层、资产阶级分子和“政治精英”吗?不是!他们中必定大部分是政治经济地位和现在中国的无产阶级非常接近工农群众。  

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告诉你:苏联解体前共产党员人数是世界上除中国外最多的国家,最多时接近2千万(在整个卫国战争中,苏军阵亡800万人,其中230万人为共产党员,也可以说明苏联共产党员人数之多),但现在,俄罗斯共产党有多少人?有人访问久加诺夫:“不到20万!”

1千900万人烧掉了自己的党证——在行动上,在心里,他们退出了共产党!  

也许他们没有走到红场上,但结果又有什么不同?1千900万!苏联没有那么多资本家!即使加上特权阶层、资产阶级分子和反动政治精英,也没有那么多!所以,他们中相当大一部分,必定是当时苏联的无产阶级是苏联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他们得到了幻想中的幸福生活没有?没有。他们唯一得到的是苏联的分裂和经济上的衰退,是两极分化和财富集聚到少数寡头手里,是社会动乱,官僚与黑社会横行霸道,是生活状态的每况日下。而在这个过程中,苏联的无产阶级“容忍”了资本主义的复僻,他们用自己的“默许”变成了资产阶级杀死自己的“帮凶”,终于葬送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如果有人认为,那是苏联的事,离中国太遥远了!

那就说说中国的事。

1976年2月底,中国开展了一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到3月底,各个城市开始有了一些谣传:北京有人走街串巷去买“二锅头”,到处大声张扬 “要小瓶(平)”。包括一部分外地群众也不听劝阻,纷纷赶往北京,要在清明节那一天,表达自己对周总理逝世的哀悼。4月4日,接近200万人涌向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花圈多达两千余个。有人发表讲演,也有人在纪念碑上贴下了“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种带点杀气的诗词。终于在第二天酿成了震惊中外的天安门广场事件。

200万人!几乎全是工人、农民、学生,全是人民群众!

不管当时这200万群众的动机如何,也不管当时对这一事件所下的结论是否正确,但左派力量盛极而衰,由此出现重大转折,当确定无疑;尽管邓小平因此而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但客观上,此次事件为日后邓小平再次上台和更大的崛起起到了造势的效果。

邓小平重新上台之后,对这一事件给予平反,必然会赢得这些人的好感。当他提出“小康”、“先富”、“满足物质需要”一类口号时,这200万群众又怎能不欢欣鼓舞?

实际上,中国当时欢欣鼓舞的又何止2000万?很可能远远超过2个亿!因为这些口号无一不是正正打中了他们的心坎——打中了他们发自内心的、想要使自己的日子过得更美好的愿望。这些自发产生出的、类似于小私有者的小小的愿望当然非常美好,也非常合理,但当他们把所有的目光都局限在这样一个小圈子里的时候,自然看不到也不关心许许多多更加重要的事情正在悄悄地发生:

股市锣声的敲响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被植入了一颗资本主义的毒瘤;国营企业的股份化等于把原先不可分割的公有的生产资料切割成了碎片并且可以卖给私人;工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说明了他们国家主人的身份已经被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位置上剥离;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说明开始允许土地交易了,原先的主人要用自己终身的积蓄去购买原属于自己土地上自己的栖身之所;国营变成国有尽管一字之差却说明占据代表国家那一层人已经公开地把国家几十年几乎全部社会积累当成了自己的财富,他们开始从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的主人;等等等等。

他们看不到这一切,就因为类似于小私有者的眼光使他们只能看到一个狭小的世界。他们总想着逃避政治斗争、含辛茹苦地工作,企图靠个人的努力奋斗去改变自己的处境,却想不到那只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他们所处的社会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根本没有那种机会。他们看不到:世界上除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能够把整个劳动者阶级变成社会的主人,使他们富足、幸福。延续了几千年的私有制是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只有依靠和自己工人阶级地位相同的人的团结斗争,使自己所在的阶级重新成为社会的主人。

这就是三十年来中国所发生的事情。中国的人民群众看不到许多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他们“容忍”了资本主义的复僻。他们用自己的“默许”变成了资产阶级使他们从国家的主人落入奴隶般悲惨境地的“帮凶”,不仅在很大范围里葬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也终于葬送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就足以证明我们所要证明的基本事实。

从这一被证明过的事实出发,我们可以做出几个符合逻辑的推论。

第一个推论:造成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不是经济制度方面的原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尽管保留有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东西,但不存在使之必然垮台的因素

第二个推论:造成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原因,主要存在于意识形态方面,是政治思想方面的原因——核心是人民群众的认识问题:人民群众的大多数没有认识到生产资料公有制对自己生存的极端重要性,人民群众的阶级意识没有被彻底唤醒,这使人民群众中自发产生出的类似于小私有者的思维意识在全社会拥有了一个庞大的受响应人群——这样,一方面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修正主义分子,会对修正主义分子形成存在和保护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为修正主义分子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第三个推论:要避免社会主义国家垮台,必须使人民群众突破小私有者的狭隘眼光,认识到到自身所处的阶级地位,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这才能使他们的阶级意识彻底焕发出来,成为反修防修的主力军,防止社会主义的垮台,或者挽救即将垮台的社会主义国家于危难之中。

讨论这三个推论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确立并增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很明显,社会主义垮台的根本动力并不是来自于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尽管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不可避免地保留了旧社会的痕迹——资产阶级的法权,但这些东西只要加以约束,不足以产生使社会主义灭亡的根本趋势。公有制本身具有的先进性足以克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不良影响。

社会主义公有制无疑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得解放得到幸福和稳定的生活的唯一途径。即使社会主义已经垮台了,这种信心都应永远保持。

第二,认识到造成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原因,主要存在于意识形态方面,是政治思想方面的原因,是文化方面的原因。

认清了这一点,就能更清醒地与一切反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文化势力作坚决的斗争。但对正处于垮台途中或即将垮台的社会主义国家,情况却要复杂得多——我们将来再作进一步讨论。

第三,使一切革命者明确自己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就是坚持在斗争中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广大的人民群众突破小私有者的狭隘眼界,认清自己的阶级地位,认清只有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才能保证他们得到幸福稳定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焕发他们的斗志,才能动员他们参与到捍卫社会主义公有制或恢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伟大斗争中去。没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参与,这种斗争要么会变成一种纯粹的政治清谈,要么就会被资产阶级利用,成为麻痹人民群众的工具。这一点,甚至对于已经垮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这几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又何其艰苦、何其困难!

早在1961年,毛主席就以反修防修为目的,全力倡导、发起对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要发动群众,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根基上巩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受到了资本主义路线代表人物的顽强抵抗——他们做了许多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到1964年,毛主席提出的“重点是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观点与刘少奇发生严重分歧,群众不仅没有成为运动的基本力量,在斗争中受到教育,甚至经常被当成斗争和打击的对象。这种教育与反教育的斗争长期存在。直到1966年,群众仍然没有被发动起来,处处受到压制,终于引发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政治目的,当然是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但还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受到社会主义教育。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一提法本身,就宣示了无产阶级“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坚定决心。

作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纲领,“斗私、批修”,实际上首先是对无产阶级自己——每个无产阶级战士头脑中的敌人——传统的私有制观念和愚昧、落后、迷信的旧观念进行宣战。这才能从根源上铲除修正主义赖以生长的温床。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共产主义革命的彻底性时提出的两个决裂之一,即: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前朝遗民+ 2012-7-29 16:34
不算遗漏的环节,我说的都不下10次了。文章论述全面,好!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08:15 , Processed in 0.03006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