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2020-10-30 22:1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8643| 评论: 0|原作者: 郭建波|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郭建波同志从唯物史观出发,在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立足于文化大革命的实践,运用详实的文献资料,以围绕工作组的斗争为主线,梳理了一九六六年五月到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二日双方斗争的基本脉络,揭示了两条文革路线斗争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中央指导地位的变换

  5、进行文革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这是进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是如何起草和修改的呢?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应该如何来评价这个文件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1)“十六条”的起草及修改情况。

  “十六条”是在毛泽东主持下,陈伯达牵头,陶铸、张平化参与,主要由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组成的文件起草小组写出来的。文件以毛泽东代表的文革路线为指导,与“五一六通知”相衔接,总结前一阶段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下一步进行文革的方针政策和斗争策略。其间,毛泽东不仅指导着文件的起草工作,还多次对文件作出修改,并在党内高级领导层进行了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才在中央全会上审议通过的。

  从现已公开的文献资料看,文件是在一九六六年六月份开始起草的。文件草稿最初为十二条,曾一度扩展到二十三条,最后确定为十六条,在八月八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题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49]

  下面我们对文件的起草及修改情况予以简要介绍。

  文件草稿原有十二条,起草完毕后报送毛泽东。毛泽东阅后,六月三十日致信刘少奇、邓小平,写道:“请告伯达、康生、陶铸同志,将指导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十二条草案,扩成为廿条左右。因为十二条草案中有许多条混淆不清,有若干条,每条可分为两三条,使每一条只说一件事,明白晓畅,读者易懂,较为适宜。希望在一星期内,在北京讨论几次,并草成第二稿,给我送来两份为盼。另外,华东局廿一日给中央报告华东文化大革命的政策和部署那些方面,值得参考。”[150]

  我们看到,毛泽东对草稿审阅后在文件的结构和条理性上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在一星期内将修改后的第二稿送来,还将华东局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政策和部署提供给起草小组参考,希望他们将报告的内容提炼以后作为文化大革命的方针政策写进正在起草的文件中。

  那么,华东局的这个报告的内容如何呢?

  中共中央华东局一九六六年六月二十一日给中央、毛泽东并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报告中说,六月三日至六日,华东局召开书记处会议,传达和讨论五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关于进一步推进文化大革命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坚决按照毛主席指示办事。在运动中,要进一步组织工农兵和干部大学毛主席著作,在斗争中学,在斗争中用,把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推向新的高潮。会议研究了以下政策和部署:

  一、大胆、放手发动群众。二、坚定地依靠左派,争取中间派,孤立和打击右派。对于只有个别缺点的左派,应加以保护,不要混淆斗争目标。要注意把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同拥护党和社会主义,但也说过一些错话或写过一些不好作品的人严格区别开来;要注意把资产阶级“学阀”、“权威”,同有一般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人严格区别开来。对于右派,要抓要害,抓要害的单位、要害的人物,特别是要首先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报上点名公开批判要慎重,要准确。干部的撤职免职以及在报上公开批判的,均应按照干部管理的范围,由上级批准。三、重新组织革命的文化队伍。四、“四清”运动要以文化大革命为中心。五、加强党对文化大革命的领导。各级党委的领导,应当采取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单位的运动,派不派工作组,什么时候派工作组,应当根据情况的发展需要来考虑。

  报告最后指出,当前各级党委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突出文化大革命,全面安排工业、农业、财贸、小三线建设等项工作。[151]

  从后来通过的“十六条”来看,华东局报告中关于文革的政策和部署除了在党委领导方面有所保留外,其它方面的不少内容在经过技术处理以后,还是被吸收进了正在起草的文件中。文件修改以后报送毛泽东。七月十六日的草稿题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形势和党的若干方针问题》,内容共二十三条。[152]

  这个草稿共十九页。在第十八页,毛泽东将“文化大革命,就是为的要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多、更快、更省”一句,改为:“文化大革命,就是为的要使人的思想革命化,因而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多、更快、更省。”在第十九页,将“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最高指示”改为“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行动指南”;将“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文化革命的最高指示”改为“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文化革命的行动指南”;将“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一句,改为:“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将要取得伟大的胜利。”

  毛泽东修改以后,七月二十一日写下批示:“伯达同志:此件看过,很好。工作组开一二次会,然后经政治局会议(有各中央局及上海、北京两市负责同志参加)开两三天会,讨论通过,即可用中央委员会名义公开发表。以在八月一日发表为好。后两页有点修改。”

  这里的工作组是指文件起草小组。看来毛泽东希望起草小组在对文件进行修改后,再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予以讨论通过,八月一日以中共中央名义公开发表。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时候还没有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的计划。

  陈伯达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对文件草稿又进行了一次修改。陈伯达七月二十六日晨将文件修改稿报送毛泽东。毛泽东在这次修改稿第七页“各单位党的领导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各种意见”和“党的领导要同群众一起”两句中的“党的领导”后面,分别加上了“和革命群众中的骨干分子”十一个字。此外,在其他地方还有个别文字的修改。

  毛泽东修改后批示:“七月二十六日修正稿。供讨论用。”

  这个时候已经决定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了,因而文件草稿就不只是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还要在中央全会上进行讨论。起草小组将讨论过程中提出来的合理意见及时吸收到文件中。比如周恩来、陶铸等提出删去了“黑帮”、“黑线”等提法和若干内容,还增加了一些限制性的规定。[153]八届十一中全会开幕后,起草小组还在毛泽东指导下对文件进行反复修改,以臻达到完善。

  八月三日陈伯达将文件修正稿再一次呈送毛泽东。他在给毛泽东的送审报告中写道:“今日上午,康生、陶铸、王任重、张春桥等同志和我,考虑小组会上的意见,对这个稿子,又作了些修改。请审阅批示!”

  毛泽东八月三日下午九时阅后批示:“伯达同志:改得很好,可即印发。”

  即使在中央全会上通过“十六条”的前一天,毛泽东仍在认真审查这个文件,进行字斟句酌式的修改。[154]

  八月七日上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召集周恩来等开会,讨论“十六条”的时候,毛泽东提出:“在进行辩论的时候,要用文斗,不要武斗。”[155]

  八月七日下午二时,毛泽东审阅陈伯达呈送的文件修正稿后,写下批示:“伯达同志:《决定》中‘无名小卒’,以改为‘无名青少年’较妥,请酌定。”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陈伯达在一九六六年八月七日晚十一时批示印发的决定修改稿第二页上,将“广大的工农兵、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干部,是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主力军。一大批无名小卒成了勇敢的闯将”一句中的“无名小卒”,改为“无名青少年”。

  毛泽东在审阅陈伯达八月七日报送的文件修正稿时,看到第十页写道:“对一般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只要他们是爱国的,是积极工作的,是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是不里通外国的,在这次运动中,都应该继续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于有贡献的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员,应该加以保护。划这样一条大杠杠,是必要的。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作风,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改造。”毛泽东删去了其中的“划这样一条大杠杠,是必要的”一句,并将“对一般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改为“对于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将“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改造”改为“可以帮助他们逐步改造”。

  毛泽东八月七日下午十时批示:“即送伯达同志:同意修改之处。在第10页上改了几个字,请酌定。”[156]

  从中可以看到,“十六条”是在毛泽东指导下,由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员组成的文件起草小组和中央负责宣传工作的负责人起草的。这个文件改了二十几稿。全会于八月八日上午通过的是毛泽东于八月七日定稿的第三十一稿。[157]这个文件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代表的文革路线,是对前一阶段中央政治局常委内部围绕工作组斗争的一个总结。这个文件在七月二十九日作为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文件印发时,改题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八月八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这个决定。八月九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题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又称“十六条”)。[158]

  (2)“十六条”的内容及其要点分析。

  以上我们介绍了“十六条”的起草及修改情况,那么“十六条”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把“十六条”的内容归纳为十个要点,下面对这些要点进行若干分析。

  ①      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十六条”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资产阶级虽然已经被推翻,但是,他们企图用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来腐蚀群众,征服人心,力求达到他们复辟的目的。无产阶级恰恰相反,必须迎头痛击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切挑战,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159]

  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文件引用毛泽东的话阐释了一个重要理论观点,符合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规律,说明了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这种斗争的重要表现。

  ②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对象、性质、范围和目标。

  “十六条”指出,我们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160]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简称斗、批、改。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斗、批、改视为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目的。从对象上来说,文化大革命的矛头是指向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从性质上来说,文化大革命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从范围上来说,文化大革命是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从目标上来说,文化大革命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

  ③      文化大革命的特点。

  “十六条”指出,当前开展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一个更深入、更广阔的阶段。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为的要使人的思想革命化,因而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161]

  从这里可以看到,文化大革命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一个是要使人的思想革命化。只有触及人们的灵魂,才能使人的思想革命化,只有使人的思想革命化,才能改造人的世界观,实现文化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

  ④      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的主流和曲折。

  “十六条”在谈到革命的主流时指出,在这样大的革命运动中,他们(参加文化革命的群众)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主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在沿着这个大方向继续前进。[162]

  广大群众行动起来,投入到文化大革命的洪流中,对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进行了猛烈批判,将文化大革命迅速推向前进,斗争的方向是正确的。这是群众运动的主流。但是在群众运动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这是群众运动的支流。这个时候既不能因为主流而忽视支流,更不能因为支流而否定主流,而是对主流和支流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主流占主要地位,支流占次要地位,坚持主流运动的方向,纠正支流出现的错误,使革命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

  “十六条”在谈到革命的曲折时指出,文化革命既然是革命,就不可避免地会有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那些混进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同时也来自旧的社会习惯势力。由于阻力比较大,斗争会有反复,甚至可能有多次的反复。这种反复,没有什么坏处。这将使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特别是年青一代,得到锻炼,取得经验教训,懂得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163]

  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要有一个清醒的估计,既要看到革命蓬勃发展的气势,坚定革命必将取得伟大胜利的信心,又要看到革命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曲折和反复,甚至是多次的反复。这是因为在斗争过程中文化大革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于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也来自于社会上的旧的习惯势力。这是新生事物发展的规律。斗争是曲折的,有时又是反复的,损失固然令人痛心,但是可以使革命群众特别是年青一代经受锻炼。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成熟是很有意义的。

  广大革命群众既要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的主流,又要认识到斗争可能出现的曲折、反复,保持清醒头脑,抓住主要方面,坚定不移地将革命进行下去。

  ⑤       文化大革命的重点及其相应政策规定。

  “十六条”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干部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好的;比较好的;有严重错误,但还不是反党反革命分子;少量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一般情况下,前两种人是大多数。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要充分揭露,要斗倒,斗垮,斗臭,肃清他们的影响,同时给以出路,让他们重新做人。

  注意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同拥护党和社会主义、但也说过一些错话,做过一些错事或写过一些不好文章不好作品的人,严格区别开来。

  注意把资产阶级的反动学阀、反动权威,同具有一般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人,严重区别开来。

  对于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只要他们是爱国的,是积极工作的,是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是不里通外国的,在这次运动中,都应该继续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于有贡献的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员,应该加以保护。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作风,可以帮助他们逐步改造。[164]

  我们注意到,“十六条”明确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是与“二十三条”规定的社教运动的重点相一致的。文件还对干部进行了分类,好的和比较好的占大多数,少量的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因而在斗争中要讲究策略,注意政策,对多数干部采取教育、批评和团结的方针,将党内走资派作为运动的重点,严厉打击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即使对他们进行严厉批判和打击的同时,还要注意给予生活出路。

  这样在文件中既确立了斗争的重点,还对干部状况进行了分析,对党内走资派、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一般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人和科技人员又从政策上作出了不同规定。这样就便于在文化大革命中抓住运动重点,防止转移斗争方向,避免斗争扩大化。

  ⑥      文化大革命要由点到面,循序渐进。

  “十六条”指出,大中城市的文化教育单位和党政领导机关,是当前无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的重点。

  部队的文化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按照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的指示进行。

  各地区、部门要将文化大革命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结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部署。如果原来社教运动搞得好,就按照原来的部署进行,在适当时机将文化大革命运动提出的问题,交给群众讨论。有的地方,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中心,带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如果那里党委认为合适,也是可以的。[165]

  文件提出将文化大革命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结合起来,使社教运动服务于文化大革命,表明有将社教运动纳入文化大革命中的迹象。社教运动是在城市工厂和农村同时进行的群众运动,将社教纳入文化大革命中,显示出文化大革命有扩大到工厂和农村的趋势。文化大革命不仅在地方,还要在军队里面进行。由于军队的特殊性,军队的文化大革命要由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做出规定。

  文件明确指出,当前文化大革命要在大中城市的文化教育单位和党政领导机关进行。这样就限定了当前文化大革命的范围。将社教运动纳入文化大革命中,又发展到军队,就在客观上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先在大中城市的文化教育单位和党政领导机关进行,再发展到军队、工厂和农村。

  ⑦      文化大革命的方法。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方法,群众和党组织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作用及其关系问题,我们根据“十六条”梳理如下:

  1)依靠群众,发挥主力军和先锋的作用,运用“四大”,建立群众组织,进行文化大革命。

  “十六条”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能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不能采用任何包办代替的办法。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去掉“怕”字。不要怕出乱子。要让群众在这个大革命运动中,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自己教育自己,去识别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那些做法是正确的,那些做法是错误的。

  广大的工农兵、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干部,是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主力军。一大批本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闯将。他们用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大鸣大放,大揭露,大批判,坚决地向那些公开的、隐蔽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举行了进攻。

  在文化大革命中,要以左派为中心建立群众组织。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和文化革命代表大会是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的新组织形式。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权力机构。由于斗争的长期性,这些新的组织形式应该是长期的常设的群众组织。它不但适用于学校、机关,也基本上适用于工矿企业、街道、农村。

  这三个群众组织要象巴黎公社那样,必须实行全面的选举制。候选名单,要由革命群众充分酝酿提出来,再经过群众反复讨论后进行选举。这些机构的代表,可以由群众随时提出批评,如果不称职,经过群众讨论,可以改选、撤换。

  学校的这些机构应该以革命学生为主体,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革命教师职工的代表参加。[166]

  文件鲜明地指出,文化大革命只能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不能采取包办代替的办法。这就肯定了群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主人公地位,依靠群众而不是各级党组织来进行文化大革命。在运动中,群众要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进行斗争。广大工农兵、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干部,是文化大革命的主力军。革命青少年(即后来的红卫兵)则是文化大革命的先锋。以左派为中心建立不同层次的群众组织——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和文化革命代表大会。这是文化大革命的权力机构,负责领导文化大革命。这些群众组织要象巴黎公社那样实行全面的选举制,群众可以对选举出的代表进行监督和罢免。

  从工农兵是文化大革命的主力军以及这些群众组织基本适用于工矿企业、街道、农村来看,显示出文化大革命下一阶段要发展到工厂、农村和军队的迹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4 18:52 , Processed in 0.011412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