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战争危机迫近,中国该怎样准备

2020-12-2 23:5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7023| 评论: 0|原作者: 张志坤|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人类历史上因为对战争危机准备不足而遭受挫折的事例比比皆是,这样的国家实在不能称之为有实力的国家,因为一个国家战略实力如何,关键看它应对战争危机的水平与能力。

  考验之三:武装力量的能力水平是否足够。

  应对战争的基本手段是军事斗争,进行军事斗争具体地要由武装力量来实施。武装力量的能力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军事斗争的能力和水平,决定战争的成败。这些年来,中国军事技术装备水平可称是突飞猛进,但军队战斗力是否实现了同步增长呢?窃以为这是大可疑问的。这里面涉及的问题相当复杂,但至少有两个问题是非常突出的。

  一是腐败已经蔓延到军队。这已经有目共睹、尽人皆知。至于多深多广,言人人殊,但每一个公开曝光的案件都触目惊心。谁都知道,腐败将给战斗力造成严重的破坏,武装力量最需要的就是牺牲精神,财尚且要贪,还会有什么牺牲精神,所以说,腐败的作用与影响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二是未战之兵将临大阵。未来的战争冲突极其复杂,针对中国的几个热点一旦爆发战争,如台湾、钓鱼岛、南海、朝鲜半岛、巴基斯坦等,都将是大国插手、多方介入,时空广度与力量规模难以逆料。中国过去的原则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现如今的准备与把握又有多少呢?三十年没有经过战场洗礼的军队,靠演习、反恐、维和是难以做到心中有底的。还是前面说过的那句话,不敢打小仗就不敢打大仗,不会打小仗也更不可能会打大仗,如果不牢牢地掌握战略主动权,一旦以未战之兵而临大阵,指望毕其功于一役,难免成为一场冒险、一次赌博。

  这样的担心应该不是没有道理的。坦率地说,近日中国的武装力量应对任何一场规模的战争都将是一个考验。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当年满清八旗其祖辈是何等骁勇无敌,但不到百年的时光其子弟就把祖宗的精神与传统丢得一干二净,变成不堪一击,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笑柄。但愿这样的历史不要在中国重演。

  考验之四:国家机器的功能作用是否足堪大任。

  任何战争都是对国家机器的考验,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战略决策与运筹是否得当。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国家最高层面没有坚强的核心,内部派系林立,互相倾扎,各谋私利,主战主和争论不休,左右摇摆,软弱昏暗,愚蠢无能,凡此种种,都要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目前来说,这个问题也许并不存在,但加强战略运筹水平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

  二是政权机构是否得心应手。官僚队伍是国家应急响应的中坚,面对战争也不例外。如果动员迅速、组织高效,战争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破坏就可以降到很低的水平,有时候甚至可以籍机激发出新的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反之,如果支撑国家机器的官僚队伍自私腐败、脱离群众,如何能凝聚力量、团结一致?如果存在很多全身皆裸的“裸官”,一有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或者干脆开门纳降,这不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吗?这种现象多了起来,结果必将如萨达姆政权、卡扎菲政权那样,貌似完整强大却轰然崩溃,倒塌之快,甚至都出乎入侵者的意料。今日中国的危险不在于物质财富的不足,以今日中国的人力物力,抗击任何一个大国的全面战争都没有问题,更不用说局部战争和有限战争了。今日中国的危险恰恰在于精神层面,且首当其冲的就是官僚队伍的精神状态,如果腐败已经蔓延深入国家机器的五脏六腑,不要说应对战争,就是没有战争,国家的前程也有可能彻底葬送。

  考验之五:经济发展会不会因此断送。

  这大概是当今中国奉行“韬光养晦”主张的那些人最有力的武器,他们不断发出严厉的警告说,不与欧美搞好关系,就可能失去欧美市场,发展成就就得断送,而与西方抗争对立,结果就是亡国,就如伊拉克、阿富汗、南斯拉夫一般。总之就是一句话,没了欧美中国就要活不下去!

  我们说,对这个问题应进行辩证的分析,简单地肯定和简单地否定都失于偏颇。从大量中国官员、富豪的角度来说,的确如此。因为他们有很多金钱存在了西方银行,在美国的东西海岸、夏威夷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地购置价值不菲的房产,一些子女也已在那些地方安家落户,可说毕生积蓄和努力奋斗的结果都寄托在那些地方了,一旦中国与西方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美国等定要冻结中国人的资产,多年的心血岂不顷刻间化为乌有!所以,对他们来说,与西方关系破裂是万万不可的,那无疑意味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付诸以东流。

  但是,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从本质上讲,人类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无非是生存:一是“生”,因为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就要求科技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二是“存”,就是活着的权利,为了活着,就要捍卫自己、保卫自己,就是支撑武装力量建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都必须让自己的经济既能满足生活,同时也支持战争,两者的关系必须兼顾。一味地考虑战争的需要,把国民经济搞成了战时经济,如前苏联那样,结果自然是糟糕的;但如果只满足了生活,甚至只顾花天酒地、西湖歌舞、悠哉游哉,结果照样是“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正如一句中国古语所言:“国虽强,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如果说今天中国经济太过依赖欧美市场话,那只能说明我们经济发展的方向、结构出了大问题,这个“危”,或者说这个考验,完全就是“忘战”带来的恶果。难道自从1949年就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60年后反倒离开人家就活不下去了吗?这到底是出息了呢,还是黄鼠狼生耗子,一辈不如一辈呢?

  所以,毫无疑问,战争危险的逼近将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为此,现在就应该着手准备,应改弦更张,把对欧美的依赖减低到最低水平,这样才能在战略上制人而非受制于人,赢得战略上的主动。今天的中国已经创造了一个人类的大笑话:成为别人最大债主反而却被借债人玩弄于掌骨之上,这是一种何等的滑稽!如此滑稽下去,大债主最后只能屈膝向借债人屈膝求饶,不需战争也可能断送经济发展的成就了。

  三、怎样去赢得胜利

  考验如此严峻,接下来的问题自然就是,中国还能够战胜考验赢得胜利吗?又该怎样去赢得胜利呢?

  第一,勇敢应对而不能消极退让。

  进入严峻挑战期的中国将面对一系列战略摩擦与军事冲突,必须勇敢应对之,而不能以“韬光养晦”为借口当做战略上的消极者,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当缩头乌龟。当然其中有些摩擦与冲突可以继续采取忍隐的办法,也就是继续“韬光养晦”了,比如,对于美国加强与蒙古的军事联系,美国在蒙古建设侦查中国的“战略之眼”,中国可以忍耐(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换做是中国在墨西哥或者古巴建立针对美国的战略之眼,美国是绝对不会忍耐的,早就大打出手了),南沙群岛的争端,也可以继续搁置,维持现状不变。其它如美菲联盟、美越军演,印度加强中印边界军力,在南海演习,进行军事挑衅等,这些都可以继续忍耐,以等待时机、等待变化;有些则不能容忍,也无法忍耐,比如针对朝鲜、巴基斯坦的战争,比如越南、菲律宾试图改变南沙群岛的现状,比如印度试图重操“前进政策”等等,现在。有关朝鲜崩溃、对巴基斯坦开展等问题早已挂在美国一些政客、谋士的嘴边,并不断用所谓“战略互信”或者战略讹诈的办法试探中国的底线。前几天,美国方面出台了一个什么报告,说什么五种情形最有可能引发中美核战争,其中包括中菲冲突、朝韩战争、中日海上冲突、中印领土冲突、东南亚冲突等,其实质就是用核大战威慑中国,进行赤裸裸的战略讹诈,其目的就是要连蒙带骗稳住中国,以便能稳稳当当地搞定朝鲜或者巴基斯坦,获得充分的战略行动的自由。现在甚至连印度都学会了这一招,大肆宣扬什么扩军10万要派往中印边界云云。虽然这都不过是一种讹诈,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他们已经磨刀霍霍、要直奔中国的战略要害下手了。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中国必须坚决奋起,勇敢地捍卫自身的战略利益,特别是朝鲜和巴基斯坦,这是中国目前硕果仅存的两份战略遗产,是至关重要的战略缓冲和战略高地,绝不能丢掉,否则将因此发生极严重的连锁反应,使中国陷入空前的孤立。至于台湾、钓鱼岛等主权领土,则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一旦出现危险的苗头,则必须做出最坚决的反应,否则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所有这些斗争只能胜利不许失败。特别是初战,任何懂得一点战略常识的人都知道,初战的意义至关重大。在应对即将到来的一系列摩擦和冲突的时候,初战失败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敌人的气焰将因此更加嚣张,国内投降主义绥靖主义势力更为猖獗,下一步应对挑战的工作将更加艰难。须知,霸权主义者都是些战略和战术上的高手,一方面他们要凶相毕露地将大打出手,一方面他们还要装扮出一副极其善良的面孔,用什么“互信”呀,“合作”呀,“国际社会”呀,“负责”呀等软刀子忽悠中国、欺骗中国,降低中国的警惕性和斗争性,他们将两手并用、两手并举,一步步地诱骗中国进入他们陷阱。现在,他们正在寻找可以第一次向中国下手的地方,或者是巴基斯坦、或者是朝鲜,或者台湾,或者是钓鱼岛、南沙群岛,每一个地方都有可能,虚实结合、奇正相生,这正是当前战略形势的复杂之处。

  这里面就出现一个问题:难道中国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手环伺寻衅吗?网络上的一些文章经常吹拍,说什么中国强力反击,美国日本等要么吐血了,要么呜呜直哭,还有什么极度恐慌、逼上绝路云云,其实都是子虚乌有,无非是为拍马抬轿子制造的噱头。就实际情况来看,出于“韬光养晦”的基本政策,迄今为止中国基本上都是被动应付,这大概也是经常被民众骂为软弱的原因之一。但是,这样一直被动应付,等于将战略主动权拱手相让,将越来越难以适应严峻的形势。要不要主动出击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地摆在了决策者的面前。

  第二,仅仅靠GDP增长是不够的。

  如何打破战略困境,我们认为,仅仅依靠GDP远远不够。长期以来,在一些“专家”、“学者”的灌输下,许多人以为只要GDP上去了,中国的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战略环境也不例外。现在,中国的GDP已经第二,他们又找借口说关键是人均水平还不够,言外之意,只要人均水平够,问题全都不在话下。

  因为这样的理由,所以他们也根本就不承认今天中国还有什么战略困境,放眼望去,欧美深陷债务危机之中,而中国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外汇储备节节攀高,让西方政客眼热心跳、垂涎欲滴,这是一副多么美好的图景啊,完全可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哪里还有什么困境呢?

  我们说这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难道萨达姆的伊拉克和卡扎菲的利比亚人均GDP少吗? 为什么还要身死国破呢?难道1840年的中国GDP少吗?为什么还要屡屡挨揍受辱呢?纵观人类历史,GDP少的打败GDP多的屡见不鲜,无论是总量而言还是人均而言,都是如此。以为靠GDP就能走向未来,基本上是醉生梦死的欺人之谈。

  仅仅靠GDP、一门心思地做GDP的文章是不行的。靠别人持续不断地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也无助于战略环境的改善,说得更干脆一些,就算台湾所有的口袋都装满人民币,也无助于祖国统一的大业。

  这样说法,并不是说我们不要GDP。战争是物质的运动,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作基础,就不能从事现代化的战争运动,也不能赢得战略上的胜利。中国不仅应该把GDP做大,还应进一步把它做强,优化结构,强壮骨骼,为战略运筹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加强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中国今天当然不能搞全民皆兵,但改变各阶层社会地位,进一步优化各阶层的思想话语权、资源支配权,则是完全必要的,因为中国不能把自身的安危寄托在不可靠的群体身上;今天的中国也不能把国家机器军事化,但激浊扬清、强本固元从那个角度来说都迫在眉睫,应多给民族主义者、爱国主义者以空间,少唯洋派海归是举。记得当年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内阁成员个个都是留学欧美获博士头衔的洋务人士,其结果又怎样了呢?

  第三,要有明确而清晰的战略指导。

  中国实行“韬光养晦”政策也已经很多年了,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此也早已是“耳熟能详”了,按理说应该得到他们的表扬才是。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好像基本上没有表扬反而尽是批评责难,除了最近美国新任国防部长帕内塔表扬过中国对此次美台军售的反应外,其它表扬尚未看到听到,相反,对中国的批评责难却多如牛毛,除人民币汇率、网络黑客、经济间谍等问题外,战略上还给中国扣上了“傲慢”、“威胁”、“咄咄逼人”等一大堆帽子,把亚洲国家的军备热,把强化日美韩澳军事同盟的责任都一古脑地都推到了中国头上,中国成了亚洲乃至世界不稳定的策源地。不客气地说,“韬光养晦”“韬”到这个份上,‘晦”到如此地步,可说是既可悲又可叹了。

  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值得深思。我们认为,不能说“韬光养晦”完全不对、一无是处。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以“韬光养晦”为主要策略是正确的。但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去“韬光养晦”就是错误的了。胜利从来都是靠奋斗争取来的,就是现在流行的所谓“双赢”,大概也是要讨价还价的,也不可能人家拱手送来,或者天上掉下来。获得军事战略上的胜利更完全是靠斗争, “和”是绝对无法“和”来的,最终还要靠“斗”来解决,就如伟人的比喻,“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和”之外不能没有“斗”,只有“斗”,才能实现对立统一的“和”,而不是无原则的“和”、妥协的“和”、屈辱的“和”。“斗”与“和”,其实是一体两用,都是手段,不可偏废。只“斗”不“和”不对,只“和”不“斗”也是不对的。只有交替为用,灵活掌握,才能无穷似天地,不绝如江河。

  这不是什么绕口令,而是最基本的战略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必须明确,而且仅仅几个人心里明白还不行,还要大多数中国人明白,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笔者必为,这是当今中国诸多战略问题中最突出的一个。

  第四,不能自我孤立、单打独斗。

  当今中国各种战略伙伴多如牛毛,世界总共也就不到200个国家,中国几乎大小通吃,个个都是战略伙伴。这大概也算做是一种战略“泡沫”吧,是当今中国诸多“泡沫”的一种,其实没用。吹破“泡沫”,我们认为,当今中国在战略上相当孤立,可靠而坚定的盟友实在少得可怜。而别人恰恰是用大体系、大联盟来孤立我们围堵我们,他们正依托不断扩大和强化的联盟来围剿中国,这样的围剿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直至扼杀,这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中国的一些人一直指望经贸联系能消弭这个“围剿”,他们往往要掰着指头津津乐道数着中国是某某最大贸易伙伴云云,但事实已经无情地粉碎了他们的痴心,别说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已经当了人家最大的债主,人家也照打不误、毫不留情。

  吃亏就要长见识。中国的战略见识应该超越经济决定论而再上一个台阶。既然霸权国家帮手如云,中国为什么不见样学样呢?世界的空间是如此之大,受美国西方欺负压制的国家是如此之多,同病相怜,同气相应,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缺少朋友的,问题全在于你自己是否坚定可靠,自己有关敌友的立场是否明确。比如,中国高调宣称,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照此逻辑,那么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显然就是次重要、不重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了;中国还大肆鼓噪说,中美谁也离不开谁,显然是在说自己离不开美国。这样的态度下,当然也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当着中国说美国的不是了,更不会有谁会傻到去设想联合中国对付美国。特别是每当美国横行大打出手的时候,中国总是溜得比兔子还快,总是躲得远远的,很怕让鲜血溅到身上。这样一来,越来越孤立不是应得的报应吗?一些人总是很纳闷,为什么忽然间中国周边国家一风吹地倒戈,其实,这样不值得信赖的国家,还有谁会倚为靠山呢?

  不管当代人类社会怎样现代化,世界总有敌友之分,对于这一点,美国也好、欧洲也好,俄罗斯也好,阿拉伯世界也好,都如此看待,特别是美国,更是时刻有着鲜明的敌友观念。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则很少讨论,除了所谓“三种势力”、“五毒分子”之外,似乎已经没有哪个国家可能成为中国的敌人,这大概也是中国战略伙伴遍天下的缘由吧。但事实已经粉碎了这样的妄想。现在来看,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仍然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既然中国已经被无情地推到了战略对立面,那我们就应该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战略对手,就应该摆脱美国所谓“合作”、“负责任”等战略咒语的束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支持一切与霸权对立的集团,把一个又一个可堪一搏的对头送到霸权的面前,以满足美国的战略需要。

  这样一来,也许中国的战略地位在美国的心中会更加重大起来,许多战略问题可能就要认真地与中国磋商了。

  第五,该出手时就出手,刚柔相济、恩威并用。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新中国的历史已经多次证明这是一条宝贵的经验。因为有抗美援朝的先例,所以美国侵略越南的时候始终不敢跨越中国的底线。记得约翰逊说过,他们就是轰炸中越边境的一个厕所,也得经过他的批准。还有回忆录说,当时美国最高当局讨论如何打击越南,有的说要把越南炸平,有的说应该把越南打回石器时代。约翰逊总统沉默片刻说,你们说得都对,但中国出兵怎么办?此言一出,刚刚还热闹非凡的议论立刻变得鸦雀无声,谁也没有主意了。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当时提出要打出三十年的和平,目前看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享用当年的余威。这都是很能说明问题的。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抗美援朝,美国在越南会那样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吗?没有62年的反击作战,今天的印度不知将张狂到何种地步。

  所以,一个战略大国,只有实实在在的军事行动才能彰显其可信的威慑能力,该出手时就出手,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这才是泱泱中华大国的风范。以为从中国发展获得了好处,别人就能感恩戴德,不过是自作多情、自我感觉良好罢了。日本民族就是中华文明哺育起来的,日本什么时候对中国感恩戴德了?非但不感恩戴德,反而总要如恶狼一般扑向中国去撕咬吞噬。对于这样的国家,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其打趴下,打得越狠它就越服气老实,越是软弱可欺,它就越发变得疯狂。

  记得1886年的时候,北洋海军巡航到日本长崎,中国水兵与日本人发生了严重的流血冲突。当时北洋舰队中的一些人极力主张就此开战。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果然开战,以当时北洋舰队的绝对优势,痛歼刚刚起步的日本海军当不在话下,日本军国主义将在萌芽中就遭受致命的一击。惜乎当时的主政者以息事宁人为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日本通过此次事件,痛感海军之弱,大力经营,仅仅十年后,日本帝国海军就已坐大,终于酿成甲午大害。历史当然不能假设,但这却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所以,军事上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不能养敌玩寇。西方军事学界有个公认的原则,即预先防御的原则。意思是说,既然敌人明确表示要发动攻击,那我们就不能坐视敌人动手而等待挨打,完全有权利主动发起进攻。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三番五次地表示要揍你,那么你就完全有权利主动揍他。按照这样的原则,中国完全有权利对周边不断制造摩擦进行军事挑衅的家伙实施打击,这样既能震慑宵小,警告外部势力,同时还可以战养战,通过实战培育发展武装力量的战斗力,促进部队成长。应该感到高兴的是,周边一些国家已经把机会送到了我们门口,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可不慎乎?

  

  当代中国能经得起战争的考验吗?

  我们说,中华民族从来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任何考验,包括战争的考验也吓不倒这个伟大的民族。但是,如果我们能未雨绸缪、早为之计,战争就有可能在强者面前却步,相反,如果不知危险地躺在和谐的梦幻中,那么巨大的危险就将从天而降。

  要想和平发展,就必须准备战争!这大概就是中国在当代战略环境下的全部答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9 07:46 , Processed in 0.01827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