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

2020-12-29 01:04|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6710| 评论: 0|原作者: 谢富胜、李安、朱安东|来自: 激流网

摘要: 1975 — 2008 年美国实体经济利润率并未有效恢复;非生产工人比重上升导致的利润份额下降是利润率周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其根源是生产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重组和之后的弹性化。在利润率长期停滞条件下,美国形成了新的金融化积累模式,使美国经济更加脆弱。

表6 表明:(1)NFCB 部门维持负债式积累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利润可以还本付息, 2000 —2004 年美联储的降息将NFCB 部门的债务负担降低了42 %。但是NFCB 部门经营策略上的短期化、组织上的分化和不稳定化以及金融上的投机化迫使其不断扩大债务规模甚至以债养债,2000 —2006 年净负债占有形资产的比例从2 %升至7 %, 从而提高了积累的利息率弹性。(2)RFCB 部门对次贷等个人金融业务的推动使美国家庭债务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Debt Service Rat io)在2000 —2007 年提高了13 %, 同时家庭部门承担的总负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2001 年后始终高于100 %。维持健康的个人债务关系的前提是个人有足够、稳定的可支配收入来偿付不断增加的本息。但是个人负债的增加实际上是以不确定性极高的未来收入作抵押的,极易因利息率提高、房价下降等冲击而使债务链条断裂。(3)流入美国的境外美元在2001 —2007 年增长了172 %。这扩大了借贷资本供给、降低了长期利率, 并通过推动企业和个人负债的扩张增加了经济的脆弱性。国际主权和非主权主体向美国投资的意愿取决于国家利益、对美元计价资产收益的预期和汇率等多重因素。境外美元的堆积和回流加大了美元贬值和美国通胀的可能性:2001 —2007 年美元与主要货币的实际汇率指数下降了23 %, 2002 —2005 年通胀率上升了113 %。由于国际投资主体无法承担美元贬值导致的资产损失风险, 同时美国金融化积累模式的基础越来越薄弱, 2000 年以来的境外美元流入是不可持续的。

2 .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内在矛盾

在一个利润主要通过金融活动形成的模式下, 对于积累拥有战略地位的金融部门获得了政治和经济权力, 经济政策因而必须反映金融化的规则。20 世纪70 年代滞胀危机后, 美联储认为应该通过控制金融不稳定性减弱经济的不稳定性, 而控制金融不稳定性的渠道是调节货币流通量、控制通胀和稳定美元币值。美联储必须在维护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基础地位与促进金融化积累所需要的流动性之间的矛盾下, 小心翼翼地扶持投机行为并公开地促使其合理化。

在现实中, 由于金融创新使得货币流通量越来越难以直接控制, 美联储选择通过调控利率间接地调节货币量。21 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后, 为了快速拉动经济复苏, 美联储在4 年内将短期利率从6 %以上降至1 %左右。这推动了2000 年以来的金融化及其财富效应, 同时使得美国经济中的货币量超出了其质的规定性所允许的范围:2000 —2007 年NFCB 部门的实际净增值增长了14.72 %, 净增值增长了30.52 %, ② 而经济中的流动性(M2) 增长了52.71 %,  货币量的增加严重超过了经济中创造新价值的能力;境外美元的流入进一步促进了货币量的膨胀, 推动美国的通胀率连续上升, 并降低了美元在国内和国际上的价值。

3 .危机的发生

为了控制通胀和维系美元币值, 美联储在2004 —2007 年将短期利率迅速提高了271 %。短期利率的提高加重了产业资本的利息负担, 使NFCB 部门利息支出占实体经济利润率的比例在

2005 —2007 年后上升了约9 个百分点, 进而如图2 所示, 促使NFCB 部门参与金融活动的利润率和实体经济利润率在2005 年和2006 年相继下降, 减弱了经济增长的动力。金融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中的借贷资本供给量, 而充足的借贷资本量取决于一定水平的长短期利差。如表6 所示, 2001 年以来境外美元的大规模流入压低了美国的长期利率, 因而一个较低的短期利率才能为银行提供合理的长短期利差。但是, 2003 年以来, 美联储的升息使长短期利差从2004 年的4.5 %迅速降至2007 年的1.32 %。长短期利差的缩小不利于经济中流动性和信贷供给的扩大, 进而增加了金融化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2007 年, 利息率的上升导致了家庭部门债务负担和次贷等贷款违约率的上升, 进一步加重经济中的流动性问题和偿付能力问题, 并最终通过证券化链条引发了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

上述分析表明, 促进金融化积累和维护货币基础合法性之间的内在矛盾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根源。但金融化的发展导源于实体经济利润率的长期停滞。当产业资本试图通过金融活动恢复其利润率时, 金融成本的提高反而压低了其实际得到的利润率。金融部门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新价值的不断流入, 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有利于金融化的持续, 但同时也造成了整个经济中各个部门的脆弱性和风险的累积。美联储为了维护美元的地位和美国资本整体利益而调整货币政策的行为, 引发了当前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

我们认为, 利润率在长期和周期中的波动是资本积累的核心机制;借助于韦斯科普夫的经典文献, 可以将劳资斗争、价值实现和有机构成因素综合起来, 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解释利润率的波动或下降的具体根源;现实的经济危机必须将实际因素和货币、信用等金融因素结合起来;在利润率新综合基础上, 我们发展了在黄金非货币化条件下经济危机从债务收缩型危机向金融化危机转化的逻辑框架。

经验研究表明:(1) 1975 年以来实体经济利润率并未得到有效恢复;利润份额的波动是利润率周期性波动的最主要原因;其具体机制在不同时期并不相同,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在1991 年之前的重组和1991 年之后的弹性化, 分别主要导致了机器和非生产工人对生产工人的替代, 进而提高了工资份额;产能利用率是利润率周期性波动的第二位原因, 在实体经济仍占主导的1991 年前波动较大, 在1991 年后的金融化积累模式下对利润率波动的作用明显缩小;资本有机构成的波动与马克思的判断相一致, 但资本品、消费品和产出品之间的比价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有机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2)对非金融公司部门金融化利润率和有限定的金融部门利润率的分析表明, 20 世纪90 年代初, 美国形成了依靠金融活动进行积累的新模式。借助于信用制度维系经济增长, 资本被迫通过金融化狂热地追求新的投资和新的冒险, 使得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 进一步导致整个利润率的下降和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回归货币基础的内在机制最终加速了矛盾的总爆发, 引发当前如此严重的危机。

当前美国政府通过拯救金融系统来促进经济复苏,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经济复苏的基础在于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的恢复, 而美国经济已经空心化和金融化了;盈利能力的提高必然要求提高工人的价值创造能力, 进而必须建立劳资妥协的生产关系, 但是美国生产过程的重组使工人原子化、就业弹性化了, 必要的劳资协定难以达成, 劳动利用效率难以得到实质性改进;美联储采取如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会通过转嫁危机来暂时缓解自身的矛盾, 但会加深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内部矛盾, 这一矛盾将可能以体系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危机表现出来。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运行的现象形态上, 突出地表现为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一方面,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日益自觉的应用, 资本技术构成的不断提高, 表明社会生产力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潜力。这正是资本保值增殖的基本手段, 但却与资本积累的目的和动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于是在另一方面, 生产力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却颠倒地表现为资本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在根本上受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生产这一生产关系的限制, 受到了“以广大生产者群众的被剥夺和贫困化为基础的资本价值的保存和增殖” 的限制。 所以, 资本积累“只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内运动” ,  必然是非连续的过程, 内存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互相对抗的因素之间的冲突周期性地在危机中表现出来。危机永远只是现有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 永远只是使已经破坏的平衡得到瞬间恢复的暴力的爆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05:43 , Processed in 0.01984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