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从斩首行动到全面战争

2021-7-7 10:22|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5305| 评论: 0|原作者: 卢沟桥事变|来自: 文明史鉴

摘要: 日本华北驻屯军想象力真的丰富,兵力差距如此巨大,却积极进取,在没有得到日本关东军的配合前提下,搞出一个斩首计划,妄想完成2万军队并吞平津冀,控制15万军队的伟大战果。
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解释为啥他对29军的电令和他的日记不符的事实,简单来讲,他想以战止战,火中取栗,复制绥远。
卢沟桥事变走到中日全面抗战,最重要的是日本大本营的反应,事变发生后,大本营从陆相起,每个高层都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只要派几个师团就能占领华北。
只有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石原莞尔少将反对,他认为,日军一旦进攻华北,战事必将蔓延全中国,中日全面战争必定爆发,他坚持停止华北工作,撤走华北驻屯军,回到满洲国,积极准备北上进攻苏联。
但一个叫武藤章站出来了,武藤章是1944年14方面军中将参谋长,东京审判被绞死的七名甲级战犯之一,此时他还是参谋本部作战课长,军衔也不过是大佐,作为大佐的他居然指责本部长石原:
以前的满州事件不是前辈的首创吗,我们不过是沿着你的路继续前进而已!
 用自己以前的“丰功伟绩”来否定自己,石原无话可说了,最终拍板的是参谋总长载仁亲王,载仁一开始采纳了石原的意见,下令军队把事情稳定下来不要动武,而日军下克上又一次开始了,从10日到11日,关东军并没有理会载仁的命令,态度极为强硬,陆续增兵关内,他们想报绥远之仇了。
关东军愿意派兵,华北驻屯军自然开心了,为了配合关东军,华北驻屯军也源源不断地向丰台添兵,准备卢沟桥事变进一步闹大,和关东军一起复制九一八,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面对这样的局面,日本召开了五相会议(首相、外相、海相、陆相、藏相)讨论事宜,陆相杉山元建议顺势而为给华北增兵,认为中国对日本华北驻屯军有“严重威胁”,必须派出3个师团兵力过去才能解决华北问题,而首相近卫文麿觉得无所谓,外相的意见永远说了不算,藏相(财政部长)是军事外行,而海相米内光政认为增兵中国华北,无疑是局部战争会打成全面战争,他坚决反对。
但最要命的就是海相反对,日本传统的陆军和海军矛盾,原来只是增兵的陆相杉山元,马上就变得更加强硬了,甚至喊出不需要从日本本土调兵,只需要从关东军和驻朝鲜军派兵即可占领华北。
到了7月11日下午,五相来到皇宫请示是否增兵中国华北事宜,裕仁天皇只问了一个问题,多久解决中国事变?
陆相杉山元马上回答说,只要一个月,于是裕仁同意了陆相所奏,开始增兵进攻华北,这句话后来被演绎成著名的“三月灭亡中国”
日本大本营的决策变化,作为地方政府的宋哲元显然不如中央政府的蒋介石清楚,7月12日日本支那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炭疽病毒发作,7月16日病逝,日本裕仁天皇亲自任命新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于7月12日从日本本土起飞到天津,此时香月清司已经知道天皇的意思了,为让关东军和朝鲜军赶来华北争取时间,他一上来稳住宋哲元29军,而宋哲元在香月忽悠下相信事变是可以和平解决的。
而蒋介石在12日得到了情报,了解了日本天皇决定支持增兵中国,关东军也已抵达天津,终于意识到卢沟桥事变必定引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于是做出“势必扩大,不能避战矣”的推测。
7月17日,裕仁召开五相会议,最后决定由关东军出一个师团、朝鲜军出一个师团,本土派出三个师团到中国解决华北问题。
会议结束后,日本驻华使馆正式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三天内接受条件,否则后果自负。
就在同样在这一天,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演说,这是他一生最著名也是最精彩的演说。
他历数日本过去种种挑衅和吞并的罪行,从沈阳到塘沽,再到芦沟桥,明确表态不能把北平变成另一个沈阳,在最后他喊出了中华民族卫国战争的誓言: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好了,我们整理一下卢沟桥事变。
1、事变本身是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大佐联队长牟田口廉也针对宋哲元的斩首计划第一部分,由于金振中等底层军官在卢沟桥铁路桥的顽强形成僵持;
2、激战让中日高层作为不同的决策,宋哲元继续走钢丝,一如既往的轻描淡写,毫无改变现状的想法,在7月12日后被香月清司一系列缓兵之计欺骗了,蒋介石很想改变现状,一开始想的是如何借卢沟桥复制半年前绥远抗战形势,然后得到消息后开始准备全面抗战了,真正改变现状的是裕仁天皇,他得到了杉山元陆相那句保证:“一个月内,解决中国事变。”,于是最终派了5个师团增兵华北,中日全面战争就爆发了。
从历史了解组织,在这里看见中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07:31 , Processed in 0.01618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