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查看内容

“免费自然力”,科幻还是现实?

2021-8-29 00:5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244| 评论: 0|原作者: 赵磊|来自: 《政治经济学研究》2021年第2期

摘要: 我相信,因“细思极恐”而转变看法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我相信,因“细思极恐”而转变看法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一、雇佣人力需要花钱,

  使用自然力凭啥免费?

  在讨论孔陆泉的问题之前,我先澄清一个普遍的困惑。

  有个博士生问我:

  ——“马克思说,自然力(机器的使用)之所以必然取代人力,是因为自然力的贡献是免费的。可是,汽车加油要给油钱,使用电力要交电费,石油和电力这些自然力的使用并不是免费的嘛!请问赵老,自然力的使用哪里免费了?”

  这位博士生之所以如此困惑,是因为他被事情的表象给迷惑了。

  我以汽车加油为例。

  汽油是自然力,开采和加工石油付出了人力,加油当然要付费。比如,我的高尔夫汽车是1.6升的排量,每公里油耗折合人民币1元,100公里油耗100元。

  如果我不用汽油驱动,而是雇佣人力来拉这辆汽车,起码要雇10个人吧。拉一公里,一个人起码要支付10元人民币,10个人就要支付100元;拉100公里,一个人起码要支付100元,10个人就要支付1000元。

  同样跑100公里,用汽油驱动这辆车支付人民币是100元,用人力拉动这辆支付人民币是1000元。与人力的使用相比,汽油的使用有900元是免费的。科技越发达,技术越先进,汽车的油耗就越经济,自然力的免费贡献就越多。

  使用电力的道理也一样。发电耗费了人力,用电当然要付费。你家里的洗衣机洗一大堆衣服的电费,一个小时下来,折合人民币也就一两元钱。如果你不用电力驱动,而是雇一个老妈子来洗这一大堆衣服,你给她三元钱她会干吗?所以,除去折旧、维修和必须支付的电费以外,洗衣机运行过程中使用的自然力其实是免费的。

  有人说,假如雇人力拉车,那就不会去拉汽车而是抬轿子了。所以用不了那么多人,花不了那么多的钱。我说你雇人抬轿子也得2到4个人吧,算下来的人工费也肯定远远高于使用自然力所支付的费用。更何况,人力抬轿子的速度、舒适度和效率,远远低于自然力的使用。比如我从成都出发,开汽车一个小时就到了青城山,你坐轿子起码也要三、五天时间。

  资本为什么要用机器替代人工?马克思说,因为使用机器比使用人工更便宜!自然力为啥必然替代人力?马克思说,因为自然力比人力更便宜!

  “更便宜”是什么意思?更便宜的意思是:生产和提供同样数量的产品,人力做出的贡献必须付费,而机器做出的贡献则是免费的(或者说费用会越来越低)。

  总之,自然力之所以不计入价值,是因为自然力的贡献是“无偿”的,是“免费”的。

  ——提醒一下孔陆泉、朱木斌,“自然力的贡献是免费的”,这不是鄙人的发明,而是马克思的发现。所以,千万别把马克思的荣誉戴在我赵磊的头上。至于孔陆泉们是如何“马冠赵戴”的,我将在下一集(第七集)给读者分享。

  行文至此,问题来了:为什么自然力可以“免费”使用,而人力却必须“付费”才能使用呢?这个问题,我在《“劳动决定价值”是劳动异化的结果》(载《学术月刊》2019年第12期),已经做了回答,不赘述。

  接下来,我们讨论正题。

  二、孔陆泉定义的“完全取代”

  在上一集《智能化以后,人力是否成了废物?——价值与异化岂能无缘(之五)》中,针对孔陆泉、朱木斌所谓“劳动的作用丝毫没变”,我作出了回复。接下来,我讨论一下孔、朱二位的另一个质疑:自然力取代不了人力。

  众所周知,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之后,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简称“马克思承诺”,这个承诺的社会载体,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关于“马克思承诺“,请参:赵磊《马克思承诺的再证明》,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8期。

  “马克思承诺”的生产力基础,就是马克思所预言的:随着自然力逐渐取代人力,“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财富的尺度”。对于这个预言,孔陆泉、朱木斌提出了如下质疑:

  ——“智力劳动即人力能让自然力为自己服务,自然力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力。”

  孔文的质疑,想必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

  即便在人工智能所导致的“无人化”已经成为历史趋势的当下,不仅孔文作者,其实仍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自然力取代人力”所包含的政治经济学道理。

  比如,在讨论“智能化和无人化趋势”时,某经济学博士这样质疑我:

  ——“根据能量守恒,不论多少,生产总是需要耗费人的能量,因此生产或劳动是不可能被替代的。断了电的机器是不会自动接上电启动自己的。”

  言外之意,既然“机器是不会自动接上电启动自己的”,那么,“人工智能取代人力”就违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对于这个“不能取代”的质疑,我的回答如下。

  三、“能量守恒”与“生产总是需要

  耗费人的能量”,二者无必然联系

  从“能量守恒”的前提中,我们推导不出“生产总是需要耗费人的能量”的结论。

  因为,在人类尚未产生之前或人类灭绝之后,宇宙或地球的“产出”并不会因为没有人力(人的能量),就从此停止“工作”了。

  离开了人类,地球照样要转,万物照样生长。

  能量当然要守恒,只不过在没有人力的宇宙中,支撑宇宙“产出”的耗费是“自然的能量”(自然力),而不是“人的能量”(人力)。

  如此而已。

  四、“生产总是需要耗费人的能量”与

  “劳动是不可能被替代的”不是一回事

  从“生产总是需要耗费人的能量”这个前提中,我们也不能推导出“劳动是不可能被替代的”的结论。

  因为,现实世界中从来就没有纯而又纯的、100%的绝对事物,从来就没有纯而又纯的、100%的绝对“替代”。

  所谓“替代”,并不是指100%的、纯而又纯的替代,而是指事物内部构成比例的数量变化最终导致了事物性质的变化——这种由数量变化导致的性质改变,难道不正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历史演化中不断发生的“替代”过程吗?

  总之,我们应当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理解这个“替代”过程,自然力替代人力是一个趋近于无穷小的过程。如此而已。

  其实,用“生产不可能100%地不耗费人的能量”为由,来否定“自然力取代人力”的趋势,不过是一种诡辩而已。

  五、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是人性逐步“替代”兽性的过程

  我举一个例子:现代人类产生于几百万年前的猿人。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随着人性的增加,兽性在逐渐减少,人性必然逐渐“替代”兽性。

  但是,人性替代兽性并不意味着人类身体里面的兽性会100%的消亡。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能不能因为现代人的体内仍然存在着兽性(以越来越低的比例保留下来),就断言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性绝不可能替代兽性”呢?

  显然不能!

  同样的道理,当人力在未来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只占微不足道的比例,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自然力却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时,如果这时孔陆泉们仍然坚信“自然力不可能替代人力”,这样的“坚信”又有多大意义呢?

  六、人的生产功能可以由机器人

  包揽,人的消费功能呢?

  其实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在于,人类可以让智能机器人来代替自己生产,但是,人类能不能让智能机器人来代替自己消费?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当千千万万劳动者不再被生产过程所需要(“雇佣”)时,他们的消费又何以可能呢?

  一个越来越现实的问题在拷问着全球治理模式:在人类已经不是“生产元素”的“后匮乏时代”,如何才能保证每个人的消费权利?

  这个问题说穿了,也就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的市场经济,将如何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关于这个问题,请看:赵磊,赵晓磊《世界处在巨变的前夜》,载《江汉论坛》2017年第1期。

  令人不解的是,对于这样一个亟待解决的真问题,“自由民主”的市场经济不仅依然是“无为而治”,而且居然完全处于“麻木无知”的状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应对新冠病毒的所作所为,就是典型的案例)。

  七、一位教授的“细思极恐”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故事。

  对于我在17年前提出“自然力取代人力”的必然性的预测(赵磊:《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使命》载《学术月刊》2005年第4期),某经济学教授曾经这样反问:

  ——“你说自然力会取代人力,那么请问:给机器人充电,总得要人来插电源吧?”

  言外之意,自然力根本不可能替代人力。

  近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转变了看法,开始接受“取代”的必然性了。在一次群里的讨论中,某经济学教授说:

  ——“咳嗽检测新冠app这种人工智能发展下去太可怕了,2017年谷歌发明的划时代的∝zero程序就是这样,把国际象棋的基本规则输入进去,它可以自我学习、自我训练,把自己练成国际顶尖高手,而且只需要耗时四个小时,细思极恐”;

  ——“以后程序员写出了能自己写程序的人工智能后,也失业了”;

  ——“将来极有可能出现大量的无用人口,科幻小说中的场景会变成现实”。

  我相信,因“细思极恐”而转变看法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18:53 , Processed in 0.03744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