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崩溃的前夜

2012-8-12 20:04| 发布者: muyoucun| 查看: 1287| 评论: 0|原作者: 蛮族勇士|来自: 天涯经济

摘要: 好一台房地产绞肉机! 我第一次用如此悲观的笔调阐述中国的宏观经济,作为一个骨子里的乐观主义者,这真是让我感觉难以言表的无奈。我极力试图寻找出某些数据,以找到希望之所在。但是我只能感觉到彻骨的寒冷。在国进民退的黑暗笼罩一下,官方或者民间的任何努力都像是泥丸入海,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第一次,对“国家资本主义”这头魔兽,感觉到深入骨髓的恐惧。  第一章:绝望的工业  在这一 ...
 
 
 
 
 
 
 
好一台房地产绞肉机!
 
 
 
 
 
 
 
 
 
 
 
 
 
 
 
 
 
 
 
 
 
 
 
 
 
 
我第一次用如此悲观的笔调阐述中国的宏观经济,作为一个骨子里的乐观主义者,这真是让我感觉难以言表的无奈。我极力试图寻找出某些数据,以找到希望之所在。但是我只能感觉到彻骨的寒冷。在国进民退的黑暗笼罩一下,官方或者民间的任何努力都像是泥丸入海,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第一次,对“国家资本主义”这头魔兽,感觉到深入骨髓的恐惧。

  第一章:绝望的工业

  在这一章里,我必须再次强调:工业是中国的经济之本。现在社会上有几个经济学家在叫嚣所谓的以金融服务立国,那都是在扯淡。在国际产业分工上,中国抢到的就是工业。我国的金融,就是为工业服务的金融,仅此而已。像欧美那样把啥玩意都金融化证券化,搞出一堆不明所以的金融衍生品,那不是中国在可预见的时间里,应该干的事。凡是宣称中国应该放弃工业,转身搞金融的言论,都是奇谈怪论,不值一驳。2011年中国三次产业的比值,第一产业(农业)为10%,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47%,第三产业(金融服务业)43%。中国在整体上始终是一个工业国家。50%的农村常住人口,只创造了10%的GDP,这意味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极端低下,农业的生产效率始终都要逐步提升,大部分的农业人口始终都要释放出来,进入工业领域。中国的工业化之路只是刚刚开始,根本未进入成熟阶段,完全谈不上舍弃工业进入金融这种神话故事。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亡则百业亡,这是中国经济的本质性规律。除此之外的所有说法都是瞎扯淡。

  06年以前,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的成本利润率水平大致为6.5%,07年上升到7.4%,08、09年金融海啸肆虐期间下降到6%的区间。2010年,犹如回光返照一般,工业利润率上升到为8.2%。到2011年,下降到6.5%的水平,一夜回到5年前。再到今年上半年,这个数据继续下降到惊人的5.3%,低于6%的一年期贷款利率。换句话说,以今年的工业利润水平而言,辛苦一年,不如把钱交给银行委托放贷。这意味着从事工业,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

  03年至今的10年中,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保持在15%-20%之间,只有09年由于金融海啸的因素,增长率为6%。然而今年的数据让人目瞪口呆。2011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2万亿,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为11万亿,刚好相当于2011年的一半,而且现在正体现出逐月下降的显著趋势!这意味着如果下半年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改观的话,今年中国在工业方面将毫无增长,乃至极有可能出现下降!这是改革开放32年来的第一次!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业的零增长,意味着我们的经济不再具有任何活力。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各项建设均对工业有着极大的依赖。唯有工业才能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来,唯有工业才能刺激进出口,唯有工业才能刺激收入增长。当工业失去增长动力时,中国所有的发展都会停滞。这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或许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这是为什么?连续增长了32年的制造业,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第二章 沉重的税负

  这一章我写得异常心酸。作为一个正处于创业初期的人,我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税负压力对创业热情的无情打击。如果不是一个骨子里的乐观主义者,我早已放弃创业。

  2000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承担的税负总额(营业税、所得税及增值税,各项政府规费等)为9900亿,税后利润仅为4400亿。对,各位没有看错,确实如此。企业税负比利润要高!税负对利润的比值高达253%!这是中国的一般现象,在香港上市的大陆企业往往都需要向香港的投资机构反复解释这种高税负现象。潘石屹至今年年都要为如何向香港股民解释这种税务水平伤脑筋。在中国,如果不偷税漏税,企业的日子简直没法过,其原由就在于此。

  此后在一片骂声之后,企业税负开始有了一定的下降。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承担的税负总额为2.4万亿,税后利润为1.48万亿。税负对利润的比值下降到161%。到2010年,税负对利润的比值下降到了111%,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税负最轻的一年。2010年也是中国制造业的黄金年,那一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的利润从09年的35万亿暴涨到2010年的53万亿,增幅达到了56%,是改革开放至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最快的一年。

  然而,令人不能理解的是:从2011年开始,企业的税负水平再次进入上升通道。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缴纳了7.4万亿的税赋,创造了5.5万亿的税后利润。税负对利润的比值,达到136%。

  到2012年,情况更加恶化。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缴纳了4万亿的税赋,仅创造了2.3万亿的利润。税负对利润的比值,上升到了173%,超过了05年的水平。

  在工业发展全面停滞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工业大国,整个2012年的上半年,中国经济毫无增长。2012年上半年中国的GDP仅为22.7万亿,而2011年我国的GDP为47.2万亿,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就知道,今年上半年我国的GDP数值低于去年的50%(也就是23.6万亿)。中国的经济发展停滞,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实现了增长的,居然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今年上半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达到了6.38万亿,下半年只要保持住这个规模,就能达到12.76万亿。相对于去年10.37万亿的数据,今年财政收入的增幅将达到23%,这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年份!

  在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份,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史无前例的快。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荒谬!绝伦!

第三章 酷烈的通胀
  还是要说到通胀。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M2(货币供应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92.5万亿,相对于2011年底的85.2万亿,上涨了8.6%,按这个趋势下去,今年M2上涨幅度将达到15%左右。在GDP处于停滞状态时,在工厂的机床纷纷停工时,国家的印钞机正在轰轰烈烈加班加点的工作,以至于中国印钞总公司的领导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骄傲的宣称:“我们的工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工人,国家和人民将记住他们为经济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并堂而皇之的在中央级的电视台播出。

  中国目前几乎是世界唯一一个对货币发行完全不设监管机制的国家,或许只有古巴朝鲜可以和中国在滥发货币的问题上较劲。我们根本无法制止中国政府直接印刷货币用于各项国家级重点工程的建设。只要中国政府愿意,他们可以随意印出他们想要的数量的人民币。唯一可以对中国政府滥发货币形成刚性制约的,只不过是中国6大印钞厂的生产能力罢了。

  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在经济处于上升期时,货币增发是必须的。新创造出来的财富需要更多的货币来交换。然而,如果货币无节制的增发,远远超越经济增长速度,那么它除了稀释财富之外,对社会毫无益处。国际上一般将货币供应量保持在GDP的80-120%之间,美国甚至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供应量不得超过GDP的70%,以此严格控制政府以印刷纸币的方式掠夺全社会财富。再次我必须说一句:将政府锁进笼子,制止政府肆意侵害民众的利益,才是制定经济政策时应有的出发点。任何试图强化政府权力,放松对政府本身的监督的政策,注定将以失败收场。而这,正是中国近年来所有经济调控政策都陷入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

  2000年中国M2(货币供应量)的总量为13.5万亿,当年度GDP为8.9万亿,M2与GDP的比值高达152%。这个时候中国实际上已经陷入了通胀的泥潭。唯一可以拿来慰藉的,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可能将补上这个通胀的窟窿。货币超发了没关系,GDP迅速增长上去,生产出更多的物资,把你超发的货币给消化掉,这也能解决问题。然而到2011年,M2的供应量达到了85.2万亿,同期GDP仅47.2万亿,比值高达180%。无论中国人如何的努力,如何的燃烧青春挥洒汗水,创造出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赶不上没有节制的政府滥发货币的速度。

  在这里,我必须要强调是:正因为中国政府拥有毫无节制的滥发货币的权力,所以中国政府对所谓的政府债,毫不担心。目前中国各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按照官方的说法,到2011年底已经超过12万亿,今年以来各地更是疯狂举债进行投资,以拉动疲软的经济,估计现在的地方债总额已经超过16万亿。而我国2011年全年的财政收入总额(中央加地方)也不过是10万亿,这些钱里的绝大部分都是硬性支出,国防医疗教育等等,扣除之后就所剩无几,根本不可能拿来还债。当然,1.5万亿的三公支出(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和公费旅游)倒可以用来还债,但这连债务的10%都不够,也就只能还个利息罢了。我相信,随着地方债从去年开始逐步进入还款期,中国政府的印钱速度将会继续加快。在一个印钱没有监督机制的政府面前,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没有意义。我们除了接受自己的财富被日益稀释之外,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不再蝇营狗苟的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而应该勇敢的站起来,对中国政府的滥发货币行为,发出坚决反对的声音!我相信,你的声音,至少能让这个政府,在继续印钱的时候,感到那么一丝丝的恐惧,让他们下次站在摄影机前谈起自己繁忙的印钞厂时,能不那么志得意满得意洋洋。

既然总是拿季节调整出来说事,那我就干脆好好的扯一下GDP,以及关于GDP季节调整、价格调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段比较专业,我尽量说得简单明白。

  GDP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中学的政治课本里教的,是国民生产总值。这个话说了等于没说。GDP实际上是一个增加值的概念,就是社会新增加的财富。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就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种出了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等,拿出去卖了钱。农民伯伯回来一算,今年自己化肥种子电力,花了多少钱,这些成本一扣除,就是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与之类似。实在不能理解GDP是什么的,就把GDP理解成全行业的税前利润,也没什么大问题。

  然后,这个全社会一起创造出来的增加值,也就是社会财富,政府就要来和大家一起分了。政府不创造任何财富的,它只能以税收等形式从GDP里分成。政府分得越多,老百姓手里的就越少。中国的问题就出在这里:2011年我国的GDP是47.2万亿,政府财政收入那一块就拿走了10.4万亿,国企利润是1.5万亿,这两块加起来,中国政府一家就拿走了25.2%。而剩下的13亿人,只能分剩下的4分之3。政府拿走得太多,又拒绝提供任何社会福利,医疗教育全部都搞市场化,这就是问题之所在。

  然后再说这个GDP数据的季节调整和价格调整,先说价格调整,这个大家比较熟悉。我们都知道,今年的100块和去年的100块,购买力是不一样的。所以今年我挣了110块钱的利润,相当于去年的100块,到底是增加了多少呢?当然不是10%。在通胀时代,一定是低于10%。这就要有一个可比价格调整系数。这个系数一般也可以视为通胀系数。然而在中国,这个系数从来不公布。统计局一般都是直接给出一个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出来的增幅。这真是让人相当无语。举例,2011年GDP为47亿,2010年GDP为40亿,按绝对数来算(不考虑价格调整系数)的话,GDP增长了17.5%,这是了不得的增长。但是我们处于通胀时代,今年挣的这47亿的钱,相比去年是没那么值钱的。所以统计局就给了一个按可比价格计算出来的增长率:9.2%。现在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统计局藏着掖着不肯公布的可比价格系数到底是多少。47*X/40=1.092,则X=92.8%。也就是说,2011年的100块,只相当于2010年的92块8毛,7块2毛钱蒸发掉了。所以我国政府默认的真实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呢?7.2%。不管这个数据是怎么鼓捣出来的,总之比当时公布的5.4%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高。这里我必须说一下,无论是可比价格调整系数,还是CPI,我们从来都不知道国家统计局是怎么加权平均计算的。它的计算过程是极高级别的国家机密。

  再来重点说一说gdp的季节调整。季节调整这个东西是我国2011年才有的东西,欧美等国已经玩了几十年了。它的意思是:经济发展受季节影响,有些季节会有很特殊的节日,让大家都去购物,或者都去休假,从而拉动消费数据。有些季节会自然灾害频繁,对经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如果把这些季节影响排除掉的话,我们就能实现一个的目的:只看一个季度的经济数据,即可推断出整年的经济情况。如果把第一季度的GDP数据进行季度修正,得出修正后的数据,那么直接乘4,大致就是全年的GDP数据了。而第一季度相对于上年第四季度季度计算出的修正增长率,直接连乘四次,就是全年的增长率。如果此后的季度修正增长率发生重大变化,那就要好好考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季节因素被排除了,那么只要发生增长率上的变化,就一定是经济本身出了状况。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季节调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它非常普通。事实上,季节因素本身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二月份少一天两天,对一个季度的影响,最多也就是2%;美国国庆期间全民放假,是传统的消费季,固然会拉高消费类数据,但同时没人干活了,也会压低生产类数据,此消彼长,经济上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动。这个很容易理解:如果人类的某种行为会对经济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的话,那么人类一定会集体避免这种行为,反之亦然。现代的人类社会是一个非常理性的社会,避免大起大落是人类下意识的选择。所以,一般而言,经过季节调整之后,增长率通常只有一到两个点的变化。除非是出现2008年初的大面积雪灾这种极为少见的事,季节调整并不会给绝对值带来质的变化,连512地震这种局部灾难都不会带来多么显著的影响。

  也因此,季节调整这个方法,一般只能适用于这样的国家:国家发展非常稳定,人民相对理性,经济运行非常规则。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经济运行缺乏秩序,很多数据上的变化,我们根本无法归因于季节因素,还是其它什么奇特因素。比如,近10年来我国每年第四季度的投资额均会暴涨,并带动GDP数据上涨(这正好是诸位在本帖里唱反调的同学念兹在兹的东西:第四季度的GDP数据往往都会因此高于其它三个季度)。举例说明,2001年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1.2亿,下半年1.6亿,相差不大。但是到了2005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8亿,下半年居然高达4.7亿。最后再给出一组近期数据:2011年,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花了4万亿,下半年突击花了6万亿。这种一到年底就投资数据暴涨的事情,是一种季节性因素吗?需要对这个事情进行季节调整吗?如果要分析这种年底突击投资的成因,恐怕这与中国政府年底突击花光财政预算的伟大传统有关,基本上我认为这不是什么季节性因素。历法、节日、气候,以及广大经营者根据季节进行的特殊经营方式,譬如秋季收获稻粱,这些自然层面的东西、不可抗拒的自然力,才是季节因素。突击投资这种非理性的、丧心病狂的行为,如果都能纳入季节因素,那就真是逆天了。

  然而,再一次,我们不知道中国政府具体是如何进行GDP的季节调整的。这个调整方式,毫无例外的,是为中国政府的核心机密。那么我们只能依据一般的原则进行判断:我们的季节调整方式,是符合一般经济规律的,我们是不会把年底突击花钱这种不理性的行为,视为季节调整因素的。剔除掉这个非理性的因素的话,对中国每个季度的GDP数据进行调整,是不会有质的变化的。中国人没有欧美那种集中购物的习惯,如果非要说购物季,那倒是第一季度,春节前的集中采购年货,而第一季度,恰恰却又是各位认定为经济最弱的季度,因为这个季度大家都放假了,不从事生产,从而拉低经济数据。看到没有,这正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以维持经济上的均衡。

  所以,当我们看到2012年的第一季度的GDP,相对于去年的第四季度,有了季度调整之后的1.6%的增长时,我们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真正的增长,是不是数字游戏的结果。纯粹的季节因素并不足以将经济的停滞乃至是倒退,调整成增长,更何况我们知道这两年风和日丽气候宜人,并没有发生大范围的自然灾害。

  现在我来给出我的结论吧: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在宣称增长,但这种增长数据简直是匪夷所思,我们完全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另一方面,所有的数据都惨不忍睹。所以我只能得出结论:即使使用统计局的数据,也能断定,中国的经济已经处于完全的发展停滞状态。统计局所宣称的增长,根本不存在,只是一个数字游戏的结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5 13:19 , Processed in 0.01903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