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中国 —— 通向资本主义的新长征

2022-2-13 00:00| 发布者: 托派分子| 查看: 19262| 评论: 0|原作者: 佛莱德 伟斯顿|来自: 《保卫马克思主义》

摘要: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借用拿破仑的话,我们可以说:今天中国的无产阶级是这只沉睡的狮子;当它觉醒时,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它,它将改变整个世界!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出售国有企业的过程。这不仅是国有和私有经济所占百分比的问题(尽管最终这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也不仅是国家掌握了多少的问题;这还是国家掌控的这个部门如何运作、以什么目标运作的问题。我们还必须关注进程发展的总体方向,而这一方向正是资本主义。

在中国向资本主义转型的过程中,尚未形成一个能脱离政府的帮助、运行与美日一些跨国公司规模相当的大型企业的资产阶级。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发挥其关键作用,不过最终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将会产生。

官僚一面出售大部分曾经由国家掌控的中小型企业,一面鼓励一直在国家掌控之外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如今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有450家企业在中国经营。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快于国有经济,这个事实至关重要。再看看国有经济还剩下些什么,我们会发现其中一部分即将被进一步私有化。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正被分割成不同的公司,其中效率低下的部门被关闭,而利润较高的部门被抛售。

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正忙着参与资产剥离。他们在私营单位有朋友,于是他们就把最好的机器、最好的部门等等卖给他们,而让国营企业逐渐失修、衰败。这些管理人员认为,“这个工厂迟早都要被私有化,而到时候我将收购这个工厂”。所以他们的想法是尽可能降低公司的价值,让自己能低价收购。在许多城镇,地方政府认为企业运作的最好办法是将其廉价出售给管理人员以阻止资产剥离。他们认为当管理人员成为企业所有者时,他们会为了从企业获得利润,而充分利用资产、使企业得到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数以百万的人们失去了工作。1990年至2000年期间,3000万个国有部门岗位被摧毁。传统工业领域出现了所谓的“锈带”,中国国有计划时期的工业中心-东北工业区就是其中之一。那些未被裁员的工人则被剥夺了他们曾经长期享有的权益。短短几年之间,1949年革命的成果都被逐渐摧毁。虽然工人阶级在此期间曾积极抵抗,但遭到了官僚们的无情打压。

市场机制被引入医疗、住房以及劳动力领域。现在连教育都不再是免费的。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已出现浓重的资本主义元素。1992年,销售收入的40%来自私营部门。1991年,民营企业家达到1300万,他们雇佣了2100万工人。虽然其中大部分是小型企业,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在农村,他们给较富裕的农民出台优惠政策,允许他们租赁土地、在市场上销售产品。这进一步打破了集体所有制,并进一步拉大了农民的贫富差距。1998年,中国仍有23.8万家国有企业,而到2003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15万。

乡镇企业

我们之前提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个元素是乡镇企业的发展。目前乡镇企业占GDP的30%。它们的性质并不是很清晰,并带有矛盾性。这意味着,如果官僚将这些企业简单地私有化,就会造成经济和政治的混乱。简单的一步走的私有化对很多企业和部门来说意味着关闭或者破产 。这也有可能使中共的统治因此结束。

因此,乡镇企业的设立仅仅是私有化道路上过渡性的一步。它使管理者和其他寄生阶层有时间积累足够的资产,来最终实现对这些企业的所有权。这是老国有企业和国有部门如何在当今中国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典型案例——他们培育和扶持社会新生资产阶级,直到他们能够直接行使所有权。有些乡镇企业属于地方企业,另一些则是地方政府与私人资本的合资企业。无论哪种形式,乡镇企业都按资本主义企业的方式运作,并逐渐归私人资本家所有。

乡镇企业有时被纳入数据统计,用以说明大部分经济仍为公有制,有的甚至尝试用其来宣称这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形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从1987年到1993年,乡镇企业的数量从150万增长至2500万;1993年,乡镇企业的员工人数达到1亿2300万。但1996年以来,乡镇企业不断被完全私有化,因此其数量也在不断下降。即使名义上归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有,他们在实际运作和管理上也已经是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层有权雇佣和解雇企业员工。

Hart-Landsberg和Burkett认为,有研究表明,“……‘平均而言,乡镇企业的员工赚取的基本工资低于最低工资,这一差距他们必须通过加班和计件的奖金来弥补。他们甚至连基本工资都不能得到保障,因为设定最低工资的当地乡镇机关,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私底下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确实,乡镇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空间’在很大程度上由‘充足的廉价农村劳动力供给’作保障。而这些廉价劳动力产生于人民公社制度的解除和个体农民家庭的贫困化。”(中国与社会主义——市场改革和阶级斗争,第45页)

乡镇企业的命运与经济的整体进程紧密相连。随着私营部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乡镇企业不得不与之适应。Hart-Landsberg和Burket解释,“乡镇企业也遭遇到了同样的灾难。随着通过私人生产获利的机会的出现,许多经营者开始非法地将乡镇企业的资产或产品转移至私营企业,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赚取更大的回报。随着共产党致力于小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这一资产剥离过程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加速……面对利润下降和去工业化,乡镇官员从国家政府官员那里得到提示,从1996年起开始快速抛售乡镇企业。”(同上)

通过国家建立强大的中国资本主义

中国官僚不想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猎物,他们也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他们知道,要避免这种情况,他们必须在国内维持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而他们正在通过建立甚至加强一些国有企业来完成这一目标。他们手中拥有巨额可用资本,这些资本则通过国有银行注入国有企业。

《中国的所有制转型》的作者认为,“中国已培育超过20个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巨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一些正在解雇数万甚至数十万名员工。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处于财政困境中,事实上其中一些正获利丰厚,而是因为它们希望在国际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02年,中国排名前12位的跨国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控制了超过300亿美元的外国资产,雇有2万名外籍员工,对外销售额达330亿美元。”

所以,虽然这些都属于国有企业,但它们的目的是作为中国主要的国有企业、以资本主义的方式与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抗衡。文中,作者提供了各所有制类型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组成表。我们看到,早在1988年国有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下降至41%,2003年则进一步下降到34%。他们所说的“真正的私营部门”,在同期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经从1988年的31%上升至2003年的44%。但是,如果我们考察整个非公有制经济,其在2003年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文章总结道,“私营经济现在是中国经济的主导形式”。文章还指出,“如果我们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那么私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所占份额将更大:1)很大一部分的集体农场实际上为私人所有;2)私营企业总体而言比其他经济部门生产效率更高。”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过程曾以较小的规模发生。在韩国,国家曾发展大型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国是一个畸形的工人国家或转型中的国家。这只是一个力量弱小的资本主义,那里的资产阶级太弱小、无力,只能依靠国家投资来建立资本主义。在中国,这一进程正以更大的规模发展着。尽管一个更加强大的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但它仍然不具备运行和发展大型企业的资源,因为许多大型企业仍归国家所有。因此,是国家支配着中国经济,也是国家在建立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中国的法律架构在过去三、四年中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以与新的财产关系相适应。2004年,政府对宪法做出重大修改,强调国家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有法律限制或禁止民营企业进入公共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但在2005年,这些法律被废除,民营企业获许进入这些行业,其中包括银行业。他们开始对银行进行私有化,并允许外资进入。事实上,资产阶级分析家在分析中国时,会详细指出还需要对哪些法律条例和法律架构进行调整,以使其与新的财产私有制相适应。他们认为这些法律制度是过去时代的遗留,亟需被废除,以促进民营企业的运作。

中国的财产关系已发生了改变,尽管法律结构也相应地经历了重大变革,但是旧的法律制度的残余仍然存在。新的财产关系的发展确实会与旧的法律形式发生冲突,因为法律形式不一定会立即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但最终这个“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正如马克思在他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虽然,我们在中国面对的不是一场社会革命,而是一场反革命;但是,马克思提出的观点仍然有效。一旦财产关系发生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也必须跟着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预期,使法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变化过程将继续加快。尽管官僚当中有一些反对者,但这两派“或快或慢”会站到同一边 。宪法的修改证明了,木已成舟。

进入WTO

另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是2001年11月中国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加入世贸组织时中国承诺将在之后五年内放弃所有对外贸的管制,从那时起他们正在逐步实现这一承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理由非常清楚。目前的中国经济只有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才能存活。它大量依靠出口,因此需要国际贸易协定。它必须充分参与到世界经济当中,这又反过来加速了中国内部的资本主义转型。

放弃国家对外贸的控制是中国向世界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环节。回顾苏联历史,布尔什维克纲领中一个关键的要点,也是托洛茨基在反对斯大林和布哈林的斗争中坚决捍卫的要点,就是被资本主义包围的工人国家必须由国家垄断对外贸易。这在欠发达国家尤其重要。

布哈林认为,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这是因为,他认为通过物质激励能提高效率和产量。但是布哈林对他的想法会导致什么后果毫无概念。他无法预见到他的提议将会导致资本主义关系的回归。如果布哈林的观点在当时占上风,那么苏联在1928年就会遭遇资本主义复辟。当时,苏联也面对很大的来自资本主义的压力。邓小平和布哈林之间有相似之处,这甚至都体现到他们使用的语言上。邓小平喊的口号是“致富光荣”,而布哈林喊的是“发财致富吧!”

国家垄断对外贸易在本质上是为避免资本主义入侵而采取的保护措施。回顾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史,这些国家往往在开始阶段采取保护主义来保护本土市场,而自由贸易只在后期才为资产阶级所青睐。即使英国资产阶级也在发展自己的工业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一旦他们发展了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他们就不再需要保护主义。因为,到那时他们的工业已经强大到足够称霸世界市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的描述,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直到最近,这都在欠发达国家发生着。以巴基斯坦为例,它在约20年前有很多关税和保护主义措施。但是近期他们被迫开放国内市场。帝国主义国家主宰了这些欠发达国家的政策,而他们无法容忍保护主义措施,尽管他们同时却在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农业市场。帝国主义国家迫切地需要打开所有市场以出售他们的商品。

中国和巴基斯坦地的区别在于,强行打开巴基斯坦的市场意味着其产业和工厂遭到大规模地破坏。巴基斯坦的工业发展水平太低,以至于它无力抵御外部竞争。但是中国却与之不同,中国政府一定在想,“我们如今足够强大了,我们有能力依靠自身的生产力来面对外来的竞争。” 然而,这激发了各国的报复性措施。特别是美国,它通过保护主义来抵抗中国廉价商品对本国市场的冲击。

冷转型?

现在回头看,我们明白中国正经历着向资本主义的转型,但这是如何发生的呢?没有武装反革命,没有不同派别官僚之间的剧烈对抗。托洛茨基曾经把这种转型比喻成一部倒着放映的改良主义电影。他认为,要实现反革命,必须经历某种形式的暴力冲突,只有在那之后资本主义复辟才能实现。也就是说社会制度无法“改革”成资本主义。

在这里,我们必须向托洛茨基学习。我们必须要从他那儿学习的不只是孤立的句子,而是他所用的方法。他所分析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俄国,在那里革命传统仍然存在。俄国工人阶级在革命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也清楚资本主义复辟将意味着什么。这一工人阶级是会对资本主义复辟做出抵抗的。同时,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了苏联内部存在与中国不同的力量对比,即官僚内的很大一部分支持维护国有计划经济。

然而,远超出托洛茨基的预料,斯大林主义在苏联存在超过了70年之久。量变导致质变。在这期间,工人阶级意识中的革命传统逐渐被去除。曾经历过革命的一代已经逝去。新的一代见证了一个贪婪的官僚一步一步凌驾于群众之上。他们看见的只有各级官僚严重的管理不善、浪费和腐败,以及一个最后剩下的快被销蚀殆尽的系统。有时候,一个政权可以是那样的腐烂,统治阶级已无力抵抗来自底层的最小压力。

有观点认为,要为资本主义发展而打好基础,就必须经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这个观点是以1789年法国或者1640年英国的古典资产阶级革命为根据。资产阶级已经在封建主义的约束下积累了财富,逐渐发展起来,最终它不得不打破这些界限。年轻的资产阶级领导国家对抗土地贵族,推翻封建主义,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一旦资本主义在少数关键国家(如英国、法国、美国)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在其他相对欠发达的国家就不可能再通过同样的方式发展了。马克思认为德国就属于这样的情况。他指出,德国的资产阶级在没有夺取政权之前就具有反动的性质了。

孟什维克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所有国家都会经历相同的阶段。当时的俄国拥有大量农民和地主阶级,非常落后。他们机械地将法国和英国的经验硬搬到俄国。因此,他们认为,俄国共产党的任务是支持“进步资产阶级”。他们不明白托洛茨基在不断革命论中的论述:在帝国主义时代,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并不能像当年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那样起到进步的作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其它国家的资本主义并不总是通过资产阶级领导群众开展资产阶级革命这种经典的方式发展起来。例如,当今世界上最强的国家的其中两个——日本和德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没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在日本,是封建官僚,而不是当时软弱和没落的资产阶级,在美国资本主义的压力下引领了走向资本主义的运动。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所有的进程都由世界形势的发展所主宰。日本只有发展资本主义才能维持其强国地位,而日本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发挥其历史作用,因此只能由另一个阶级来替它完成这个任务。在德国,这一类似的过程是由旧的封建国家机器中的容克贵族完成的。

然而,正是因为没有经历革命,旧的封建制度仍有残余。在德国,这一矛盾由1918年的无产阶级革命解决,尽管这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了,但它至少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未完成的任务。在日本,同样的任务在1945年之后由美国占领军完成。麦克阿瑟害怕中国革命会对日本民众造成影响,因而强行推动了日本的土地革命。

在这些例子中,“资产阶级革命”并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从一种制度向另一种制度的“冷”转型。列宁曾强调,历史包含各种突变和转化。真正鲜活的历史进程并不会总是精确地重复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细节!社会将如何转型并不存在死板的规则。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否则我们将会被不按机械的预想而发展的事件搞得晕头转向。

因此,我们必须将托洛茨基“冷转型”的观点放到其历史背景下来考量。但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托洛茨基向我们说明了官僚如何能够轻松地适应资本主义复辟。他解释说,拿苏联发生资产阶级反革命的情况和发生工人阶级政治革命的情况相比,在前一种情况下新的统治阶级需要从国家清除的元素要远小于后一种情况。这被叶利钦上台后旧苏联官僚的经历所证实,中国的官僚也非常类似。托洛茨基在《被背叛的革命》中这样写道:

 “第二种假定是,如果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去推翻苏维埃统治阶层,那末,它在目前的一般官僚、行政官员、技术人员、经理人员、支部书记以及特权上层当中就会找到不少的现成奴仆。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也有必要把国家机关清洗一下。不过,资产阶级复辟也许会比革命政党要清除的人少一些。新政权的主要任务将是恢复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首先,它必须创造条件从力量微弱的集体农庄中发展强有力的农民,把强大的集体农庄改变为资产阶级类型的生产合作社,即改变为农业股份公司。在工业领域,非国有化将从轻工业以及食品工业部门开始。计划原则在过渡时期将改变为在国家政权和个人“法人”之间采取一系列的妥协措施,这种个人“法人”即苏维埃工业负责人当中的潜在业主、流亡国外的旧业主以及外国资本家。尽管苏维埃官僚已经为准备资产阶级复辟走了很长一段路,新政权在所有制形式和工业方法方面所必须进行的将不是改革,而是一次社会革命。”

虽然苏联是一个具有国有中央计划经济的工人国家,但是如果它转变成一个资产阶级政权,不会有太多的人需要被清除。这是因为苏联已经存在特权阶层,如果发生资本主义转型,他们就从工人国家的特权官僚转型为资本主义的特权奴仆。但是,如果工人阶级推翻官僚,发起政治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那这场革命将要去除多数官僚的特权,使他们的工资与工人平等,从而会发生更大的冲突。俄罗斯目前的情况证明,托洛茨基是正确的。

托洛茨基对苏联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当前的进程。在中国,我们面对的也是一个特权阶级。正如托洛茨基所强调的,这个特权阶级到某一阶段会希望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来捍卫他们的特权。

将中国官僚向这个方向推动的有几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大繁荣,在那里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其次是斯大林主义政权在东欧和苏联的危机。我们在七十年代初期注意到了这点,而中国官僚也注意到了。苏联的增长速率下降到3%、2%直至为零,整个系统停滞不前。最后,东欧崩溃;两年后,苏联也随之解体,失去了其大片领土。

这些都是决定中国官僚想法的重大因素。他们开始时采用的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版的新经济政策,旨在让经济更有效率、更具生产力。他们在观察世界的发展,而整个世界形势也将他们推向一个特定的方向。在苏联,他们看到了彻底的混乱和灾难。他们一定在想,“我们不会让这种情况在中国发生。我们要引入市场的办法,但是我们必须自己掌控整个过程。”于是他们逐步地去做了,虽然是一步步地前进,但是一旦他们走上这条道路,整个过程便遵循自身的逻辑发展到目前的境地。

现在,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已经逐步形成。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共产党来捍卫自身的阶级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僚还会想要逆转整个过程、并将其成功实施吗?我们认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能够不引发冲突而实现这一逆转的阶段。如果中国官僚中的一派决定走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他们就必定会与亲资本主义派发生重大的冲突。因此,重新走向某种形式的官僚计划经济的“冷转型”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所探讨的只是一种假想的情况,因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官僚内部存在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一派。

影响中国走向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工人阶级的规模和经验。在目前的形势下,任何反对资本主义的运动都必须依靠和发动中国的工人阶级。这一工人阶级将不会接受任何企图回到斯大林主义的运动,他们将勇往直前地奔向真正的社会主义、真正的工人阶级政权。

毫无疑问,工人阶级的运动将会影响中国共产党中的一部分人。中国媒体所刊登的一些信件和文章表明,似乎仍有一部分中共党员坚守1949年的革命理想。这些人将被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所影响,与占主导地位的亲资本主义派发生冲突。这将意味着不同层级官僚的分裂。上层官僚将捍卫新的资本主义关系,而下层官僚中的一部分将被工人阶级的运动所推动。

托洛茨基认为俄国官僚中存在“赖斯派”,即希望恢复十月革命的理想和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那一部分人。在1930年代,这样的一派的确存在。那时,革命刚发生不久,许多经历过革命的党员可以看清斯大林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之间的区别。

但是,斯大林主义政权在苏联延续了几十年。斯大林逐渐破坏了每一个与十月革命理想有关的链接。尽管如此,在1991年苏联瓦解时仍有这样追求真正列宁主义思想的一派,尽管他们占少数。

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托洛茨基所描述的“赖斯派”并不存在。1949年的革命并不基于列宁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在上台前很久就已经转变成了一个斯大林主义组织。因此,甚至是来自1949年革命前的人也已经把斯大林主义作为参考。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退化的工人国家和一个畸形的工人国家之间的区别。一个畸形的工人国家必然已经转变为退化的工人国家。但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退化的工人国家是苏联。它最初是一个相对健康的工人国家,但由于后来革命被孤立、官僚开始夺取权力,而逐渐退化。但是,要真正完成这一退化,斯大林主义官僚们不得不清洗一批又一批真正的共产党人,因为这些共产主义者明白他们所面对的政权只是一个可怕的仿制品,它与布尔什维克党一直努力建立的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

但是中国一直都不是一个健康的工人国家,也从未有过真正的工人民主和工人政权。从共产党夺取政权的第一天起,中国就是一个畸形的工人国家。事实上,共产党继承了旧中国的国家机器。当然,即使在苏联初期,列宁也指出,在工人国家的表面下是沙皇俄国的国家机器,因为在一个落后的国家,新的国家不得不依靠许多旧的官员。但是,至少在列宁时代,工人们能够通过他们的权力机关——苏维埃,来遏制这一阶层的保守倾向。可是中国的情况并非如此。

尽管如此,党内仍然有一部分人对中国走向资本主义感到恐慌,只是他们采取了一种扭曲的方式。他们看到工人失去权力,看到所有革命理想被践踏。于是,他们重提毛泽东时代下的中国,因为那是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但是当前,伴随着如此庞大的无产阶级的诞生,那完全基于农民的毛派思想对今日的工人阶级毫无意义可言。如今,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主导力量,他们在城市中寻求出路,因此他们要想重回毛时代,就必须提出工人掌握政权。这样的发展将对共产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将不可避免地以阶级为界限发生分裂。

然而,官僚的上层并没有回到国有中央计划经济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目前这个制度是可行的,甚至是运转极其良好的!我们已经提到,托洛茨基指出官僚希望能把特权传给他们的后代。今天这些官僚的子女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丝毫不想回到国有计划经济,也没有物质基础让他们希望回去。他们会抵制任何逆转历史的尝试,国家也会支持他们。

第三部分

虽然废除国有计划经济是一个巨大的倒退,马克思主义者也完全反对这一倒退,但是这个过程包含了一个积极的因素:它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无产阶级。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阶级矛盾正在蕴酿着一场新的革命。一旦这个庞大的中国无产阶级坚决地起身反抗,它将撼动整个世界。

中国——世界第四大强国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第四经济大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工业制造国。2004年,中国的混凝土消耗量占全球的一半。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它都已成为一个主要力量。

最初,外国资本家认为他们可以迫使中国开放,这样他们就可以大量向其出口商品。然而,中国的发展不同于帝国主义国家的预期——如今中国已成为一个出口大国。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赤字已经达到创纪录的2050亿美元。他们抱怨中国向欧洲、美国、甚至整个世界出口太多商品。他们经常讨论如何通过设置关税来控制中国的出口。但是要阻止中国商品的进入,他们必须设置极高的关税,因为中国的生产力是如此之高,商品是如此之便宜。

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经济的快速腾飞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巩固,现在中国也开始像帝国主义强国那样运作。它进口原材料,并向外输出制成品和资本。它对石油的庞大需求,也是石油价格增长的一大因素。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净进口国。同时它还进口大量的铁矿石、铜、铝土矿、木材、锌、锰、锡和大豆。

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关系突出地体现了中国的帝国主义性质。以1999年为例,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出口值为50亿美元,进口值为30亿美元。到2004年,中国向该地区的出口值和进口值分别达180亿美元和220亿美元。拉丁美洲主要向中国出口食品和原材料,而中国则向其出口纺织品、服装、鞋、机械、电视和塑料。2004年,中国向拉美投资63.2亿美元。中国对外投资的近一半是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光是委内瑞拉的石油,中国就计划再向其投资3.5亿美元。同时,中国已与巴西建立“战略联盟”,在那里建有属于自己的工厂。巴西15%的出口去往中国,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国还和印度争夺亚洲的石油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也已成为一个主要竞争者。2004年,世界贸易增长了5%,中国贡献了其中的60%。换句话说,中国拉动了世界将近三分之二的贸易增长。

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甚至派出军队加入服务于海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为了日后能在太平洋和其它地区控制海上航线,中国正在建立一个强大的海军。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与美国可能会出现公开冲突。已经有美国国会议员开始担心中国介入拉丁美洲,并引述“门罗主义”所确立的原则,称不允许任何国家在拉丁美洲的影响高于美国。

工人阶级的加强

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也存在另外一面:在生产力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工人阶级也在不断壮大。中国平均每年都有两千万人向城市迁移。一方面中国的城市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另一方面极端贫困的农民试图逃离贫穷的农村。目前中国已有4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并有166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未来的15年中,预计还将有3亿人前往城市。中国的建筑业也在蓬勃发展。光建筑工人就有3800万,他们在超过80个城市建设地下交通系统。这些都将增加对钢、混凝土等的需求,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中国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无产阶级化。

预计在15年后中国将有8亿城镇居民,这将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中的无产阶级。这一过程也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更将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无产阶级化的运动。一个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将要产生,他们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无产阶级。

这些进入城市的农民在农村的生活极其恶劣。随着公社的解体,那些曾经由公社提供的福利、医疗保障和退休金也不复存在。中国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实际上不享有任何退休金计划。于是,他们不得不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这种现象曾经出现在从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前往美国和欧洲的移民的身上。他们愿意接受最糟糕的工作条件和最恶劣的生活环境,因为至少这能给他们带来收入,让其补贴家用。对他们来说,这是摆脱贫困的一种方式。虽然这么说,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勉强能够生存。他们生产了巨大财富,却只得到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种情况蕴含了未来革命运动的可能。

这一发展的进步意义在于它创造了数以万计的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赞许工业的发展。虽然这一过程代价巨大,但是它所创造的无产阶级将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任务。庞大的工人阶级社区正在城市中崛起,巨大的矛盾正在积累。

虽然资本主义在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计划经济的解体仍然是反动和倒退的一步。如果存在一个真正的工人阶级民主政权,那么中国不但可以超越当前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能避免目前增长所带来的不平衡、混乱以及日益增长的两级分化。

不同阶级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资本主义区域和老国有工业区之间都出现了巨大的两极分化。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城市中最富有的10%的人口拥有45%的社会总财富,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只拥有1.4%的财富。一个新的富有的资产阶级诞生的背后,是高达2亿的失业人口。

发展的不平衡也对中国不同地区产生影响。中国的某些地区并未从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发展中获益。这种不平等的发展正在点燃民族矛盾。中国有1亿少数民族(如藏族、土库曼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这些少数民族时常与警方发生冲突。随着社会分化的加重,民族问题很有可能被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的确,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面。经济增长,不但没有带来稳定,反而正在加大工人的战斗性和社会不安。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以及财富的分配方式是主要的动因。群众憎恨那些剥夺了他们所有权益的官僚。

中国工人阶级的情况与恩格斯所描写的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的情况非常类似。全世界80%的矿难死亡事故发生在中国,可事实上中国只生产了全球30%的煤矿。1991年,8万名工人死于工伤事故。到2003年,这个数字已飙升至136340(根据2004年12月3日的中国日报)。工人阶级肩负着巨大的压力。这并不是一个快乐稳定、有着美好愿景的社会。在20至35岁的人中,自杀是死亡的头号原因。中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还有另外250万至350万人企图自杀。数百万人失去了他们的工作。大型的抗议示威在发生,但无情的资本主义进程仍在继续。

我们已经指出,中国当今的发展进程与一百多年前俄国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旧的农业公社的解散以及19世纪后叶的工业发展,促使俄国农民离开土地,组成一个新鲜的无产阶级。这个无产阶级的形成和资本主义进程所带来的恶劣状况催生了1905年的革命和1917年的十月革命。如今的中国,阶级冲突的条件正在成熟,这会带来相似的结果——一场革命!

一些充满仇恨的罢工行动已经在发生。劳资纠纷的总量在2000年增加了12.5%,在2001年增加了14.4%,达到15.5万起。1999年共发生了近7000起所谓的“群体性事件”,通常为至少3人参加的罢工或者怠工,共涉及超过25万人。这个数字自1992年以来增长了900%。而自1999年以来,集体争议事件的数量正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尽管绝对数字仍然较低,但是这些动向预示了中国未来的革命前景。这也表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会机械地转化为社会稳定。事实上,中国的情况正与此相反。

中国经济已遵循资本主义的规律。中国目前正接受着大量的投资,但这些投资的前提是全球市场的持续繁荣。然而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直继续,因此中国在某一阶段也必定会面临危机。虽然我们无法指出危机发生的确切时间,但是危机一定会发生,而且它将是一个严重的危机,将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

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崭新的工人阶级。其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在国有企业工作。尽管有官僚的存在,这些工人曾经赢得了一些非常有利的工作条件。但是,他们正在逐渐失去这些有利条件。如今这些国企工人和他们所效劳的公司之间的关系已与西方更加相似。这一过程发展下去将会以阶级斗争的爆发为结局。

共产党的地位

目前中国共产党正主导并控制着局面,但是共产党自身正在经历着改变。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六千到七千万人党员,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这个党过去曾是国家官僚的工具,但最近中国资本家也被允许入党。如今中国资本家中有百分之三十是共产党员,这表明他们认为入党能最好地保护他们的利益。虽然资本家在绝对数量上仍占少数,但是如此大量的资本家被允许入党,其意义非常重大。

几年前,中央委员会近一半的成员发生了变化。很显然,一些被视为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的旧官僚被淘汰出局。于是,共产党被资本家用作捍卫自己阶级利益的工具。在党组织的基层一定还有许多党员仍然相信“共产主义”或至少他们理解中的共产主义,他们中会有一些人重新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然而在党的上层,那些手握权力的人正在坚定不移地领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将会如何?只要经济仍以目前的速度发展,共产党的领导就能够维持,社会和党内一定的稳定性也能够保持。但一旦遭遇巨大的动荡、严重的经济危机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共产党内将出现不同派别,并有可能分裂。必须记住的是,中国共产党自从1949年上台之后就一直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因此它并不是传统资产阶级民主意义上的政党,我们不能把它直接拿来与西方的共产党做比较。

然而,根据事态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绝对控制有可能被打破。对于苏联的官僚而言,这是以极其突然的方式发生。老的斯大林主义政党分裂成许多代表不同利益的政党。这其中也包括几个共产党,它们成为了真正的工人政党。但这对中国来讲仍是未来的情景。目前中国官僚掌握着局势的发展,而中国共产党也被用来发展资本主义。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转向将不会是一个顺利的过程。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将带来新的矛盾,这将挑起党内矛盾。事实上,这样的分裂已经有所显现,我们在目前进一步修改财产法所引发的的矛盾中可以看出端倪。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共产党内这些分裂?我们应从整个过程开始分析,并观察它是如何发展的。以目前来看,资本主义关系已经建立起来,雇佣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区别、市场竞争以及利润动机等等都已存在。虽然旧体制仍有很多残余,但是它们要么正准备被私有化,要么正按照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运转。我们在分析时必须考虑国有经济部分,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目前私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得到了巩固。

作为这样一个大国的官僚,其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逆流,存在观点不同、利益不同的派别。其中有一派正关注着整体局势,关心这一进程所引发的社会不稳定。总理和主席就为他们看到的持续的不平衡发展和两极分化所带来的危险而感到担忧。这个派别希望引入社会改良,以减轻对广大民众的打击。他们害怕来自底层的革命,因此要求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并增加社会支出。

但是,他们不会质疑资本主义本身,也不会积极阻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巩固。他们只是担心,不平等和日益加剧的社会敌对会引发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他们当然是正确的。可问题是,维持旧有的斯大林主义政权的构架也同样会导致群众运动,并使这一体系最终瓦解。因此,官僚中这一派并不会逆转这一进程,只是会尝试引入一些社会改良,用以减小改革对人民的打击。

中国东部的官僚与新的资产阶级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对他们而言,社会改良的做法无异于剥夺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他们认为,不应该减缓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应该加快这个进程,应该一劳永逸地结束旧体制、消灭所有旧体制的残余。因此,目前的矛盾并不在支持“倒退”的一派和支持资本主义的一派之间,而是涉及到如何保持整个体系的稳定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怎样,这一进程最终很有可能导致共产党的分裂,从而导致更大的不稳定。

官僚内部的矛盾反映在物权法下一阶段改革的矛盾上。迫于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这个改革已经放缓。这强调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不是线性发展的。正如我们在多个场合所看到的,官僚在某些阶段不得不放慢进程,但却从未取消过市场改革的任何措施。

只要GDP能保持目前9%左右的增长率,中国政府就可以维持这一平衡,尽管它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虽然国有企业每年裁减数以百万计的岗位,但是私营企业则同时创造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绝大多数流入城市的农民工能获得工作。尽管这些工作工资非常低,但它仍远远高于农民工在农村地区的收入。虽然工作条件非常糟糕,但这份工作毕竟能让农民工赚取收入、寄钱回家。

正如我们所见,中国经济的主体正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运作。国有经济只贡献了GDP的三分之一。虽然私有化尚未全部完成,但是国有经济已不再占主导地位。一旦剩下的这部分国有企业被进一步重组和私有化,还会有数以千万计的就业机会将被摧毁。在这种情况之下,可持续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如果中国能在未来10到20年仍保持7-10%的年增长率,他们也许能够较顺利地达到计划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但是这取决于全球市场。中国GDP的50%以上来自于出口。它拥有非常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非常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它拥有非常高的生产力水平。但是中国也开始遇到阻力。世界经济在某些领域开始出现放缓的迹象,欧元区国家的经济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增长缓慢。生产过剩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这部分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因此,任何世界市场的明显衰退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就像韩国曾经经历的那样。中国的钢铁、铁矿石、煤炭以及消费品都已经开始出现生产过剩的苗头,这些都预示着未来生产过剩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为此感到担忧。尽管他们不断地鼓吹市场效率,他们还是认识到世界经济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生产过剩。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的说法,中国有超过75%的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也将影响利润率。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中国有着近乎疯狂的投资水平,投资构成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5%,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即使是二战后繁荣时期的日本也从未达到该水平。只要出口继续增长,西方国家的债务继续增加,那么中国的发展还能持续。但是如果投资水平以这个速度增长,中国的生产力每4到5年就会翻一番,也就是说这个增长速度必然会导致大规模的生产过剩危机。2005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的综合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度工作人员报告,2005年7月8日)。这份报告把重点完全放在投资热潮上。它指出,投资热潮将大大提高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的有机组成(从1984年到现在,资本—劳动比率增长了450%),从而使投资回报率从16%降至12%。

生产过剩首先将对银行敲响警钟,坏账将逐步积累。然后问题会反映到就业水平上,并最终导致社会冲突。

美国也正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否则它将提高中国对其出口的关税水平。目前美国国会正在讨论一项对中国征收27.5%的进口关税的法案!中国计划在2008年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但是中国毕竟不是海地或尼日利亚,它不会任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摆布。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强国,因此未来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摩擦。

在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度增加。多种纤维协议在去年一月终止了纺织品限额协议,也就是说纺织品的出口不再有配额限制。其结果是,去年一到四月,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增长了70%。中国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纺织品,这意味着欧洲纺织品产业的结束。今天,中国已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首选。2004年,中国的外商投资额为540亿美元,这标志着国际资产阶级对中国新建立的资本主义关系充满信心。

中美关系

未来几年会发生什么?有人认为1997年式的经济崩盘正在酝酿,经济就像一列失控的火车。生产过剩的危机正在迫近,向我们预示着需要在制度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减缓,它将对美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马来西亚对中国的出口在近五年中已经从10亿美元增长至70亿美元。日本在中国也有着巨大的利益,中国境内有16000家日本企业。

中国因为其强大的产业竞争力而逐渐开始与美帝国主义发生冲突。然而,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个矛盾。中国和日本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而美国则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因此,中国希望美国的经济繁荣能持续繁荣,而不希望其出现危机。尽管中国更希望与美国保持轻松和谐的关系,但这是不可能的。两国在世界市场上存在冲突,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中有很大一部分产生于和中国的贸易。这对美国而言也是一个矛盾。那些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都在收获着巨额利润。他们在中国以低成本生产商品,然后以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价格在美国将其销售。几乎每一个大型跨国公司都在中国有业务。既然美国的经济和主要公司都依赖于中国经济,它又将如何遏制中国呢?因此,互相矛盾的因素在两国的关系之间向着不同方向施加压力,而两国间的冲突会在日后继续发展。

为革命做准备

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日益加剧的阶级分化,这为中国的阶级斗争奠定了基础。事实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了城市人口中存在的不平等。中国最富有的20%人口占据全部国家收入的50%,而底层的20%人们只有区区4.7%。

这些数据来自一份联合国的报告,我们转引于一篇新华社发表的文章(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05-09/27/content_3549257.htm)。这篇文章还提到,“一份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指出,从2003年起,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一直在加剧,现在已达到了‘橙色’水平,即该研究所定标准中的第二严重等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它有可能会继续恶化,达到最严重的‘红色’水平。”

这份联合国报告采用了基尼系数,该指数普遍用于衡量各个国家的不平等程度。数字0代表“完全平等”,而数字1表示“完全不平等”。中国的基尼指数目前已达到0.45。 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当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超过0.40时,该国家将出现不稳定。中国的这个指数已经超过了0.40,并在继续上升。

正如新华社所说,“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遏制,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将无法实现,而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引发社会动荡。”我们看到在中国的现代化城市中建立起一座又一座新的摩天大楼,但这些摩天大楼的周围却是巨大的城市贫困区。光凭这一点就有可能引发中国未来的阶级斗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是什么?毫无疑问,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对正在发生的一切提供清晰的解释。如果我们想要和中国的工人、学生和真正的共产党员建立对话,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分析能正确地反映和解释中国的具体现实。因此,我们必须详细地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各个方面。

如果我们试图用一个现成的公式来分析一个复杂、矛盾且史无前例的过程,而无法正确地反映工人和学生正在经历的一切,那么我们会犯下一个严重的错误。在这样的方法下,我们不会取得任何进展。

我们必须考虑到中国的传统。俄国有布尔什维克、列宁以及托洛茨基的传统,但中国并没有这样的传统。对中国而言,它主要的传统是毛泽东主义。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传统。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来自于陈独秀(1879-1942)。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在某一时期向托洛茨基主义靠拢。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18:10 , Processed in 0.016162 second(s), 1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