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中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吗?

2022-4-22 23:00| 发布者: 托派分子| 查看: 6074| 评论: 0|原作者: Sam King|来自: 香港无国界社运

摘要: 帝国主义国家造成并维系的全球贫富分化大大限制了欠发达国家工人的力量,只有第三世界资本主义全面发展,才能创造出废除资本主义的条件。

本文转载自:香港无国界社运

中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吗?

(本文中文翻译发表于2016年。转载本文的目的在于为大家提供一些革命马克思主义不同派别之间、对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不同解读。)

文:Sam King

编译:五月

译者按:中国的急速崛起,在西方左翼中也引起很多讨论,特别是关于中国是否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左翼中,对何谓帝国主义,比较严格。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虽然已是一百年前的作品,但仍然被许多左翼视为对现实分析的重要参考。但列宁之前,便有了德国的鲁道夫·希法亭(Rudolf Hilferding)的1910年名著《金融资本》,是左翼对于当代帝国主义的最早分析。列宁也是受此书启发。

澳洲的左翼杂志《马克思主义左翼评论》两年前发表了两篇文章,互相辩论中国是否帝国主义,左翼对于经典作家关于帝国主义理论又该如何了解。我们今日先发表萨姆·金(Sam King)的《捍卫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在二十一世纪的适用性》Lenin theory of imperialism: a defence of its relevance in the 21st century)。此文发表于2014年冬季号的《马克思主义左翼评论》。之后,派翠克·范内格尔(Patrick Weiniger)为文与金辩论。这个辩论反映了革命马克思主义(非斯大林主义)不同派别之间、对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不同解读。《马克思主义左翼评论》为不同声音提供了辩论的平台,但并非支援萨姆·金的观点和结论。本文编译了该文要点,以供读者参考。

---

金在文章开头首先声明列宁所着《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Imperialism: The Highest Stage of Capitalism)一书在今天并未落伍,对于解读“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等问题,其主要观点仍十分重要。之后的文章主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找出列宁原书理论适用于今天国际形势的关键部分;其次是指出和分析IST(International Socialist Tendency)派理论家对列宁的错误解读;最后是利用这些理论框架,论证为什么中国并非正在崛起的帝国主义势力。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金指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主要是围绕着富国如何利用垄断资本对穷国进行系统剥削来进行论述,富国之间战争只是为了获得更有利的剥削条件,所以是次要的。而富国最重要的剥削工具就是垄断,这也是列宁在定义“帝国主义”时强调过的。

金接着批评了布哈林关于“国家介入的垄断是资本主义垄断最高级和必然的结果”的论调,并指出这并非列宁的原意。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可以灵活地运用于理解不同时期各种形式的垄断,对今天以私营跨国公司(MNC)为主体的垄断也不例外。

金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其实比列宁时代的“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更为强大,而且前者与国家的关系并没有淡化: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帝国主义母国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支持。

从马克思到列宁,再到后来的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一脉相承地认为,富国(第一世界)对穷国(第三世界)的剥削主要是通过“不平等交换”来实现的。作者把如今的“不平等交换”定义为“垄断性的不平等交换”:在全球高度复杂、高度分工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跨国公司牢牢掌控了最高精尖的技术和人才,从而垄断高端市场;而第三世界国家只能进行低科技的生产并在低端市场相互竞争。这种“不平等交换”的后果就是,第三世界国家虽然可以成为“世界工厂”和大型经济体,但因为无法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只能任由垄断公司决定其产品的定价,最后不论是其资本阶级还是工人阶级,都获利甚少。

金认为,虽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迅速,但都集中在跨国公司已经不愿亲为的低端领域,所以中国无疑也是处在“不平等交换”中被剥削的一方。

IST派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错误解读

金认为,作为当今英语世界(除印度)中最强大和活跃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流派,IST派对列宁的错误解读会对整个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因此,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派观点[1]进行了批驳。

1.对第三世界的剥削

IST观点认为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特点不是帝国主义核心国家的资本有系统地对欠发达国家进行剥削,而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还认为,如果过分强调系统剥削,就会引发“左翼民族主义”,使得斗争的焦点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国家转移到边缘国家。

金指出,在1917年所着的《对党章的修订》(Revision of the Party Programme)一文中,列宁强调了帝国主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就是最富有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和弱国的掠夺。另外,如果帝国主义的本质是富强国家之间的对抗,那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近70年来发达国家之间都有没有发生过直接战争。

2.资本输出

IST观点过分夸大了资本输出的重要性。金指出,在《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列宁列举了帝国主义的五个主要特点,资本输出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书中也没有对其大篇幅地论述。

IST观点提到,列宁认为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向是从先进国家流向落后国家。但金指出,列宁也提到了当时法德的资本输出并非主要流向欠发达国家,所以IST观点在这点上偏离了列宁的原意。

3.殖民主义

IST观点提到列宁认为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不可或缺的部分。金指出,列宁并无此意,因为他在那个时代就见证了挪威、波兰等国的独立,而且还预言了未来的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

4.工业化

IST观点宣称列宁认为“资本输出会导致殖民地的工业发展”。但金指出,这是混淆了“工业发展”与“资本主义发展”,后者才是列宁的原话。以印尼为例,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宣称该国实现了工业化,但实际情况是其工业还是以进口零部件组装为主。所以,资本输出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工业化,也可能是其他形式的资本主义发展。IST观点的这一概念混淆让人感觉它在支持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发展理论。

5.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一个阶段

IST观点认为帝国主义并非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而且列宁的相关理论具有时代局限性。不同的IST理论家也尝试过对列宁之后时代的资本主义阶段进行命名。

但金认为,列宁关于“最高阶段”的论述是和马克思有关“股份公司”的论述一脉相承的,只不过马克思所描述的“股份公司”在列宁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组织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垄断。

金指出,列宁所讨论的资本主义“阶段”,并不是针对表面特征,而是在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高可能形式:在资本主义阶级结构框架内,垄断已经是进化到最后的生产关系,其构筑的阶级对立是无法调和的;人类社会想要继续发展,只能通过社会革命来打破现有框架,转向新的社会生产模式。

6.金融资本

列宁说过,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中,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IST观点认为,列宁在这里过分强调了金融资本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影响,从而让支持第三世界民族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产生可以和部分工业资本结盟反对帝国主义的幻想。

金指出,IST观点认为金融资本就是“银行和股票交易”,这又是对列宁的误解。列宁所阐述的金融资本是“大型垄断银行和大型垄断工业企业的结合”,而且还列举了西门子、通用电气、德国钢铁辛迪加等企业作为例子。这种混淆显示出IST观点对第三世界民族主义的宗派主义态度。

7.不平等交换和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

IST观点认为大部分资本还是在流向发达国家,所以利润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创造,因此否定发达国家通过“不等价交换”剥削欠发达国家。

金认为,IST观点是混淆了剩余价值的“创造”和“提取”两个不同过程。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商品在发达国家销售并给企业带来利润只是“提取”利润的过程,欠发达国家的工人生产商品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金还举例说,诸如耐克这样的跨国公司现在不生产任何产品,而是已经由直接投资建厂转为将生产外包给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但它们仍然可以将这些国家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收入囊中。因此,IST观点对“不等价交换”的忽视是错误的。

8.第三世界劳工和第三世界民族主义

金认为,在非垄断工业领域,第三世界与发达国家劳工的生产率差别并不大,但前者的工资却被跨国公司拼命压低,而且第三世界的劳动斗争很难仅靠反对本国老板取胜。这些现状会引发工人对帝国主义的思考,因此,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可以成为有力的反帝力量。

但是,IST观点认为,第三世界民族主义是改良主义的,会止步于维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由于不认同“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性,IST观点对第三世界民族主义怀有敌意。

IST观点强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军事对抗,并认为对抗的目的是控制石油等资源。但金指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对抗的目的其实是控制第三世界的劳动力。

中国不是正在崛起的帝国主义势力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那么首先它要具备对他国工人进行系统剥削的能力。但金认为中国并不具备。

IST观点指出快速的经济和军事发展使得中国正在崛起成为美国的“帝国主义对手”。但金反对这一论调,并指出目前中美之间并没有两次世界大战前夕那种紧张的军事对峙。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量远不如英美,甚至低于西班牙和意大利。虽然经济总量很大,但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却很低。帝国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中国垄断企业的十三倍,而且后者也没有大规模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通过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但却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国债。金认为,中国之所以不用这些资金来获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人才,是因为中国企业太弱小,根本不足以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竞争,所以购买美国金融产品反而风险更低。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没有资本投资来提高生产率,中国企业只能向低端竞争;美国金融产品为跨国公司提供资金,于是后者更加强大。另外,用没有实际价值的外汇或债卷来换取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人劳动,再滥发纸币来使这些储蓄贬值,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惯用伎俩。

近三十年来,跨国公司一直趋向于退出低科技的制造行业,其结果就是非垄断资本大量涌入,造成“逐底竞争”,工业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因此,中国虽然实现了工业化,但本国资本的利润率却越来越低。

金指出,美德两国在上个世纪超越英国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靠的是取得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先机,而且其掌握的科技是他国难以复制的。但是,在之后的第三和第四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现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仍然依靠其垄断优势率先获得了高新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其结果就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屹立不倒,包括:美国、德国、日本、西欧、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得到上述国家的支持,也可以被算作帝国主义,包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和以色列。金认为,如果想要证明今天的中国也是一个“崛起”的帝国主义大国,那么就要给出证据,表明中国正在像当年德美一样发展出垄断技术。

金认为,中国加入WTO代表其承认了现有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国际贸易规则,而且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也无力与跨国公司竞争,只是让中国劳工进一步受后者剥削。

科技的进步使得垄断企业可以把生产精细分工并分散在世界各地。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如研发、设计和市场规划,大多被留在了发达国家。这种“全球化”加剧了帝国主义核心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这种分化使得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今天的关系更像当年工业化的西欧北美同周边农业国之间的关系。

金注意到,虽然中国现在大量生产计算机和手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但由此获得的利润却不高──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大多时候中国企业是利用进口零件进行组装,再按跨国公司规定的价格把产品卖给后者。中国资本没有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跨国公司则不但把研发部门留在帝国主义国家之内,还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秀人才为其工作,从而维持了这种优势,令中国企业难以同它们竞争。

结论

作为结论,金认为帝国主义国家造成并维系的全球贫富分化大大限制了欠发达国家工人的力量,只有第三世界资本主义全面发展,才能创造出废除资本主义的条件。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在第三世界催生的许多危机和革命,也会使得发达国家的工人和学生变得激进。因此,身处帝国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们,需要对第三世界的斗争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对此仍然大有帮助。


[1] 文中批驳的IST理论家包括迈克·基顿(Mike Kidron)、克里斯·哈曼(Chris Harman)、亚历克斯·卡利尼科斯(Alex Callinicos)等人。为方便叙述,下文统称IST观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9 16:53 , Processed in 0.04977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