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中国和不平等交换,2000-2020年

2022-6-25 05:02| 发布者: 蒸馏水| 查看: 62018| 评论: 6|原作者: 蒸馏水

摘要: 中国在与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不平等交换中处于明显受益的地位,也可以说处于剥削者的地位。中国在与其他中低收入的贸易中处于有所受益的地位。但是中国在与美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的贸易中仍然明显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中国和不平等交换,2000-2020

 

蒸馏水

 

商品中价值的实现与转移——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商品中凝结的劳动越多,商品的价值就越高。但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价值,却并不见得能够在交换过程中以货币的形式被全部实现,可能只能实现部分。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的劳动量(单位都是每人每年)对应的货币价值并不相同。所以在不同国家交换同等货币价值的商品时,各国进口、出口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并不相同。为了对比各国进出口商品包含的劳动量的差异,我们引入“劳动贸易条件”的概念。

 

所谓劳动贸易条件,指的是一单位本国劳动平均可以交换多少单位外国劳动。具体来说,各国以同等市场价值的商品进行交换时,某一国(或地区)进口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除以出口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得到的比率即为该国的劳动贸易条件。

 

同为劳动,交换价值却不一样,这反映在各国不同的劳动贸易条件上,表现为国际贸易间的“不平等交换”,即部分国家用包含较多本国劳动量的商品来交换另一部分国家同等货币价值但包含较少劳动量的商品。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往往前者是外围国家,后者是核心国家。不平等交换使得外围国家所生产的很大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劳动时间)转移到了核心国家。

 

不平等交换除了发生在外围和核心国家之间以外,也发生在外围和半外围国家之间、半外围和核心国家之间。核心国家是不平等交换的受益方,或者剥削者;外围国家是不平等交换的损失方,或者被剥削者;半外围国家在与核心国家的贸易中是损失方,在与部分外围国家的贸易中获益,但总体上损失大于收益,是不平等交换中被剥削的一方。

 

不平等交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因为核心国家占据国际分工中的垄断环节,如信息技术、高端材料、生物化学工业和军工产业等,进而可以通过提高其产品的相对价格来获取垄断利润。

 

外围国家因不掌握尖端技术,且被核心国家以金融、军事等手段压制,所以在国际分工中主要从事高竞争性、低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比如农业、采矿业(如非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诸国、中美洲和加勒比海诸国)和轻纺工业(如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因为这些领域的竞争相对激烈,因而外围国家难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获取垄断利润。为了维持出口商品价格低廉的“国际竞争力”,外围国家倾向于压低本国工资,放宽环境污染标准,以及放松对企业违反劳动法规的惩处力度。

 

半外围国家的产业结构兼有外围、核心国家的特点。一般来说,半外围国家的大多数行业与外围国家类似,通过剥削廉价劳动力,不合理地开发和掠夺自然资源,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但也有少数行业或个别产品可以与核心国家竞争。

 

不平等交换产生了什么后果?

 

最直接的后果体现在大量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从外围、半外围国家转移到了核心国家。这种劳动的转移强化了外围、半外围、核心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分工和地位,为其带来深远的政治经济影响。

 

对于外围国家来说,因为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大部分产品被转移而没能用于本地消费和投资,所以外围国家的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只能掌握有限的物质资源。一方面,这限制了外围国家的资本主义积累,从而限制了无产阶级化的发展,导致外围国家的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另一方面,这也限制了外围国家的财政攫取能力。外围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往往无力维持资本主义积累所需要的正常秩序,也无力提供资本主义积累所需要的一些基础设施。甚至许多外围国家根本不存在统一、有效的中央政府。

 

而核心国家因为获得大量转移的劳动,得以占有与其人口不成比例的巨大的物质财富,这满足了其内部工人阶级对较高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增加了改良主义的发展空间,消除了社会革命的隐患;同时,核心国家的资本家阶级得以长期保持较高的利润率,能够支配更多剩余,进而提高其投资水平。此外,核心国家通过从不平等交换中获得大量劳动,自身用于物质生产的劳动力就被节约下来。这部分劳动力可以用于教育、医疗、研究和开发,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核心国家对少数高附加价值经济活动的垄断;可以充当政府官员、军官和士兵,从而维持“强大”的资产阶级国家和军队;可以转化为金融市场的经理、经纪人、职员,在为核心国家的资本家服务的同时又进一步以金融资本的方式掠夺外围国家的财富;还可以从事销售、餐饮、娱乐、法律咨询等非生产性活动,为资本家阶级及其附庸(上层小资产阶级)服务。

 

半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转移剩余劳动,同时从外围国家攫取剩余劳动。因此半外围国家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虽然弱于核心国家但是强于外围国家,有能力维持相对有效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并为资本主义积累提供大量的基础设施。所以历史上,每当核心国家因为利润率下降而发生积累危机的时候,半外围国家往往成为核心国家资本转移的目的地,接替核心国家从事由于竞争加剧、垄断地位丧失、从高附加价值下降为中等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例如重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和电子工业(这些工业在二十世纪中期曾经是核心国家的主要工业)。但是,半外围国家一般并不从事这些工业中附加价值最高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活动,并且高度依赖核心国家提供的最关键的机床和部件。中国是这一类半外围国家的典型代表。

 

还有一些半外围国家,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以出口能源、原材料为主。例如主要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波斯湾沿岸诸国,以及主要出口粮食的阿根廷。当世界市场上的能源、原材料价格高涨时,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可以接近甚至超过核心国家;但是当世界市场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低落时,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则可能在短时间内下跌到外围国家水平。

 

普遍来看,半外围国家的无产阶级化程度要高于外围国家并且接近核心国家。无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斗争能力要显著超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小生产者,也超过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农村半无产阶级。同时半外围国家的资产阶级又不像核心国家的资产阶级那样掌握充足的、可用于维持内部阶级妥协的物质资源,因此,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半外围国家便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各种矛盾汇聚的地方,是世界范围阶级斗争的主战场。

 

2000-2020年世界各国的不平等交换

 

一、     什么是高收入国家?

 

我们采用世界银行的数据来计算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将全球分为9个部分来分别计算其劳动贸易条件:

 

1)    中国

2)    美国

3)    中低收入东亚太平洋(不含中国)

4)    中低收入欧州和中亚

5)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6)    中低收入中东和北非

7)    南亚

8)    撒哈拉以南非洲

9)    高收入国家(不含美国)

 

上述地区中只有“高收入国家”是不以地理区位进行划分的。什么是高收入国家呢?

 

世界银行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通常把世界各国分成四组,即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分组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合称为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指的是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某个标准的经济体(地区或国家)。此标准在1987年为6,000美元(约为1987年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1]30%),2020年为12,535美元(约为2020年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的20%)。“高收入国家”不仅包括所有的核心国家,还包括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上层半外围国家(和地区),如沙特阿拉伯和海湾石油出口国、若干南欧和东欧国家、个别南美国家、东亚的韩国,以及中国的港台地区。

 

相应的,“低收入国家”指的是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某个标准的经济体(地区或国家)。此标准在1987年为480美元(约为1987年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的2.2%),2020年为1,035美元(约为2020年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的1.6%)。

 

2021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2,438美元(约为2021年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的18%)。有评论称“中国即将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称这“将是人类历史重要里程碑”。但其实客观来看,“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从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的30%降为20%。标准降低了,一些半外围国家(如中国)确实更容易被划分为“高收入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半外围国家成功突围成为核心国家,也不意味着这些半外围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显著改变。

 

 

二、     中国的劳动贸易条件

 

:中国的劳动贸易条件,2000-2020


 

 

:中国的劳动贸易条件,2000-2020

(一单位中国出口商品所包含的劳动可以交换到的其他国家出口商品所包含的劳动)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中低收入东亚太平洋(不含中国)

0.72

0.81

0.95

1.24

1.45

中低收入欧州和中亚

0.63

0.52

0.61

0.94

1.15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0.24

0.42

0.56

0.92

1.28

中低收入中东和北非

0.28

0.37

0.53

1.05

1.76

南亚

1.72

2.20

2.63

3.92

4.70

撒哈拉以南非洲

0.65

0.72

1.01

1.81

2.40

高收入国家(不含美国)

0.06

0.09

0.15

0.22

0.27

美国

0.05

0.08

0.14

0.19

0.22

0.17

0.25

0.36

0.52

0.70

 

 

表一显示了2000年至2020年中国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劳动贸易条件”,即包含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的一单位中国劳动可以交换多少单位包含在外国出口商品中的外国劳动。2000年,一单位中国劳动平均只能交换到0.17单位的外国劳动(或者说,大约需要六个单位的中国劳动才能交换到一单位外国劳动)。此后,中国的对外“劳动贸易条件”逐年大幅度改善。至2020年,一单位中国劳动平均可以交换0.70单位的外国劳动(或者说,大约需要1.4个单位的中国劳动可以交换到一单位外国劳动)。

 

目前,中国在与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贸易中分别可以以一单位的本国劳动交换到大约4.7单位的南亚劳动和2.4单位的非洲劳动;在不平等交换中处于明显受益的地位,也可以说处于剥削者的地位。中国在与中低收入东亚太平洋地区、中低收入欧洲和中亚、中低收入中东和北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贸易中处于有所受益的地位。但是中国在与美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的贸易中仍然明显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平均来说,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中仍然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对外转移的劳动大大超过从外国商品中获得的劳动(见本文第六部分)。

 

 

三、      美国的劳动贸易条件

 

:美国的劳动贸易条件,2000-2020


 

 

:美国的劳动贸易条件,1990-2020

(一单位美国出口商品所包含的劳动可以交换到的其他国家出口商品所包含的劳动)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中国

18.67

12.61

7.30

5.38

4.58

中低收入东亚太平洋(不含中国)

13.42

10.17

6.92

6.69

6.61

中低收入欧州和中亚

11.76

6.57

4.47

5.05

5.26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4.57

5.24

4.06

4.95

5.86

中低收入中东和北非

5.31

4.69

3.84

5.64

8.06

南亚

32.16

27.74

19.23

21.07

21.49

撒哈拉以南非洲

12.12

9.07

7.40

9.72

10.97

高收入国家(不含美国)

1.18

1.10

1.08

1.20

1.24

平均

4.63

4.70

3.79

3.76

3.82

 

 

表二显示了2000年至2020年美国与世界各主要地区之间的“劳动贸易条件”,也就是包含在美国出口商品中的一单位美国劳动可以交换多少单位包含在其他国家出口商品中的其他国家劳动。

 

2020年,一单位美国劳动平均可以交换到大约4.6单位中国劳动、6.6单位除中国以外的中低收入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劳动(主要是东南亚诸国和太平洋岛屿)、5.3单位中低收入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劳动(主要包括前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和东欧一些国家)、5.9单位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劳动、8单位的中低收入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劳动、21.5单位的南亚地区劳动、11单位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劳动和1.2单位的其他高收入国家的劳动。

 

平均来说,2000年,一单位美国劳动可以交换4.6单位的其他国家劳动;2005年,当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上一轮扩张接近顶点时,一单位美国劳动可以交换4.7单位的其他国家劳动。2020年,一单位美国劳动可以交换的其他国家劳动下降到了3.8单位。这反映了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尽管如此,美国目前仍然是世界范围不平等交换的最大受益者。

 


2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2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普通人1 2022-6-26 18:01
数据详实的好文章!
引用 激活 2022-6-26 10:09
远航一号: 写了,按劳动人年算
每人每年是可以计算的吗?这数据会不会太多啊
引用 远航一号 2022-6-26 07:22
飞机会不会飞?: 图片太过模糊,可否来个蓝光4K高清大图,以满足辩经需求。
你双击每一个图,然后下载下来,应该就足够清晰(每一个图都要按两次)

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格和文字说明
引用 飞机会不会飞? 2022-6-26 01:27
图片太过模糊,可否来个蓝光4K高清大图,以满足辩经需求。
引用 远航一号 2022-6-25 21:01
激活: 劳动量要怎么计算啊?劳动的时间吗?
写了,按劳动人年算
引用 激活 2022-6-25 16:22
劳动量要怎么计算啊?劳动的时间吗?

查看全部评论(6)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6:42 , Processed in 0.02097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