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人工智能 —— 关于辩证法、认识论与辩证史观的朴素观点

2023-1-10 21:11| 发布者: 临床哲学实习生| 查看: 19623| 评论: 32|原作者: 金水灵事录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获得了无法忽视的发展,它会不可逆转地使资本主义利润率下降,也会模糊脑体分工的界限,乃至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的界限,将以现实的实践,完成对哲学范畴的物质与意识的同一、认识论范畴的自我与非我的统一、以及唯物史观范畴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2.4 附件:历史、历史问题,以及历史不会终结

2.4.1. 辩证法历史简述

整个哲学的历史过程,就是人类认识世界与自身的历史过程。不过,光认识世界是不够的,问题在于如何改变世界。直到马克思那里,才开始自觉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改变世界。

黑格尔以前的西方哲学史的主流(包括黑格尔自身),都希望将世界寄托于某种绝对本源。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形而上学的自由而天真纯洁的努力,到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拘束而阴暗邪恶地将上帝作为世界本源的客观唯心主义,妄图以一种绝对精神统治人间,再到近代开始对一切权威的怀疑,然而由于对某种绝对性的信仰仍然存在,这些怀疑的精神就像它们的怀疑对象——权威本身一样,依然都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直到黑格尔横空出世,以极其狂妄而可爱的态度,高举辩证法,扬弃了之前一切既有的哲学。这种“一览众山小”的、无与伦比的对整个世界的俯视感,逼迫他宣称了“历史的终结”。但其仍然将本源之锚固定在“绝对精神”之上,这就是绝对性在其体系之内的继续存在,于是导致了其革命的方法和保守的体系之间的矛盾。辩证法本身是要打破一切的,因为在辩证法这里,没有什么能够永恒存在,于是也就没有什么是绝对的。而为了维护黑格尔自身所信仰的“绝对精神”,就势必产生保守的倾向,因为其实质就是为了独断论而辩护,不愿意扬弃自身的事物一定是保守的,或是反动的。于是黑格尔的哲学最终走向了自我僵化,最终消逝。

于是更重量级的哲学体系接踵而至,对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进行扬弃,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恩两位导师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在马克思那里,马克思本人很谨慎地将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上,并且并不对抽象物质作过多的探讨,而更关注于人的感性实践。这显然在整个哲学历史上,是一种哲学对自我否定的开端,即从认识世界到改变世界。但是对唯物究竟是唯的什么物质,则在支支吾吾含糊其辞,在马克思本人那里,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践。然而这样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就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后续发展过程中的独断论倾向的实现。

于是经由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第三位导师列宁那里,物质的性质到了必须要讨论的地步。列宁看出了其中未解决的矛盾,但是却因为忙于军事政治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社会实践,或者说正是因为社会实践的需要,不能在辩证法所折射出的相对性上作进一步的发展,而是转向了客观实在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感觉所感知的客观存在,即物质世界。这就导致了辩证唯物主义彻底走向了唯心主义独断论的对立面,即唯物主义独断论,因此物质不仅仅是第一性的,并且是绝对性的。在这里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试图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去回避“物质的绝对性”,但是反而导致了走向物质绝对性的必然。这就为后来的《相对论批判》埋下了伏笔。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个在英雄史观的角度来看不可一世“要与天公试比高”的巅峰人物踏上井冈山,登上历史的舞台的顶点,在时代电闪雷鸣般狂暴的混杂潮流中逆转日月星辰,最终自己却谦虚地称自己为“教员”,他说人民万岁。毛主席将辩证法彻彻底底地运用到斗争实践中,这在《毛选》里无时无刻得到体现。

毛主席继承的是自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此时唯物辩证法已经产生了一些僵化的特征,这在毛主席的《矛盾论》中已经得到了体现。辩证对立统一规律被简单归结为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内容。毛主席用其极其深刻的世界洞见与不可辩驳的实践成果,支撑了整个理论空洞的形式,然而当这理论回归到实践中去,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因为只有和像毛主席那样天才的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的时候,理论才能发挥力量,于是它无法和更广大的群众结合起来,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天才。

于是矛盾论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成为了已经被自我异化为宗教的马教教士的宣教释经内容(这里不包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国家机器进行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内容,并且这个经文述说的是现实中曾经的奇迹。它只能解释世界,却无力指导一般人去改造世界。当人们按照这个理论去改造世界的时候,更多的是依赖于自己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其它方面的理性知识,而矛盾论和唯物辩证法空洞的形式只能做凌驾于这些经验-知识的“行动指南”,于是维护了自己的正当性。但显然这种正当性是虚假的,正如基督教信徒说“是上帝的全知全能引导着我”一样。当人们的实践并不能直接地和此理论紧密结合起来的时候,这个理论必然被奥卡姆剃刀给剔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成了自己曾经所厌恶的唯心主义宗教经院哲学的模样,这个模样直接映射到了现今左派们实践上的不成熟和在理论上无休止地相互攻伐。因此实际上毛主席的《实践论》比《矛盾论》更有意义。在实践这里,以及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还有着活的灵魂。

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经济政治上遇到了无法克服的矛盾,“资本主义因素仍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断发生着”,即“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存在,它不断地腐蚀着先锋队本身。无论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还是“三反五反”,以及频繁的或明或暗的政治斗争,这些在党内的自我调整,都无法克服先锋队滑向资本主义复辟深渊的运动倾向。“事情正在起变化”,直到绝望的理想主义者狮子发现自己在政治上逐渐被孤立,于是向来勇敢的他悍然发动文化大革命,试图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想要紧紧依靠他所相信的人民的力量,克服先锋队自身无法克服的蜕化,最终在动荡中得到了失败,“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在他死后,党和人民迅速背弃了社会主义(人民选择了这个历史的进程,但没有任何人有资格指责他们愚蠢或懒惰,也不能指责毛主席相信人民这点)。在这里我们仅仅是简单描述了政治历史,与哲学史无关,但是其中其实也蕴含着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而这政治历史和独断论所蕴含的绝对主义有着深刻的关联。

在哲学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的矛盾,即绝对主义在《相对论批判》这一具有极高的哲学站位的文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哪怕它自己声称反对绝对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用唯物独断论去克服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独断论,而两者都是绝对辩证法,违背了辩证法本意。人们反对权威所要打倒的对象并不是唯物论或唯心论,而是独断论。在这里,唯心主义或者唯物主义都只是表象,需要去斗争的对象的本质是独断论。

独断论是暴政的天然温床。因为其绝对性的存在,于是在其体系之内,一定有其不愿意被否定的事物。这种不能被否定的东西,就一定会映射出在政治上的绝对权威,或者说为这一权威站台背书,哪怕是高喊着“一切都在运动着”的辩证法本身,只要其内部隐含着某种不能被质疑的绝对性,也会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带有独断论的理论体系就会呈现出典型的一神教特征,拒斥着一切异见力量的同时,却又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异化。自我异化的产物是非我的对立面,由自我而来的非我对立面,最终将会将在自我之内将自我本身克服,从而自我完成对自我的扬弃。

于是相对辩证法需要应运而生。要将相对性贯彻到底,以克服绝对主义的独断论,从而使辩证法使用自己,完成对自身的扬弃过程。

此外,相对辩证法要脱离一般的哲学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感性实践的人本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论的旗帜下,将社会实践贯彻到底。而这就对相对辩证法的通俗性和实用性提出了要求。通俗性在于,要能使该实践方法让每一个具体的人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而不需要教士垄断经文解释权,在自己的具体实践中可以用到,而不是言之无物的“一般性的行动指南”或“路线总纲领”;而实用性在于,能够产生具体的改造世界的方法,直接去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不是仅仅在政治上层建筑里兜兜转转,沦为权力的游戏。

2.4.2. 《相对论批判》问题

实践的唯物主义本身声称自己是实践的,却又拒斥被实践所证实的光速不变原理。以下引用《相对论批判》一段原文:

“先来看‘光速不变原理’毛主席反复教导我们,‘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可是‘光速不变原理’却说光在真空中对于不同观察者的速度是宇宙中绝对不变的东西,没有任何相对变化!按照这个‘原理’,爱因斯坦直接得出了‘光速不可超越论’。硬说宇宙万物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达到或超越真空中的光速;而爱因斯坦及其信徒又从这个‘不可超越论’导出了‘宇宙有限论’,‘时间量子不可分割论’,‘物质密度极限论’以及‘因果关系转化速度不可超光速论’等等奇谈怪论。真是荒谬至极!有限和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无限不能离开有限单独存在,而有限的本性就在于超越自己的界限并转化为无限。列宁指出,这是“事物本身、自然界本身、时间进程本身的辩证法。”物质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光是由光子组成的,光子也是无限可分的。属于物质运动某一层次的光传播过程,它的速度必然会由于种种内因和外因而发生变化,超越自身的“界限”,更不可能成为什么宇宙万物运动速度的极限。认为宇宙中有一种不可超越的极限速度,正如认为宇宙中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一样,完全是形而上学的。很明显,把“光速不变原理”绝对化并用它来主宰一切,就使光的传播成了宇宙中绝对最初的和绝对最后的运动形态,而把人类禁锢在一个由光来确定其极限值的“有限世界”之中。”

这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身理论的绝对权威,从既有认知上对正确实践的否定,恰恰违背了实践的唯物主义本意,同时也表达了绝对性的认知观念对相对性的事实的恐惧。

首先,任何客观事物都是有限的,包括作为客观存在的宇宙本身。《相对论批判》认为一切有限都是“形而上学”,因为其违背了“物质世界层次的无限”,其实并站不住脚。那么,我们就从朴素矛盾论的形而上学部分击溃对方吧。

论证:宇宙是有限的。

由朴素矛盾论立论四可知,宇宙这一事物若想存在,就必须对立于虚无存在。

在这种对立中,由立论二可知,对立的另一面,所谓的虚无,其实并不“虚无”,因为宇宙这一必须要与之产生差异的对立,而双方能够在某种条件下相互区分开来,其实就已经承认了双方都存在着,对方也是一种实在,只不过无法被这个世界之内的事物所感受到、观测到以及相互影响,对于我们没有意义,于是我们认为对方不存在。但其实对方对这个世界本身有着存在的意义。

只是作为对立面的那一边,对于世界之内的所有事物没有意义,若有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无法感知、无法观测、无法相互作用”。于是由立论一,我们可以认为对立的那一边就是虚无。然而借助辩证法,双方必然经由某种运动在更高的层次上达成同一。

而继续由立论二,当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产生差异对立而开始独立存在时,其就丧失了无限性,对立面的存在就是对自身无限的否定,因为你的范畴无法涵盖对方,所以你是有限的。宇宙这一客观存在的事物就是这样,自它从对立于虚无存在开始,它就已然不再是无限,因为它作为与“无”对立的“有”,所以它无法涵盖“无”。如果你说宇宙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那纯粹是在耍流氓,得不到任何实质的结论,就像说人既是活的也是死的一样,因为辩证法的环节没有展开,从而沦为了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连所谓“庸俗辩证法”都不是。只有当有限存在和与之对应的虚无经由辩证法完成否定之否定的环节之后,事物才能从有限迈向无限,然而在那一个更高的层次,原先的宇宙与虚无全部,也只不过是辩证法中下一个层次的一个部分/环节而已。

在这里,之所以能够通过形而上学攻击唯物辩证法,是因为在这里的唯物辩证法本身,由于独断论的存在,自身倒退回了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形而上学,也就是辩证法本应早已克服的思想形式。因此其实《相对论批判》所表现出的唯物“辩证法”这样的形而上学,还不足以作为真正的辩证法的对手。而朴素矛盾论的形而上学部分能够克服形而上学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原因在于,朴素矛盾论的形而上学部分并没有承认任何绝对性。

于是,在引用的这一段论述本身中,唯物辩证法就已经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它看到了“有限和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无限不能离开有限单独存在,而有限的本性就在于超越自己的界限并转化为无限。”却妄想着有一个绝对无限的实在宇宙,实际上就是“上帝”这类绝对精神的唯物化而已,因此成为了唯物主义独断论。

换而言之,唯物辩证法由于其对物质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的定义,必须要求一个绝对的物质本源作为自己的基础。这个物质本源涵盖一切,但就连马克思主义历代经典作家都不能说明这个本源是什么,反而一直在遮遮掩掩,从而沦为空洞而繁杂晦涩的说教。但是抛开这些食之无味的哲学理论,人们仍然以各自方式生活着,抛开所谓的上帝,人们不会死,抛开所谓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人们同样也不会死。唯物论或唯心论对社会实践没有意义,如果说有意义,那么这唯一的意义就是通过这种绝对性排斥异己意见者树立自身的权威,尽管这权威有利于对旧世界的保守者作斗争,但这不应该是追求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所希望的。因为克服的一种异化人类的力量,却反而陷入了相反的异化中,还是异化了人类本身。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类得不到解放。

这种独断论注定的结局,就是排斥对自身独断论造成挑战的实践,哪怕这种实践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科学实践。于是唯物辩证法批判在当时就能被很多事实证明的光速不变以及相对论,这无疑是自杀,也就是在事物在自身之内无法调和的矛盾下崩溃,因此必然被扬弃。

在《相对论批判》这里,哲学上的巨人做了实践上的矮子,表达出比较令人忍俊不禁的样子,但是依然不能掩盖其所展现的那种激情“战斗的唯物主义”斗争性精神的光芒和这篇文章本身极高的哲学素养。这些深刻的观点反过来指示了唯物辩证法自身的矛盾。

2.4.3. 历史不会终结

哲学总是在解释世界,在哲学家们一生的皓首穷经中,沦为概念对概念的游戏,最终导致了自身的独断倾向与形而上学倾向不断发生,又在自相矛盾中不断被消解。它从人类社会的实践中来,却难以挣脱自己加在自身上的桎梏,变成自我异化的模样。在这样的矛盾循环中,哲学如果要拯救自己,就不得不走向具体的实践。

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的发现使他疯狂,然而他却不敢踏入社会实践一步。面对各方的诘难,他感到无尽的忧伤。哲学在现实无力的情况下,无人知晓的黑格尔,只好在那个丰富而又封闭的体系里骄傲却又孤独地宣称“历史的终结”,与他“绝对精神”的唯心主义独断论互为表里。

而历史并没有终结。马克思愿意抛弃哲学走向社会的实践,这便是哲学自我否定的开端,然而这个开端并不完善(尽管不完善,却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无比磅礴的红色狂潮)。哲学作为一门认识人的存在的学科,它的终极是在于走向社会实践,却不单单是狭隘的政治运动实践,而是从认识本身发芽破土,颠覆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认识到自己是什么,该进行什么样的具体实践,如何看待并处理在这世界上所面对的一切。这正是哲学之始,也是哲学之终(这一终结,也仍然不会是“历史的终结”,而是被扬弃,内化于后续物之中)。哲学终极的渴望,就是人类如何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依托客观规律认识并改变这个世界,这才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灵光终极闪现。而哲学自认识而始,也将自认识而终,它的终点,便是认识论。而认识论在物上的具体的、直接的实践,就是人工智能。

因为人工智能正是人类的对认识论认识的集中反映。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我们认识世界的这一实践行为本身的规律是什么?若能够通过非人之物复现,便是人类通过非我之物刻画出自我的形象的过程,从而在非我对自我的约束与规定这样的对立统一中,我们才得以知道,我们,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人,究竟是什么,从而在认识上(即广义的意识形态上)摆脱人类对自身的异化,迈向所谓的“自由王国”。

全部哲学必然会由于其越来越晦涩难懂,讨论的范围越来越狭隘,自身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凸显,脱离一般普通人所能理解的范畴,逐渐丧失自己存在的基础,从而在整个人类社会中了结自己的生命。但这并不是哲学的终结,而是在这场盛大死亡中,有一个更广大的、与全部普通人能够结合的认识过程的开始。站在那个时空,列国历代的哲学家们和他们的思想都能够死而复生。而且在这里,不存在历史的终结,直到人类社会自身完成对自身的否定也不会终结,终结的只不过是作为人类的历史而已,我们已经存在于辩证法的无限螺旋中。

从辩证史观上看,人类科技进步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将自己将异化自身的劳动摆脱开来的过程。工具代替手,机器代替人力,人工智能代替脑力,一方面是对人的不断排斥,另一方面是人在受排斥的过程中不断觉醒自我的过程。使用简单工具,使人得以从其它大多数动物中区别开来,了解到自己与一般的动物有差别;使用机器,使得人们知道自己从来不是剥削阶级的劳动机器,而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人们不断失去了自己被物化了的定义,从而在物的排斥中建立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流通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取得了不同的变貌。到了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无非就是商品的价值规律在社会产品的分配中起主导作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建立的根基,不是别的,而是通过利润(在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或者利润的变貌——权力(在前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它的遗脉)分配劳动剩余。只有当利润率不可逆地下降到剥削阶级无法通过剥削得来的劳动剩余维持社会形态的继续存在的时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才会瓦解,否则,所谓的“资产阶级法权”依然能够发挥作用,也必将如之前那样造成历史的反复。资本主义社会自利润的存在而始,也必将以利润的消亡而终,而要消灭利润,要么造成剩余价值率不可逆的降低,要么造成资本有机构成的长足提升,要么破坏商品流通环节使得商品价值无法实现。而这三者中,依靠分配制度形成剩余价值率的降低是不可靠的,商品流通也不可能被永久地破坏,因此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提高有机构成。而这就不得不要求人工智能,通过极大的降低生产有形质的产品和无形质的服务所耗费的人的劳动,使利润率朝变为零的方向勇敢前进。

反过来,对于人而言,当不仅体力劳动者被机器替代而显得弱势,并且脑力劳动者也被替代而相当无助的时候,人们才不会以自己为画家、音乐家、律师、医生、教授、官僚这种“高尚”而物化的标签而自豪,人们才不会通过彼此被社会贴上的标签排斥彼此,所有的劳动者才得以实现真正的联合。人们才得以认识到自己不是工人、不是农民、不是小资产阶级,而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自身,才是真正意义上人的觉醒,才有全世界、全种族、全性别、全分工的劳动者们的联合。而那想要控制一切、统治一切、剥削一切的反人类统治集团们,就将被丢进历史的垃圾桶中。因为他们能做的,人工智能也同样能做,他们这种资本的人格化身、权力的人格化身,已经遭到非人的否定。如果不回归人类自身,那么等待他们的便是物理和精神意义上的双重灭亡。

我们正站在这样的历史十字路口中,我们一直以来所渴望的未来,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23-1-13 17:55
http://redchinac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002&extra=

可以到这里继续讨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23-1-13 17:47
顽皮蛋: 远航一号同志: 你好! 我是该文作者,现在我向你的评论回复: 对于人工智能本身,该文的看法应该是它能从两个方面对社会产生作用,一是排斥人的劳动,提高有机 ...
谢谢你的长篇回复。我把你的回复编成论坛讨论帖,方便大家讨论。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1:12
对Grieg-2:
也许唯一的分歧在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继续提升这个问题,可能我的朴素看法与你会有些差别。也许在未来的不久时间内,或者说可见的未来中,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有机构成提升完毕之后空降一个共产主义社会,也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资本有机构成继续提升。历史的这一个阶段,而阶段本身之内的运动并不是阶段性的,而是全体劳动者(包含以体力劳动工人为代表的传统无产阶级在内的所有劳动者)在斗争中使有机构成提升,有机构成的提升进一步促进阶级斗争,正如鳄鱼的死亡翻滚,或者象棋中双炮连环的“双杯敬酒——一杯接一杯”。在一环扣一环的逐步迭代螺旋中,从量变引起一个质变。在那时候,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乃至表现形式,也许会较前社会主义国家有较大不同。当然,我的观点连一家之言也算不上,仅仅作为一个空洞的观点。
不过不管如何,所期望的社会愿景,绝不是等天上掉下个馅饼,而是要靠人自身去实践以实现。而渴望变革这个世界的人们,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展现。[quote]Grieg: 决定论统治的世界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完全不会被人为干预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显然不是现实世界。 如果我们单纯的寄希望于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1:11
对Grieg-1:
Grieg同志:
你好!
我是该文作者,现在我向你的评论回复:
很感谢你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因为你和我说的是同一回事。你所说的决定论统治下的世界,其实就是我所说的独断论下人们臆想的世界。我想,我对网友“xmx”的回复,同时也回答了你的问题。这篇文章的论调,并不是以技术进步形式呈现的唯生产力论。相反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一问题答案就是这篇文章以及对网友“xmx”的回复中反复提及的人类“要求客观世界的变化符合人自身的主观企图”。我应该和你没有根本的分歧,你已经是站在这篇文章的立场上,反对这篇文章所反对的东西了。无产阶级不是毫无所为,而是大有可为的。
Grieg: 写得好,但有一个小小的问题。 作者似乎陷入了决定论的陷阱之中。世界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世界”,当然存在客观规律的因素,但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成为“现 ...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1:09
对xmx-15:
而所说的“旧势力”,除了本该要打倒的资产阶级之外,也有每个人、每个群体自身的独断倾向要克服。如果谁仍然崇拜着某种绝对的东西——各种上帝、绝对物质及其各种变体、某种绝对理论、绝对意识形态或者伟人,或者外星人,那么就很容易陷入意识形态上的异化,也许那样的人,就是所说的“旧势力”吧。独断论是人在物化条件下(也就是阶级社会下)的必然产物——他相信自己是被某物决定的,这个物可以是任何东西,可以是上帝,可以是物质,可以是规律,可以是奴隶主资本家,也可以是一坨屎。假如失去了这种在观念上臆想的主人,这个人就会很恐慌。只有人自身从物化中挣脱出来,实现自由的“自为之有”,才在这个过程中明白,原先以为的把自己决定的东西,原来只不过是对物崇拜的唯心或唯物反映。而唯心独断先于唯物独断,也是人类本能地对物的异化的消极反抗。
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1:07
对xmx-14:
以上是对于网友“xmx”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其实也同时回答了网友“Grieg”的问题。对于网友“xmx”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不存在什么单一的“人工智能派”,那样的狭隘技术派别,也难以承担起变革世界的任务。真正变革世界的,是全部普通人。如果真的有什么“人工智能派”,那也只是变革世界潮流诸多势力中的一支而已。至于所说的“新革命”,应该并不在无产阶级革命之后发生,而是与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最终它们互相发现彼此是同样的一个革命——在终结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或者稍后,终结人类史前史。
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1:06
对xmx-13:
最终,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技术也好,还是别的什么技术也好,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决定着人类的东西,而是被人类决定的东西。是人类因为自身的需求,自身的主观企图,实践着以获取技术的到来,从而实现自身。在这背后,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人类自身身上的映现,只不过有人将这个辩证过程的一个环节视之如绝对的神明,倒向形而上学,最终造就了不少悲剧。而当劳动者作为矛盾的次要方面无法直接实现进步时,就以消极反抗和积极斗争倒逼统治阶级及其附庸来实现它,最终导致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实现,还有奴役着劳动者们的统治阶级自身的灭亡。就像自我被非我规定,又反过来规定着非我,并经过一个运动过程,在一个更高的范畴中扬弃了对方一样,阶级斗争与技术进步的辩证关系,也在于此。
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1:05
对xmx-12: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的因素在活动着——是人要求实现自身主观企图,是作为劳动者的人想要从异化劳动中挣脱出来,是作为资本家的人想要追逐更多利润而进行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革新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是作为劳动者的人想要拿更多的工资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作为不分你我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想要追求各自的自由解放。从而在诸多社会现象与规律的虚掩背后,带来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的回复动力,也带来了整个阶级社会流转不息的阶级斗争,也带来了整个人类社会一往无前的技术进步与社会革新。
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1:03
对xmx-11:
一方面,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低导致了产品实现率低,并且也同样引起了生活困苦的劳动者的斗争,例如那个描述生产相对过剩的煤矿工人买不起自己生产的煤的笑话,这时是产品过剩作为生产相对过剩的主要形式。而为了产品足够的实现,在市场无法像之前的资本主义时代那样继续开拓的情况下,就只能给劳动者提高实际工资总额,首先是提高工人的总人数,就像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这样。然而当产业后备军消耗殆尽时,也就是工人总人数不能进一步提升时,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只有提高工人的实际工资了(而这往往也要经由工人自己的斗争实现),但是提高实际工资,实际上就是工人在产品价值的份额中占据了更大的一部分,就会造成所谓“利润挤压”,这时,资本的利润率降低,资本过剩成为生产相对过剩的主要形式。为了降低工人实际工资,在既没有国内产业后备军,也没有国际产业后备军的条件下,资本最终不得不祈请技术进步以提升有机构成。
然而另一方面,资本有机构成的提升,又会导致在流通过程中商品价值实现率降低,产品再次出现过剩。资本主义社会陷入过剩双循环,或者干脆双重过剩。[quote]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1:02
对xmx-10:
第二,在第一点的观点下审视,在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的这主观愿望也没有改变丝毫。只是在知识相对贫乏的劳动者手中(尽管现在并不那么贫乏),可能没有那么好的条件直接实现重大技术进步(但是很显然,很多技术进步都是出自劳动者本身)。但是人对自由的渴望因为所谓主观能动性而长存,那么就将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式——例如消极抵触工作的情绪以及自发自觉的斗争——而实现,从而倒逼他们在阶级社会的对立面——统治阶级及其附庸来实现自身的愿望,具体来说就是解放异化劳动的技术进步乃至于社会制度的进步。因此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劳动者们才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真正动力的具体承担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直接映现,就是实际工资、有机构成和产品实现率之间的矛盾,而利润率由有机构成、实际工资以及产品实现率共同决定(孟捷《利润率的政治经济学》P72-孟捷.非均衡和平均利润率的变动:一个一般分析框架)。
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1:00
对xmx-9:
于是,总观上述整个过程,并不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形式呈现的唯生产力决定论,而是人的实践改变世界——如果认可这篇文章所说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自由意志就是“要求客观世界的变化符合人自身的主观企图”,或者说,人类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依托客观规律改变世界的话,那么,也许就能对上述粗浅论述有进一步的了解。基于这个观点,对上述论述再作一下总结与延伸。
第一,技术进步就是人的实践的反映,它不是孤立的、形而上的东西,而是“要求客观世界的变化符合人自身的主观企图”的具体实现。为了将人类自己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了更好的生活,人类将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实践于生产领域,从而造成技术进步——如果不是因为人这样的主观能动性存在,那么人类社会就和蚂蚁社会别无二致,没有任何新事物的产生,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更不用说会有什么技术进步了。
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0:59
对xmx-8:
但是这个幻想也有点问题,在这个革命政权的初期很弱的时候,它也许无法在能源和原材料进口被封锁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因此,这个幻想的未来的起点,恐怕也仍然是对能源和材料进出口不那么敏感、或者不易被封锁的地区或者行业产生,或者当革命政权掌握生产技术之后,为了生产而去占有能源和原材料产地。这里的割据,也许也并不会是之前的传统地方割据,它可能会是一种新的面貌。当然,以上都是有些形而上化了的静止、线性的看法,也许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在劳动者斗争-生产技术革新的死亡翻滚中螺旋前进。资本主义社会在万向维度、各个行业、各个地域此起彼伏、各个层次上不同而合一的斗争的阴影下走向灭亡。它的面貌,也许会和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有显著区别。
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0:58
对xmx-7:
于是,此时的革命形式是工厂工人(以及更广泛的非传统体力劳动行业的劳动者)为了保卫生产而作武装斗争,逐渐结成自治社团乃至政权。该政权的核心工作就是保卫生产,将资产阶级的逻辑反过来,为了生产力去消灭利润,并且在对外输出革命理念的同时,输出廉价产品,以破坏商品交换逻辑,击垮外部的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的实现条件。在这里,害不害怕外部的统治阶级提高自己的有机构成以抗衡革命政权呢?应该是不害怕的,因为如果外部统治阶级执行人工智能技术,相当程度降低自身生产领域的单位商品价值的话,等着自己的也是死亡——因为那就是将自身赖以维生的利润断送。都不用那个革命政权输出,在这里发生的革命,在外部也会同样发生多次,对于整个资产阶级而言,这应该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当在一国之内的某个地区或者某个行业首先完成这项技术并且被劳动者直接掌握时,就有可能造成割据。这个割据的结果首先是在武装斗争的同时,破坏全国的商品交换逻辑,取得全国政权之后接着对外输出。[quote]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0:56
对xmx-6:
按照我的看法,人工智能技术若得到广泛应用,最开始将会是实现在服务和文艺作品等非具体化的商品上,然后才接着广泛进入传统具象商品的生产领域,在传统生产领域,它可能会以柔性工厂之类的面貌出现,这个东西有点像小O.G.A.S.。
但是,提高了资本的有机构成,也就向资本主义的丧钟敲响再前进了一步。一旦形成利润率不可逆的降低,利润率降低到连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稳定与国际秩序都维持不下去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的崩溃也就到来了。
而为了实现那个不可逆的降低,并不是说大家等着机械降神空降地上天国就完事了,而是要靠全部劳动者,或者说普通人自己的斗争去实现。在这里,我有一个对未来不成熟的幻想。与红中网所持的地方割据论观点不一样,当然,也许并不是全然的对立,而是会交织在一起。我认为,若能够相当程度单位商品价值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领域广泛开始实现时,则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会因为商品的售卖无法获利而崩解,此时资产阶级会如网友“Grieg”所言“为了利润消灭生产力。”[quote]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0:55
对xmx-5:
机器生产是劳动分工的延伸——将复杂劳动分析,然后转变为有步骤的简单劳动,进而使用机器排斥人的体力劳动,而人工智能技术也同样是如此,只不过可能情况在某种意义上刚好反过来了——它是知识的抽象与归纳,然后再反过来实践于现实,并且不仅可以排斥体力劳动,也同时可以排斥脑力劳动,从而模糊了脑体分工的界限。在脑力劳动者的队伍逐渐壮大的这个时代(也许这里的脑力劳动者包含但是不限于红中网所说的被收买了的小资产阶级),如果资本主义国家真的要拿劳动力价值开刀,那么不仅要降低传统体力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也要降低新兴的、更加普通化了的脑力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要执行这一手段以缓和经济上反映出的阶级力量对比的转换,那么人工智能技术,不难成为一个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重要手段。
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0:54
对xmx-4:
在现有社会条件下,以核聚变为代表的能源技术突破看起来稍微有点飘渺,并且它还无法直接割裂脑体分工的界限,对于现代社会广泛存在的城市脑力劳动者的直接联系可能比较小。而人工智能技术则是一年比一年新,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并且它的涵盖的范围是极广的,从互联网数据的分析与使用,到管理系统的优化,机械工程与土木工程上的故障分析与问题检测,甚至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乃至于最基础的自动化生产,都能够涉及到。在唯物史观的观点下看,这个技术的历史路径是和机器代替手工生产的模式是一致的,只不过它有进一步迈进替代脑力劳动的可能。
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0:53
对xmx-3:
另一方面,在红中网这一支左派所继承的世界体系理论下,现今世界应该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地区具备承接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的现实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上世纪70年代美国通过产业转移至中国以化解自身国内阶级矛盾的手段就没有了。此时缓和阶级矛盾的手段,或者说暂时地限制阶级力量对比的转换的手段,在帝国主义争霸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就只能是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从社会整体上看,因为在经济领域上劳方如果真的走向强势,那么换而言之就是劳动力价值的相对上升,如果“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降低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价值。而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则又必须提高这些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徐禾《政治经济学概论》P110)劳动力价值的降低,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其实也就是有机构成的提升。
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0:51
对xmx-2:
一方面,朴素地看待社会的“躺平”“摸鱼”现象,其实就是劳动者要求提高工资而不得的扭曲映现——我干的活我觉得不值价钱,但是我又没有更好的去处,所以就在上班摸鱼,偷工减料,或者干脆躺平,还有就是少生孩子甚至不结婚。尽管有着很大的消极性,但这样看来,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方力量上升的一种扭曲变貌,一来它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伤害也是实实在在的——消费萎缩,商品实现的过程受阻,有潜在的“滞涨”风险;不仅如此,二来劳动者的经济斗争也会愈发活跃起来,进而从“躺平”“摸鱼”等消极的被动抵抗走向自发到自觉的斗争,如果这些斗争取得了成果,那么可以说,阶级力量对比的转换在经济领域就从潜在的可能性取得了现实实现,此时资本主义国家要面对的就是“利润挤压”的问题,于是进一步有了“滞涨”的风险;并且另外地,三来长期也会加剧老龄化的趋势,劳动力的再生产受阻,导致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紧张。
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0:50
对xmx-1:
xmx同志:
你好!
我是该文作者,现在我向你的评论回复:
按照这篇文章的论调,应该是不需要太久的时间,而是就在当下,在未来三五年内可见轮廓,它的发展会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同时进行。这同样会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阶级力量的对比,在经济上的一个反映就是劳动力市场买(即资本家雇佣方)和卖(即工人受雇佣方)双方的对比。
xmx: 写的很好,不过如果达到作者说的未来,一是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这期间可能已发生了数轮无产阶级革命;二假如时机成熟,人工智能派或许与“旧势力”产生 ...
引用 顽皮蛋 2023-1-12 10:49
对远航一号-2:
不过,也许变革世界的技术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考虑人类在世界中如何自我实现,而所谓技术,也只不过是人类寻求在劳动中获得解放,从而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一种手段而已,至于这个技术是什么,也同样是由人自身决定。我想这才是这个这篇文章想说的。只不过在该文的观点看来,人工智能恰好就是这样一个技术条件。
远航一号: 谢谢转发。根据本网头条文章惯例,将笔名改为中文。  初步感觉,原作者恐怕夸大了人工智能和技术的作用。

查看全部评论(3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9 06:44 , Processed in 0.01916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