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二卷第四章)

2023-5-16 04:24| 发布者: 井冈山卫士| 查看: 11170| 评论: 0|原作者: 李晓鹏|来自: 转载

摘要: 好像西方殖民者本来是在做生意的,结果被我们打成强盗一样。实际情况是:西方殖民者本来是强盗,被我们打成了做生意的。没有明军将士奋勇杀敌,倭寇不会自己跑掉。美洲、非洲那些国家没有海禁,结果不仅没有享受到大航海带来的繁荣,反而亡国灭种,就是明证。

第四章 嘉万革新

 

 

一、嘉靖皇帝:入继大统的藩王

 

 

朱厚照死了以后,文官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江彬抓起来判处死刑,还把那个葡萄牙使者也给杀了。

 

第二件事就是确定皇位继承人。

 

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兄弟——孝宗就朱厚照一个儿子。所以继承人只能在宗室里面找。

 

明朝皇位继承是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优先考虑嫡子,也就是正妻(皇后)所生的儿子,在嫡子当中挑选最年长的继承皇位;如果没有嫡子,那就选择其它嫔妃所生的儿子中年龄最长的继位。

 

对于皇帝死后无子这种情况,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里面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

 

这个规定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它是帝国制度的基石: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方面,只根据血统而不能根据才干。因为血统是很客观的东西,而才干的标准太主观了:你觉得老大有才,我觉得老二能干,谁也说不服谁,而皇位只有一个,两边只能拉起队伍开打,以拳头论英雄,很容易引起内乱甚至内战。

 

后来清朝对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作了改革,不再强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而是由皇帝生前把选定的继承人名字放到金銮殿上面的牌子背后藏起来,等皇帝死后拆开来看,写的是谁就是谁。这个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促进皇子之间的竞争,可以择优继位。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不佳。因为有的皇帝死前只留下一个儿子,没法竞争;还有乾隆在生前就传位于嘉庆,自己当太上皇去了;有的皇帝死得太匆忙,没来得及写出来藏到牌子背后。最后真正用这种“秘密建储”制度继位的皇帝只有两个:道光和咸丰。而这两位都表现不佳,一个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得狗血淋头,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一个遇到太平天国起义把南京丢了,然后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把北京都丢了,自己也死在逃亡途中。

 

而且,“秘密建储”制度也留下一个很大的隐患,就是同治皇帝死前没有指定继承人,决定权就落到了他的生母慈禧太后手里。慈禧太后就有了自由选择权,她就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来立皇帝,而是找了她的妹妹跟同治皇帝的七弟所生的刚刚四岁的小孩继位,也就是光绪皇帝,这样就有利于她以太后身份掌握朝政。最后导致中国在近代历史大变革的关键时刻,由一个保守的、失去进取心和学习能力的老太婆来作出政治决策。而且权力不能集中,后权和皇权冲突,成年后的光绪皇帝变革维新的努力因此失败。中国也就错过了通过和平的制度变革来走上复兴之路的最后机会。

 

所以说,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虽然问题很多,但在古代社会,也有它的合理性。明朝选择这个制度,是它两百多年政局稳定的基石。当朱厚照死后没有儿子,也没有留下谁继位的遗嘱的时候,这个制度对政治稳定的作用就开始发挥了——大臣和太后只能按照血缘关系找继承人,不能自己选。

 

在嫡长子继承制度下,首先要找朱厚照的儿子,没有;然后找朱厚照同父同母的兄弟,没有;然后再找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没有。那么朱厚照的皇位就没法被继承了。

 

接下来,就只能往上追溯,去找他父亲孝宗那一脉,让人来继承孝宗的皇位。孝宗就朱厚照一个儿子,已经死了,那么就去找孝宗的弟弟。

 

孝宗是宪宗皇帝朱见深的第三子,前面老大老二都夭折了,没有成年,也没有儿子。剩下兴献王朱佑杬是宪宗的第四个儿子,是孝宗的弟弟中年龄最大的,皇位应该由他来继承。朱佑杬也死了,但他有一个儿子,而且还是王妃所生的嫡子,朱厚熜。朱厚熜在法理上就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伦序当立”,没有人能与之竞争。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朱佑杬已经死了,生前并没有当过皇帝。为什么皇位应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而不是由孝宗更小的弟弟来继承呢?嫡法就是这样规定的。朱元璋生前,他的太子朱标也死了,他就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而不是朱标最大的弟弟朱棣,就是为了尊重嫡法,为后世儿孙做好表率。虽然后来朱棣也当了皇帝,但属于暴力夺权,不在嫡法规定的范围内。有朱允炆的例子在,朱厚熜的继位合法性就更加无可置疑了。

 

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嫡法来上奏张太后——也就是朱厚照的生母——请求迎立朱厚熜为新皇帝。太后立即批准。这个过程杨廷和与皇太后都是照章办事,不是他们看中了朱厚熜,觉得这小子聪明能干,适合当皇帝。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后来朱厚熜与杨廷和发生冲突的时候,才能如此不给杨廷和面子。他很清楚自己并不欠杨廷和的人情,他的皇位也不是杨廷和给他的。

 

朱厚照去世的当天,张太后联合内阁一起颁布了以朱厚照名义写的遗诏:

 

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尊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圣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礼宗庙,君临天下。

 

朱厚熜当时已经十五岁了,父亲朱佑杬两年前去世,他还在守孝。突然接到通知,让他去继承皇帝位。朱厚熜于是带着少数亲信和中央派来的庞大迎驾团一起从湖广兴王府出发,前往北京继位。

 

刚到北京城外,就发生了一个问题。杨廷和给朱厚熜的安排是按照皇太子继位的礼仪:从东安门进皇宫,然后入住皇太子居住的文华殿,接受大臣们的劝进,再登基做皇帝。朱厚熜对此很不满,因为根据遗诏,他是来进北京继皇帝位,不是来当皇太子的。虽然所谓的遗诏也是杨廷和在朱厚照死后拟定的,但从法理上那是朱厚照说的话,杨廷和无权更改的。杨廷和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在给新皇帝“立规矩”:你要当皇帝,就得听文官大臣的话。

 

朱厚熜拒绝从东安门进皇宫,而是停在北京城外不走了。官员们赶紧通知杨廷和,杨廷和表示必须从东安门进,没商量。然后又通知朱厚熜,朱厚熜表示绝不从东安门进。两边就这样僵住了。

 

最后还是由张太后出来打圆场,说天位不可久虚,还是按照遗诏来,以皇帝身份进宫。杨廷和只得同意改变程序,由魏国公徐鹏带着文武百官往朱厚熜在城外的驻地劝进。经过三次劝进以后,朱厚熜表示同意即位。于是以皇帝的身份从皇宫正门——大明门进入皇宫。

 

随后,杨廷和又进呈了他为皇帝写好的即位诏书,而且给朱厚熜阅读的时间很短,不断派人来催,赶紧定稿颁布。朱厚熜没有时间做更多的改动,但是把杨廷和给他定的年号“绍治”改成了“嘉靖”。

 

这个年号的改动有很深的含义。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是“弘治”,杨廷和定的“绍治”就是要让新皇帝效法明孝宗、把弘治年间的德政发扬光大的意思,希望他能像孝宗一样对文官们言听计从。而“嘉靖”中的嘉是美好的意思,起修饰作用,真正有意义的是“靖”字,带有拨乱反正、平定乱局的意思。朱厚熜用这个字非常大胆,因为当年朱棣造反,以藩王身份杀进南京赶走建文帝自己当皇帝,这个行动被朱棣称为“靖难”。朱厚熜也是外地藩王进京当皇帝,用这个字,一方面表示自己对朱厚照时期的很多朝政不满意,要改正;另一方面也没打算要学习孝宗,而是要搞自己新的一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04:55 , Processed in 0.03465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