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三卷第一章)

2023-8-30 05:59| 发布者: 井冈山卫士| 查看: 49300| 评论: 5|原作者: 李晓鹏|来自: 转载

摘要: 天下一统已经很长时间了,盛极而衰、合久必分是必然之理,无法改变。现在朝廷权威犹在,各方势力仍然不敢轻举妄动,短期来看,国家应该不会很快土崩瓦解。将来真正的异变,肯定是中央政府先垮台,然后天下无主,陷入军阀混战。这样的剧变大约会在五十年内发生。
四、四川惨屠:谁才是四川人口灭绝的主凶?

在明朝核心版图中,抵抗到最后的是四川地区,被杀戮最惨也是四川地区。明朝末年,四川地区大约有三四千万人口。经过清军的屠杀,到了康熙初年,最后只剩下数万人——最少的说法是不到两万人[1],最多的说法是八万多不到十万人。

四川大屠杀的责任,满清以及投降满清的汉奸们把它完全栽赃给了张献忠。但张献忠是1646 年死的,此时距离康熙十九年(1680 年)四川人口最低点还有三十多年。张献忠死后,他手下的部队很快就离开了四川,前往广西云南等地。随后,清军肃王豪格就带数万人马入川,试图占领四川。如果此时四川人口已经被张献忠屠杀殆尽,豪格应该很顺利的就占领四川才对。

但实际情况是,在大西军离开四川的情况下,豪格的大军仍然大败而回。击败豪格军队的是四川地方军阀杨展。豪格是清军名将、皇太极的长子,参加过满清征服蒙古的一系列战役,后来又在锦州之战、松山之战等一系列关键性战役中立下过战功。张献忠就是在和豪格交战的过程中被击杀的。要想击败豪格亲自带领的大军,所需要的兵力和后勤保障能力必须非常高。如果四川人口都被张献忠杀光了,哪里来的人力物力对抗豪格的大军呢?
杨展所统治的地区不仅兵精粮足,而且还大量救济过从清军占领地区逃过来的难民。光是救济难民就用了上百万石粮食。一般救济难民的粮食不可能是把每人一年的口粮都尽数发下,救济一个月也足够渡过难关了。则按每人救济粮为三斗计算,救济的川西、川北难民的数量就达到 300 万人以上,如果把银子的救济也算上,就更多了。也就是说,张献忠死后,光是从川西、川北地区跑到川南地区的难民就有三百万以上。四川人口明明还多得很嘛,哪里被杀光了?

杨展后来死于四川军阀的内讧——四川其它地区的军阀实力也不弱,没被张献忠杀光。

由于军阀之间的矛盾,豪格虽然败走川南,但清军仍然可以控制四川北部一部分地区,还任命了四川巡抚,负责管理和军事镇压。四川巡抚李国英在顺治五年(1648 年)的报告中说:“不意王驾凯旋,寇党又复四起,……全川皆贼,已成燎原之势。” 两个月后又报告说:“肃王平定凯旋之后,余孽蜂起,无地无贼。”这里的“凯旋”当然是自吹自擂,意思就是豪格的大军撤出四川以后,整个四川到处都是抗清起义,到了“全川皆贼”、“无地无贼”的地步。若是川人都被张献忠杀光了,这些让四川巡抚紧急向中央求援的“贼”是从哪里来的?

大西军在云南广西等地站稳脚跟以后,张献忠的继承人孙可望又派遣刘文秀带兵杀回四川。黄宗羲《永历纪年》说:“蜀人闻大军至,多响应。于是,重庆、叙州诸府县次第皆复。”黄宗羲是东林党一派,非常仇视农民起义,后来又派儿子和弟子去帮满清撰写《明史》,没有道理为大西军说好话。如果张献忠在四川疯狂杀人,蜀人听说张献忠的军队又回来了,跑都来不及,又如何会“多响应”呢?

四川人民遍地的反清起义行动和积极欢迎大西军杀回四川,表明了两个事实:第一,张献忠死后,四川人还多得很;第二,四川人民对杀掉张献忠、赶走大西军的清军并不卖账,反而很欢迎大西军回来抵抗清军。可见就算张献忠在四川有屠杀行为,跟清军比起来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对此川人心里是有数的。

关于张献忠到底有没有在四川大屠杀的历史考据非常多,已经争论了上百年,诸多的材料辨析已被翻来覆去的拿出来争论,我们不细讲,这里只做一下总结。支持“张献忠屠蜀”文献记录,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遭遇屠杀的人物或其后代记录的。张献忠在四川确实杀了很多人,但主要是明朝的宗室、官员、地主、豪强,以及他们组织起来对抗农民起义军的军事力量。这批人同时也有最有文化的一群人,后来很多人的后代投降满清。他们把自己家族所受的屠杀记录下来,中间再夹杂一些道听途说的骇人之语,都很正常。从入川之前的事迹来看,张献忠杀人比李自成更狠一些,手段也更为残暴,在四川连续与南明政府军、各路军阀和地主豪强武装反复征战,杀人肯定不会少。但不能说明张献忠进行过类似于清军“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无差别的大屠杀,更不能说明四川人口从几千万减少到几万人主要都是张献忠干的。
第二种就是详细描写张献忠在四川进行无差别大屠杀的材料。如果这些材料的记录是真实可信的,那么张献忠屠蜀当然也就真实存在。但遗憾的,经过满清长达上百年的“文字狱”,今天能看到的基本上都已面目全非。比如记录张献忠屠蜀最详细的《绥寇纪略》,它的作者吴伟业并没有到过四川,而是根据一本叫做《鹿樵野史》的来历不明的野史写的。而且写完之后,“为不肖门生邹漪窜改十五,遂无完本。”——在清朝编写《明史》的时候搜集史书,吴伟业的学生邹漪对《绥寇纪略》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十成文字中有五成文字被篡改了。这种材料确实难以采信。

在《明史》撰写过程中,除了《绥寇纪略》,另一重要参考文献是毛奇龄的《后鉴录》。毛奇龄这位仁兄我们在第二卷就介绍过他了,是《明史》重要的编纂者,万贵妃给明宪宗的后宫堕胎的“故事”就是他写到《明史》里边去的。这家伙更像是一个小说家而不是史学家,他记录的“历史”里边,有很多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故事。比如关于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殉葬的记录,明朝各个时期的史料里都没有记载殉葬人数,只有毛奇龄的《彤史拾遗记》精确的说是四十六个人,天晓得这么精确的数字他从哪里看来的。

毛奇龄在《后鉴录》里面对张献忠杀人的方式进行了有趣的总结,比如用狗去闻犯人,狗走到谁跟前就杀人,叫“天杀”;派军队分屠各州县,叫“草杀”等等。别的文献都没有,就毛奇龄编写的野史里边有。按照《后鉴录》记录的张献忠各种五花八门的奇怪杀人方式所杀人数的总和,竟然超过了六亿人。这种材料显然是不可信的。

第三种材料最独特,就是外国传教士的记录。有很多人其它材料都不相信,但觉得外国传教士的记录实在是不能不信。杜车别对此作了有说服力的考证:外国传教士对张献忠屠蜀的记录集中体现在《圣教入川记》这本书中。但这本书的作者法国人古洛东出生于 1840年。也就是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是四川大屠杀发生两百年之后。书中有关张献忠屠蜀的记录是从别的地方转载过来的。转载的来源是安文思的《一六五一年中国著名大盗张献忠暴行记》。另外一本外国传教士《鞑靼战记》里边,也记录了张献忠屠蜀的事情,但内容也同样来自于安文思的这个文章。安文思是总来源。

安文思是葡萄牙传教士,他在清朝初年去过四川传教,还在张献忠的军队里面担任过官职,他是有资格来记录四川大屠杀的。不过,在大西军失败以后,安文思被清军逮捕了,1662 年被送往北京,遭到了严刑拷打,受夹棍二次,并被判处绞刑。但不知何故,清廷最终没有杀掉安文思,后来甚至让他陪伴年少的康熙皇帝。根据其他传教士写作的《安文思传》,安文思很花了一番心思,学了不少西方工匠的本事(可能是制作钟表之类的),用来讨好康熙皇帝。最后安文思因为受夹棍的双脚旧伤复发而死。

显然,安文思写作《一六五一年中国著名大盗张献忠暴行记》的时间只能是他被清廷逮捕并酷刑逼供之后。这段时间,他开始醉心于学习工匠技术讨好康熙皇帝。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抹黑张献忠的文献,可信度不高。

实际上,张献忠从未占据过四川全境,不具备进行全域性屠杀的基本条件。通过对各方面史料做去伪存真的分析,大体可以得到张献忠入川到阵亡之间的行为轨迹:他在 1644 年从重庆方向进入四川,后来攻占成都,然后以成都为中心向四周攻城略地。这一时期的张献忠,一心想把四川当做根据地,还在成都登基称帝。他只对明朝皇室和官员进行杀戮,对百姓是很好的,采取了开科取士、治安保甲、鼓励开荒、严惩官员贪污等一系列手段试图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

后来,各地地主豪强联合南明政府军进行反扑,张献忠的控制范围迅速萎缩。到了 1645年 3 月,只有成都和保宁府(川北地区)两个地方还在大西政权的控制之下。在接连丧师失地之后,感到失败在所难免的张献忠开始情绪失控,不断采取滥杀和酷刑的方式来对待他认为不可靠的人。但主要是军队和政权内部清洗,没有对普通老百姓进行无差别屠杀。

最后,张献忠认识到成都已不可能守得住,打算往西南方向撤退。撤离之前,张献忠命令部队到各地尽可能多的抢掠钱粮,对拒不交出钱粮的一律处死。这是张献忠最接近于发动无差别大屠杀的一次,但还是以抢掠钱粮为主,不以杀人为主。而且他手下的起义军将士相当部分并不愿意如此滥杀,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白文选等主要将领都跪地请求张献忠收回此命令,被张献忠拒绝。但既然执行层反对这个命令,虽然勉强执行也一定会打很大的折扣。但既然执行层反对这个命令,虽然勉强执行也一定会打很大的折扣。

张献忠过度的内部清洗和对成都地区进行劫掠的路线让他众叛亲离,并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大部分四川籍的士兵害怕被杀而逃亡。保宁府守将刘进忠是四川人,拒绝执行清洗和劫掠的命令,干脆向清军投降。

最后,张献忠毁掉成都城墙,将城内焚烧一空,北上与清军交战。这支没有了道义信念支撑的农民军部队严重丧失战斗力,在跟豪格带领的清军交战时一触即溃,张献忠战死。

——张献忠的失败说明:农民起义军一旦丢掉自己的作为暴政反抗者的正义立场,就一定会很快覆亡。

张献忠死后,大西军南下前往云南贵州一带。在行军路上,主要的将领召开会议,推举孙可望为新的首领。孙可望上任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将支持张献忠进行内部清洗和劫掠普通百姓的汪兆龄等人处死。此后,大西军纪律始终很好,在云南开辟根据地,后来又北上抗清,一直很受老百姓拥戴,没有再出现过公然纵兵劫掠滥杀的事情。

纵观整个过程,张献忠有可能进行大屠杀的时间,只有他在成都称帝到他死亡的两年;进行屠杀的地点,只可能是成都一带。因为只有成都府是他能实际控制的,保宁府刘进忠也是张献忠部下,但他拒绝执行屠杀士兵和劫掠百姓的命令。

过度猜忌并屠杀起义队伍内部的四川将士、派兵无差别劫掠百姓财物和焚毁成都,这些账无疑应该算到张献忠头上。张献忠也从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最终成为了令人唾弃的起义队伍的败类和耻辱。
但是,张献忠杀人数量相对于整个四川地区三四千万的人口总量而言,仍然只占了极少的一部分,其滥杀无辜的区域也只是四川地区的一小部分。“张献忠屠蜀”这个表达方式总体而言不符合历史真实,最多只能叫张献忠屠成都。四川大部分地方、大部分人口不在张献忠暴行的侵害范围内。

大西军败走云南,豪格乘胜占领了成都。然后,豪格带兵南下,败于杨展等人,向北撤退回陕西。杨展收复成都。没过多久,清军又来打成都,杨展认为成都没有守卫的价值,主动撤走。清军再次占领成都。这次占领之后,清军向朝廷做了汇报,说城里只有一千多人,整个城市已经残破,没有占领价值,决定撤回到绵阳。

成都作为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明末时人口应该在两百万以上。等清军第二次占领的时候,只剩一千多人。两百万左右的人口损失是谁造成的?只有张献忠、豪格和杨展有可能搞过大屠杀。杨展以仁义著称,把川南治理的很好,又是四川本地势力,几乎不可能。剩下就只有张献忠和豪格。谁干的?

这个事情现在无从考证,不过清军马上又干了一件很缺德的事儿:他们在做出撤退回绵阳的决定后,把城中幸存的那一千多人也给杀光了。这是他们自己向朝廷汇报的奏折里写的,没啥可疑。

我们在前面讲清军“入塞杀”的时候,举过一个例子,就是清军曾经占领永平城。永平城是投降的,所以占领的时候没有屠城。但后来明军打过来,清军决定撤退,临走的时候还是屠了城,把官员和百姓全部杀光,把财富全部带走,不给明朝留下人口资源。可见清军不仅有“守城必屠”的军事纪律,还有撤退屠城的习惯。

这样看来,豪格撤出成都的时候,屠城的嫌疑很大。就算大部分建筑和城墙已被张献忠焚毁,豪格也很有可能再屠一遍,以免给杨展留下人口资源。

此外,豪格从四川撤退回陕西,在路上足足走了七十天。这个时间长的不可思议,感觉不像撤军,倒像是在旅游。从成都到陕西汉中,正常行军二十天足够了。多出来的五十天时间,豪格的大军干啥去了?很可能就是根据撤退屠城的习惯,沿途不断屠杀主要的城池并劫掠钱粮,不给敌人留下资源。考虑到第二次占领成都后,清军连城里边残存的一千多人都不愿意留给对手,都要残忍的杀掉,他们在此后二三十年与南明军、大西军和吴三桂反复争夺四川以及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将四川各地人口屠杀殆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也只有他们有能力、有动机这么做,而且也有足够多的“前科”。

萧一元在《清代通史》中考证,1647 年,刑科给事中陈调元在给皇帝的揭帖中提到清军在四川的军事行动时说:“不得已而动大兵剿之,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全城俱歼,或杀男留妇。”这也说明,清军在四川等地镇压反抗的过程中,将起义地区的普通百姓一并杀掉或“杀男留妇”是习惯性做法。四川地区人口损失,应该主要是清军造成的。
[1]康熙十九年,四川松威道王骘在给康熙的上疏中说四川“自荡平后,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清史稿》卷二百七十四,《列传六十一》)。

4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斗日坛主 2023-9-28 21:45
这篇文章对明朝的人口和城镇人口的估算太过激进了......
引用 井冈山卫士 2023-8-30 11:39
远航一号: 把摘要改了
哈哈!改得意味深长嘛
引用 远航一号 2023-8-30 11:16
把摘要改了
引用 yiou 2023-8-30 09:16
史料血腥翔实,宝贵……
引用 guisun 2023-8-30 09:14
非常惨,要吸取明末的教训,这种事情不能再发生了
满夷罪恶滔天,罄竹难书。不能得到清算,流毒至今

查看全部评论(5)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7 19:39 , Processed in 0.010708 second(s), 13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