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总说“集体时代养懒汉”,为什么不说人民公社时期增加了四亿人? ...

2023-9-25 13:23|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30293| 评论: 0|原作者: 钟建民

摘要: 从1956年到1982年,我国人口从6亿多增加到了10亿多,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增加了3.88亿人口。但为什么我们的领导关注了18个红手印的事件,并作为正面典型宣扬,而独独没有看到我国在人民公社时期人口大幅增长的基本事实呢?

  刚刚,读了《陋室夜话》(从头再来0522,2023-7-15)一文,作者是有感而发,读了一篇关于小岗村文章,想到了“更好地认识小岗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文章中这样写道:

  “关于小岗村和小岗人,你知之多少?我想,你所了解的不外乎就是这些:穷得叮当响、饿肚子的程度超过全国所有的农民、去四方要饭;敢闯敢试、第一个吃螃蟹、十八家农户、偷偷立生死状、按红手印;成为农村改革的样板村、闻名遐迩、镁光灯聚焦、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

  但是,你在了解了以上这些信息之余,是否还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当时的中国农村,拥有百万、千万个村庄,拥有农民三亿多,他们同戴一片蓝天,共踩一方土地,在共同的制度下耕耘、劳作,却为何,其他农村的农民没去要饭,独独小岗村成了乞丐村?这难道仅仅是土地所有制的原因吗?

  那些总说新中国前三十年这不好、那不好的人老是把一句话挂在嘴边,那句话就是‘集体时代养懒汉’。而这篇文章的作者似乎得到了启发,便顺着他们的说法提出了关于小岗人的新思路。他把‘养懒汉’引用到了自己的文章里,并给了它一个醒目的位置,从而让人们不能不正视它,并做出如下思考:

  一,土地集体制是否把小岗人都‘养’成了‘懒汉’,并且是超乎寻常的‘懒’?

  二,是否正是由于那种超乎寻常的‘懒惰’,驱使小岗人抛下土地,宁愿去要饭?

  三,这幅图片中已经成了历史文物的这个门洞,是否可以证明小岗人的确‘懒’得可以?

  都说,‘画龙画虎难画骨’,可我怎么觉得,作者的一句信手拈来的‘养懒汉’就画出了小岗人的‘骨’?当然,如果是,那也只是小岗人以前的‘骨’。”

  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既简单又实在的问题:那就是,当时的中国农村,拥有百万、千万个村庄,拥有农民三亿多,他们同戴一片蓝天,共踩一方土地,在共同的制度下耕耘、劳作,却为何,其他农村的农民没去要饭,独独小岗村成了乞丐村?而更为关键的问题是,从1956年到1982年,我国人口从6亿多增加到了10亿多,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增加了3.88亿人口。但为什么我们的领导关注了18个红手印的事件,并作为正面典型宣扬,而独独没有看到我国在人民公社时期人口大幅增长的基本事实呢?

  假如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他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出发,一想到生产队时,需要艰苦奋斗,既苦又累,想到现在即使是农民不种地也能过去,而且还自由自在,自然是觉得分户单干好了。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小农耕作模式,一般农民具有小农意识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作为具有全局意识的政要和进行专业研究的学者如此也这样认为,那就不是正常的事情了。

  人民公社到底怎样?

  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但却未必正确。

  譬如,从“吃不饱”这一感觉出发,许多人会得出人民公社不行,集体经济搞不好的结论。而事实上是,人民公社时期的二十多年时间,增加了3.88亿人口(1956-1982)。也就是说,在1956年时10个人,到1982年时已经变成了16个人。人口增加了60%,而粮食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这必然会发生“吃不饱”的现象。但这吃不饱与增加60%的人口,两者相比,这得失如何来计较?

  在我国历史上,尽管人民公社我国是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但人均粮食占有量也是不断增长的,而且增长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据统计,我国人均粮食拥有量1959年是252公斤,197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是289公斤,197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是340公斤。从1959年到1979年,20年间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了88公斤,平均增长速度是4.4公斤/年;而在1970年到1979年这后9年增长了51公斤,年均增长速度为5..66公斤。在这二十年之间,人均占有粮食的增长呈现出一个加速的趋势。

  如果我们按照二十年的平均速度来预测1983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应该是340+4*4.4=357.6公斤,与1983年统计的人均拥有粮食的数量360公斤相差了2.4公斤;如果按照后9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来测算,1983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应该是340+5.66*4=362.6公斤。比1983年的人均360公斤多了2.6公斤。根据上面的测算,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即使不进行分户经营的改革,到1983年吃饱饭也是肯定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由大数据所得到的事实,与我们的感性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得到的结论是完全相反的。

  最常见的情形是,我们观察的一时一事,因为具有时空上的局限性,难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实际上却不是真正的事实。只有当我们把握了全局情况,特别是了解了有说服力的大数据时,我们才能说对实际的有了真正的了解。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22:18 , Processed in 0.01753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