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唯心主义的人性观还是唯物主义的人性观?

2024-1-13 11:02| 发布者: 余歌| 查看: 8625| 评论: 5|原作者: 余歌|来自: 原创

摘要: 人是分为阶级的,那么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正义观和道德观。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资本家看到工人拼死工作,面临生命危险,仍然会一毛不拔。为何官僚们看到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却仍在为自己的利益勾心斗角?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人性考察的相关结果分析
(2023年11月8日)

前言:高中语文课本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中有很多关于人性讨论的文章(比如有卢梭的《怜悯是人的天性》),基于对这些文字的理解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做出了如下分析。(随笔,会有不足,本文曾用于向别人阐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人性论。)

  唯物主义理论的一切都是要基于一个统一的标准之上 —— 事实,面对客观事实的考察,唯物主义会产生一个较为完善的结论。不过这个结论仍然有可能是错误的。如果此时这种唯物主义把它看做是静止的,不会改变的,不会运动的东西,那么这种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被称为“形而上学”。相反地,如果对这个初次考察的理论进行检验,也即是通过实践来到社会中去具体地把握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并且运用实践得到的成果不断去发展、改正、充实初次考察得到的理论,那么这种辩证唯物主义正是被历史证明正确的、符合客观事实和各类科学的,这种唯物主义是我们应该采用的方式。

  唯心主义理论在外表上看似很灵活,其实追根溯源,它还是基于人的头脑臆想的理论。无论他有多华美,多正义的言辞,都仅仅是它的修饰,是掩盖不住他以精神而非物质作为第一性的。“二元论”是一种经不住细致推敲的理论,他一方面承认物质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承认精神的存在。他的理论中直接了当的说:“一切物质都是客观在主观中的模写。”换句话说,正因为精神世界的存在,物质世界也才会存在这种二元论自相矛盾。另一方面,二人论是把精神物质二者割裂开来的理论。但是我们根据最新的科学发现都知道早在人诞生以前,宇宙就已经存在,并非是人产生后才根据人主观上的需要,假造一个早已诞生很久的宇宙。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人与人在主观上看到的宇宙理应不同,因为是人们根据自己精神营造出来的。关于唯心主义的理论就先说这么多。

  历史上的重要哲学都基本绕不开对人性的考察这一问题。作为哲学的两大派别,二者自然的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理论。有唯心主义卢梭的“怜悯是人的天性”,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霍布斯的“人天生是恶人”。当然也有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代表的马克思所讲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天性”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就拿怜悯是人的天性来说,卢梭在他的文中举了很多例子,用各种人的悲惨状况唤醒人的同情。但是如果一个人从未接触过人类社会(其实这不能称为人,只能称为他是和人同一个物种的。),他看到另一个同类落入悲惨状况时,他更多的不应该是怜悯,而是无感。再拿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来说,他孟子看到自己的学派敌人将入于井会有怜悯吗?如果这些例子不够充分,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侵华日军首领将入于井,看到东条英机将入于井会有怜悯吗?当被希特勒屠杀的数百万人民看到希特勒将入于井会产生怜悯之心吗?这一切和他们的学说都相背离。

  但是当我们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种观点来看待问题时,一切都会明白,很多人是分为阶级的,那么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正义观和道德观。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资本家看到工人拼死工作,面临生命危险,仍然会一毛不拔。为何官僚们看到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却仍在为自己的利益勾心斗角?他们表演着仁义道德,“爱国主义”,消费着人民的劳动产品。这难道不是什么阶级有什么阶级的道德的最有力证明吗?公认的道德观仅仅是他们的遮羞布而已。

1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乐不眠 2024-1-14 18:23
甚至于善恶都是很模糊的概念,现在已经越发明了了,同样的社会事件,有的人认为这是恶,有的人认为这是善。
引用 guisun 2024-1-14 12:14
余歌: 发现有错误:第二段“你理论……”应该为“唯心主义理论……”(语音输入识别问题) 顺便问一句怎么改发表过的文章啊。 ...
找远航博士修改
引用 guisun 2024-1-14 12:10
16岁,长江后浪推前浪
引用 余歌 2024-1-14 11:40
发现有错误:第二段“你理论……”应该为“唯心主义理论……”(语音输入识别问题)
顺便问一句怎么改发表过的文章啊。
引用 远航一号 2024-1-14 06:43
标题是编辑修改的

查看全部评论(5)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9 11:10 , Processed in 0.02263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