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查看内容

从琼瑶的姨妈起笔

2024-3-31 20:17| 发布者: 古明浩| 查看: 5820| 评论: 0|原作者: 古明浩 |来自: 自創

摘要: 1985年元旦过后的北京寒风飕飕,一位八十开外的老太太踩着稳健的步伐来到建国门外使馆区内秀水北街3号美国大使馆,她提出的请求惊动馆内文化参贊出面接待,后者满是疑惑不解:“以前人们总是向我打听怎样才能获得美国国籍,而向我询问如何放弃美国国籍的,你是第一人。”

  1985年元旦过后的北京寒风飕飕,一位八十开外的老太太踩着稳健的步伐来到建国门外使馆区内秀水北街3号美国大使馆,她提出的请求惊动馆内文化参贊出面接待,后者满是疑惑不解:“以前人们总是向我打听怎样才能获得美国国籍,而向我询问如何放弃美国国籍的,你是第一人。”美国人是知道袁晓园的,便建议说:“我们尊重您的选择,不过,如果您愿意在回归中国后,继续保留美国国籍,我们可以帮助您。”但遭其婉拒,她吐露心曲:

 

  “我在美国生活多年,那裏有我的丈夫、儿女和孙儿们,在纽约也有我的蛮不错的住宅,论生活很舒适。因此,我在过了古稀之年回国定居,很多人不理解,包括我的家人。但是,对我自己来说,却不能不回来。因为,我对祖国有热恋。多少年来,人在国外心在国内,在祖国还有我热爱的事业。”

 

  隔月,毅然离夫别子,从纽约飞回繫念的祖国,途中感而沉吟:

 

  年华虚掷恨难追,浪迹他邦今得归。

  万里长空清似水,簷前小燕效鹏飞。

 

  她之所以浪迹他邦,是大时代造成的。1947年,身为国大代表的袁晓园受妹妹袁静影响,对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革命志业深感佩服,乃不满于当政者顽固反动的反共方针,遂与在国防部任职的先生叶南联名发表一封给国民党政府的公开信,痛陈当国者的黑心和腐败无能,大声疾呼国共合作实现中国统一。此举触动了当局的痛处,蒋介石立即以“附匪有据”之名,开除叶袁两人党籍并加通缉。夫妇俩可谓与国民党彻底决裂,只好取道香港,转往美国谋生。

 

  小燕回巢鹏飞多年后,20031117日长眠自己热爱的乡土,女作家琼瑶从臺湾发出由衷的崇敬:

 

  “阿姨这一生活得太丰富了,一直在做她愿意做的事情,在美国本来过得很舒服,但爲了理想,她还是选择了回国……她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她是中国少有的才女。和阿姨比起来,我真的太淼小了。”

 

  理想者的丰富多彩,不仅表现于诗、书、画,也不只在于通英、法、阿拉伯语,更在于她的情怀:

 

  “为人第一不要忘本,忠于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抗战期间她以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身分被委派驻印度加尔各答副领事。有一天,她前去拜访一位老华侨,见牆上挂着一根鞭子,就问起了其中原委,老华侨回说:“我这是为了鞭策不好好学习汉文,不讲汉语的儿孙。华侨不学汉文,就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炎黄子孙。”一番话深深触动了袁晓园,由此萌发了对汉字文化的热情倾注。19918月她于海峡两岸汉字学术交流会开幕式致词:

 

  “从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自此国家备受欺凌剥夺,国将不国。于是爱国爱民之士亟思救国之道,而把国家衰落之罪诿之于繁难落后之汉字。甚至有人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我本人也曾认为‘言之有理’。最好採用西方二十几个字母,只须学会拚音法,就无所不通。以后在国外教学多年,又在联合国工作一段时间,在工作实践中,对祖国的文字,才有新的认识。”

 

  她点出汉字五个举世无双的优越性:

 

  第一,汉字是我先民自己的创造,他们造字的意念和教导后人之用心,如“人言为信”,“少力为劣”之类的字,古今人的想法如在一堂。世界上有这样奇妙的文字吗?

 

  第二,每个汉字都有一份家谱,都有源流可辨,至今仍然有联想的便利。文字一脉相传,从未中断,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无可伦比的。

 

  第三,汉字不粘贴于字音,不与语音挂钩。以形音义人心共契的结构,古今相通,四方能达,这种价值至今犹存。试问哪种文字能有此超时空的强大威力?

 

  第四,汉字是单音节,单字的活力极强。仅以数千单字即能组成无数新词且有可解性:书、图书、图书馆,至愚的儿童无须查字典就能了解词意;再加汉语没有西方语格、位、性、数、时的複杂语法变化,更以汉字的内涵丰富,言短意赅,在联合国五种正式通用文字中,同一命题的文件,汉字的译本永远是最薄的。

 

  第五,汉字作为高尚艺术,乃举世唯一。中国书法篆刻精妙神韵早已为国内外广大人民所欣赏喜爱,视如珍宝。试问世界上还有哪一种文字,有此奇迹。

 

  可是谁想得到时移势易,一度于毛时代受压抑的崇洋媚外之风藉改开席捲华夏,一家以“为孩子取得英文名将改变他们的未来”为招徕的英国公司Special Name,十多年来已给120万中国幼童取了洋名;不让外力专美,近期《取个有意思的英文名字:中华文化名人英文名字六百家》一书也应势而出,宣称欲借“体验名人取名的典雅与趣味”来“教您取个好听又有意义的英文名”。

 

  洋风猖獗,吾其披发左衽乎?《管子》有言曰:“修名而督实,按实而定名。”堂堂大汉子民却偏要修个洋名,不知“实”在哪裏?这般沾洋以增优越的虚浮局面恐怕是汉唐以来所未有,君可曾见五胡乱华时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取了胡名?谢枋得、郑思肖、马致远因蒙古入主而改名易姓乎?再满清入关顾炎武、郑板桥、曹雪芹又何曾换上满文名?驯致近代,喝过洋墨水辈从胡适、林语堂、赵元任、闻一多乃至宋美龄虽有英文名,不过将中文名以英文字母拚音而得,并非纯粹之洋名,而前揭书却訾为“以汉语拚音来冒充英文名字,或与之抗衡,都是一种不自信而自以为是的傻事,往往让外国人的舌头打不过弯,而强人所难。”

 

  在号称大国崛起的当下,中华子民何以连话舌都要屈己从人,非要自小寻觅纯正的洋名才显得自信而聪明?显然从鸦片战争起被打趴一世纪以来,虽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久跪不习站立者仍大有人在。面对这股缺乏自我意识的崇洋歪风,不由让人想起旅欧演唱家蔡大生,成长于毛泽东时代的他虽在国外生活了二十年,仍以中文名出入西方上层社会,对外国朋友取洋名的建议,他于《小崔说事》中如此表白:

 

  “我说的——不行,我学了你们那麽多的外语,你们为什麽不能学学我的中文呢?这是一种文化,我要他记住,他的身边有一个中国,时时刻刻记住我身边有一个中国。”

 

  好一个淋漓尽致的中华魂意识——我是谁,我来自哪裏——清楚映照出毛时代教育的成功与改开以来的迷失。于北欧皇室演出的场合,他亦拒绝将头发染成金黄,而以头套代之,听听他的心声:

 

  “出国以后,才发现‘祖国’这个词,在我心中,是那麽的重;我天生黑发,希望保持中国人的本色,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此一表白正如长年旅法的边芹于《致祖国》中的沉吟:

 

  我做了这麽多的梦,

  我走了这麽远的路,

  我变不成其他东西,

  只是攀附你的幽灵。

 

  海外华魂之所繫委实动人心弦——剧作家吴祖光上世纪八十年代赴法参加抗战时期中国文学研讨会,亲身体会一负责组织并接待之华裔坚拒洋名的情怀:

 

  “虽出生在国外,白是这样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十岁的旭旺也能说流利的中国话,是妈妈教的。‘旭旺’是一个中国名字,它的涵义是清楚的,是指孩子像旭日初升那样的旺盛;当我问她,孩子的法国名字叫做什麽的时候,她回答我说:‘只有中文名字,没有法文名字。’她接着说,孩子正在读小学,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名字有意见,质问她为什麽不起个法文名字,而用两个既难记又不好念的中国字?祖籍中国的妈妈反驳说:‘任何一个名字第一次见到时都是生疏的,你多念几回也就熟悉了。’另外还有类似的坚持,出席餐宴和晚会,旭旺穿的是裁製十分合身、只有中国人才穿的崭新中山装。”

 

  真是身处赛纳河畔却心向长江黄河。中山装或中文名的选择,象徵海外炎黄对自身文明审美的执着;蔡大生、白女士于姓名捨洋就中的不苟流俗,不也是对仓颉造字与许慎说文的一种追念和铭记?袁晓园有一首《汉字颂》:

 

  神州老树几千年,人家说我该靠边。

  干动根深枝叶茂,奇葩异彩赛人间。

 

  汉字是赛人间的奇葩瑰宝,声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留日生鲁迅,显然忽略日文汉字于桃太郎走向现代化强国进程中不曾靠过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30 03:30 , Processed in 0.01940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