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关于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物质条件

2024-4-21 10:56|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5776| 评论: 28|原作者: 远航一号

摘要: 未来向无阶级社会过渡,在技术方面的前提就是,首先,确保经济零增长(或者在人口下降的条件下,确保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负增长);然后,确保经济按照既有的技术进步趋势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缩短劳动时间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的、压倒一切的目标。
HAD网友介绍的文章 —— 由体制内学者彭才栋撰写的“分工决定阶级 —— 马克思恩格斯的未竟之论”一文,有一定参考价值。

这篇文章好的方面,是肯定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物质基础”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阶级社会在历史上为什么得以产生并长期存在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时所持的观点。

这篇文章也有一些错误。比如,作者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分工决定阶级“的基本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所经常采用的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内的若干阶级划分标准之间存在着矛盾。对于由斯大林所确立下来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阶级”的观点,作者又错误地将其归结为是一种“上层建筑决定论”。

在结尾部分,作者设想,“暴力”可以作为一种独立于生产力、“与生产力平行”的因素单独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生影响,这是错误且荒谬的。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种不依赖于一定物质生产条件的“暴力”,由暴力所造成的新的社会关系(无论是生产关系还是上层建筑),也只有在其能够持续符合当时物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关于阶级划分的标准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决定了阶级必然存在,与一个具体的阶级社会中阶级怎样存在、怎样划分,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决定了社会必然分裂为阶级,但分工本身,并不等同于阶级划分。阶级关系是不同的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看两个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是不是阶级关系,首先要看其中一个集团是否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即是否存在剥削,其次再看剥削的方式或被剥削的方式。

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看一个社会集团处于剥削地位还是被剥削地位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因素。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看一个社会集团是否控制劳动过程,在劳动过程中是处于支配地位还是被支配地位。

比如现在的外卖员,形式上占有自己的一部分生产资料(交通工具),但包括行车路线在内的劳动过程完全被平台控制。

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列宁说: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关于阶级划分的标准,列宁提了三点(并非只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一点):不同的社会集团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占有还是不占有);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支配还是不支配);不同的社会集团取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是否占有社会的剩余产品还是仅仅获得勉强维持生存的必需品)。

最后,列宁将阶级的定义落实到一个集团是否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也就是某个集团是生产却不占有社会的剩余劳动所生产的剩余产品,还是不生产却占有社会的剩余劳动所生产的剩余产品。

在历史上,凡是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那个社会集团(或者如原文作者所说,垄断了“复杂性劳动”的社会集团)一般也都是占有了社会的绝大多数生产资料、控制了物质生产的大部分劳动过程并占有了社会的剩余产品的那个社会集团。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士大夫”阶级或士绅地主阶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高度发达,仅靠资本家阶级自身已经无法完成为了维持资本主义社会和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所有脑力劳动过程。所以,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参与脑力劳动(或管理性、创造性活动)的不仅有资产阶级,而且还有小资产阶级(关于红色中国网对小资产阶级的定义,见“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1980-2019年”)。资产阶级占有资本主义社会中绝大部分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社会剩余产品并且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但小资产阶级也参与分享一部分剩余价值并且是资产阶级统治的主要社会基础,同时还通过向资产阶级输送“优秀人才”来充当统治阶级的后备军。

关于消灭私有制
我们说,只要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就必然产生阶级。但并不是说生产资料所有制不重要。

只要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不可能消灭商品生产(市场经济),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就必然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最终使得生产资料集中在富者那里,从而使得社会分裂为阶级。

除了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以外,只要全社会大多数劳动者都陷入永无止境的市场竞争、“勤劳致富”的竞赛(内卷),也就不可能普遍地、大幅度地缩短劳动时间,也就不可能消灭脑体分工。

我们总结历史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认识到仅仅消灭私有制、消灭市场,是不够的。但不能由此跳到另一个极端,幻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消灭私有制,也能消灭阶级。

这里要说明的是,一切形式的合作社或者工人自治或者集体所有制,仅仅相对于合作社内部、集体内部来说,才是“公有”的,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却仍然是“私有”的。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合作社、集体经济相互之间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并导致两极分化,其基本规律,与纯粹的私有制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南斯拉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只有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全民所有制的领导下,集体经济才可能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否则就只能是在资本主义边缘挣扎的点缀。全世界的各种“合作经济”、集体经济,在这方面无一例外。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合作经济”、集体经济,在本质上,仍然是“小生产”。

所以,无论如何,消灭私有制、实行计划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能开始有计划地在全社会普遍地、大幅度地缩短劳动时间,消灭脑体分工,并到达无阶级社会。

关于实现无阶级社会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在此前的讨论中,西西弗斯网友(Sysiphus)问:

我另外有一点和脑体分工有关问题的想问远航主编,就不另开新帖了:何以确定今日的生产力已足以消灭脑体分工?何以确定我们在本世纪的革命后建立的不是又一个社会主义契约呢?我在红中网查过关于这个问题的资料,发现红中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相当的不充分。”

这里对西西弗斯网友所提的问题,尝试着做一个比较简洁而明确的答复:

只要社会物质生产的总量已经大大超过全体人口的基本需要,从而当全体社会成员都参加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时,再经过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比如,在几十年内)逐步提高的过程,就可以将全体社会成员平均的劳动时间缩小到资本主义时代劳动者平均劳动时间一个很小的比例以下(比如,缩小到四分之一以下)

—— 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社会已经基本具备了向无阶级社会过渡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如果资本主义时代的劳动者每年劳动2400个小时(一年工作50周、每周48小时);未来社会主义如果能够将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缩短四分之三,那么,一个劳动者一年就只需要劳动(指生产劳动)600小时(一年工作20周、每周30小时),其他时间,都可以自由发展。

那么,什么是全体人口的“基本需要”?显然,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条件下人民的“基本需要”不应该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为了垄断资本的利润而人为刺激出来的各种消费欲望。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条件下的“基本需要”,应当是指在自然规律许可的范围内为了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体力和智力充分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具体来说,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获得有充足营养的食物;
2 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将预期寿命提高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比如,80岁;不应该也不必要不惜任何代价提高预期寿命);
3 全体社会成员都得到充分的受教育机会,都能完成16年左右的学校教育(即都能完成高等教育,其中一部分可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 全体社会成员都获得可以满足其正常生活需要且与其尊严相符的居住条件 (比如,每户100平方米以上)
5 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便利的交通、通讯工具(具体内容可讨论;比如便利交通,可以主要采取公共交通的办法)

在实践中,可以考虑以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已经达到的物质消费水平为出发点,对其适当调整,取消那些为了垄断资本利润而诱惑劳动人民进行的浪费性消费,增加那些有益于体力和智力自由发展的建设性消费。具体哪些属于浪费性消费、哪些属于建设性消费,可以在发动全体劳动人民讨论以后,以民主方式来决定。然后将总的或者按人口平均的物质消费水平基本固定下来。

怎样普遍地、大幅度地缩短劳动时间?
我们知道,要实现无阶级社会,就必须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而要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就必须普遍地、大幅度地缩短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时间。

所以,要向无阶级社会过渡,关键是要创造普遍地、大幅度地缩短全体社会成员劳动时间的条件。为此,首先,就要了解社会成员的劳动时间是如何决定的。让我们来看下面几个公式:

全社会物质生产总量 = 全体社会成员总劳动时间 * 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

全体社会成员总劳动时间 = 社会成员平均劳动时间 * 参与物质生产的劳动者人数

如果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中,所有社会成员都参加物质生产,那么就有:

全体社会成员总劳动时间 = 社会成员平均劳动时间 * 所有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人数

将这个式子代入上面第一个式子,就可以得到:

全社会物质生产总量 = (社会成员平均劳动时间 * 所有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人数) * 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

如果用增长率的方式来表达,那么,上面这个式子就可以改写为:

物质生产增长率 = 平均劳动时间增长率 + 劳动力人数增长率 +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我们的目标,是要缩短而不是增加社会成员的平均劳动时间。所以,这个式子要进一步改写为:

物质生产增长率 = 劳动力人数增长率 +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平均劳动时间下降率

调整后可以得到:

平均劳动时间下降率 = 劳动力人数增长率 +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物质生产增长率

可见,劳动力人数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正时,有利于平均劳动时间下降;但其他一切条件相等,物质生产增长率的提高不利于平均劳动时间的下降。

应当说,当初马克思和恩格斯确实是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可以一方面实现物质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又大幅度地缩短所有社会成员的劳动时间。

但是,历史经验已经告诉我们,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要在经济增长方面长期持续超过资本主义,不太现实(而且对于未来社会主义来说也不必要)。更主要地是,经过几百年的全球资本主义积累,全球生态系统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为了人类文明得以存续,必须将总的物质生产水平稳定下来并逐步缩小。

比如,我们的目标,是要在大约三代人、70年的时间中将全体社会成员平均的劳动时间缩短到资本主义时代平均劳动时间的四分之一以下。这就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平均的劳动时间需要每年减少2%、每35年缩短一半。

如果物质生产的增长率是零,再假设人口不再增长从而劳动力人数的增长率也是零,那么,只要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2%(这大致符合二十世纪许多国家长期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水平,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就可以实现上述的在70年中将社会成员平均劳动时间缩短四分之三的目标。

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初步胜利后,还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因为中国资本主义对劳动人民的长期残酷剥削,已经使得中国的总人口以及劳动年龄人口在本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中将无可挽回地趋于下降。所以,未来中国在向无阶级社会过渡时所面临的公式将是:

平均劳动时间下降率 =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劳动力人数下降率 – 物质生产增长率

或者:

平均劳动时间下降率 =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劳动力人数下降率 + 物质生产下降率

比如,中国未来的劳动力人数每年减少2%。这样,如果我们仍然想要实现在70年内将社会成员的平均劳动时间缩短四分之三的目标,仅仅靠经济零增长以及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2%就不够了。

一种办法,如果经济仍然保持零增长并且劳动力人数每年减少2%,那么,劳动生产率每年的增长速度就必须提高到4%,才能确保社会成员的平均劳动时间每年减少2%。但是,历史经验表明,这将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想要在长达七十年的时间中始终保持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4%,除非伪造统计数据,否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技术奇迹”上。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实行有计划的经济去增长,使得社会物质生产总量每年也减少2%。这样,全社会按人口平均的物质生产水平将大致保持不变,不会影响对劳动者基本需要的满足。只要继续确保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2%,就完全可以在现实可行的条件下,完成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伟大任务。

所以,未来向无阶级社会过渡,在技术方面的前提就是,首先,确保经济零增长(或者在人口下降的条件下,确保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负增长);然后,确保经济按照既有的技术进步趋势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普遍、大幅度缩短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时间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的、压倒一切的目标,就必然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奠定无阶级社会的基础。

9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还是公平 2024-4-25 14:02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4-4-20 23:56
关于“基本需要”,指的是在自然规律许可的范围内为了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体力和智力充分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

衣食住行+医教信

把信息权新增到现代共产主义的基本人权中
远航一号 2024-4-22 12:54
HAD 发表于 2024-4-22 12:23
“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决定一个社会集团是剥削还是被剥削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因素。

另外一个重 ...

可能会出现你说的情况

但因为你举的例子是农民,通常不会发生外地来的一个“经理人”反而比当地农民更会种地的情况。

现实生活中,这个“经理人”更有可能选择垄断销售环节,以商业资本形式攫取剩余价值。
HAD 2024-4-22 12:23
本帖最后由 HAD 于 2024-4-22 12:25 编辑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4-4-22 01:21
如果人口减少一半的话

“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决定一个社会集团是剥削还是被剥削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因素。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个社会集团是否控制劳动过程,在劳动过程中处于支配还是被支配的地位。”

远航老师,这里假设一下:
好比说我十个有农田的农民,雇佣一个经理人来管理一个农联公司(为了更好的种更适合市场的农作物以及销售),照样是农民自己下田
1.这个经理人是不是控制了这个农民的劳动过程?
2.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这是不是强化了脑体分工?农民会不会越来越依附于这个经纪人?农民作为资产的独立所有者,雇佣经理人的行为是不是和本文说的资本家或股东不参与具体经济生产,雇佣一些经理来处理公司运行问题的情况?
3.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的一个农民集体经济体,农民集体需要一个经理人来运行公司,于是需要这个经理人控制他们的劳动过程,对吗?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不会形成一个独立的经理人阶层?
远航一号 2024-4-22 01:21
报与桃花一处开 发表于 2024-4-21 13:39

也就是把国内生产总值削一半?

如果人口减少一半的话
主席的学生 2024-4-21 20:51
虽然在一些地方掺杂私货,有点偏了生产力论,但考虑到是国内学术环境,也只能这样了,的确是对脑体分工问题有深入的论述,最后把所有制的重要性和暴力的决定性作用也提了一嘴,似乎在阴阳我国的各位红二代企业家,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
报与桃花一处开 2024-4-21 13:39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4-4-21 00:09
以中国为例,将劳动者现在的物质消费总量稍加调整固定下来。

现在劳动者消费与固定资本折旧之和约占国内生 ...
理论上可以将全社会生产及劳动时间减少一半而不影响劳动者消费

也就是把国内生产总值削一半?
指鸭为鼠 2024-4-21 11:44
本帖最后由 指鸭为鼠 于 2024-4-21 11:45 编辑

斯大林的定义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阶级上是完全一样,没有什么上层建筑决定阶级的说法
小生产者在生产资料上因为劳动技能和劳动努力程度上会出现分化,导致一部分小生产者会积累更多自己的劳动成果,而另外一部分小生产者户破产,于是前面的小生产者就会转变为地主或者资本家,后者就变为雇农或者工人,但是他们的阶级区分并不在于技能和努力的区别而是结果,就是前者和后者发生关系后产生的,复杂劳动者积累的财富和小生产者一样不是剥削来的,而是努力或者头脑聪明获得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只有当他把这种积累用于资本后去雇佣工人,这时他的身份才会变化为资本家,并且有了剥削,而不是他们作为劳动者就在剥削其他劳动者(所谓的简单劳动者)
中国资本主义复辟后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产生和西方还不一样,他是通过掠夺国有集体资产来实现的,并不是什么小生产者的分化导致的
把现代资本主义下一些高层管理者看做单纯劳动者是不对的,他们是官僚,是资本家授权的,可以参与分享剩余价值的,但是大多数技术和管理劳动者并没有参与分享剩余价值反而自己就被剥削的
指鸭为鼠 2024-4-21 11:16
本帖最后由 指鸭为鼠 于 2024-4-21 11:21 编辑

马克思在谈分工决定阶级时是把分工和私有制同等看待的,楼主就搞不清了
结果试图说明复杂劳动也剥削简单劳动了,就是狗屁不通

生产资料决定阶级是马克思的一惯思想,在说分工决定阶级时,马克思把分工等同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私有制的
楼主认为是阶级二重决定论简直是胡说八道
其次生产资料决定也不是什么上层建筑决定



指鸭为鼠 2024-4-21 10:55
不懂马克思说的分工是什么意思,其他的论述都是无稽之谈
远航一号 2024-4-21 00:11
也可以一开始只是停止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生产总量不变,一个时期内许可劳动者物质消费水平适当提高

然后仍然假设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2%,70年后就可以将社会平均的劳动时间缩小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四分之一。
远航一号 2024-4-21 00:09
以中国为例,将劳动者现在的物质消费总量稍加调整固定下来。

现在劳动者消费与固定资本折旧之和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

所以,理论上可以将全社会生产及劳动时间减少一半而不影响劳动者消费。

然后,再假设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2%,而物质生产总量保持不变,那么,35年后,就可以将社会平均的劳动时间减少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四分之一。
远航一号 2024-4-21 00:00
实践中,可以以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已经达到的物质消费水平为出发点,对其适当调整,取消那些因资本家牟利而诱惑劳动人民进行的浪费性消费,补充有益于体力和智力自由发展的建设性消费。

然后将总的物质消费水平固定下来。
远航一号 2024-4-20 23:56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4-4-21 00:03 编辑

关于“基本需要”,指的是在自然规律许可的范围内为了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体力和智力充分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获得有充足营养的食物
2 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将预期寿命提高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比如,80岁;不应该也不必要不惜任何代价提高预期寿命)
3 全体社会成员都得到充分的受教育机会,都能完成16年左右的学校教育(即都能完成高等教育,其中一部分可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 全体社会成员都获得可以满足其正常生活需要且与其尊严相符的居住条件 (比如,每户100平方米以上)
5 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便利的交通、通讯工具(具体内容可讨论)



远航一号 2024-4-20 23:48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4-4-20 23:33
上次西西弗斯网友问:

这里再给一个更加简洁明确的答复:

只要社会物质生产的总量已经大大超过全体人口的基本需要,从而当全体社会成员都参加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时,再经过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比如,在几十年内)的逐步提高,就可以将全体社会成员平均的劳动时间缩小到资本主义时代劳动者平均劳动时间的一小部分(比如四分之一以下)

—— 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社会已经基本具备了向无阶级社会过渡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远航一号 2024-4-20 23:33
上次西西弗斯网友问:

我另外有一点和脑体分工有关问题的想问远航主编,就不另开新帖了:何以确定今日的生产力已足以消灭脑体分工?何以确定我们在本世纪的革命后建立的不是又一个社会主义契约呢?我在红中网查过关于这个问题的资料,发现红中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相当的不充分
远航一号 2024-4-20 23:31
我们总结历史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认识到仅仅消灭私有制、消灭市场,是不够的。但不能由此跳到另一个极端,幻想靠所谓市场经济、不消灭私有制,也能消灭阶级。

无论如何,消灭私有制、实行计划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步。

有了第一步,才能开始有计划地在全社会普遍地、大幅度地缩短劳动时间,消灭脑体分工,到达无阶级社会。
远航一号 2024-4-20 23:26
我们说,只要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就必然产生阶级

并不是说生产资料所有制不重要

只要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不可能消灭商品生产(市场经济),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就必然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最终生产资料集中在富者那里,从而社会分裂为阶级。这也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过的阶级产生的另外一条途径。

除了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以外,只要全社会大多数劳动者都陷入永无止境的市场竞争、“勤劳致富”的竞赛(内卷),也就不可能普遍地、大幅度地缩短劳动时间,不可能消灭脑体分工。
远航一号 2024-4-20 23:18
作者认为,少数人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可以理解为少数人对“复杂劳动”的垄断

这个思考是有益的
远航一号 2024-4-20 23:16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4-4-20 23:13
列宁,伟大的创举

如上,关于阶级划分的标准,列宁提了三点(并非只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一点):

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
取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

最后落实到一个集团是否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远航一号 2024-4-20 23:13
列宁,伟大的创举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查看全部评论(28)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23:27 , Processed in 0.031524 second(s), 17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