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评韩毓海《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

2012-10-14 20:42| 发布者: 而东| 查看: 1582| 评论: 0|原作者: 心在左边跳

摘要: 所谓善恶,是“好人”们的逻辑,而马克思主义把这种历史观整个的放在批判的靶心。因此,老马从来没有说过:历史是以“恶”来推动。这不过是韩先生的私货。相反,“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好人”们要保留和扩大资本主义“好”的一面,固然是反动;可反过来,韩先生却认定是资本主义“恶”的一面在推动历史,那么这种“坏人”的历史观同样是反动的。 ... ... ... ... ... ... ...

新闻出版总署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韩毓海的新作《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7月份就上市了。定价39,还是等等电子版吧。我一向觉得,书就应该看盗版。有人讲,没版权,作者就没心情写了。呵呵,没心情就不写嘛,谁让你写了?真要忧国忧民,尼玛憋死就不信你不吭气儿。

 

新作的序言倒是在网上有。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xwh/shsc/article_2012041357489.html

 

看后,就想起去年有位同志跟我讲的一个“革命方案”。其中提到怎么弄垮欧美。同志的锦囊妙计是向欧美继续输出巨量商品,撑死他们,挤死他们。欧美淹没在中国商品的汪洋大海中,资本主义就挂鸟。

 

我当时调侃到:“中国制造”,既要数量大,便宜,还得质量好科技含量高,我们又不是火星人,要完成这个任务,不还得压榨工人么?现在老板压榨成这样也不过如此,你的“社会主义政权”还想压榨到什么程度呢?你把欧美当靶子,你想过自己就是工人的靶子么?工人能买你帐么?

 

其实这“革命方案”换个角度看倒是另外一个课题,即国际资本市场是如何倒逼社会主义政权的内部阶级斗争。要这样探讨倒是有意义,我们不妨就放到《左王笑传》去,接下来就要谈及“商品”了。可要指望“输出商品”来搞垮西方,还是省省吧。

 

考虑到这位同志有丰富的实际斗争经验,我姑且把他的妙计视为一时糊涂,一笑了之。但今天看来,他的专利被韩毓海给抢了,而且更为“严谨”更为“煽情”。

 

傻逼是不可能当河蟹狗腿子的。那么韩毓海只能在装疯扮傻。字里行间,为河蟹千秋万代而教化子民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可谓机关算尽,可谓煞费苦心。

 

我们一道欣赏这篇序言吧。

 

*************************************************************

 

一,历史用“恶”来推动的吗?

 

序言的第一部分,韩先生借着老马,把“好人社会主义者”批了一通。这倒是没错。这是每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入门ABC。要入这个门,就得先答对这道题:你为啥要跟着老马走?因为“良心”?因为“同情劳动者”?因为“想替穷苦人做点什么”?还是你已经明白了自己是什么人!

 

社会还是“好人”多。“好人”们不停的受到惊吓。一面是因为“政府”,一面是因为“暴民”。但总的来说,“好人”都希望“政府”能稍微好点,于是“公知”就成了“好人”的代言人,他们每天都在向“政府”提出各种“建设性的意见”。比如:

 

卢麟元要河蟹加税,无需考虑,准奏!

 

张宏良要河蟹搞文革,河蟹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应,准奏!

 

苏拉密要河蟹尊重农民工,河蟹以“资本下乡”和“城乡一体”回应,准奏!

 

所以,韩先生以批判“好人社会主义”为全文开头,确实让我们眼前一亮,也颇为困惑:这可以给河蟹献礼么?这份礼河蟹能收下么?但接下来,我们明白,河蟹没看走眼。

 

首先,韩先生正确的指出蒲鲁东企图保留资本主义“好”的一面,而企图铲除“坏”的一面。(他没有引用原文)

 

然后,韩先生同样正确的指出“社会主义”不是为了行善。(他同样没有引用原文)

 

最后,他还是没有引用原文,而是跟前面用了一样的口吻---“马克思指出”,“马克思断言”-----推动历史发展的是恶而不是善,造成变革的,正是社会的“坏的一面”,而绝非“好的一面”。

 

最后是错的,用2个正确掩盖1个错误。所谓善恶,是“好人”们的逻辑,而马克思主义把这种历史观整个的放在批判的靶心。因此,老马从来没有说过:历史是以“恶”来推动。这不过是韩先生的私货。相反,“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好人”们要保留和扩大资本主义“好”的一面,固然是反动;可反过来,韩先生却认定是资本主义“恶”的一面在推动历史,那么这种“坏人”的历史观同样是反动的。

 

韩先生可能会辩解:他把“工人阶级”视为资本主义的“恶”。可这完全是穿凿附会,生 拉硬扯。在老板看来,不觉悟的工人(比如那些嚷嚷着要跟公司一块成长的傻逼)在感动中国,只有觉悟工人(失败,懒惰,冥顽不化者)才是“恶”。即便如此, 也谈不上觉悟工人推动历史进步。是劳资对抗,残酷的斗争,推动社会进步,一个巴掌岂能拍响?放着明确的概念不用,非得用蹩脚的“比喻”修辞,岂不怪哉?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小聪明么?不是的。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会明白,韩先生推动历史之“恶”是另有所指的。

***********************************************

 

二,人类历史运动是生产和交换的“扩张性破裂”吗?

 

老马的书我也算是读了一点,目前为止,还没有印象看到过“扩张性破裂”的表述。韩先生却言之凿凿:马克思确实将人类历史的运动表述为生产和交换的“扩张性破裂”。说一万句“确实”不如写上引文出处吧。

 

如果是你总结出来的,那就直说你的观点嘛。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也即辩证唯物史观,是否可以总结为“生产和交换的扩张性破裂”呢?

 

韩先生是这么理解历史的:人类在不断的生产,比如避孕套之类的,人类同时在不断的交换,比如换妻,到最后,避孕套随便拿,女人随便操,然后“砰”的一声,尼玛社会就“破裂”鸟,“鲜红的太阳就照彻全球”鸟。

 

人是怎么生产的呢?奴隶在生产时,皮鞭随时抽过来;雇农在生产时,地主狗腿子会跑来催租或者服徭役;工人在生产时,工头们随时在考核绩效。请问韩先生怎么看?

 

人是怎么交换的呢?奴隶主在交换奴隶,地主在交换田契,老板在交换有价证券,另外,又是什么力量在保证交换的顺利开展呢?请问韩先生又怎么看?

 

既然韩先生谈到了《哲学的贫困》,还骂了蒲鲁东。那想必对这句应该不陌生吧:

 

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

 

这句如此精辟凝练,如此有名,我就不需要向韩先生指明具体出自第几页了吧。

 

那么,在“文明社会”中,始终伴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到底是什么呢?

 

工人每时每分每秒都感受到“生产”的同时会发生什么。

 

小贩每时每分每秒都感受到“交换”的同时会发生什么。

 

同理,老板们,有价证券的掮客们也能完全感受到。可我就整不明白,叶小姐,韩先生这类知识分子们为啥对常识如此低能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身处后方吗?

 

韩先生给我们描绘一幅诗情画意的历史画卷:生产力就跟水一样倒在一个杯子里,杯子容 纳不了,水就溢出来了,然后新社会就来了。他还优雅的说,那杯子就叫“社会关系”。你在掩饰什么呢?既然你提了“生产力”,为何不提对应的范畴:生产关 系?而改为模棱两可的“社会关系”呢?莫非你写了书拿了版税买了豪车,就从“内部撑破”了你的“夫妻关系”(也是社会关系哦)?对对对,这事儿还真可以 有。

 

还请韩先生拿起《哲学的贫困》,里面还有一句有名的话:

 

资产阶级运动在其中进行的那些生产关系的性质绝不是一致的单纯的,而是两重的;在产生财富的那些关系中也产生贫困;在发展生产力的那些关系中也发展一种产生压迫的力量

 

任何社会阶级都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反过来阶级斗争又在不断塑造出现存的生产关系。因 此当我们提到“生产关系”,那本身就是“斗争”,“暴力”,“血腥”,“尔虞我诈”,“残酷”的同义词;当我们提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就是在讲生 产力的发展导致阶级斗争的激化,最后塑造出现存的生产关系来。即生产力是以阶级斗争为中介决定生产关系。可韩先生却浪漫的用“社会关系”来取而代之,你想 当鸵鸟吗?看不了恐怖片就回家搂女人睡觉嘛,出来蒙人干嘛涅。

 

韩先生对老马貌似很有感情,那更不应该忘记老马的自我评价:

 

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 中阶级的存在还是发现这些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叙述过这种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对这些 阶级作过经济的剖析。我新做的工作就是证明了:(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的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 专政本身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达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你看,老马很暴力,而我这小喽啰却有点黄,不管怎样,都与韩先生的知识分子审美情趣相距甚远,收起你的酸臭气吧。

三,《资本论》是在探讨“商品扩张”和“货币扩张”吗?

 

韩先生的新书据说适合四类读者阅读:党政机关人员,高校老师,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者。前3类除非发论文所迫,是不会翻《资本论》的,最后一类忙着在时政论坛挥斥方遒,也没空读。所以韩先生介绍起《资本论》的体系架构,肯定让读者们膜拜。

 

但另一面,《资本论》作为无产阶级的圣经,自觉去学习的穷比为数不少。更妙的是,更多的穷比是在日常劳动中直接的本能的把握了《资本论》的内核。知识分子理论上吵几年没明白的东西,都赶去打工一个月估计就没啥疑问的了。

 

我们学习《资本论》,这也是一种生活所迫。不读也不想,那指定帮人数钱还傻乐。边读边干,那就心明眼亮。所以,还请韩先生不要在穷比面前掉书袋。一掉就难堪,何必呢?

 

他对《资本论》的总结,完全是扯淡的。哄哄那四类读者还可以,哄我们就难了。

 

他是这么说的:

资本主义的命运,就取决于其与生俱来的“扩张本能”,这种扩张采取了两种基本形态:其一是生产品的扩张,其二是货币发行量――即“流动性”的扩张。《资本论》的头两卷主要探究了第一种扩张形式及其后果,而《资本论》第三卷,则集中阐释了后一种扩张及其后果。

 

噢,原来《资本论》研究的是“增产”和“发钱”。这两课题需要老马研究吗?我老板就是高手啊。我老板啥时候成了无产阶级导师?

 

我早就怀疑知识分子们读的《资本论》跟俺们不一样,也许属于限量发行精华版,也许只是封皮写着《资本论》,里面是哈佛MBA教程。否则,这么明白的玩意咋能被他们整出屎,进而长出屎壳郎来呢?

 

资本主义的命运,取决于其扩张本能?

 

-----看完《资本论》能得出这结论,真是匪夷所思。如果二战时苏联人也这么想, 那韩先生现在每天都得喊:嗨,希特勒。原来法西斯德国的命运,取决于其扩张本能。就是讲,苏联人啥时候能获胜,得看德国人的心情了,他们啥时候困了累了喝 红牛也不顶事儿,红军就可以反攻了。同理,社会主义啥时候才能出现呢,这取决于老板们啥时候觉得赚钱累了。

 

这不是我们栽赃,在下面韩先生还会对这个论点有更加深入的阐发。但他这一套对我们是不适用的。在我们看来,成败取决于东风啥时候压倒西风,西风啥时候压倒东风。老实讲,无产阶级也有“扩张本能”,都不是省油的灯。

 

资本扩张的两种基本形态---生产品扩张和货币扩张?

 

----看完《资本论》能得出这结论,真是匪夷所思。资本既不是商品,也不是货币,这本来是《资本论》的常识。如果要授课,这一点在第一节课的小测验就会考到。整不明白大学者韩先生咋连入门都谈不上,更可笑,他居然连“商品”都不提了,变成了“生产品”。

 

老天,“生产品”和“货币”在人类“文明史”上一直都在“扩张”:原来要啃树皮的, 后来就有了满汉全席了;原来捡贝壳的,后来就玩银子。韩先生为啥不索性说人类从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呢?如果回答“资本就是商品和货币”要得0分的话,那么 回答“资本就是生产品和货币”就得倒扣分了。

 

资本是什么呢?资本是怎么扩张的呢?韩先生要是真看过《资本论》,哪怕浏览过,那应该对如下的几段不会陌生吧。

 

-----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按:以上回答了“资本”是什么

 

-----资本关系以劳动者和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资本主义生产一旦站稳脚跟,它就不仅保持这种分离,而且以不断扩大的规模再生产这种分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受到 在它的发展阶段以外的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是,它的趋势是尽可能使一切生产转化为商品生产;它实现这种趋势的主要手段,正是把一切生产卷入它的流通过程;而 发达的商品生产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产业资本的侵入,到处促进这种转化,同时又促使一切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使生产 者转化为雇佣工人的历史运动,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者从隶属地位和行会束缚下解放出来;对于我们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来说,只有这一方面是存在的。但是另一方 面,新被解放的人只有在他们被剥夺了一切生产资料和旧封建制度给予他们的一切生存保障之后,才能成为他们自身的出卖者。而对他们的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 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按:“生产品”和“货币”的扩张,存在于老板的账本上;而“血与火”的文字和“被剥夺的历史”却让穷比们刻骨铭心

 

-------要使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充分表现出来,要完成劳动者同劳动条件的分离过程,要在一极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在另一极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 佣工人,转化为自由的“劳动贫民”这一现代历史的杰作,就需要经受这种苦难。如果按照奥日埃的说法,货币“来到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那末,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按:最后这句被好多“左派”拿来作为对当代社会的道德批判,只是他们对前半段视而不见)

 

按:以上回答了“资本”是如何扩张的

 

韩先生,你觉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么?一切清清楚楚,朗若白昼,犯得着用你的私货来“解读”么?

 

什么什么?你们要问我引文的出处?呵呵,就不告诉你们!有空就慢慢翻吧。

 

如果列位看官觉得还不够爽,那就再引用书中的一个例子:

 

-----威克菲尔德在殖民地发现,拥有货币、生活资料、机器以及其他生产资料,而没有雇佣工人这个补充物,没有被迫自愿出卖自己的人,还不能使一个人成为资本家。

他向我们感慨地说,皮尔先生把共 值5万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澳洲的斯旺河去。皮尔先生非常有远见,他除此以外还带去了工人阶级的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一到达目 的地,“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可怜的皮尔老板哟!被3000名英国工人扎扎实实骗了一遭。人家给你打工,不是为了挣工钱,而是要混一张澳洲绿卡!澳洲地大物博,能当小业主还犯得着帮你打工么?

 

我突然想起了老朋友二比神,他说生产资料没有意义的,靠“构思”就可以了。我跟他讲:你为啥不呆在家里“构思”呢?你老板就跟皮尔先生一样嘛,你为啥不学别的工人一哄而散自己当老板呢?你还给他打工,岂不犯贱?

 

因此,资本就是这么一种社会关系,他让穷比只能成为穷比,除了打工别无他法。其实对这点,哈耶克比韩先生还要高明。

 

哈耶克认为:我们必 须首先打破一个关于雇佣阶级(the employed class)发展的神话;尽管只有马克思主义者彻彻底底地信奉此一神话,但是此一神话所产生的一般影响也已达到了混淆视听的地步。这个神话认为,无产阶级 的出现,乃是剥削过程的结果,因为正是在这种剥削的过程中,大众被剥夺了曾经使其能够独立谋生的物资财产。但是,事实却与此完全相反。在现代资本主义兴起 之前,大多数人建立家庭和抚养孩子的可能性,乃依赖于对房产、土地及必要的生产工具的继承。后来,那些并不从其父母处继承土地和生产工具的人之所以得以生 存和传宗接代,则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即富有者以增大雇佣者人数的方式来使用其资本的做法,不仅对其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利可图的。如果是"资本主义创造 了无产者",那么它也是通过使大多数人能够生存和传宗接代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的。

 

这段出自《自由秩序原理》第八章《雇佣与独立》。老哈的意思是,“雇佣阶级”不是被 剥削而造成的。在古代,人们一般通过啃老(继承房产土地和生产工具)而建立家庭和抚养孩子,而在资本主义时代,人们觉悟更加高了,觉得给老板打工而不是啃 老也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儿了,于是人们每天都开开心心上班去。

 

老哈的论证说了跟没说一样。他是用“有利可图”来概括资本扩张的。比如你家的档口附 近出现了黑社会,对小贩最“有利可图”的就是按时交保护费,从而获取“不挨揍”的“利”。因此,在老哈冗长的思想体系中,“有利可图”这种市侩的语言比比 皆是,表达的是一种“自然的强制”-----当然,老哈反复声明这玩意不算强制。

 

纵使这么荒谬,但老哈总比韩先生高明。起码他不会认为资本是“生产品”和“货币”,起码他觉得资本扩张的核心在于营造一个让人“有利可图”的社会关系,在这里面,理性人都会乖乖去上班。

 

《资本论》一二卷讲的是“生产品的扩张”,第三卷讲的是“货币的扩张”?

 

----看完《资本论》能得出这结论,真是匪夷所思。既然韩先生对《资本论》的理解完全不入门,那我们就不要指望从他的体系介绍中获取什么教益了。那不过是他自己的体系,是他自己的私货。

 

韩先生,学习《资本论》的人还没死光,而且还在增多,让我这样的“喽啰甲”讲讲“体系”吧。

 

第一卷:把商品放在一切私有制的基石的地位,剖析这个最基本的私有制细胞,并引入“劳动的二重性”和“无差别人类劳动”的概念。接着介绍最一般的商品流通和最一般的货币。之所以称为“最一般”的,因为这是私有制共有的。

      

然后论述资本主义商品的特殊性。论述了“价值增值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最后指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最后为下一卷做铺垫,论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引入了“剩余人口”的概念。

 

第二卷:分别论述“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态的循环过程。指明资本就是以这三个马甲交替出现,就跟资产阶级学者用“左”和“右”两个马甲交替出现一样。这是空间上并存(左右派并存),时间上相继(哈耶克和凯恩斯轮流值班)的过程。

     

接着论述“资本周转”,探讨“周转”对预付资本的影响,对剩余价值的影响。向亿万穷比指明:老板货如轮转跟穷比收入是没有关联的。

     

最后为下一卷做铺垫,论述了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指出即便 在特别选取的初始参数下,资本主义要顺利进行“简单再生产”也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的危机从简单再生产阶段就出现了。同时还指出两大部类平衡的原则,这成 为日后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平衡表”的理论基础。

 

大伙看看,一二卷跟所谓“生产品的扩张”有半点关系么?其脉络不是从“生产品”,而是从细胞“商品”出发,进而是私人资本,再而是社会总资本,从简单再生产出发,最后到扩大再生产。

 

接着第三卷,就是高潮了。可以想象,如果老马在1,2卷就搁笔了,那依然有好多问题没法解释。

如果把“剩余价值”视为私人老板在阶级斗争中取得的成果,那么就得进一步论述作为私人老板的综合----资产阶级,这个阶级是怎样联合在一起的,是怎样获得成果的。

 

反过来,如果把“工资”视为某部分工人被私人老板压迫的指标,那么就得进一步论述作为工人的综合---无产阶级,这个阶级是怎样被整个资产阶级所奴役的。

 

可以说,如果读者只是为了批判一下这个或那个“血汗工厂”,那么读前两卷就足够了。事实上,不少“左派”也是这么干的,他们多半只会读第1卷。

 

但是要形成对资产阶级而不仅仅是“老板”的整体批判,要彻底抛弃所谓“血汗工厂”的概念(这概念表明有“不血汗”的人道工厂),那么学习第三卷就有助于你脱胎换骨了。

 

第三卷讲了什么呢?

 

1,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变成利润率。资本周转过程给剩余价值穿上第一件外衣,于是“利润”就取得了一个虚幻的地位,它表现的似乎与工人的劳动过程无关的,表现的似乎跟周转次数有关了,从而表现的跟老板的聪明才智有关了

 

2,利润率如何转变成平均利润率。这是给剩余价值穿上第二件外衣。如果在前两卷中我 们还可以说“价值是价格波动的平均”,那么在这里就完全不适用了---价格怎么平均都不可能以价值为中心点。因为资产阶级用“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扭曲 了价值规律。从此,“价值”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被深深的掩埋了,取而代之的是“生产价格”。而资产阶级的师爷们反过来据此论证“价值”是子虚乌有的,同时他 们也无从解释“生产价格”的来由,进而他们就自觉地从“劳动价值论”这个范畴退了出来,进入到了另一个发展天地:效用论。

 

3,在平均利润率基础上,论证其趋向下降的规律,这是一切资产阶级内部斗争的根源,也是一切小资小业主们抑郁的根源

 

4,分别论证了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是怎么瓜分平均利润的。这是给剩余价值穿上的第三 件外衣。由此向亿万穷比指出:我们的苦难绝不是因为所谓“流通环节多”或者“利息过高”所造成的,进而,公知们天天忽悠的什么简化流通环节,什么争取利率 自由浮动,统统与穷比无关,一切只是分肉

 

5,论证超额利润怎么转化成地租。这是给剩余价值穿上的第四件外衣。由此我们明白,所谓对地产的抱怨,所谓对各种自然垄断的抱怨,所谓对各种“经济强制”的抱怨,都是资产阶级的无聊把戏

 

社会本质就这样被一层一层的包裹起来,转以一堆虚幻的形式,所谓利润,所谓利息,所谓地租,最后反映出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产业资本家,吃息者,土地所有者对无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最后,作为整个乐章的高潮,对亚斯密的“三位一体”公式(即资本,土地,劳动共同创造财富并据此获得相应收入)进行总的批判。可以说,后世的师爷们各种说辞无出其外,悉数揽下。

 

在这些工作的坚实基础上,顺理成章的要论述“阶级”,此时,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与世 长辞,今天我们看到的《阶级》这一章只有寥寥数百字。有趣的是,我们河蟹国某位学者哪天跟捡到宝一样神秘兮兮跟我们讲:知道么?其实老马是不讲阶级的,你 看他《资本论》的《阶级》只有几百字。。。。。。

 

但无论如何,第三卷跟什么“货币的扩张”有什么关系么?

 

韩先生为何要睁眼说瞎话呢?因为“左派”学者力图要论证当代的危机是“金融危机”,当代的危险就是“流动性泛滥”。可见,左右派的立论基础完全一致。只是左派喜欢跑到老马那里倒腾几下,翻出只言片语就兴高采烈跑到右派同行那里显摆。

 

最后还想对韩先生讲,《资本论》还有第四卷,就是马恩全集的第26卷。这也是个宝库。是展示各路资产阶级学者的橱窗,琳琅满目。中国当代各路公知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前世”,当然,韩先生也不例外的,国庆长假,不妨玩玩,看看你前世到底是谁。


(责编:而东)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4 13:00 , Processed in 0.03015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