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制造业逃离中国预示了啥危机?

2012-11-17 05:5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045| 评论: 0|原作者: 张平|来自: 战略网

摘要: 进入2012年,中国外贸加工型企业的好日子似乎已经远去,耐克、阿迪达斯相继将中国的自有生产工厂“外迁”至越南、缅甸等发展中国家,星巴克、佳顿、福特汽车也响应美国政府的号召将全部或部分产能“回归”美国本土,类似的制造业“逃离”中国的消息不绝于耳。有专家对此惊呼,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大潮正在降临。 ...
制造业逃离中国预示了啥危机?
2012-11-16 11:38  作者:张平 
  进入2012年,中国外贸加工型企业的好日子似乎已经远去,耐克、阿迪达斯相继将中国的自有生产工厂“外迁”至越南、缅甸等发展中国家,星巴克、佳顿、福特汽车也响应美国政府的号召将全部或部分产能“回归”美国本土,类似的制造业“逃离”中国的消息不绝于耳。有专家对此惊呼,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大潮正在降临。
-
  在此之前,全球范围内出现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事件:第一次在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家转移。第二次在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三次在80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于是自9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成为第三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据统计,1992-2007年,中国连续成为发展中国家吸纳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累计利用外资超过8200亿美元。从那时开始,中国逐渐成了“世界工厂”的代名词。
  但是好景不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开始启动,中国制造业便成了受冲击最大的行业。据WIND统计数据,以制造业为主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2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近15%。中国企业联合会的研究报告也表明,中国制造业正遭遇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空心化”困局。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于原材料、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低端制造企业为寻求利润空间被迫转移到成本更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导致本土的就业机会减少和制造业产业升级速度的放缓。其二,制造产业自身缺乏核心技术,形成了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现在又遇上国际贸易条件恶化,在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下,盈利空间自然也难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更是无从谈起。
  回顾前三次产业转移,主要是受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分工细化的影响,企业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要求都不高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这样可以利用该地区的廉价资源,以便更好的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这是一种主动战略转移。而本轮第四次产业转移主要是在中国当前迅速飙升的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成本的挤压之下,企业利润空间严重压缩,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寻求生存性的转移。当然也有部分在华的外资企业响应美国政府的“再工业化”的召唤,回流美国本土。不过当前制造产业集中流出中国已是大势所趋,这对于正处于经济增速放缓过程的中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现在的状况是,中国将面临既失去了低端制造业,又登不上高端制造业双重困境,制造业所面临的压力将前所未有。可能有些专家不屑的认为,该走的让他走,不要过多干预,待到“腾龙换鸟”之后,中国反而可以潜心下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表面上看,这种观点既带有一定普遍性,也确有一定道理。试想,如果中国还继续与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家拼低成本,不仅将牺牲更多的资源、环境以及低工资报酬为代价,而且我们的经济结构转型又何时能实现呢?
  但细想一下,这种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知道,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终结,未来必将逐步走向“适度增长”的时代。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超高速增长”一下走向“适度增长”的转型之路将无比艰难,这两种模式之间的转换需要一个自然的、漫长的、渐进的过渡期,而未来制造业能否成功转型,能否避免空心化是其中关键中的关键。历史上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都经历过经济增长速度骤降时期,日本在1973年、韩国和台湾在1997年,而且骤降之后经济增速迄今再也没能反弹回来。所以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同时转型的难度系数之大可想而知。
  中国能否逃脱这个规律,关系到经济未来能否健康且可持续发展。因为中国经济一旦因第四次产业转移而出现增速骤降,那么中国的2-3亿的农民工就业问题该咋办?所以面对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政府绝不能袖手旁观,要在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一、利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引导低端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其二,政府应适度削减一些投资项目,省下的资金用以支持东部地区制造企业的设备改造和产业升级。其三,通过出口退税、削减税费、简化行政审批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优化企业生存环境,毕竟中国制造业只有先活下去,才能谈产业升级,所以地方政府再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房地产上了。其四,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虽然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已经消褪,但制度红利还有潜可挖。
  作一个形象比喻,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就像一场洪水来袭,处于低洼地带来中国制造业唯有赶紧往上爬,才有一线生机,但求生需要有个过程。作为政府部门既要想办法延缓洪水流入的速度,也要尽力拉扯制造业一把。要知道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依赖于制造业,而绝不是房地产业。如果这些中国制造企业都落个小命不保,那产业升级和中国制造就都将没有未来。

(责任编辑 玉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08:18 , Processed in 0.01543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