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中国经济走入死胡同?

2012-12-13 02:32| 发布者: 而东| 查看: 1315| 评论: 0|原作者: 红色经济观察

摘要: 中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十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降。这是绝对量下降,利润率自然下降。这是否是中国长期资本积累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


而东按:

资产阶级媒体看到了资本主义的严重矛盾,但是他们提出的方案却一向是倒行逆施的。

远航一号按:

这篇发表在12月11日《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原标题“中国经济走入死胡同”,很有些看头。我们在原文后面补充了专业评论,供广大读者参考。


中国经济走入死胡同

DIANA CHOYLEVA

对于中国企业界来说,舞曲已经放完。今年中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可能会出现十多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并可能造成失业,使经济增长迈向消费驱动的必要转型难以实现。投资过度、实际利率突然升高、全球经济增长减速,所有这些因素都让企业不堪重负。

问题在于政府的政策。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北京推出一轮蔚为壮观的经济刺激,但错误地将刺激措施瞄准投资和出口。2004年,投资占经济产出的41%,已经过高;2011年又进一步升高至46%。相比之下,日本繁荣时代的最高投资率只有36%,韩国只有39%。

经济刺激以及所有其他投资或许帮助很多资本密集型企业启动了项目,但项目启动过后呢?在投入这么多资本的情况下,增加的投资恐怕是被浪费掉了。它让企业变得低效,于是产生亏损。

增加的投资关系到效率,因此也关系到经济增长,但看多中国的人士不会告诉你这一点。他们说,相比产值,中国的资本存量水平不高,相比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则更是如此。但中国的资本数额并不说明任何问题,关键在于资本的流动和流向。

中国经济的根本缺陷是它不为自己的消费者服务。高投资率的另一面是低消费,2011年消费率已经从10年前的45%下降到35%。让我们回到经济理论上来:生产是为了消费,投资是为了能够生产更多东西。一个国家不可能无休止地增加投资占产出的比例。

归根结底,中国的经济战略是一条死胡同,因为这些投资在一段时间过后会变得无利可图。到某个时候,企业通过增加投资生产出来的多余产品将卖不出去,从而导致利润大幅下降。今天的中国就是如此。

如果说这还不够严重的话,企业还必须面对其他一些不利变化。中国2008年之后的大规模货币刺激点燃通货膨胀,已经烧到了劳动力市场。2009年以来工资上涨43%,2007年以来按美元计算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增加22%。这抹掉了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成本优势。另外,人民币兑美元也不再处于低估状态。

除了过度投资和工资快速上涨等问题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从2010年末开始,随着北京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实际利率水平也开始上升。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也使得靠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失去了为实现增长所需要的市场。

在这样的环境中,民营企业已经重新评估了它们的投资需求,并有可能进一步削减资本开支。今年夏末北京稍稍放松了货币政策,但这只对大型国有企业有帮助,而大型国企并不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或许也对产业扩张稍稍有所助益--正如本周数据所显示的那样。过去数月,韩国和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的资本商品出口增速也在加快。

但是,如果北京大幅放宽融资条件,像2009年那样实行政府推动的大规模刺激计划,也仍旧不会有所帮助。如果算上国有银行的隐性负债,政府债务负担远高于官方数字揭示的情况。除非让债务负担变得过重,否则北京并没有多少实施刺激计划的空间。

此外,大量资金外流削弱了银行的流动性,从而更难以利用银行为经济扩张提供资金。如果政府推动投资增加,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活动可能会有所改善,但未来经济增长前景会受到更大冲击。

部分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人虽然承认中国存在投资浪费的现象,但他们仍然认为消费者将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确保中国经济仍有非常不错的增速。但如果企业削减投资,消费者收入会随着失业率上升、工资增速放缓而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导致需求不断萎缩,而需求萎缩注定又会增加债务负担、大幅拖累经济增速;此外,这还可能会令金融体系承受重负。

因此,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可能呈现的状况是消费率上升,但整体经济年增速随着投资率下降而降至最高5%的水平。但与看好中国的那些人所想象的不同,消费率上升不会带动经济强劲增长并让中国经济增速维持在接近前些年的水平。

从长远看,经济增速出现类似放缓可能对中国有益,因为经济政策将变得更加理性。如果北京能停止娇惯国有企业,推行改革以确保投资效率,提高家庭收入在产出中的占比,并减少繁文缛节,那么中国经济将在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上实现增长。对于企业来说,它们需要重新调整以面向消费者。相比没有出路的发展模式,中国人民将更欢迎收入和消费的更快增长。

但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是,北京能够认真推行改革,并大幅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但对中共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假设。

(责编:而东)
 
 
红色经济评论:
 
 
而东编辑推荐的这篇华尔街日报文章很有看头,不要作为一般资产阶级学者文章看,可以细细琢磨。作者来自Lombard Street Research,这是有一定声望的资产阶级咨询机构。
 
这篇文章中有这样几个看点:
第一,中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十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降。这是绝对量下降,利润率自然下降。这是否是中国长期资本积累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
 
第二,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死胡同”,但是又认为如果中国认真推行“改革”,长期经济增长率可以稳定在5%;即作者实际上并不认为中国经济将爆发严重危机。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率下降的后果,是资本家大幅度减少投资,触发危机。作者认为,中国政府偏袒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得不到帮助,不堪重负。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11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5%;超过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20.7%。至少就眼前来看,还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利润率已经下降到足以引起危机的水平。
 
第四,但是,如果长期(比如2020年以后)经济增长率下降到5%。那么,设折旧率为5%,资本产出率为3,则“合理”投资率为30%(3 * (5%+5%) = 30%)。所以投资率需要从现在的45%减少到30%,减少1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消费要增加15个百分点。如何增加?如果是工资占GDP份额增加15个百分点,净营业盈余份额就要从30%减少到15%,与产出资本率1/3相乘,可得宏观利润率为5%。历史上,每当美国经济的宏观利润率跌到7.5%以下,都发生大危机。这可能是未来中国资本主义的危机点。
 
第五,这当然不会是作者的主张。但是,如果未来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增强,在一个时期内,工资增速超过GDP增速,这是可能的。
 
第六,作者的实际落脚点是利率自由化和汇率自由化。从资产阶级经济学来说,投资过高,是因为利率过低。但是我们要考虑背后的实际阶级利益。从统计上说,中国的净营业盈余100%用于净投资。换言之,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即中国资本主义是历史上少有的高度生产型的资本主义。这当然不是说中国资本家不消费,而是说资本家消费全部被工人阶级储蓄所抵消,还有余。但是世界上其它资本主义经济并非如此。美国,在好的年份,净投资占净营业盈余的比例不过三分之一左右,现在则不到十分之一。
从剩余价值分配来说,美国的“净利息支付”的比例很大,与企业主收入、公司利润大致相当。近年来公司利润比例上升,但也很少用于国内投资。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来说,中国资本主义中产业资本利润占剩余价值份额很大,而美国资本主义中金融资本份额很大。
 
如果中国利率自由化,国际金融资本就可以大量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直接分享中国巨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目前这些剩余价值主要是落到中国境内的(包括内资和外资)的产业资本手里。
 
如果利率完全放开,估计短期内会出现大量资本进入中国的局面,掀起新一轮真正的投资泡沫。如果是那样,中国就会出现类似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局面,经济危机的条件就会成熟,会提前爆发。
 
估计当局不至于如此愚蠢。但是现在,虽然利率没有放开,所谓影子银行(国家管制之外的私人融资)已经泛滥,据说达到GDP的50%,而且利率畸高。如果当局继续放任自流,完全有可能在私人融资领域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金融泡沫,同时外资绕过各种管制变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如果这种局面继续发展,未来(在李克强任内)也可能形成以私人资本为中心的投资泡沫和危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6 15:58 , Processed in 0.01745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