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工 农 查看内容

警惕资本下乡

2012-12-19 23:55| 发布者: 玉表| 查看: 940| 评论: 5|原作者: 贺雪峰|来自: 贺雪峰

摘要: 厉以宁教授认为应该鼓励资本下乡,其中理由是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样“目中无人”的缩小收入差距,与农民何干?与中国的社会安定和谐何干?
警惕资本下乡
贺雪峰

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在《北京日报》发表题为“双向城乡一体化显露生机”(2012年11月12日)的文章,以他最近调查为基础,讨论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他认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实现社会安定和谐的障碍,应该通过城乡发展一体化来缩小城乡差距.他尤其强调了鼓励资本下乡的重要性。厉以宁教授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他的观点具有极大社会政策影响,因此,笔者对厉以宁教授此文主要观点进行评论。

【一】

厉以宁教授的文章首先讨论了资本与城乡差距的关系,他认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结合创造了财富,从目前来看,三种资本中的任何一种资本都是城市占优势,农村属于劣势。

更严重的是,农村有本事的人都进城了。留在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这些人留在农村种地,产量低,收入少,跟城市相比,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怎么办?厉以宁教授认为,能人外迁是对的,留在农村的老弱病残,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将土地流转出去,比如出租,同时,由政府给他们安置,有些人还可以进行社会救济,这样可以缩小城乡差距。

能人进城了,老弱病残的土地流转出去了,将来谁来种田?厉以宁认为今后种田的主要是以下三种人:

一种是种植能手、种植大户。他们通过转包、租赁的办法,扩大耕种面积,实现规模经营。其他农民要么进城务工经商,要么当雇工。

第二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农民自己组成,土地入股、民主管理、账目公开,领导人员是选出来的。

第三种是农业企业下农村。农业企业下乡租地,采用高新技术,带资本下乡,带技术下乡。农业企业下乡,其中有民营企业,有港资企业,还有台资企业,从农民手中租到了土地,规模经营。要鼓励更多的农业企业对农业进行投资。

厉以宁得出结论:今后中国要改变农民进城这种单向的城乡一体化,要走向双向城乡一体化,愿意来农村经营的就来农村,农民愿意进城打工的就到城里去。这样不但农业生产率会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也会进一步缩小。

【二】

厉以宁教授的观点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资本下乡,农民进城,国家养农村老弱病残。这样既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

但是厉以宁教授的观点有若干缺乏操作性的方面,且似乎颠倒了事情的因果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当前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当前中国有大约9亿农民,其中2亿多人已经进城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大约有7亿人,这7亿人以386199为主,即以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为主,就是厉以宁教授讲的老弱病残。但我们要注意,这个老弱病残,不仅仅是人数众多(占到全国人口一半),而且大部分是具有农业生产能力的劳动力或半劳动力,数量大约是3~4亿,这些人,要么是因为年龄比较大,不合适城市务工,但务农正好,要么是因为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无法离开而呆在农村。这么庞大数量的农民,国家安置得了?养得起吗?

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农村中的农民家庭,一般都存在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一家两代,既务农又务工,获得务农和务工的两笔收入,从而可以维持相对较高的生活质量。如果没有务农机会,中老年父母随子女进城,在目前打工者有限的工资收入下面,他们不可能在城市获得体面生活的基本收入与就业条件。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农民全家进城,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上,要远低于目前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生活质量。

在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进城农民都很难在城市获得稳定就业和有保障的收入,农民进城往往是与城市贫民窟的扩大联系在一起的,原因与制度和政策无关,而只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无法为所有进城人口提供体面生活的收入保障。中国之所以没有大规模贫民窟,是因为中国还有广阔农村地带,农民可以从农业中获取收入,尤其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使在城市无就业优势的中老年农民仍然可以从农业中获得收入。且进城失败的农民可以随时返回农村生活。进城成功,有了稳定就业和有保障收入,农民可以在城市体面生活下去,可以安居乐业,当然好。若达不到?那不要紧,那就返乡,因为返乡可以务农,可以在村庄这个稳定的有预期的熟人社会生活。返乡的基本人权,使中国至今避免了城市出现大规模贫民窟。

在中国农民人口众多,国家根本不可能为如此众多人口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的情况下,让农民退出农业,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看资本下乡。从笔者调查情况来看,资本下乡,一般是不愿种粮的,因为种粮不赚钱。且笔者调研发现,几乎所有规模经营的种粮,单产都不如小农经营。厉以宁教授在文章中所列举的资本下乡,也都是租地种经济作物。资本下乡越多,种经济作物越多,之前可以靠种经济作物赚钱的农民就越少。在农业GDP份额不超过GDP总额10%且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资本下乡,无论资本能否赚钱,客观上都是在与9亿农民争夺农业GDP的份额。本来农业蛋糕就不大,9亿农民来分,9亿农民所得就少,现在资本又在政策鼓励和政府扶持下,进入到农业里面来,资本就将农业GDP的蛋糕切走一大块,所剩更少,农民可以分到的就更少,农民因此只可能更穷。

也就是说,无论资本下乡能否提高农业生产率(这个存疑,至少在粮食生产领域是不存在的),资本下乡都会挤占农民本来不多的农业收益,这个大账算起来并不困难,遗憾的是,厉以宁教授及很多人都不愿意算,很奇怪。

再次,厉以宁教授认为,双向城乡一体化,让资本下乡,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个结论有陷阱。我们一般讲缩小城乡差距,是要缩小市民与农民之间收入及社会保障的差距。现在厉以宁教授的办法却是:让农村穷人进城,让城市资本下乡,这样一来,城乡差距不是缩小了吗?但这样的城乡差距即使缩小,又与弱势农民生存条件的改善有什么关系?反过来,之前农民在农村还至少有一个熟人社会的关系,有稳定的生活预期,有一个农家小院可以居住,生活可以维持温饱,现在进城了,生活不稳定,居住无定所,漂泊、孤独,在城市贫民窟煎熬,这样一来,就导致中国出现城市内的二元结构,这样的城市二元结构不仅对农民有害,而且城市稳定恐怕也会大有问题。

资本有逐利的本能。如果农业领域有利益,资本下乡逐利是一定的。但当前中国农业担负着9亿农民生存的巨大责任,农民需要通过农业GDP来维持当前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劳动力再生产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是中国可以成为全球化中优等生的廉价劳动力的原因,是农民维持基本生存条件的理由,而且是中国农村可以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的重要前提。在农业GDP仍然担负着如此巨大的社会甚至政治功能的情况下,在农民人数仍然极其庞大且必须要以农业收入来获得生存保障的情况下,限制资本下乡就应该是当前中国农村政策和农业制度安排的基本方面。

厉以宁教授认为应该鼓励资本下乡,其中理由是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样“目中无人”的缩小收入差距,与农民何干?与中国的社会安定和谐何干?

2012年12月12日上午

 

(责任编辑 玉表;版面调整:柳实)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逾越寒冬 2012-12-20 05:51
四个字,为了利益!他们趋利,就会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忽悠人民,让人民被欺骗了,还不自知!中国未来粮食问题一定是国家危机和灾难性的问题,请大家好好思考!
引用 龙翔五洲 2012-12-20 01:28
关于城镇化的问题,是值得好好讨论的。我弄不懂,大力否定计划经济和推行市场经济的人们,为什么又大力自上而下地推行(计划)的城镇化,而不按照市场规律自然形成城市发展的问题。是为哪个利益集团服务的?
引用 龙翔五洲 2012-12-20 01:21
城镇化是极右汉奸买办们的另类“土改”

作者: 阿虎


  被极右汉奸买办们绑架的中国,你没看贼盗们现在开出政策来,贼头贼脑含含糊糊唯恐百姓知道底细。
  按照美国人的说法就是:“一次性地永久解决中国问题,实现亚洲和世界的永久稳定”。如果不是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美国为中国设计的“改革开放”路线图进行的十分顺利。第一步私有化几乎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第二步殖民化也已经相当成功,中国在经济上已不再是一个独立国家,被美国人十分自信地称之为是“美中国”。
  估计收割中国的最后一战就是这第三步。大概就是依托“城镇化”彻底肢解中国,使中国的国土破碎化!他们所谓的“城镇化”就是将农民赶出土地,把土地资本化、私有化,以便于可以顺利地一片片“流转”到资本家手里,让资本控制土地!如果真这样下去离烽烟遍地的动乱,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就不远了!它将会使中国的许多大城市出现只有在战乱之国才会有“难民营”,只有在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才会有的“贫民窟”。如果真的那样的话,就和正在动乱的叙利亚一样啦!
  中国人有故土难离,重土难迁的民族习性。可是,改开三十多年来,中国却形成了规模惊人的农民工到处流动迁徙、打工挣钱的“壮观景象”,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30多年来,中国根本就没有解决占人口总数80%的农民的生存出路问题!而现在,他们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却倡导什么“城镇化”,要把他们迁往城市,让他们变成所谓的“市民”。众所周知,生存问题就是工作的问题,就是就业的问题。现在,城市市民的失业人口之多,就业压力之大都难以解决,再把巨量的农民以扩建城市为由弄到城市。你想会有什么效果?
  食物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必须消费品,从而使农业成为一个国家的根基产业。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先发展农业;国家要搞好,就必须先搞好农业。这个道理是那样简单而又颠扑不破,难道还需要什么论证?本来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应该是城市和乡村一体化消灭城乡差别。把农民变成农业工人,大力发展农业,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土地的平整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在土地一体化下,作为一个整体是很容易进行的。
  而现在却是断子绝孙的“分田单干,包产到户”使土地条块分割、化整为零,这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无法使农业向更高层次进化。同时,又为土地私有化、资本化和流转化的“土改”准备了先决条件。经过30多年的积累沉淀,现在是到了他们动手实施罪恶计划的时候了!
  
  当初,放着“金光大道”不走为什么要倒退呢?现在这个答案正式浮出了水面:就是他们为了要最后吃掉改开“红利”和肢解中国的决定性战役,即所谓“城镇化”的土改。“城镇化”也不过是完成这一“战役”的工具罢了!不要会错意了,他们所谓的“城镇化”,是在“城镇化”的幌子下,大搞土地私有化和流转化而已,是把本属于人民的土地让资本家控制!这就是另一种赤裸裸动摇国家根基的土改!中国若不想被肢解,中国人就该醒醒了!!
引用 龙翔五洲 2012-12-20 00:47
厉以宁教授提出的双向城乡一体化设想,其本质是城市和农村的共同资本主义化,非常危险的倾向,值得警惕。
我认为应该:在农村改变土地承包的小农经济模式,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以土地和劳力入股的股份制的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经营以粮为纲以农业为主的养殖业、禽畜业、林业、手工业、食品加工业、制造业、物流业、供销业、旅游业等多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因地制宜地逐步发展大农业,农工联合企业和农工企业集团,以便推行机械化作业和农村水利化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国家继续对农村实行优惠和倾斜政策,逐步发展农村城镇化(住宅和生活设施的相对集中),减小城乡差距。
引用 远航一号 2012-12-20 00:19
这篇文章选得好!

查看全部评论(5)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18:40 , Processed in 0.03552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