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全面评价邓小平的改革开放(重发)

2012-12-20 07:3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567| 评论: 0|原作者: 靳草|来自: 红旗网

摘要: 全面评价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读后感 ) 靳 草 许家屯出走美国后的一九九二年,出版了一本《香港回忆录》,但在大陆一直未见到流传。说来也是有幸,半年前,一位老朋友带来此书向我推荐“值得一看”。于是,我就得以“大快朵颐”,欣赏到这篇奇文大作。    读完此书,通观全文,除了一些有关历史过程梗概的枝叶外,基本上是“似曾相识燕归来”。阅读中,我一直感慨萦怀:一个做了二十七年省委书记、其中 ...
全面评价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  (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读后感 )
靳 草



许家屯出走美国后的一九九二年,出版了一本《香港回忆录》,但在大陆一直未见到流传。说来也是有幸,半年前,一位老朋友带来此书向我推荐“值得一看”。于是,我就得以“大快朵颐”,欣赏到这篇奇文大作。   
读完此书,通观全文,除了一些有关历史过程梗概的枝叶外,基本上是“似曾相识燕归来”。阅读中,我一直感慨萦怀:一个做了二十七年省委书记、其中有六年是第一书记并且还是中央委员的人,对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认识怎么是如此之肤浅片面?但是,许家屯毕竟要比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坦率的多。如果说,许家屯参加中国共产党五十多年终归受到些熏陶而多多少少还有些这个党的风味的话,那么,这点坦率即是其一。这样,我们就容易和作者找到一个共同讨论的平台,而不必要花费很多工夫先去弄清他的真实观点和目的。
   许家屯在全书贯穿始终表明的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及其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充分理解与拥护,提出自己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有:“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中国资本主义还是太少了,需要有一个‘补课阶段’,需要有更多的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大胆放手运用资本主义经验的阶段。”他在极力吹捧所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后,又“特别要提到”:“必须适当地、有步骤地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改革”,以建立起成为“人类共同财富”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也就是说,全面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诠释的多么坦率明快透彻啊!大概就是因为这点“坦率”过早地泄露了天机,这本书就有十年之久不得在大陆流传。也大概由于现在该书宣扬的观点已与当前中国的现实吻合起来,使其为当前的政策造势,就采用“半明半暗”的惯用手法让其流到大陆上来,虽然晚了一点,但还是终于使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政策制定者的天机。
   与许家屯的坦率相映成趣的是,被他极力推崇、钦佩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很有些集  大成的大师风范。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解释,邓小平说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多次重申“四项基本原则”:多次重申“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 … 我们不能允许产生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在做出这些信誓旦旦的承诺的同时,他又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概念作出自己的解释;诸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等等。他设计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说这样可以“先富带后富”。人们对这些逻辑概念的严重混乱、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提出大量的诘问,他以“摸着石头过河”、“多做少说”、“只做不说”敷衍之,继则发明了一个“不争论”把人们的嘴封上。当在改革开放中,党的腐败和资本主义复辟大行其道,人民按照宪法赋予的神圣权利反对他的政策时,他能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坦克压,用机枪扫,还说那些被压被扫的都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而对于那些在他的纵容包庇下发展起来的真正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则把他们几乎全部送回美国“老家”继续大搞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至死也没有象许家屯那样“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坦率清楚的说明自己就是要搞资本主义。但是,他1992年在为了把自己的改革开放变得不可逆转而进行的最后——次冲刺,即“南巡讲话”中,他还是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意图:“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社会主义变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百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般来说,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主张这“三个有利于”的。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具体执行中又不问“姓;‘社’姓‘资’…,这在实际上与资本主义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他在同一年中另一次讲话就更加明确:如果学习和借鉴工业国家的先进管理、先进经验、先进技术,扩大和搞活市场经济是搞资本主义,那我就是最大的走资派。他言之凿凿地说:“而且是走定了的!”这是戏言吗?不,这是“图穷匕首现”的招认!   
社会实践的全部效果,是验证政策、言论及其动机的依据。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浴血奋战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从国内到国外,如果谁还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为了“巩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那么,他不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白痴,就是一个绝无仅有的骗子。社会现实已经做出了权威的结论,  已经打了二十多年的“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还是资本主义的改革开放”的口水官司应该划上一个句号了。这就是我的朋友好象有重大发现而向我推荐许家屯《香港回忆录》的原因。读完此书,我深深感到,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二十多年前就应该向邓小平们讨论清楚、虽然在当时根本无法和他讨论清楚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通过改革开放来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
这是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这才是现在应该认真补上的一课。
为此,笔者提出如下一些问题,做出一些初步的讨论。
   一、旧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这并不是离题甚远、无关紧要的问题。道理极为简单,就是因为新中国是从旧中国过来的。新、旧中国是历史上相连的两个环节,割断历史,就无法认识历史。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对旧中国认识不清楚,我们将无法说清楚新中国的一切问题。
  那么,旧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各民族大致一样,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在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推翻了腐败的满清王朝,但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依然处在这三座大山极为反动、腐朽、残酷、落后的统治之下。   
让我们看一看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描写罢:“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 … 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国之情况,不但无进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势。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 国内军阀暴戾恣睢,  自为刀俎,而以人民为鱼肉,一切政治上民权主义之建设,皆无可言。… 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纷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 吾国人政治上生命为之剥夺,即经济上之生命亦为之剥夺无余矣。  中产阶级频经激变,尤为困苦;小企业家渐趋破产,小手工业家渐致失业,沦为游氓,流为兵匪:农民无力以营本业,以其土地廉价售人,生活日益昂,租税日益重。如是惨状,触目皆是,犹得不谓已濒绝境乎?”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了一生的孙中山先生,在抱着事业未竟的遗憾于1925年撒手西归两年后的1927年,蒋介石即背叛了革命,由此激起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的反抗,开始了十年内战,接着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旧中国,始终处于腥风血雨、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支离破碎、天灾人祸、生灵涂炭、水深火热之中。   
旧中国的工业虽然从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开始,经过了100多年畸型发展,但规模非常之小、产量非常之低。以国民经济经过恢复发展已经达到并超过建国前最高产量的1952年的人均量作为比较,不仅在所有品种中全部低于美国同期的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于2000多倍,而且在大多数主要品种(如钢材、水泥、发电量、石油、布、食糖等)也低于印度同期很多。但就如此之低的工业生产量中,外国资本还占到约70%,国内资本仅占约30%,而在国内资本中,官僚资本又占统治地位,以1946年为例,占到80%。   
旧中国不仅工业规模产量小得可怜,结构还很畸形。生产资料产值很低(约占30%以下),生活消费资料产值较高(约占70%以上)。工业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多半从事一些修理和装配。工业布局极不合理,极少一点工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沿海几个大一点的城市。如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提供的。广大内地几乎没有近代工业,中等以下城市的所谓工业基本上是一些布坊、染坊、酒坊以及铁匠铺一类的手工业,90%以上的县城没有电力供应,火车、轮船、汽车等现代运输工具要在沿海、沿江或大中城市才能见到,县城以下地方的交通运输连胶皮轮的车辆都很罕见,一般都是些木轮的有的还带个铁箍的牛马车、人力车,而最穷的连这样的车子也没有,就是肩扛人挑。   
旧中国虽然有史以来就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但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一直到建国前,封建生产关系占据主导地位。大约占农产总数4%的地主占有全国耕地面积的50%,占农产总数70%的贫雇农仅只占15%。生产方式是传统的个体手工劳动,几乎没有任何机械化作业,更没有电力,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停留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产量很低,如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2162亿斤,平均亩产只有142斤,棉花22斤。全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还不能自给。生活方式也与千百年前没有多少不同。农村中绝大多数人家是用“黑油灯”甚至火把照明,一般的中小地主也要穿粗布、也要吃些粗粮、难得常吃细米白面鱼肉,象肥皂、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是奢侈品,·都要进归,‘是一般的百姓用不起的。经济情况好一些的地主才能住上砖瓦房。广大贫雇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常年吃糠咽菜,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农民不仅要承受地主、富农沉重的剥削压迫,还要受卷入国际市场后己侵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还要承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抓兵抓丁、苛捐杂税。旧中国的万般苦难,尤以农村为甚。
   旧中国虽然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极为落后。总人口中90%以上是文盲。在农村中,数百上千人的村庄有个小学毕业的,就算个“秀才”了。建国前夕,全国仅有普通高校205所,在校生仅有117000人。旧中国36年中(1912—1947)毕业大学生仅约21万人,每年平均约5800人。因此,旧中国科学技术极其落后,几乎没有像样的科学研究机构。很多有志于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也只好到海外飘零。   
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由于教育与科学的落后,整个旧中国的文化是被殖民文化、封建文化、官僚文化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这些反动腐朽文化的奴役、愚昧和禁锢,先进的、革命的思想文化受到极端残酷的封闭、镇压和迫害,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麻痹和毒害,普遍信神、信鬼、信命运。鲁迅把这种旧中国的反动文化统治比喻成“吃人”,算是揭露到骨子里面了。其他许多先进的思想家、文学家也在很多作品中对旧中国做了大量揭露和批判。   
由于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的落后,医疗卫生事业也极为落后。千百年来+各种瘟疫疯狂肆虐流行,整个社会没有任何有效的系统控制机构、规划、措施,劳动人民没有任何医疗保健条件,象结核病、血吸虫、疟疾、天花、鼠疫、霍乱、黑热病、克山病、伤寒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根本无法控制,任其疯狂屠戳戗害广大人民。因此,中国人民被殖民者羞辱的称为“东亚病夫”。再加上自然灾害和战乱连年不断,营养不良,人们特别是劳动人民生命保障能力微弱,建国前的1949年人均寿命只有35岁,低于美国的68.6岁和印度的41岁。在整个旧中国,哪儿的农村没有“乱葬岗”?哪儿的城市和矿山没有“万人坑”?   
“弱国无外交。”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一百多年里,一次又一次的列强侵略,连篇累牍的或明或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协定,记录了旧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羞辱史。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血泪斑斑的历史,至今才刚刚掀过去五十三年。它铭记在还活着的老一辈的记忆中,它镌铸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刻印在卷帙浩繁的文字遗存之中。就仅仅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的祖国,曾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国家落后到了尽头!民族祸患到了尽头!人民苦难到了尽头!四万万人民在水深火热的黑暗泥潭中,煎熬着,挣扎着。这就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   
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懂得历史,才能认识现在;只有懂得历史和现在,才能预见将来。整个现存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不过是历史嬗变的积存而已。失去了历史的记忆,就是失去了思想和智慧的根基。对历史认识上的片面和歪曲,是以后新的曲折和灾难的根源。二十多年来,中国有一股势力,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竭尽其能事,力图掩盖、模糊、歪曲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搅浑搅乱人民的视听。笔者在这里简要概括地描述旧中国,就是为我们清楚地认识新中国,提供一个必不可少的尺度。没有这个尺度,我们怎么可能说清楚新中国的一切事情呢?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前三十年,是成就辉煌还是发展缓慢停滞?     
()、问题的提出     
1949年10月1日,在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新中国建立后,至毛泽东1976年9月9日逝世,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大旗,领导全国人民,又经过27年几乎同样艰苦卓绝的奋斗,把一个贫穷落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了一个具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新中国,成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向往的圣地,以不可战胜的英雄主义气概,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毛泽东时代,亿万人民同声高唱的《社会主义好》、  《我们走在大路上》就是对于新中国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真情描绘。   
对于新中国的成就,不仅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感到由衷的赞扬和自豪,就是包括曾经进行过殊死较量的敌人在内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们,也不得不承认甚至于翘起大拇指。例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总统、总理、首相、其他官员、学者一致评论:新中国的成就“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历史”、“提高了工农的地位”、“是人类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的光辉象征”。其中,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经过大量研究作出这样的结论:“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 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   
然而,也有完全相反的另一种观点。那些被推翻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以及它们的代表,出于自己没落阶级的本能,对于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对于新中国不管多么巨大的成就,它们都会横看竖看不顺眼,狠得咬牙切齿,加以百般污蔑,寝食不安地盼望恢复它们失去的天堂。本来,这是很一般的政治常识,也不必大惊小怪的。但是,这种强烈的完全相反的观点却是来自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对旧中国的苦难和新中国的成就即使不十分精通热悉但也应该基本了解的、曾经长时间担任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职务直至总书记的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就至少有七处记载了邓小平关于在1978年底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二十多年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停滞的观点。他于1987年6月12日会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科罗舍茨时说:“中国社会实际上从一九五八年开始至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牙口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在其他几次讲话中,他说:“从1957年起,我们生产力的发展非常缓慢。… 不但生产力没有顺利发展,反而受到阻碍。”对于新中国的巨大而辉煌的成就,他也有时不得不承认一点,如他也说“当然,同旧中国相比,还是进步了。… 也搞了一些东西,比如原子弹、氢弹,我们搞成功了,洲际导弹我们也搞成了”,但“总的说来,很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耽误了大约二十年的建设时间。… 总的说来没有多大发展。”“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在这里,我们不要看轻这几句话。这是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政策的总根据。邓小平就是根据他的这几句结论而设计并开始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新时代”,并给整个世界都带来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和变化的“改革开放”啊!反差是如此之大,一方面是美国学者的“毛泽东的那个时代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一方面是邓小平的“发展非常缓慢”、“总的说来,很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总的说来没有多大发展。”然而邓小平没有拿出任何事实和道理来说明他的结论。就是由于他这几句话,被中国人民推翻的“三座大山”的遗老遗少以及他们在国内外的同伙和继承人就象抓住了几根救命稻草,开始了对新中国又一轮的攻击、污蔑和谩骂,什么新中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啊、“中华民族的浩劫’’啊、‘‘封建专制”啊、“法西斯”啊、“计划经济死路一条”啊,毛泽东时代所发生的所有缺点错误都被无限夸大后利用起来了,连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罪恶也加到新中国头上了,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让我们来看看具体事实罢。   
邓小平关于中国“发展缓慢停滞”的时间概念是不太清晰的,后限是改革开放的开始是肯定的,而前限有时说是1958年,有时说是1957年,有时说是土地改革以后,还有时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应当肯定,总的是好的”,但根据改革开放的实践看,实际上是把建国后毛泽东时代的一贯的政治路线是彻底否定了的。考虑到毛泽东逝世后的两三年内,中国基本上继承延续了毛泽东时代的路线,邓小平也说他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从1980年搞起来的,因此,本文把建国后三十年与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二年分别作为对比论述。由于资料搜集的困难,大部分资料是从建国后恢复到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52年开始的。为了对比的方便,也把1957年以及1965年、1976年的有关资料列出。
   ()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统计数据。     
    表1、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按可比价格计算)
  年份    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在工业总产值中 轻工业  重工业
  1949    56.3             67.4         40.8                    46.6       30.3
  1952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957    167,8        124.8         228.6                183.2  310.7
  1965    268.3        137.1        452.6             344.5  650.6
  1976    626.6        207.1        1232.2                764.4  2102.2
  1979    845.2        249.4        1734.4                1061.0  2991.6
  表2、全国人口、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人数(年底数,单位:万人)
  年份 总人口  职工人数  城镇个体 合计  全民所有制  城镇集体    个体劳动者人数
  1952  57482   1603                       1580       23     883
  1957  64653   3101                       2451      650         104
  1965  72538   4965                       3738     1227      171
  1976  93717   8673                       6860     1813      19
  1979  97542   9967                       7693      2274     32
表3、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亿斤)
    年 份    粮  食    棉  花    油  料
    1949      2263.6     8.9    51.3
    1957      3900.9    32.8    83.9
    1965      3890.5    42.0    72.5
    1976      5726.1    41.1    80.2
    1979      6642.3    44.1    128.7
表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项目    1949年    1957年    1965年    1976年    1979年;:
原煤(亿吨)    0.32    1.31       2.32      4.83     6.35
原油(万吨)    12       146      1131     8761     10595
发电量(亿度)  43       193       676      2031     2820
钢 (万吨)    15.8    535       1223      2046     3448
水泥(万吨)    66       686      1634      4670     7390
木材(万立方米) 567     2787        3978       4573    5439
化纤(万吨)            0.02       5.01      14.61     32.63
棉纱(万吨)    32.7    84.4      130.0     196.0     263.5
布匹(亿米)    18.9    50.5       62.8        88.4    121.5
硫酸(万吨)    4.0    63.2      234.0      450.8    699.8
纯碱(万吨)    8.8     50.6       88.2      111.7    148.6
烧碱(万口屯)  1.5    19.8        55.6      121.5    182.6
农用化肥(万吨) 0.6     15.1        172.6     524.4    1065.4   
    表格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单位:亿元,统计范围为全民所有制单位)
年份    总  计    合  计    其中国家投资  基本建设投资    更新改造设施投资
1950    11.34    11.34    10.41
1957    151.23                           143.32              7.91
1965    216.90                           179.61            37.29
1976    523.94                            376.44             147.50
1979    710.49                           523.48              187.01   
  表6、各级学校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年份    总计    高等学校    中等学校    小学    中等专业校    普通中学
1949  2577.6    11.7        22.9    103.9    126.8     2439.1
1957  7180.5    44.1        77.8    628.1    708.1        6428.3
1965  13120.1    67.4       54.7    933.8    1431.8       11620.9
1976  20967.5    56.5       69.0    5836.5   5905.5       15005.5
1979  20789.8    102.0     119.9    5905.0    6024.9      14662.9
    注:1、各级学校不包括成人教育。2、中等学校不包括技工学校。
     表7、全民所有制单位自然科学技术人员数
项    目       单 位   1952年    1979年
科技人员总计    万人    42.5    470.5
工程技术人员    万人    16.4    166.7
农业技术人员    万人    1.5    32.4
卫生技术人员    万人    12.6    139.6
科学研究人员    万人    0.8    31.7
教学人员        万人    11.2    100.1   
全国平均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员数    人    7.4    48.5
    工程技术人员            人    2.9    17.2
    农业技术人员            人    0.3    3.3
    卫生技术人员            人    2.2    14.4
    科学研究人员            人    0.1    3.3
    教学人员                人    1.9    10.3
   表8、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元)
  年份 居民消费指数(以52年为100)  全国居民 农民  非农业居民  全国居民 农民 非农业居民
  1952                              76      62       148     100       100    100
  1957                             102     79   205    122.9    117.1   126.3
  1965                             125     100   237    132.4    124.8  136.8
  1976                             161     125   340    166.9     151.4  195.7
  1979                             197     152  406     188.8     168.4  221.8
    表9、建国后五十年工农业交通主要发展指标与速度
    指标       1952年  1979年 2001年  年均增长%1953—79  1980-2001年
    人Il(万人)  57482    97092 127627    —
    原煤(亿吨)0.66    6.35    11.1        8.7              2.6
    原油(万吨)    44    10615   16500        22.5            2.0
    发电量(亿度)  73    2819.5   14780     14.5              7.8
    钢(万吨)     135    3448    15266       12.8             7.0
    水泥(万吨)   286    7390    64000      12.8              10.3
    布(亿米)    38.3 121.5    291          4.4             4.0
    粮食(万吨) 16392.0 32115    45262       2.5              1.6
    棉花(万吨) 130.4  220.7    532.0      2.0              4.1
    油料(万吨) 419.3  643.5    2872       1.6             7.0
    铁路营运里 2.29    4.86    5.76    前26年2.9    后19年0.9程(万公里) (1978) (1997)   
公路里程       12.67  89.02    122.64    前26年7.8    后19年1.7(万公里)
   表10、按总产量计算的1952年中国、美国、印度的经济差距
    项目    单位    中国    美国    印度  比例:以中国为1 美国为    印度为
    人口    万人    57485   17755  36108                  0.31    0.63
    粮食    万吨    16392   15670  5200                0.96    0.32
    肉类    万吨    338.5   1045.  50.9                 3.1    0.15
    布      亿米    38.3    87     42.12                2.27    1.10
    原煤    万吨    6600    46000   3600                  6.97    0.55
    石油    万吨    44      30950   30                 703    0.68
    发电量 亿度    73   4631  “951)58.6                63.4    0.80
    钢    万吨     135    8452   160                   62.6    1.19
    水泥  万吨    286   4239    270                   14.82    0.94   
    表11、按人均产量计算的1952年中国、美国、印度的经济差距
    项目    单位    中国  美国    印度    比例:以中国为1 美国为    印度为
    平均寿命 岁  (1949)35 68.6    41                1.96    1.17
    粮食    公斤    285    882    144                     3.1    0.51
    肉类    公斤    5.9   58.9   1.5                 10    0.25
    布      米     6.7    49    11.7                 7.36    1.75
    原煤    公斤  114.8   2593  99.8                 22.6    0.87
    石油    公斤    0.8    1743  0.8                     2264    1.08
    发电量  度    12.7    2608  16.2                     205    1.28
钢     公斤    2.4    476   4.4                      203    1.89
水泥    公斤    5      239   7.5                    48    1.50   
    表12、按总产量计算的1979年中国、美国、印度的经济差距
  项目 单位    中国    美国    印度    比例:以中国为1    美国为    印度为
  人口 万人    97092  22506   63448
  粮食 万吨    32115  28070   10459                     0.29    0.65
  肉类 万吨    1062.4  1697    62                         1.60    0.06
  布    亿米    121.5 32.3    75.3                       0.27    0.62
  原煤    万吨    63500  70850 10670                     1.12    0.17
  石油    万吨   10615   42082  1284                     3.96    0.12
  发电量亿度  2819.5   23188  1128                     8.22    0.40
  钢    万吨   3448     12370   1000                     3.59    0.29
  水泥 万吨    7390   7665     1826                     1.04    0.25   
    表13、按人均产量计算的1979年中国、美国、印度的经济差距
  项目    单位    中国    美国    印度 比例:以中国为1  美国为    印度为
  平均寿命  岁     70    76      54
  粮食    公斤    331    1247   165                    3.8    0.5
  肉类    公斤     11      75     1                    6.8    0.1
  布        米     13      14    12                    1.1    0.9
  原煤    公斤    654    3150   168                    4.8    0.3
  石油    公斤    109    1870    20                       17.0    0.2
  发电量    度    29     1030    18                   35.5    0.6
  钢    公斤      36      550    16                   15.3    0.4
  水泥    公斤    76      341    29                    4.5    0.4
    注:此表人均寿命栏因缺1979年资料,暂列1989年数据   
    表14、1952-1979年间中、美、印三国经济增长幅度
  项目 总产量增长倍数  中国   美国  印度  人均产量增长倍数  中国    美国  印度
  粮食                  0.96  0.79  1.01                  0.16  0.41  0.15
  肉类               2.14  0.62  0.22                    0.86  0.27  -0.33
  布                2.17  -0.63  0.79                   0.94  -0.71  0.03
  原煤              8.62  0.54  1.96                    4.70  0.21  0.60
  石油               240.3  0.36  41.8                   135.25  0.07  24.0
  发电量             37.60  4.0  18.27                  21.83  2.95  9.99
  钢                 24.5  0.5 ,   5.25                  14.0 0.16  2.64
  水泥               24.7 0.81   5.8                     14.2  0.43  2.87
     ()新中国前三十年社会发展统计资料的说明  
   人们常说统计数字是枯燥的、僵硬的,这是因为仅凭表面数字难以形象的全貌的全方位的从外到内多层次的活生生真觉实味的认识客观事物。但是,真实可靠的统计数字是社会事物发展结果的即时记载,是准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概貌和框架的依据。只是,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能只看具体数据而不认真弄清它所表达的社会现象的真正含义,不能只看“果”不看“因”,也不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不能孤立地只看一个事物,还要看它和其他事物的联系和影响。为此,对新中国前三十年社会发展统计资料作出以下说明。   
1、从表1可以看到,1979年与1952年相比,二十七年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加了7.45倍,其中农业总产值增加了1.49倍,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7.34倍。从表3、表4、表5中可以看到,1979年与1949年相比,主要工农业产品数量增长的倍数分别为:粮食1.9,棉花4.0,油料1.5,原煤18.8,原油884,电量64.6,钢217,水泥111,木材8.6,化学纤维1632(与1957年相比,此前为0),棉纱7.1,硫酸174.0,
纯碱15.8,烧碱120.7,农用化肥1774.7;基本建设投资1979年与1950年相比增加了45.2倍。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原材料产品在短短的三十年中取得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增长。即使与1957年相比,到1979年,工农业总产值、工业产值、农业产值的增长幅度分别为4.04、6.59、1.0:三种主要农产品的增长倍数分别为粮食0.7、棉花0.34、油料0.53:十三种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倍数分别为:
原煤3.8、原油?1.6、发电量13.6、钢5.4、水泥9.8、木材1.0、化纤1631.5、纱2.1、布1.4、硫酸10.1、纯碱1.9、烧碱8,2、农用化肥69.6。   
2、从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增长倍数中,农业是最小的,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占世界的22%,而耕地只有14.38亿亩,占世界的?%,相当于美国的51%、印度的58%,按人均算只有美国的11%、印度的43.5%。对于生产条件、生产方式和产量千百年来一直停留在中世纪的中国来说,不要说总产、单产翻几番,就是普遍增长的成就绝非易事。而我国要发展农业,就只能走自力更生的路子。在新中国建立后三十年间,粮食总产量在耕种面积缩小的情况下还增加了近两倍,这是一个奇迹,是数亿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奋斗了整整三十年的结果。毛泽东时代,全党大办农业,全国支援农业,到1979年,从人拉肩扛手抬开始建成水库84000座,堤坝沟河17万公里,其中江堤1万公里,打机井210万眼,再加上大规模修梯田、平整土地,使全国灌溉面积从建国初期低标准的三亿亩增加到七亿亩:建国前的易涝农田3.6亿亩有2.7亿亩得到初步治理:农用大中小拖拉机233.8万台:农用排灌动力达到7122.1万马力:农业用电282.7亿度:农用化肥生产量1065万吨;各种化学农药生产量54万吨;再加上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优化,各种先进技术的推广,使得我国基本实现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极大的增强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弱不禁风”灾害频仍的苦难局面。如果没有这些基本条件的改变,仅靠个人承包、分田单干就能增产增收,岂不是天方夜谭的神话吗?   
农业发展的周期长,投资大。但农业一旦有了长足的进步,就会给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各种资源,如人力、资金、原料等。从表2可以看到,建国后三十年间,我国职工队伍增加了8300多万,这一方面说明了工业交通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是由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为其他行业提供人力资源的巨大作用。同样,改革开放后,我国每年有数亿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其他行业提供了大量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廉价的劳动力,这也是改革开放前农业就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结果之一。   
3、煤炭生产的飞速发展是基础原材料行业另一个有巨大战略意义的成就。1979年,我国煤炭产量就达到6.35亿吨,相当于1952年的8.6倍、1949年的20倍。九十年代中期达到最高峰世界第一的12亿多吨,增加的6亿吨是改革开放后提出“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主要是由小煤矿生产的。小煤矿由于缺乏地质勘探、机械、动力、运输、技术方面的能力,其生产也主要是依托大煤矿实现的,因此,小煤矿的发展也是建国后煤炭生产蓄积的潜力的释放。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有了煤炭,才能发电、炼钢,才能烧制水泥、陶瓷、玻璃、石灰、砖块等建筑材料,有了煤炭才能制造化肥,才能做饭取暖,才有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因此,煤炭产量的意义与其他各项指标的意义是不同的,必须充分认识煤炭工业发展的意义。对石油、钢铁、电力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的关系,也是类似的。   
4、表6与表7反映的是教育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发展变化。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了层次、门类、专业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1979年对比于1949年,各类在校生总数为8.1倍,其中高等学校8.7倍、中等学校47.5倍、小学6.0倍。全国由解放前90%的文盲状态,成人识字率已达到8l%。各类专业科技人员总数达到470.5万,相当于1952年的11.1倍:有了教育文化的发展,才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配套的科学技术体系,成为拥有一定科学技术攻坚能力的国家。这些方面的成就,为提高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全面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例如:在农业科技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良种化,基本上更新了一代农作物新品种,领先世界的籼型杂交水稻在四亿多亩农田中推广。在工业科技方面,独立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大的17.5万千瓦低水头发电机组,3000万吨露天采矿成套设备、20011屯级电渣重熔炉、五—卜万伏输变电设备、30万吨合成氨、24万吨尿素成套设备。在国防科技方面,  自1964年起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核潜艇,1970年起发射成功人造卫星并于1975年掌握实现成功返回技术,1980年成功试飞“运十”大型喷气式客机。在交通车辆、舰船制造及电子、通讯、计算机等科技方面也发展迅速,有的也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在医药卫生和生物科技方面,在世界上最早实现了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最先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全人工合成:等等。总之,这些成就说明,新中国建立三十年,从一个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各个领域、门类齐全配套、具有一定攻坚能力、其中有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当时,国内外公认,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比世界先进水平仅落后1()全2()年,也就是说,新中国仅用了三十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100到300来年的科技发展道路。
   5、从表8看,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1979年比1952年为2.6倍,其中农民、非农业居民分别为2.5倍、2.7倍。如果仅从数字字面上看,与其他方面相比,增长幅度不太高,但在实际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
展,不管是职工还是农民的生活福利条件,从物质到精神生活的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1979午全国职工总人数达到9967万,相当于1952年的6.2倍。在旧社会,普通劳动人民子弟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在解放后,各类高、中、低等学校基本上是免费的,学生的主体都是出身子劳动人民的。职工的住房都是分配的,医疗也是免费的。从六十年代起,全国的县、公社、大队普遍建立三级医疗网,对农民实行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由于全国医疗保健制度的建立,在旧中国千百年严重祸害人民的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在短短的三十年中受到控制或消灭。三十年中,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的体育运动也有了飞速发展,以乒乓球为代表的各项运动项目在国际竞赛中取得名列前茅的成绩,扬眉吐气的彻底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1840年清朝时,我国人口就已达到4.1亿,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人民生存条件极为恶劣,1949年建国时才达到5.4亿,而三十年后的1979年总人口即达9.6亿,人均寿命也由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1979年的近70岁,接近甚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6、为了与同时期世界上的发展变化相比较,表10、表11、表12、表13列举了与美国和印度的比较结果。

(责任编辑:新愚公)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本文导航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6 13:27 , Processed in 0.018270 second(s), 13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