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消失的冰川

2013-1-22 05:54|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967|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63

摘要: 由于气候变暖,地面最高的地方的气温每10年上升0. 3 °C,也就是到 2100年,全球地面温度会上升3°C,但高山冰川的地区上升的温度至少将是地面上升温度的两倍。这样,我国高山冰川融化就可能面临严重的形势。青藏高原是我国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三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而水源则来自夏季冰川缓慢的融化,如果冰川随着气候变暖在短时期内消失,那么,中国的东部和南都将失去清洁的水源供应,其深刻的影响就远远超过冰川融化本身。 ...
蒋高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是在唐代诗人王昌龄笔下祁连山一带的壮阔景象,终年积雪的祁连山曾让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笔迹。然而随着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急剧萎缩,甘肃省气象局的气象专家们预测说,很可能在数十年后祁连山冰川完全消失。
 
祁连山是中国西北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一群平行排列山脉,东西向绵延约1000公里,其中5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6座,冰川总面积约1970平方公里,为典型的高原冰川祁连山冰川冰雪融化成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是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的水源基础,是维系河西500万人民生存的命脉所在。但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水已经比上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
 
据甘肃省气象局气象专家们介绍,气温升高导致祁连山雪线上升,冰川和积雪面积缩减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米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雪线年均上升竟达125米至225米预计祁连山雪线会继续升高,将由2000年的4400~5100米上升到4900~5600米冰川冰面将继续减薄,冰川的萎缩态势也将继续预计面积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失,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强支持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
 
祁连山一些地方的积雪面积也呈减少趋势,根据卫星遥感资料对比分析,2007年1月29日与2006年1月31日相比,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减少了65%,中段减少了87%,西段减少了186%。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的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放牧,过度开垦,破坏了冰川区域的生态环境这也是导致河西走廊沙漠化、成为中国沙尘暴策源地的原因之一。
 
同样的变化还发生海拔更高的喜马拉雅山,那里,高处的冰川正在以超出我们预想的速度融化,这将使得生活在南亚的近10亿人面临着失去水源供应的危险。目前,印度、中国和尼泊尔境内的多达15000条冰河已经是零星点缀在喜马拉雅山脉,那里高出海平面7200米,长年空气稀薄气候寒冷,但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原来看似用之不尽的冰川似乎也快到尽头了。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的高山冰川都在缩小,科学界并没有给出一份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对于世界各地冰川融化的速度也没做出科学的推测,大家都认为全球变暖导致各地高山冰川融化的速度都一样,作为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两大河流的源头,人们认为喜马拉雅山脉高处的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和其他地方一样。
 
2006年,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前往喜马拉雅山脉中部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研究纳木尼峰冰川,试图寻找冰川融化速度的一些数据。但当研究小组采集到的冰川样本后,研究结果却让他们震惊:冰川融化的速度远远超出人们预想的速度,虽然高山冰川所处在的环境十分的寒冷,但冰川对于全球变暖的反应比我们预想的要敏感的多。
 
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冰芯里的放射性物质痕迹,来确定冰川的发育年代和融化程度。上世纪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苏联、中国期间进行原子弹实验留下的放射性物质,理论上讲,如果如融化的话,可在冰川里发现。但是,美国科学家在纳木尼峰的冰川样本中,没有发现任何放射性物质的痕迹,纳木尼峰表面裸露的冰川起源于1944年,这表明冰川已经融化了非常之多。随着全球变暖,更多的热量停留在大气层中,同时携带着更多的水蒸气,水蒸气在高海拔的地方浓缩,然后释放热量对高山冰川的融化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这样全球的温度升高就导致了高山冰川的加速融化。
 
科学家预测:由于气候变暖,地面最高的地方的气温每10年上升0. 3 °C,也就是到 2100年,全球地面温度会上升3°C,但高山冰川的地区上升的温度至少将是地面上升温度的两倍。这样,我国高山冰川融化就可能面临严重的形势。青藏高原是我国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三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而水源则来自夏季冰川缓慢的融化,如果冰川随着气候变暖在短时期内消失,那么,中国的东部和南都将失去清洁的水源供应,其深刻的影响就远远超过冰川融化本身。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蒋高明同志的《中国生态环境危急》系列最后一期是第64期,题目为“盐渍化将因气候变暖而加剧”,见下面的相关文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5 00:41 , Processed in 0.01461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