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从“共同贫穷”到“0.4先富”——谈谈分配到底是怎么扭曲的 ...

2011-12-17 01:32|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792| 评论: 1|原作者: 渡痴禅师|来自: 渡痴禅师

摘要: 很多“自由普世派”网友将当前社会问题归结“改革不够彻底”,潜台词其实是政治改革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宪法还在,党章还在,红旗还在飘扬,美国还只能在中国周边打转,“带路大业”还没有完成,所以必须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以党章国法为目标的政治改革。

市场经济下的几个必然

  最近有点心灰意冷。原因是看到某种趋势,似乎无法避免,而造成这种趋势的根子,却是一个不可动摇的神主牌。就象人最终无法避免死亡,而岁月无情流逝,死亡渐渐逼近;由于老僧无法做到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所以情绪难免低落。按照我们现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政方针,我越来越觉得有些事情无法避免。


  先说说我理解的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指以市场的手段调整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而所谓市场手段,其实就是买卖,或者说是交易。而买卖的发生,需要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交易主体需要有完全的决策权。


  而要拥有完全的决策权,就必须拥有完全意义的产权,要有完全意义的产权,私有化也就成为了必然;既然要私有化,首先必须造就一种合适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以宣扬个人主义,建立以物欲为向导的价值观念,倡导个人私欲,瓦解集体主义精神也就成为了必然;两种意识形态切换时,避免不了后者对前者的否定,在诱导人们接受后者的同时,人们感觉原来上当受骗就是必然的;而上当受骗之后,就是对过去自我的否定,因此,在否定过去的时候,也否定了过去的道德观,从而道德沦丧也就成为必然;道德沦丧之后,物欲横流也就成了必然。


  而作为一个曾经的公有制国家,此前大部分资源都归属于国家(或者说人民公有),而现在要将公共资源私有化,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掌握资源分配的官僚们,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顺理成章,或者说腐败的发生就是必然的;因为腐败而造成的分配不公平,社会成员间对立情绪加大也就是必然的;因为成员之间的对立,社会不和谐也就成了必然。


  如果将原来的公共资源看成一个集合A,而将此前的私有资源看成另外一个集合B,那么私有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集合A的元素与集合B的元素一一对应。私有化的目的就是要将集合A的资源通过某种关系,映射到集合B,我们假定这种映射关系是公平的并且唯一的,那么原来集合B中一个单元的私有资源对应集合A中一个单元的公共资源,由于公共资源远远大于私有资源,所以即使按照私有资源的大小绝对公平的分配公共资源,那么贫富差距扩大也是必然的。按照道理,公共资源是私有资源的多少倍,贫富差距就会被放大多少倍。所以,现在的富人哪怕是合理合法的挣来的,其实也是有原罪的,那就是剥夺了前辈们的辛苦积累。当然,这其实是私有化的原罪,特别是一个曾经的公有制国家的私有化。既然贫富差距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那么社会分化也就成为必然,因此弱势群体的出现也就是必然;弱势者的反抗就是黑社会的出现,暴力和恐怖主义的出现也就是必然;而与弱势群体对应的是精英群体,因此精英社会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所以平民社会最终被瓦解也就成了必然。


  私有化的另外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利益主体个人化(这是老僧现发明的,和群体利益相对应),而利益主体个人化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结果是政治诉求多元化,因此多种政治势力博弈就是必然,或者说多种政治势力要求支配政权就是一种必然。因此,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共产党受到多元政治势力的挑战其实就是必然。其实我想说的是:私有化弱化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必然。(担心斑竹害怕不敢放,所以想婉转一点。)


  上学的时候,老僧可能是班上唯一没有写过入党申请书的人。但如果中国社会完全彻底的私有化之后,也许我会要求加入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就我看来,完全私有化的标志就是土地的私有化。我不希望看到那一天的到来,正如我不想看到死亡慢慢靠近生命一样。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djmjh 2011-12-21 11:53
改开不好 共产党好共产党好!资产阶级右派夺到权了,国营企业卖完了,国家命脉交到外国人的手里了,资本家们大团结,掀起了卖国主义的新的高潮,新的高潮!改开不好改开不好,改开后的人民地位不高,反动派起来了,帝国主义撅着尾巴回来了,全国人民各顾各,掀起了不要脸的新的高潮,新的高潮!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干劲高,反帝国反汉奸,反对资本剥削劳动人民的制度,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03:15 , Processed in 0.02482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