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终身难忘两师–李克强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2011-12-18 01:08|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6570| 评论: 2|原作者: 中华文摘等|来自: 中华文摘等

摘要: 在他人看来,厉以宁一生中引以为豪的另一件事便是,他曾作为多名现任国家政要、正部级高干的导师,并亲自指导他们的论文。 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即是厉以宁的得意门生之一。兼有经济学和法学背景的李克强,被认为是中国少壮派未来政治领军人物。

19821月,黄埔一期毕业,李克强等27位学生被评为北大优秀毕业生。

毕业前夕,李克强面临人生选择。他的很多同学选择了赴美或赴法留学,李克强用两个月的时间复习了有关课程,雄心勃勃地准备留美考试。

但是,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江看中他的领导才能及沉稳性格,先后十多次找他谈话,要求他留校担任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书记,领导学校近万名共青团员。

经过马石江的多次思想工作动员,李克强终于选择了留校。其实,做学生工作,于李克强是轻车熟路。作学生时,李克强就是校园里一位思想活跃、言词犀利的学子,曾被选为北京大学法律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

            当时北大学生会学习香港一些高校学生会的制度,也尝试创立了权力很大的北大学生议会常代会,专门监督和制约学生会。常代会由每个系、每个年级推选一名代表参加,讨论和决定与学生有关的大事,是全校学生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权力机构,被誉为学生人大

            李克强担任过北大学生议会常代会主席,他的校友回忆说:(学生会)常代会上……在文科学生中,李克强发言较多,而且见解尖锐深刻。

            担任团委书记后,李克强将北大的共青团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非常活跃。

            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大共青团出现干部数量匮乏、业务素质差、基层组织不健全等问题。李克强心想:要设法挽回10年浩劫的损失,必须全面提升共青团事业。他决心加强团组织的队伍建设,为各级团组织培养骨干,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人才。于是,他着手创建北大团校。

            很快,北大团校成为学生心目中响铛铛的政治代表队。最吸引大学生的,是团校每项活动都与学生的实际密切相联。学生们说,在团校不仅学习了理论、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我们不同时期遇到的各类认识问题。

            当时,李克强仍然师从龚祥瑞,专攻《外国商法》,写出过经济论文《经济改革中市场的法律控制》,翻译了《改进法律机制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并在龚祥瑞的指导下,与杨百揆、刘庸安翻译了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的名著《法律的正常程序》。该译著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如今仍然一版再版。李克强是第一译者。

            在翻译《法律的正常程序》时,英国的法律著作中常有一些古词语,既难懂且难译。一天,李克强遇有一词,实在弄不通,恰好因为参加校外的一次会议,与国学大师季羡林同住在西苑饭店,就向季先生请教。季羡林先生当即做了回答,但同时又说:你可以先这样。李克强当时还不理解他说的意思,当天晚上又发现季先生没有住在饭店,次日季先生返回,即向李克强说明了这个词的由来,多种含义解释得十分详尽。我不敢想象季先生是否因为这件事而返校,但我敢肯定季先生当晚认真地查阅了这个词。也许,季先生幷不是一定要向我传授某种知识,他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诠释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含义。 ...

            多年之后,李克强回忆起这件事,仍然感慨不已,在他看来,马石江把自己带入了共青团事业的工作之中,而季羡林让自己懂得了如何为学与处世。为此,(石江)(羡林)”两师同样让李克强终身难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3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suoran 2011-12-18 23:44
李克强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是吴树青.
引用 清风子 2011-12-18 21:26
厉股份和他徒弟都是祸国殃民的好手,他那常委弟子最近的讲话要私有化铁路就是一例。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05:35 , Processed in 0.03931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