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讲故事的人”(莫言)的故事(37)

2013-3-11 05:02|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853| 评论: 1|原作者: 大于

摘要: 在莫言的故事中,大于没有看到他做过什么光彩的事情,唯有让妻子流产这事还算做得比较光彩。对这种利国利民问心无愧又是自己选择的好事,得利忘义的莫言今天居然看成为“个人悲剧”,反省到自己负有“罪责”,不能不让人对他的觉悟之低素质之差有了更深的认识。

“讲故事的人”(莫言)的故事(37)—— 让妻子光彩的流产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看中了莫言的故事《蛙》,第一次把这个奖发给了中国籍作家。
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莫言在演讲中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这些故事,包括了莫言的民族、国家、家乡、家族、家庭和他本人,以及这些故事的传播和演绎。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讲故事的人”(莫言)本身的故事。或许,这种比较真实的故事比莫言编写的故事具有更为深刻的历史内涵。
和所有的名人一样,这些故事,有真也有假;和所有的阅读一样,对同样的故事,从来是不同的视角有着不同的解读。下面,大于力求客观地从这些故事中抽取出“讲故事的人”(莫言)的故事,并力图从中解读出它们所蕴含的“真理和正义”。



(三十七)让妻子光彩的流产


有报道说,莫言近日在北京接受了德国《明镜》周刊专访时提到,他认为《蛙》是一部“自我批评”的作品。而超越个人悲剧的对历史的反省意识是中国人所缺乏的:“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动荡和巨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但很少有人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也曾作过恶、伤害过他人。文革时我加入了红卫兵,参加过对自己老师的批斗。我嫉妒其他人的好成绩,嫉妒他们的天赋和运气。我还为了自己的前途让妻子流产,我是有罪责的。”

[春天的惊雷}网友认为“莫言的言论,正好证明他没有‘超越个人悲剧的对历史的反省意识’”,大于同感。关于他文革中的故事以后再说,而在他说的“为了自己的前途让妻子流产”问题上,大于认为莫言一辈子也许就是这个事还算做得比较光彩。莫言“为了自己的前途让妻子流产”这个故事的大致背景是——

1976年,莫言在服兵役年龄期限的最后一年参了军,到部队第一顿饭他吃了八个馒头,一些媒体的报道则是:《莫言当兵首先想填饱肚子:一到军营吃18个馒头》。1979年他在黄县入了党,7月回老家结了婚,1981年女儿管笑笑出生。“文学改变了莫言的命运,1982年,靠着发表的8篇小说,在领导的大力推荐下,部队留下了超龄的莫言,提升他为行政23级的排级干部”。莫言自己说是通过改小年龄过了“提干超龄”这一关。 1983年,已是正排职教员的莫言,被调到北京的部队。莫言妻子杜芹兰怀上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户口还在农村。按政策讲,他第一个孩子是女儿,间隔几年后可以再要一个。莫言说,“如果我是普通战士,是志愿兵,可以要第二个孩子,但我们总部机关特别严,不能要第二个孩子,几千干部都没有第二胎,不能因为我影响了整个单位的荣誉。”于是莫言回到山东做老婆的工作让她流产。给莫言妻子杜芹兰做流产手术的,是莫言的姑姑管贻兰。杜芹兰流产后,县里奖给了莫言一台洗衣机。

管贻兰说莫言妻子杜芹兰的流产是在1986年。就是说,一直到1986年,国家在计划生育上政策还是很温和的,具体来说就是按晚、稀、少的原则。如今管贻兰回忆起往事还是说:“当时的政策是‘两个正好,三个多点’。农村人都想要男孩。中国人口这么多,不搞计划生育,一年高密就能生出一个乡镇。原来一个村两百多户,一年就能生六百多个孩子。地里的粮食生产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后来慢慢乡亲们也理解了。”

从莫言个人情况来看,尽管是因为“当时我在部队被提拔为军官,自己也有野心,还想继续提升……出于私心,就让妻子把孩子打掉了”,但在“当时农村许多人根本不了解政策,也不明白计生的意义”的情况下,他的这种表现对家乡高密推动计划生育是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直到1986年,在实行计划生育问题上,对不理解的群众还没有什么不得人心的强迫措施,而是采取了毛泽东时代留下的“干部干部,先干一步”的传统,严格要求干部,让干部起带头作用来带动群众。

从莫言家几个兄妹的生育情况来看,也能够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他大哥管谟贤是国家教师,生有两个儿子。他二哥管谟欣是公社干部,生有一男一女。他二姐一直在家务农。连续生了三个女儿后,第四胎还生了个一男一女的双胞胎。只有莫言生了一个女儿就“自愿”地不要了。虽然他现在说这个“自愿”是违心的,但在实行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中他做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应该得到表扬和奖励的。

在莫言的故事中,大于没有看到他做过什么光彩的事情,唯有让妻子流产这事还算做得比较光彩。对这种利国利民问心无愧又是自己选择的好事,得利忘义的莫言今天居然看成为“个人悲剧”,反省到自己负有“罪责”,不能不让人对他的觉悟之低素质之差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品质的人,能够光光彩彩地出席“两会”,它代表的是什么呢?他的故事能够让“两会”有光彩么?

----------

导读1—— 莫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写《蛙》是因为报纸上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当时这个政策说要管30年,政策到期后,这几年学术界开始反思计划生育政策,广播、电视和报纸上出现许多讨论,我觉得写这个故事的时机到了。”

导读2—— 莫言说:“到了晚年,觉得自己很卑鄙。如果时光倒回,我肯定愿意选择要这个孩子。”——过去卑鄙,现在更卑鄙。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3-3-11 05:02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4 22:42 , Processed in 0.01946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