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专访反对撤销铁道部联名公开信的发起人

2013-3-21 22:15| 发布者: 刘杰| 查看: 3202| 评论: 5|原作者: 刘杰

摘要: 公开信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这么多人的支持,是因为我们立场站得对。铁道系统的公司化、市场化、私有化必然导致票价上涨、事故增加、工人下岗、腐败恶化和国有资产流失,最后是国家受损、人民受害、工人受罪。对这样的事,我们应该光明正大地反对,不管这个方案背后站的是谁。同时,我们也光明正大地和左派知识分子、体制内进步力量站在一个战壕里,不怕别人说我们保党救国。 ... ... ...


采访者:红中网编辑 刘杰(以下简称刘)

受访者:反对撤销铁道部联名公开信的发起人(以下简称联)

时间:2013年3月18日

 

刘:反对撤销铁道部的公开信从公布到现在,已经告一段落。请问,你们的目的达到了吗?

 

联:从公开信发布到现在已经过去七八天,尽管人大通过了拆分铁道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但是我们的公开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以说,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刘:能简要回顾一下你们是如何想到写这样一封公开信的吗?

 

联:好。事情要从310日说起。当天上午,中编办公布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撤销铁道部,成立铁路总公司。从10日到14日交由人大审议通过,只有5天时间,所以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么重要的改革方案没有经过社会讨论和意见征询就匆忙上马,是搞突然袭击。把铁道部公司化,让铁路追求利润,会导致火车票价大幅上涨,影响低收入者的切身利益。将来铁路总公司要引进私人资本,有可能又是一场私人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铁路系统为建国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仅仅用5天时间决定铁路系统的命运是极为草率的,也是唯市场化至上、政府盲目退出的不负责任的表现。

 

刘:你们发起公开信的时候,有没有设想会出现什么结果?

 

联:事实上,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写公开信。我们只是觉得,反对撤销铁道部必将得到多数群众的支持,所以大家商量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发出我们的反对声音。到11日晚上,有同志提出,索性写一封致李克强总理的公开信,反对铁道部公司化、市场化、私有化。当时有的同志有顾虑,担心公开信的方式过于尖锐,但大家讨论之后,觉得此事应该针锋相对,有反对意见就应该光明正大地说出来,所以一致同意了公开信方案。公开信就这样发起了。

 

刘:可是我看到,你们公开信里并没有写李克强的名字。

 

联:对。我们的公开信是写给“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可能代表了我们的历史观吧。事情变坏不是某些人使坏,事情变好也不依靠某些人变好,人民才是历史的决定力量。其实,公开信的撰写和修改只用了两三个小时,当时时间紧迫,中编办可没给我们做慢慢研究的时间啊!

 

刘:是啊!你们以前曾经写过类似的公开信吗?

 

联:没有,这是第一次。

 

刘:那么你们是如何在短时间内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的?

 

联:我们没有任何宣传经验,所以担心公开信成了“私信”。听说新浪微博上有很多粉丝都是假的,通过这种手段,新浪成为许多名人拥有亿万粉丝的幕后推手,实际上也把新浪所喜欢的观点强加给了社会。我们要是有新浪这种网站,那就不怕公开信传播不出去,但恐怕新浪是绝对不喜欢我们的观点的。我们的宣传方法,一句话,就是把自己的真实身份亮出来,用光明正大的态度去打动别人,通过我们能想到的各种网站进行传播。

 

刘:你讲得很有意思。你们一开始都在哪里发布公开信了?

 

联:我们大概是从12日清晨开始发布公开信的。最早在新浪微博,我们有个“普罗-普罗”账号。本来,11日下午这个微博已经发布了反对撤销铁道部的图片,但新浪十分警觉,在转发量短时间内增加到50次的时候删除了微博。所以,我们在12日对公开信在微博的传播更加小心翼翼。一是文字说明比较短,以前在发布图片时采用的是“坚决反对铁路市场化,坚决反对铁路追求利润最大化”等说明文字,现在只说“留美经济学博士联名公开信反对撤销铁道部”。这样,我们猜想新浪注意到公开信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二是在发布公开信的同时推荐给别人,请别人帮助传播。一旦转发量增多,特别是一旦有人用自己的账号发布该微博,新浪想删也删不过来了。

 

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你们首战效果如何?

 

联:从12日上午9点到晚上9点,微博转发速度逐渐加快,12之后基本每分钟有两三个人转发,到晚上已有1000多次转发量,400余人参加讨论,大多数都支持我们。同时,许多人用自己的账号发布该微博,有高达数千的转发量。“证券市场周刊”在腾讯微博发布了公开信,阅读量有2.6万次。通过微博,我们和四月网取得联系,促使公开信在四月社区提前发出。微博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果。

 

刘:看来微博的确很重要,其他网站效果怎么样?

 

联:我们在人人网也有一个名叫“普罗”的主页,上面也发布了公开信。通过我们几个人转发,公开信在人人网上迅速传播。到13日晚上,人人网有6000多人阅读公开信,200多人转发,公开信成为人人网热门分享日志。不过,人人网上有支持我们的人,也有大量质疑声和反对声。我们事后总结人人网上弥漫着一种“两个凡是”的浮躁气氛:凡是提出改革方案,他们就要支持;凡是拥护社会主义,他们就要反对。

 

刘:看来你们对人人网上的青年学生很失望?

 

联:不完全是这样。我们看到很多经过冷静思考的留言,也有人向我们提出善意的建议,而那些对撤销铁道部感觉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的确反映出青年学生中的浮躁气氛。

 

刘:恩,我明白你们的感受。除了微博和人人,我看到许多网站也转发了公开信。我这里有一份名单,上面列了转发你们公开信的网站:MITBBS、多维博客、四月网、人文与社会、独家网、天涯论坛、中华论坛、乌有日刊、红歌会网、红旗网、东方红网、华岳论坛、看看新闻网、国家能源网、水木社区、人大经济论坛、凯迪论坛,其他的我就不念了。这些都是你们主动发在网站上的吗?

 

联:部分是我们主动发到论坛上,或是向网站编辑投稿。其他的比如MITBBS、看看新闻网、国家能源网、水木社区、人大经济论坛、凯迪论坛等,是主动转发我们的公开信。此外,还有不少人在新浪、搜狐、网易、光明网的博客中转发了公开信。

 

刘:我看到这些网站上的公开信都是你们五个人签名,后来为何改为公开联署了?

 

联:事情是这样。严海蓉、潘毅等人看到公开信之后,建议我们公开联署,所以公开信的题目变为“各界人士联名公开信反对撤销铁道部”,正文中涉及经济学博士生的内容就去掉了。

 

刘:我看到最新的联名名单,截至3月18日,一共有300人。你们是如何征集到300人的签名的?

 

联:进入公开联署阶段已经是13日凌晨,离人大投票只有1天。从13日凌晨到14日,我们几个同志24小时轮班更新联名名单,现在共有300人联署。其中,著名人士包括严海蓉、潘毅、林春、韩东屏、柏棣、巩献田、恽仁祥、严家祺、卢荻、顾秀林等人,此外还有大批高校教师、左派活动者、海外华侨、学生、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和其他普通群众。

 

刘:联署的人当中是否知识分子居多?

 

联:不是这样。我们正好对300位联署的人所提供的公开信息进行了分类。这300个人中,有198位公开了信息。在这198个人中,高校知识分子和高校学生占34%,普通知识分子(教师、民间学者)占7%,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占24%。在这198个人中,国内有126人,国外有58人。在126位国内人士中,有30%是工农群众。此外,国内还有102人没有提供信息,我们估计当中大多数是工农群众。所以,参与联署的人,知识分子不少,但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总计:300

国内

228

职业不明

102



海外

72

职业不明

14



有职业信息的

126

工人

33

有职业信息的

58

高校知识分子

21

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30

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17

高校知识分子

21

高校学生

17

普通知识分子

12

普通知识分子

2

高校学生

8

左派活动者

1

自由职业者

6



农民

5



左派活动者

5



公务员

4



退役军人

2





刘:你们觉得公开联署的效果如何?

 

联:进入公开联署阶段之后,我们通过红中网、人文与社会、普罗人人网主页对名单进行更新。公开联署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一是起到了鼓动群众的作用,二是团结了一些体制内的进步力量,三是增加了公开信的可信度,使那些原本对公开信嗤之以鼻的小资产阶级不得不正视这封公开信了。与此同时,一些主流网站也开始刊登我们最初的五人签名版。不过恰恰在这时,有关部门禁止了对公开联署的公开信的传播。这也从反面说明,公开信的影响发生了质的飞跃。

 

刘:是的,14日上午以后,只有我们红中网能够更新公开联署版,当天人大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你们对此感觉意外吗?

 

联:并不意外。我们能在三四天之内掀起一个高潮,虽然注定不能力挽狂澜,但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关注撤销铁道部之后的情况。目前主要是总结经验教训,主要的工作一是继续更新公开联署名单,二是在建立关注铁路私有化问题的小组,三是与几个朋友商议对铁路系统改革进行社会调查,四是计划发布一些带有研究性质的文章,详细说明撤销铁道部的错误。

 

刘:说到经验教训,你们在这几天中的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联:这个问题我们几个同志也进行了讨论。我们觉得,经验主要有这么几条。

 

第一,公开信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这么多人的支持,是因为我们立场站得对。铁道系统的公司化、市场化、私有化必然导致票价上涨、事故增加、工人下岗、腐败恶化和国有资产流失,最后是国家受损、人民受害、工人受罪。对这样的事,我们应该光明正大地反对,不管这个方案背后站的是谁。同时,我们也光明正大地和左派知识分子、体制内进步力量站在一个战壕里,不怕别人说我们保党救国。

 

第二,公开信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这么多人的支持,还因为我们充分利用了公开身份。公开身份体现了我们的真诚态度,而且说明反对撤销铁道部光明磊落,从而吸引了群众、左派知识分子、体制内进步力量来支持我们。公开信事件可能是我们第一次作为一支力量出现,而正是在这一事件中,我们团结了所有能团结的各阶级的代表。

 

第三,通过公开信,我们了解了有关部门对反对意见的管控程度。大规模的公开联署有利于扩大影响,但也会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所以公开联署适合在关键时刻抛出,而不宜在一开始出现。同时,不同版本的公开信增加了有关部门的管控难度,因而也有助于传播。

 

第四,关于公开信的内容和语言,许多人向我们提出了意见。既有恶意的,比如人人网上许多人回复,说博士写出来就这种水平?也有善意的,比如严海蓉等人建议我们多分析一下负债、腐败等问题。还有一种也是善意的,认为公开信太长了,不适合群众看,或者认为语言不够坚决犀利,道理太多。公开信要得到各个阶级的支持,内容和语言必须迁就,不能太长、切忌学术、但也要摆事实讲道理。一个办法是,公开信多准备一些版本,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

 

第五,我们的反对行动需要长期化、组织化。可以设想,铁路系统在未来几年将矛盾丛生,并且会受到更多的社会诟病,既是群众斗争的舞台,又是教育小资产阶级的大教室。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社会调查,经常性发布文章,批评铁路总公司的弊端,保持国内对铁路系统的关注。

 

最后说说教训。主要的教训是我们应该早做准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从公布到人大通过只有5天时间,但是,2月份十八届二中全会已经提出国务院机构改革要政企分开。对此,我们应该在几周前就做好准备。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遗产不多,每一次针对社会主义的进攻,我们都应该有历史使命感进行回击,在每一次回击中发动群众、锻炼队伍、团结各阶级。

 

刘:谢谢你们接受红中网的采访!

 

联:也要谢谢你们。在此我们也借你们红中网向所有支持过我们的网站表示感谢,向所有帮助我们宣传公开信的人们表示感谢!



(责编:刘杰)

2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1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sisisansan 2013-4-6 23:01
通过保路重整民力有何不可?号召二七的子孙们起来干。提问:你们愿意当新四大家族的奴才吗?
引用 sisisansan 2013-4-6 22:55
覆盖全国的铁路工程一经落地,就不再只是成串的钢轨,而是十三亿百姓及其生存空间这一有机整体的循环系统。如果把铁路从国土上剜割出去按单一的利润率估价并剖股出卖,只将其不可估量的使用价值即全方位的运输功能,包括抗灾和军运,“化”为股东红利的载体,就是以中外财团的高利操控整个国家。铁路4.3万亿元的估价既是虚额,就更能够象气囊那样毁于一击。
引用 茅矛 2013-3-23 17:56
清源极左反动势力的根本立场是:反薄仇薄,其本质是反人民。臭名昭著的狗咬狗论就是明证。在左翼力量和人民群众挺薄的强大压力下,他们反薄的图谋没有得逞。因此,他们不得不披上挺薄的外衣,伪装起来。但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真正地挺薄,而是企图将人民挺薄运动引向反习,以达到彻底毁掉左翼和人民群众一年来挺薄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因此,左翼的同志们一定要坚持拥习挺薄的政策不动摇,耐心等待薄案的最终结果,此案现在看来,时间可能要拖的长一些。
大家应该明白:反习,要习下台,那么上台的是谁?这是明摆着的事,他们反习的目的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由此可见,清源极左反动势力的政治背景是属于最反动的狐瘟官僚集团,左翼与他们之间的斗争性质属于敌我矛盾,绝不属于左翼内部的矛盾。长期以来,为了打垮左翼阵营,他们干尽了分裂破坏左翼的活动,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绝不会甘心失败,必将更加疯狂地、群凶极恶地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如果同志们眼睛没有毛病,头脑没有问题,那几个混在左翼网站的反动分子,,就不难认出来。左翼的同志们一定要对这股反动势力的破坏分裂活动提高警惕! ...
引用 马列毛 2013-3-22 16:28
而不是跟着别人屁股,在后边反这反那。
引用 马列毛 2013-3-22 16:24
国已不国,保的什么路?要保就誓死保卫毛主席的社会主义革命之路,誓死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之路,团结全国各族劳动群众以雷霆手段对官僚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实行彻底革命。

查看全部评论(5)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08:45 , Processed in 0.03676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