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工 农 查看内容

吴仁宝后的华西村会不会崩盘?

2013-3-24 11:03|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47| 评论: 0|原作者: 郑风田|来自: 作者博客

摘要: 郑风田: 吴仁宝后的华西村会不会崩盘?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郑风田 | 点击:391 | 时间:2013年3月24日 09:47随着创始人吴仁宝的去世,一批质疑者眼中被堆起来的天下第一村会不会崩盘引人关注,“中国最富裕农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将何去何从?这取决于华西村接班人是否有持续学习的精神。吴仁宝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很强,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充实到发展中,所以才有华西村的今天。如果华西村新领导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并 ...
郑风田: 吴仁宝后的华西村会不会崩盘?


随着创始人吴仁宝的去世,一批质疑者眼中被堆起来的天下第一村会不会崩盘引人关注,“中国最富裕农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将何去何从?这取决于华西村接班人是否有持续学习的精神。吴仁宝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很强,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充实到发展中,所以才有华西村的今天。如果华西村新领导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并有很强的危机感,不断与时俱进,这种模式还可能存在很长时间。如果自大、自傲、不思进取的主,可能很快就会倒了。

华西村的成功跟苏南区位优势有很大关系,离上海近,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华西村的成功。但这个成功必须小心,不要让其他地方乱复制,很多人去华西村看了想学,但没有办法做,还是老老实实按照目前的政策去做。超级村庄大都在长三角、珠三角、城郊区,要么区位好,要么土地好,天时地利人和。

 华西村经济能够转型,能否从依赖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至高端产业是关键,还要面临新形势下原来的利益格局能否保持。 如何处理核心人口、后并村人口、外来打工者的关系也是华西村面临的大挑战。能否处理好这些新关系也直接决定华西村能否继续吸引国人的关注与期待。

 

吴仁宝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是成就华西村的关键。

华西村在当时走集体主义道路,有当时大的时代背景,即199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弊端显现,国家开始一刀切进行股份制改制,结果是很多集体资产流失,百姓没有分得任何股份。而华西村这一类村庄坚持不分,而是让百姓持股,集体拿这些钱去投资生钱,但为了追求更持久的发展,并不去分这些财产。不管怎样,确实有这么一个带动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村庄。这就是华西村存在的价值所在,而农村走统还是分的道路,至今依然没有定论,也是两种模式并存。

随着华西村近年来在行政推动下强行并村,随着拆迁和利益分配不均等矛盾的出现,华西村原来那一套管控模式越来越多遭遇到新的挑战, 几百人的村庄,原来那一套管理可能是有效的。但当村庄发展到几万人规模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个城市,可还是一个村庄体制,还按照原来村庄的管理模式,就会有问题,必然会遭到质疑。

 

华西村的繁荣能持续多久?面临挑战应该怎么实现转型?

华西村的持续取决于接班人的学习精神。吴仁宝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很强,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充实到发展中,所以未来的华西村领导人如果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并有很强的危机感,不断与时俱进,这种模式还可能存在很长时间。如果这个接班人选错了,一个自大、自傲、不思进取的主,可能很快就倒了。

华西村能够一直保持所谓的“天下第一村”,还是有很多值得其他村庄学习的地方,不是说现在就去否定。不管怎样,确实有这么一个带动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村庄。当然一味夸它也不合适,有质疑,对华西村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事实上这么多年,质疑的声音一直没有断,质疑能让它保持清醒。 

 

华西村是否产生了一种集体主义下的群体无意识状态?还能持续多久

外界质疑较多的就是华西村村民的封闭,以及思想控制,有媒体报道“从1989年,华西村就成立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全村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从基本道义出发的意识形态灌输,使华西村产生了一种集体主义下的群体无意识状态。”

如何看这种观点?

大家都认钱,真正富起来以后,就没有办法管了,钱有了什么都不信了,那就麻烦了,所以吴仁宝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一直在灌输他的价值观。实际上很多大公司也一样,那叫企业文化,公司有统一的文化,这个文化的价值观能让大家没有差异,齐心协力往一个方向走。

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了,文化建设跟不上,社会上道德沦丧,信仰缺失。所以吴仁宝每天都要跟大家讲,翻来覆去灌输他的一套思想。这么年下来,我想不单是他自己,他的村民事实上也已经接受了这一套东西。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劲往一处使。他不断去强化这一套价值观,无论别人怎么看,至少他信这个东西,他的村民得到了益处也信。但他并没有在全国各地去传播,只限于他的村庄。现在,随着村庄规模的扩大,怎么才能让大家齐心协力继续这套体制?他通过反复说教,也有他的道理。

在农村,人为强制集体经济不好,但也并不是恶梦。外面人可能觉得格格不入,在别的村庄复制也很难,但至少在这个地方它成功了,我想自有一定的道理。最忌讳的是:一,跟我们不一样,就猛烈抨击;第二,盲目推广,说这个好,全国70多万个村庄都这样做,也不合适,它成功了,未必有可复制性。

华西村的成功跟苏南区位优势有很大关系,离上海近,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华西村的成功。但这个成功必须小心,不要让其他地方乱复制,很多人去华西村看了想学,但没有办法做,还是老老实实按照目前的政策去做。超级村庄大都在长三角、珠三角、城郊区,要么区位好,要么土地好,天时地利人和。

 

华西村模式诞生的大背景是什么?

其实中国有一批这样的村庄,他们都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抓住机会,富裕起来的村庄。华西村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一个大背景,即乡镇企业改制。

我国乡镇企业在1970年代发展起来,得益于当时上海一批工人下放到苏浙农村,使当地农民掌握了一些生产技术;加之当时国家是短缺经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乡镇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一些乡镇政府盲目办企业,加之城市改革启动,各种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乡镇企业的弊端开始产生,大量亏损导致政府负债严重。按照西方理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服务,不应该参与经济主体。后来国家的改革方向也是政府慢慢退出。到90年代初,开始一刀切进行所谓明细产权的“改制”,即通过股份化走现代企业之路,股份化基本就是将财产卖给私人,由于没有监督,结果是将乡镇企业转入到原来负责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而大部分老百姓什么都没有得到。

但类似华西村这样的村庄,搞了一些特殊的体制,坚持没有分,而是让百姓持股份,但不分资产。集体拿这些钱不断滚动投资,个人的股份和分红也一直在增加。整个村庄工厂化,农民已经不再种地,我称之为公司性村庄或超级村庄,不少像华西村这样坚持不分的超级村庄,到现在都还很棒。所以,它有一定的价值。

全国范围内,集体经济在农村所占比例非常低,1%以下,没有集体经济,村庄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基本上就没有人提供。华西村当初有一点是对的,即当大部分村庄把集体资产分到个人手中,它坚持不分,而是不断滚动,现在资产超过300亿元,并且最初的那700多村民从中得到好处,住房、医疗、股份等。

这种模式,现在不应该叫集体经济,实际上类似于一种股份经济,村民都有股份,就像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基本上也都不分红的,一直在滚动。在这个过程中,普通老百姓、尤其最初的华西村村民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但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将资产分给村民,这也是华西村被人质疑的一点。华西村不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道理,一旦全部分了,就像银行的挤兑效应,都拿走,就无法滚动。

华西村这样一种发展,现在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华西村选择这条路有其现实原因。

其实,农村究竟走哪条路一直有争论,我们国家农村也一直存在着双重经营,即统分结合的模式。分,就把土地分给农民,让农民自己经营养活自己;统,就是农村有集体资产,有这些集体资产才能给大家办事。走哪条路有争论,但人为将农民捆起来、搞生产大队也不对,农民的积极性都丧失了。

 

华西村的巨额财富是怎么实现的?:“典型”带来的政治名声与商业名声

全国大部分村庄几乎没有集体资产,穷得响当当,华西村几百亿资产确实是一个奇迹。

不光是华西村,整个超级村庄成功的核心原因有这几个:一,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个带头人年轻的时候一般都在外面闯荡江湖,有很好的见识。

二,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还没行动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农村工业化,办工厂,挖掘到第一桶金。

三,在后来改制过程中,不是把这些资产搞到自己手下去,还照顾到整个村民利益,不会让最穷的人饿肚子,但又不是平均主义,保证最弱的人不掉队,也能够通过机制改革让最富最能干的人得到更多股份。

 

华西村的富裕,是不是还有政策优势以及政治资源?占了多大分量?

华西村当然有政治优势。不仅仅是华西村,很多超级村庄都是这种情况,像河南的南街村,山西的大寨,天津的大邱庄。

因为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奇特的制度,就是树典型。全国2亿多小农户、60多万个村庄,总有一批代表人物,早期致富的村庄一般都被树立成典型。这种典型确实为村庄的知名度扩大带来很大的益处,知名度扩大带来的一个是商业名声,一个是政治名声。

从政治名声来说,文革时候就有这样的传统。吴仁宝现在还是村长,并没有让他当省长,也有村庄得到的资源比华西村还多,但规模不如它。华西村这么多年一直保持超级村庄第一,吴仁宝还是有他独特的东西。苏南很多村庄比华西好,不服气,但这就像品牌一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华西最早致富,又没有走太多弯路,所以一直占着第一的位置。

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华西村:猛烈抨击也不太合适。很多记者都是在城市,在我们看来,觉得太不象话。但在农村,太正常了,那是一个小社区,农民对很多东西的认识,跟中国古代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当地村民没有激烈反对,反倒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白领记者很愤怒。其实农民是最实在的,谁能带大家致富就是最好,能证明你这个家族为大家谋福利,就行了。

当然现在华西村已经变成一个小型城市,这种治理模式就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现代治理的理念。

 

怎么评价吴仁宝这个人?吴仁宝是一个政治觉悟很高的人

吴仁宝提倡华西村的建筑美学土洋结合,“喜欢传统的人,我就让他看土的,喜欢现代的人,我就让他看洋的,要什么有什么。”比如吴仁宝回应反对派的文章中那些带有典型时代特色的语言:“树根谁来挖,就有保安抓,害虫叶上爬,就用药剂杀”。比如他要在有生之年实现的共产主义理想。

通过这样一些例子我们能看出吴仁宝奉行的是什么处世哲学?

他确实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通过自己的能力,用几十年,解决了大部分村庄没能解决的问题。全国有60多万个村庄,还是国家的老大难,如果有1%像华西村这样的,国家主要的问题就解决了。吴仁宝带领的华西村,生活水平比城市都要好,一个华西村的户口,比北京、上海户口值钱多了。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吴仁宝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

任何人都有追求,吴仁宝也一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各种领导人对他说的“社会最大的梦想就是共产主义”,他认为早已经达到共产主义的水平,因为原来想的最理想生活就是天天有红烧肉吃。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谁都不知道。一个理想社会,物质生活在有生之年足够丰富了。

当然,他必须要揣摩各种各样大的思路是什么,不能犯政治错误,他应该是政治觉悟很高的一个人。早期出于什么很难说,但现在应该是他真实的想法。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想法并去实现,他自己也觉得是正确的。

至于华西村幸福园里的各种信仰主体,我觉得实际上应该是选择了中国农民的一面,中国的农民很简单,谁对我好,谁对我有用,我就信谁。

中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但党委书记可以几十年不变,拥有最大的权力。这与过去中国农村的乡绅类似,乡绅的眼界很高,并且愿意带领全村共同致富,大家都是亲戚邻居,这样的人在村庄都有很大的威望。在农村,一两个能人带着大家致富,大家就愿意跟他干。吴仁宝就是这样一个乡绅,这个人又极其聪明,当初他意识到整个中国,不应该只有小岗村一种模式,保留了集体所有,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吴仁宝在当地百姓中的名望是好的,他的威望是通过这么多年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他不是一个很自私的人,自私当不上典型。树典型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正面作用一直强化,继续为大家服务;反面作用,就是大家质疑作秀,就像质疑雷锋一样。但我想社会给他荣誉,他一定是真正做了一些东西,让大家觉得好。如果像大邱庄的禹作敏,把不同意见的都干掉,显然早就被打倒了。

 

并村后管理体制跟不上导致矛盾突出

媒体报道称3万人左右的大华西村,其中民兵就有3000多人,联防队员200多人,也是一个庞大的基层维稳力量;包括封闭式管理。

如何看待这种治理与管控模式?我对这种模式还是有很大的质疑。

一旦一个村庄富起来,开始由行政推动主导人为扩村。扩村,最初富裕起来的人民是不愿意的,很多超级村庄领导也是排斥的,因为有更多的人进来分享财富,周围的穷邻居都要治理。

但后来发生了逆转,因为村庄发展中,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随着国家用地指标硬化,工业用地都需要审批,原来强行合并的穷村反倒给他们带来了好处。

开始对整个村庄重新规划,工厂区、生产区等,就会面临拆迁问题。加之,新人新办法,不平等出现,新进来的村民并没有享受到原来好处,尤其那些本身有工厂、比较好的村庄,你把我的工厂和土地都弄掉了,加之原来的村领导也没了。合并的村,跟华西村相比穷一些,但在全国也都是很富有的村,而且过得很自由,就会有人不服气,干嘛要并到你那个地方去?干嘛非要用你那一种模式?这样一种小牛拉大车的体制,并简单复制过去的模式,这时候就带来各种各样的矛盾,怎么来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关键。

几百人的村庄,原来那一套管理可能是有效的。但当村庄发展到几万人规模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个城市,可还是一个村庄体制,还按照原来村庄的管理模式,就会有问题了,必然会遭到质疑。

华西村现在实际上已经变成城市。大家最担心的是,一旦吴仁宝去世,他儿子吴协恩还能不能笼络大家?村庄规模扩大,而且合并有好几轮,村民产生三六九等这样的感觉,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对笼不住的。

(责任编辑 玉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6 01:56 , Processed in 0.03109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