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陈云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2013-4-1 22:5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773| 评论: 0|原作者: 刘仓|来自: 《党的文献》

摘要: 陈云同邓小平一样,是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站在中国社会进步的前列,来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这些宝贵思想、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陈云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来源: 《党的文献》| 作者:刘仓 | 点击:4860 | 时间:2013年4月01日 10:02
陈云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作者刘仓,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要]在陈云看来,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旗帜,是党、军队和人民的领袖,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选择的结果。因此,“文革”结束以后,陈云强调对毛泽东的评价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他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和通过提出了关键建议,为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陈云之所以能够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于他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在党的第二次历史转折时期,陈云协助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起草和通过,作出了独特贡献。陈云为什么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列,同邓小平等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科学评价毛泽东,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为什么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历史转折时期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成功解决这一战略问题,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长远影响和现实意义?陈云是运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笔者尝试从这些问题及其经验入手进行再探讨。 

    一、历史追溯:“毛主席是中国革命的旗帜”

    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4页。)陈云在评价毛泽东时也坚持了这个原则。
    (一)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领袖
    在中央苏区时期,陈云对毛泽东并不熟悉,“且听说是机会主义”;和毛泽东相识以后,感觉他“经验多”。在长征时期,通过比较土地革命战争的成败,陈云认为毛泽东是党和军队的领袖。1935年,陈云在莫斯科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中,以一个被俘军医的口吻描述了对毛泽东的认识。其一,从人格魅力上说,毛泽东是谦虚、聪敏的。陈云说:“毛泽东似乎一介书生,常衣灰布学生装,暇时手执唐诗,极善词令。我为之诊病时,招待极谦。朱德……人亦和气,且言谈间毫无傲慢。这两个赤军领袖人物,实与我未见时之想象,完全不同。”其二,从精神、意志、品质上说,毛泽东能与官兵同甘共苦。陈云写道:“欲问赤军何以能克服困难?我以为赤军中确有一些领袖,这些领袖,非但聪敏,且有才能。譬如朱德、毛泽东为赤军之首创者,在各省军队及南京军之不断围攻与物质条件如此困难情形之下,对战七八年,竞以少数赤军而组成现在几十万赤军,这确非易事。我觉得朱毛非但是人才,而且为不可多得之天才。”其三,毛泽东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陈云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有“相当功绩”。而在民族存亡关头,共产党的领袖提出联合抗日的主张。如果国民党联共抗日,“则不仅日本不足惧,我中华民族亦将从此复兴矣!”“如果有人以为赤军甘心内战,不顾外患,这我觉不然。赤军领袖如朱毛、周恩来、林祖涵、徐特立等,均系极有政治头脑的政治家。”(参见《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88、90、91页。)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1935年10月15日,陈云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作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时指出:“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我们拥有一支真正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英勇无畏、为实现共产国际总路线而斗争的干部队伍。”(《陈云文集》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4页。)陈云对毛泽东的这些评价,为以后正确认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毛主席是中国革命的旗帜”

    延安时期,陈云曾三次向毛泽东请教:为什么像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这样有学问的人会犯错误?毛泽东回答说是“思想方法不对头”,并建议他学习哲学。于是,陈云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通过学习,陈云在“思想上的进步可以说发生了一个飞跃”。(参见《邓力群文集》第2卷,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70页。)
    1943年,陈云在养病期间,十分重视学习毛泽东的著作、电报、电文以及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等工作方法。他“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呢?当时陈云的体会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参见《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1、372页。)这是陈云著名的思想工作方法。
    经过革命实践的锻炼,陈云认为,毛泽东除了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外,还是中国革命的旗帜。1941年10月22日,陈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毛泽东是“军事天才”,认为“毛主席是中国革命的旗帜”。(参见《陈云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32页。)1942年元旦,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举行新年团拜会时,陈云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已二十多年,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有成功,有失败。现在看来,最大的成绩,就是我们党培养出了一个领袖,我们选择了这个领袖,就是毛泽东同志。”(邓力群:《回忆延安整风》,《延安整风以后》,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陈云认为,毛泽东的一个伟大功绩,就是经过延安整风,统一了全党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写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代表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经过革命实践的考炼,经过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著作,经过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认识,陈云认定,毛泽东是党、军队和人民的领袖,是中国革命的旗帜,这是历史的结论;而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的正确思想;这也是历史证明了的。这为他以后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准备了资料。

    二、现实问题:对毛泽东的评价

    “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共产党急需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改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一转变,就涉及到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
    (一)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标志之一
    当时,党内的主要领导人为了维护毛泽东的权威,要求遵循“两个凡是”的方针。这样将难以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严重妨碍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拨乱反正的进程。针对“左”的错误,1977年9月28日,在毛泽东逝世一周年之际,陈云指出:“实事求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离开了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那末,我们就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成为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者,我们的革命工作就要陷于失败。所以,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实际上是区别真假马克思列宁主义、真假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标志之一。”(《陈云文集》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41页。)陈云倡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为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充分肯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功绩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针对各种评价毛泽东的言论,陈云强调要客观认识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对于不同时期,要区别对待。12月13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对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高度评价,对此陈云非常赞同。1979年1月4日,陈云在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说:“我们党从一九二一年成立,到现在已经快五十八年了。中国共产党是胜利了的执政党,是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取得了伟大胜利。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概括得很清楚。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我们党很可能还在黑暗中苦斗。民主革命胜利以后,恢复经济和社会主义改造,都很成功。”(《陈云文选》第3卷,第243页。)

    (三)对毛泽东的评价“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
    在反对“左”的错误的同时,有人借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文革”的错误,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主义方向,把建国后的历史说得漆黑一团。国外有的媒体也造谣生事,混淆视听。这种情况表明,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涉及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到中国的国家形象。1979年3月6日,陈云在会见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时指出:“我们对毛主席的评价,不会像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那样。我们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提出防修反修等问题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对毛主席的评价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是世界的问题。就像对斯大林的评价一样,不仅是苏联的问题,而且是世界的问题。”(《陈云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1页。)这和邓小平的观点是一致的。3月30日,邓小平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再次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作为中共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与邓小平一道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前列,从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国家形象的视野,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倡导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为《决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定下了基调。

    三、关键建议:“把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

    起草《决议》是实现拨乱反正、完成伟大历史转折的客观要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客观要求,是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党的战斗力,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客观要求。陈云为《决议》的起草和通过,作出了独特贡献。

    (一)为《决议》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提出关键建议

    1980年3月19日,邓小平同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谈话时,提出起草《决议》的三条“总的要求”、“总的原则”、“总的指导思想”,其中“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最核心、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1、293页。)
    在《决议》的起草和讨论过程中,争论的焦点、重点和难点,仍然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对此,邓小平深刻地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9页。)
    为解决这个问题,陈云提出了关键建议。1981年3月,陈云在同邓力群谈话时说:“《决议》要按照小平同志的意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要达到这个目的,使大家通过阅读《决议》很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就需要写上党成立以来六十年中间毛泽东同志的贡献,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因此,建议增加回顾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段落。有了党的整个历史,解放前解放后的历史,把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末,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说毛泽东同志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说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取得了胜利,就更能说服人了。”(《陈云文选》第3卷,第283—284页。)
    3月24日,邓小平去看望陈云,就《决议》起草问题交换意见。陈云向邓小平建议加写党的60年回顾。当初邓小平曾有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设想(参见张金才:《邓小平首提〈历史决议〉要回顾建国前28年的历史》,《光明日报》2012年3月21日。),陈云的意见与邓小平的认识不谋而合。
    陈云同邓小平交谈时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要中央提倡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习毛泽东的哲学著作,还有马恩列斯的著作和历史。26日,邓小平将陈云的意见转达给《决议》起草小组负责人,指出:这些意见很好,请转告起草小组,并报告胡耀邦。《决议》中关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要写得更丰富、更充实,结束语中也要加上提倡学习的意见。(参见《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70页。)这个意见,不仅对《决议》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吹响了新时期全党学习运动的号角。

    (二)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出历史性论证

    陈云提出增写新中国成立前28年的历史,以此来概括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1981年3月,陈云同邓力群的一次谈话内容,集中反映了他关于这个问题的认识。
    第一,“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同志的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是培养了一代人,包括我们在内的以及‘三八式’的一大批干部。现在这些人在全国各个岗位上都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这是一件极大的事情”。第二,“毛泽东同志正确处理西安事变,并制定了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包括同国民党又联合、又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立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等等。我们党里头没有第二个人写出这样好的著作。这是了不起的功绩”。第三,“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倡学马列著作,特别是学哲学,对于全党的思想提高、认识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第四,“毛泽东同志的一整套理论和政策,是总结了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的错误教训得出来的,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五,“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威望,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建立起来的。即使毛泽东同志犯错误的时候,许多老干部被整得那么厉害,可是大家仍然相信他,忘不了他的功绩,原因就在这里。老一代人拥护毛泽东同志是真心诚意的”。(参见《陈云文选》第3卷,第284—285页。)
    在民主革命时期,陈云曾经提出“毛主席是中国革命的旗帜”,是党、军队和人民的领袖。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正是对这个历史结论的论证,也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基础和理论基础。后来《决议》定稿对陈云提出的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有所论述,体现了陈云在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上的独到见解与独特贡献。

    (三)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作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结论

    1979年3月,陈云在会见陈平时指出:“实事求是地说,有些问题毛主席也有责任。对这个问题,要平心静气,不能像有的人在西单民主墙大字报上那样说法。有的青年人说得过分一点,我们中央就不能那样讲。总的来说,我们党中央是掌握分寸的。”(《陈云传》(下),第1541页。)陈云主张要准确、清楚、恰当地敲定毛泽东的功过是非,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对党、人民和历史都有明确的交待。1981年3月,陈云在同邓力群的一次谈话中再次强调:“关于建国以来三十二年中党的工作的错误,一定要写得很准确,论断要合乎实际,要把它‘敲定’下来。‘敲定’是上海话,敲是推敲的意思,定是确定的意思,就是说,反复推敲,反复斟酌,使它能够站得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小平同志提出《决议》宜粗不宜细,我是同意的。要在这个原则下面,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错误就写错误;是大错误就写大错误,是小错误就写小错误。要分别不同情况,把它‘敲定’下来。”(《陈云文选》第3卷,第283页。)
    陈云的建议,在《决议》定稿中基本上都有所反映。这为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方向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以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开辟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基础上继续前进。

    四、经验总结:“我是共产党员,是实事求是的”

    陈云之所以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列,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根本原因在于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了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分清其功绩和错误,而如何看待领袖人物的错误,始终是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敏感问题和焦点问题。陈云是如何看待毛泽东的错误的?

    (一)站在党、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领袖,是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的历史反映了党的历史,对毛泽东的评价也关系到对党的评价。从党和国家发展的角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陈云的根本立场。他指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是为了防止中国变修、出现像赫鲁晓夫那样的事件,最初也不是要搞那么大。(参见《陈云年谱》下卷,第237页。)这就把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联系起来。陈云评价毛泽东的见解和做法,不仅捍卫了党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也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从总结革命和建设经验的角度,来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陈云的基本观点。他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有缺点和错误。为什么?因为没有自己的经验,光有别人的经验不行。要求革命领袖没有缺点、错误是不可能的,是空想。这不符合辩证唯物论,也不符合毛泽东同志本人的意见。”(《陈云文选》第3卷,第242页。)
    陈云评价毛泽东,既不全盘否定,也不搞个人崇拜,更不像别有用心的人那样肆意侮蔑、抹黑、丑化毛泽东,而是站在党和国家的大局,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功即是功,过即是过,不美誉,不隐错。他不是从局部的角度、暂时的观点来评价毛泽东,而是从全局观点、以党的最高利益、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来评价毛泽东,这是马克思主义者评价领袖人物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二)立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是陈云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视角。在陈云看来,民主集中制是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保证。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前进,否则,就会遭受挫折。是否贯彻民主集中制是陈云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切入点。
    陈云认为,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来,列宁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也是不断发展的。斯大林虽然在反法西斯战争等事件上作出重大贡献,但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给苏联党带来严重后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也是这样。从中共七大到建国初期,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很好。从1958年起,特别是1959年庐山会议,民主集中制传统被一点一点地破坏。“文革”期间,民主集中制搞得很不好。(参见《陈云年谱》下卷,第237页。)陈云指出:“党内民主集中制没有了,集体领导没有了,这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一个根本原因。”(《陈云文选》第3卷,第274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而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也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结晶。在闭幕会上,陈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对于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对于党内安定团结,有重大意义。(参见《陈云文集》第3卷,第453页。)1979年1月,陈云在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贯彻民主集中制,是党立于不败之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他指出:“我们的国家是九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党是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我们党处于全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流砥柱。只要我们党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那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胜利就有了保证。”(《陈云文选》第3卷,第242页。)
    可见,陈云并不是单就评价毛泽东而评价毛泽东,而是把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与共产主义运动联系起来,与党的建设联系起来,与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这种境界和思想,没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没有丰富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没有马克思主义者的宽广眼界和战略思维,是难以做到的。

    (三)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来评价毛泽东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讲,党的功绩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当然党的过错也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在分析毛泽东的错误的时候,也应该查找中央其他领导人和地方领导人的责任。1980年11月上旬,陈云在同胡乔木谈话时指出:“整个党中央是否可以说,毛主席的责任是主要的。党中央作为一个教训来说,有责任,没有坚决斗争。假如中央常委的人,除毛主席外都是彭德怀,那么局面会不会有所不同?应该作为一个党中央的集体,把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毛主席的错误,地方有些人,有相当大的责任。”(《陈云年谱》下卷,第260页。)
    陈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评价历史人物,反对掩盖其功绩,也反对搞个人崇拜。在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中共七大上,陈云在发言中明确指出:“我们相信毛主席,但绝不是盲从,盲从是没有用处的,只有对问题仔细地考查,翻来覆去地考查,这样不管毛主席在这里领导也好,离开毛主席也好,大体上不会犯大的错误,否则风潮一来,就又要犯错误。”(《陈云传》(上),第101—102页。)陈云十分注重领袖人物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现在除了极少数反动分子以外,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讲我们的毛主席领导得好。但无论怎样,根本的东西是老百姓,是共产党。”如果个人在党领导下取得一点功劳,“这里有三个因素: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陈云文选》第1卷,第293—294页。)陈云评价毛泽东和领袖人物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领袖、政党、阶级、群众关系的具体运用,显示了陈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
    陈云还主张要坚持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也要看到毛泽东的错误。把毛泽东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准确评述领袖人物的决策、结果及其是非。用历史联系的眼光,总结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留下的宝贵遗产,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陈云之所以能够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陈云学习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得出的科学方法。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和方法评价毛泽东,是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格境界。
    陈云同邓小平一样,是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站在中国社会进步的前列,来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这些宝贵思想、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自2013年第1期《党的文献》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23:39 , Processed in 0.03103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