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主席的文革(第六部分第二节)

2013-4-20 06:25| 发布者: 清水| 查看: 32951| 评论: 6|原作者: 清水

摘要: 刘邓的蜕变不可逆转使主席明白一个道理,一旦自己离世,刘邓必然走修正主义。而且,他们当时的势力又是如此强大,单靠社会主义文化力量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因此,主席必须在自己离世前,把刘邓俱乐部连同它产生的根源(文化)一起摧毁掉。要达到这一目标,非文革不可!

第十招,拉拢军头---刘邓俱乐部势力扩张到军队

作为俱乐部的统帅,刘少奇在军事方面实质没有发言权,尽管他自1959年以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但他并不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中共中央军委)会内担任任何职务。在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的报告中没有涉及到军事。因此,他们要找到在军队的代理人。由于当时真正对军事有实权的部门是中共中央军委,而不是国防委员会。因此,要拉拢军头需从中央军委下手。1959---文革前,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是: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林彪(主持工作)、贺龙、聂荣臻,

常务委员:毛泽东、林彪、贺龙、聂荣臻、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罗瑞卿、谭政

秘书长:罗瑞卿

1954---1959年,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是(不设副主席):

主席:毛泽东

委员:朱德、彭德怀(主持工作)、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秘书长:黄克诚

林彪由于一直身体不好,军事方面日常事务一直由贺龙和罗瑞卿负责打理。这样林彪与贺龙 &罗瑞卿因工作权利产生一对矛盾。早有坊间传言说,罗瑞卿抱怨林彪“霸占茅坑不拉屎”。林彪是旗帜鲜明地站在主席一边的,是刘邓的死敌。聂荣臻本人一直保持低调,所主管的事情是科学技术方面。聂荣臻曾在“两弹一星上马和下马”之争中与刘邓俱乐部一直对立,所以说明聂荣臻没有被刘邓俱乐部拉拢。

贺龙和罗瑞卿情况则不相同,一方面他们负责日常的军事方面事务,性质有点类似于刘少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另一方面贺龙和罗瑞卿即使紧跟主席,也没有可能取代林彪,再退一步讲,他们要想打倒林彪,需借助刘邓的力量。正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显而易见,罗贺与刘邓具有天然的结盟土壤。

刘少奇作为当时的主席接班人(太子)不二人选,主持中央日常事务(太子监国),主席还是基本支持他的工作。刘少奇的身份自然使他有资本拉拢罗瑞卿和贺龙。而且,刘少奇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斗倒了彭德怀和黄克诚,朱德受牵连。最大的获益者除林彪外,就是罗瑞卿、贺龙和聂荣臻。林彪是通过自己争来的,而且本来十分受主席器重,不存在欠刘邓俱乐部人情;而罗瑞卿和贺龙则相反,他们直接/间接对刘少奇或多或少存在感恩,因此刘少奇拉拢罗瑞卿和贺龙也就水到渠成。

接下来的问题是,罗瑞卿和贺龙何时被刘少奇极力拉拢?

显然,不可能是1959年庐山会议前,当时两人不存在被极力拉拢的资本,当时的秘书长是黄克诚,贺龙还没有参与中央军委日常事务,而且刘邓俱乐部本身的势力是在刘少奇1959年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开始增速膨胀,尤其是庐山会议之后(黄克诚,朱德和李先念在内的上万名干部受牵连),刘邓俱乐部的势力才开始急速膨胀,在刘少奇1960年底成功访苏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七千人大会才受挫有所收敛,所以只能是庐山会议之后。有两件事可以分别说明罗瑞卿和贺龙已被刘邓俱乐部拉拢。第一件事是19614月底爆发的“窃听器事件”,杨尚昆和罗瑞卿转入其中;第二件事是1961年夏的“两弹一星上马和下马”之争,贺龙和罗瑞卿转入其中。文革和改开的历史说明罗瑞卿属于刘邓俱乐部的核心成员,而贺龙至少可以说是与刘邓俱乐部是合作的关系。

第一件是杨尚昆寝室制造的“窃听器事件”。

关于窃听器事件,很多文献均有详细叙述,这里就不展开。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61年春天,事件的主人公(主将)是杨尚昆(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和罗瑞卿(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制造“窃听器事件”的文件依据是政治局会议决议,但这个决议主席并不知情。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发现,主席也许一直蒙在鼓里。

由于事件的主人公是刘邓俱乐部的核心成员,事件又发生在1961年这一敏感时间,因此“窃听器事件”幕后的制造者-- 刘邓俱乐部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即监视/监听主席的一举一动,为其政变服务。因此,不能把“窃听器事件”轻描淡写为“录音事件”,这是为阴谋者推卸责任。“录音事件”从字面上理解是当事人知情的情况下或者是特定的时间进行的(比如开会等),而“窃听器事件”则是当事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时时刻刻在监听当事者所在环境所发出的任何声音。主席外出考察坐火车,所以火车不仅是暂时休息的场所,而且是主席办公的场所。杨尚昆和罗瑞卿在主席的列车上安装窃听器,却不让主席知道,其目的显而易见,不是为了要记录主席的一言一行,而是另有图谋,比如,夺权。

1, 前面已分析过,刘邓俱乐部羽翼丰满,真正有实力挑战主席的时间应是刘少奇成功访苏(1960年底)之后,刘邓与苏联结盟已结成。在“信阳事件”之后,他们又在1960年年底和1961年初,对干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以湖南省为例,这段时间被清洗的干部达到4成。干部的大规模被更换,由于组织部事实上已变为刘邓俱乐部的“独立王国”,所以这就意味着刘邓势力再次大规模扩张。因此,当时钟拨到1961年时,他们有迫切需要监听/监视主席的一言一行的,以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夺权。

2, 另一方面按照窃听器的理由,由于“信阳事件”已被揭盖子,刘邓俱乐部恐惧他们在大跃进中的所作所为被曝光,他们急切想知道主席到底知道多少和主席对他们的态度,尤其是私下的态度。

3, 根据杨尚昆的日记,“窃听器事件”发生后,427日下午520分,杨尚昆回到北京,当即向邓小平、彭真约谈了一下情况(也就是说约谈的时间是傍晚到晚上)。根据犯罪学心理分析,邓小平和彭真很可能是这个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在得到邓、彭到指点后,后面几天是开始分散和推卸责任。结果把下面一大批的小啰啰给拉了进来当了垫背的。

杨尚昆开会先是找:康一民(中央办公厅机要室副主任、周恩来秘书)、龚子荣、曾三(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兼中央档案馆馆长)、)、邓典桃(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李鉴(时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会秘书长);然后是找:叶子龙(时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康一民、王敬先(时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当一切办妥后,519日,杨尚昆又主动找邓小平:“把消息告诉了小平同志,请他考虑如何做法”。520日,中央书记处开会,会上讨论了录音事件。会后,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和杨尚昆又在一起商谈了关于录音问题的处理意见。

4, 可以说刘邓俱乐部的核心成员自始至终非常狡猾阴险的,他们总能找出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实施其阴谋,最著名的例子是邓氏的“改革开放。为了监听主席,他们竟然可以动用政治局的决议来执行其阴谋。笔者可以想象,当他们主动提出要把主席坐火车沿途调查的讲话录下来,以便更好地执行主席的指示,相信与会的政治局成员没有人会反对的。这样政治局所有成员都是参与者,因此一旦东窗事发,他们也可逃脱干系。

5, 中央政治局决议形成后,需要执行。具体执行人是杨尚昆,配合人是罗瑞卿。在已形成的政治局决议中并没有包括具体如何执行,这样执行方法就由杨、罗二人来掌控。执行方法就由所谓的“录音”变为“时刻听主席的讲话”,要“时刻听主席的讲话”就不得不安装“窃听器”。结果决议的执行就自然而然落入了刘邓的圈套。因为是“执行”中央政治局的决议,下面办事的人自然而然不会/敢多问,结果是稀里糊涂地被转入事件中去了。如此看来,决议的形成是一批人,贯彻执行的人是另一批人,具体办事的人又是其他一批人。因此,“窃听器事件曝光后,所有的人要么都被打倒,要么都安然无事。事实上,作为“窃听器事件”主要策划者杨尚昆暂时并没有被追究。但是,杨尚昆最终没有逃脱责任,1965119日,他被免去中办主任职务,被下放到广东,在文革期,他成为第一批被打倒的人(彭、罗、陆、杨)之一。

第二件事,1961年夏的“两弹一星上马和下马”之争

这件事将在下面说明,这里只提一点,“两弹一星上马和下马之争”的第一把火是在19617月在北戴河召开的国防工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点燃的。这个会议级别不算最高,所以主席没有参加。笔者以前一直有疑问,刘邓是如何把这个“上马和下马的议题放入到会议主题?后来在查看贺龙和罗瑞卿的简历后,才恍然大悟。当时的“两弹一星”项目是由国防工业委员会负责管理,而当时的工委主任是贺龙,罗瑞卿也参与了工委的管理工作。如此一来,“两弹一星”项目之争也就不可避免地被塞进会议主题。也不奇怪,主张“下马”的声音会占上风。怪不得主席在会议期间急调聂荣臻去作报告,才没有形成会议决议。

在这两件事中,都有罗瑞卿的身影存在,真是辜负了主席对他的信任。所以,毫不奇怪,罗瑞卿也成为文革被打倒的第一批人之一。

刘邓紧紧拉拢住了罗瑞卿和贺龙,加上邓小平一直兼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这样一来,刘少奇在军队内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为最终架空主席做准备。

第十一招,策划“两弹”下马

三年自然灾害到了1961年夏天,非正常死亡现象已被杜绝,国家困难基本度过。刘邓俱乐部眼看着盖子已经被揭开了,不能死人了,再在“死人”上继续做文章不但没有意义,反而会弄巧成拙;而是决定转向攻击核研究项目。

1961年夏天,它们在国务院抛出“两弹”下马的高论---吃饭都成了问题,不能为多打粮有所贡献,反要花大量人力物力的原子弹”。为何要抛出此高论,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如果下马,可以保证苏联老大哥对中国的永远核威慑,为刘邓俱乐部搞政变撑腰;2.分裂党员干部,无论是主席表态支持哪一方,都会让主席威望遭到打击;3.借机制造军队分裂,争取到更多的军中同盟者;4.渲染人民公社的失败假象,为“三自一包”造势。

果不其然,在7月份北戴河召开的国防工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上,两种尖锐对立意见(“继续上马”和“下马”)就摆在了桌面上。最后,“缓建”的意见居然占了上风,但是双方僵持着。

双方的僵持最后自然要捅到主席那里去,主席拿主意。 19611114日,张爱萍、刘杰、刘西尧起草了《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报告送给了总书记邓小平,邓小平很快批阅了这个报告。他在眉头上批示:送主席、周、彭(彭真)阅。在这条批语下,“细心”的邓小平又特意在括号里,用小一些的字体写道:无时间,看前一页半即可”,妄图在主席那里蒙混过关。很显然,刘邓俱乐部迫切希望主席尽快作批示,事实上他们心里很清楚主席是会支持“继续上马”。

这份绝密件19611117日送到主席案头,在此前,刘、周、彭已圈阅过(总共时间不过3天)。

当主席收到这份需要他一锤定音的绝密件,睿智的主席并没有及时批复,而是一直将之存放到19621217日才批复,存放时间整整一年零一个月。在这一年零一个月内,发生了著名的“七千人大会”(19621月),中国从三年自然灾害中恢复过来,主席获得足够的时间给国家和自己疗伤(刘邓俱乐部在三年自然灾害中使用各种阴招使主席受伤不已,国家遭受巨大损失)。在这整整一年零一个月内,主席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的策略,不但保住了“两弹”工程没有下马,而且让刘邓俱乐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主席实在是高明。让我们来看看恢复了元气的主席于19621117日对这份绝密件的回答: 国防尖端技术,不但不应该下马,而且要抓紧进行”。“两弹一星”项目的管理权也由国防工委移给了新成立的周恩来挂帅的“中央专委”。至此,这场关于尖端武器的上马”“下马之争画上了句号。

让我们假设主席在七千人大会开幕前或者会上作了批复,这个批复很显然对主席有害无益,一方面主席如果坚持“上马”,则会被人指责为“不顾老百姓死活”,威望丧失;一方面主席如果坚持“下马”,则正好落入刘邓俱乐部的圈套,权威更是受创不已;一方面主席如果批示模棱两可,同样威望受损。

由于内外敌人的夹击、彭德怀的捣乱和三年自然灾害,使得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的损失,资本主义气焰逐渐盛行,刘邓的地方势力开始大力推行“三自一包”,并于1962年对主席形成“逼宫”之势;使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日益不满,对社会主义建设越来越怀疑,主席的威望和权威受到严重质疑和挑战。1958-1961年是刘邓势力急剧膨胀的三年,刘少奇作为接班人地位非常稳固;是刘邓与修正主义苏联结成联盟的三年;是周恩来、陈云、彭德怀、李先念等作为其对立面被严重打压的三年。到1961年,刘邓俱乐部势力足够强大到与主席分庭抗礼和架空主席。只是它们在制造一个机会,一个主席威望处于最低谷的机会,一个社会主义建设处于最低潮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七千人大会!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xiaoliwencai 2013-4-20 19:34
毛主席在七千人大会上讲到“在我们国家,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不充分实行无产 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而没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我们的国家,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经济,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国家,变成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式的专政。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警惕的问题,希望同志们好好想一想”。

我的问题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切实落实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大搞私有化是否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私有化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畅行无阻,究其原因,是否就在于我们没能切实落实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如果是这样,面对党变色国变修的具体实际,社会主义革命者究竟该怎么办?谢谢清水的好文。【完】
引用 xiaoliwencai 2013-4-20 18:57
刘少奇说“我们这几年提出的过高的工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和基本建设指标,进行一些不适当的 ‘大办’,要在全国建立许多完整的经济体系,在农村中违反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的原则,刮‘共产风’,以及城市人口增加过多等等,都是缺少根据或者是没有根据的,都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没有同工人和农民群众、基层干部和技术专家进行充分的协商,没有在党的组织、国家组织和群众组织中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就草率地加以决定,全面推广,而且过急地要求限期完成,这就违反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违反了党的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组织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是我们这几年在某些工作中犯了严重错误的根本原因。”

我的问题是:为啥会是这样?如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

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集中反映的,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当今所有社会主义者必须面对并且必须给出正确回答的世界性难题。继承毛主席,发展毛主席,成功破解这两道世界性难题,走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走向文明和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神圣的历史使命!
引用 xiaoliwencai 2013-4-20 18:37
我感觉到,我们同志对待许多问题,实际上经常出现三种思想:一种是毛主席的思想,一种是“左”的思想,一种是右的思想。当时和事后都证明,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可是我们有些同志,不能够很好地体会毛主席的思想,把问题总是向“左”边拉,向“左”边偏,说是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实际上是走了样-----林彪

我个人几十年来体会到,毛主席最突 出的优点是实际。他总比较人家实际一些,总是八九不离十的。他总是在实际的周围,围绕着实际,不脱离实际。这同我们某些同志只有一股猛劲不同,也和我们某 些同志处处不振作、没有什么大的打算不同。我看,我们世界观的最主要的一个部分,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唯物主义,就是尊重事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就是实事求 是,就是按条件办事,按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办事,就是不是单凭愿望,而且要估计事情的结果,不仅仅根据需要,而且根据可能。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搞得 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 病。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因此,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党更需要团结,更需要跟着毛主席走。这样,我们党才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小的胜 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好起来,更加强起来----林彪
引用 xiaoliwencai 2013-4-20 16:07
看到第四小节了,还在继续往下看。在此给清水同志和大家提几个问题:

1、我们不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么?民主不是社会主义的灵魂么?人民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么?为什么毛主席与刘邓(修正主义)俱乐部的斗争会成为当时国内斗争的一条主线?人民呢?人民哪里去了呢?人民在他们之间的斗争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扮演了何种角色?

2、对于如何搞社会主义,我们没有经验,所以,只好向人家学习。当时,主要是向前苏联学习。建国时,我们建立的政治体制就是从前苏联搬来的。直到现在,我们实行的依然是从前苏联搬来的那套政治体制。可是,请问这套政治体制将人民民主切实贯彻落实到位了么?对于这样的一套政治体制,毛主席又是怎么看的?毛主席满意么?

3、始于社会主义前苏联的那套政治体制和后来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创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正是这种必然的联系决定了苏修以及刘邓(修正主义)俱乐部出现的必然性?也就是说,从前苏联搬来的这一套政治体制的漏洞究竟在哪里?大家看清楚了么?补丁又是什么?大家又弄明白了么?尤其是在党已经变色国已经变修的情形下,作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又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问题以前还没有想过,那么,现在,请好好想一想吧。
引用 清水 2013-4-17 10:20
已补齐,谢谢。
引用 远航一号 2013-4-17 02:34
清水同志原来提供的毛主席和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齐,已经补齐。

查看全部评论(6)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19:23 , Processed in 0.02132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