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说说“上山下乡”

2013-4-7 07:50| 发布者: 红色小兵| 查看: 1077| 评论: 1|原作者: 东极老翁

摘要: 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东极老翁:说说“上山下乡”

 

正确地评价上山下乡那段历史,是广大知青的责任和义务。

1968
12月,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讲话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

 

在国际,苏、美两霸掀起疯狂的反华浪潮。特别是当时被称之为社会帝国主义和新沙皇的苏修叛徒集团,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亡我之心不死。毛主席审时度势,向全国相继发出了“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 “全民皆兵”, “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一系列指示。

 

在国内,由于取消了考试制度,各类大专院校尚未招生。同时,国家面临着上千万青年人就业的压力。这里所说的“压力”,并没有确切的数字统计。然而,从《人民日报》发表的《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社论来看,这个问题是存在的;否则,是不会让这么多人吃闲饭而不安排就业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时,大部分青年去农村“插队”当农民,也有一部分青年去农场、林场当工人,还有一部分青年到了“生产建设兵团”当上了“兵团战士”。所谓“兵团战士”,就是屯垦戍边,平时搞建设,战时能打仗。当时,全国新建扩建了以知识青年为主的12个“生产建设兵团”。据1975119人民日报报道,我国有近1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也有的资料显示,知青总人数为1600万和2000万。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毛主席这番话,关键是“很有必要”四个字。

1939
4月,毛泽东给抗大题词:“知识分子之成为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结合工农民众,他们的分界仅仅在这一点”。毛泽东也曾讲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总是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的”。

毛主席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除了考虑到当时国际国内的诸多因素外,应该有着更深层的考虑。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中国走苏联“和平演变”的道路,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正是“实行结合工农民众”,在广阔天地中锻炼,在大风大浪中成长,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不变。

知青在上山下乡那段岁月,由于环境和经历不同,对人生的感悟也各不相同。上山下乡那段生活苦不苦,确实很苦。正因为苦,才出现了一些“逃兵”。而绝大多数的知青,却在那艰苦的环境中,磨炼了意志,锻炼了体魄,并加速了世界观的改造。不可否认,广大知识青年在那不寻常的岁月,用自己的双手,用青春的热血和汗水,甚至用生命,为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于这些知青,人民不会忘记,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也必将载入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史册。

70
年代后,有的知青参了军,有的上了大学,有的通过招工等形式,相继返城;也有一些知青由于各种原因留了下来。后来,一些地方发生了知青请愿之类的事情,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大多数知青对一些干部子弟通过父母“走后门”当兵和上大学而心理失衡,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的知青的父母曾经是“走资派”,“解放”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方设法让下乡的子女返城。

如今,当年的知青大多已接近老年或已进入老年。回顾当年,反思过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受,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

如今,知青们大多步入老年,让他们常常回忆的仍然是上山下乡的地方。因为有了那段经历,许多人感到人生更加充实。一般的苦难不倒他们,一般的困难吓不倒他们。正因为如此,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从不向困难低头,也不向邪恶让步,为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有人说,“‘上山下乡’使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还说使“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在乡间长期务农”。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谓“学者专家”高人一等,有头有脸儿,这恰恰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所谓的“价值观”。许许多多知青视那段经历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许多人说,如果时光倒流,真希望知青生活再来一次。“长期务农”有什么不好?一边瞧不起农民,一边吃着农民种的粮食,说这话的人真应当拍拍自己的良心。

有人说,“一些曾经积极参与过文革运动的城市年轻人经过在农村的艰苦生活后,意识到自己被人所欺骗利用,至此彻底放弃了曾经坚信不疑的马列主义革命理想以至于一切理想”。

积极参与文革难道是为了今后享乐和出人头地?城里人就不能“务农”?那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的农民该怎么说?
――哪里有这个道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民自有农民的快乐。坚信马列主义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强者,所谓“彻底放弃了曾经坚信不疑的马列主义革命理想以至于一切理想”的说法,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理想”破灭的心路历程。

还有人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历史的倒退” ,这种屁话不值一驳。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将告诉人们:上山下乡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次伟大的壮举!

应当实事求是,应当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去认真地思考一些问题,特别是思考一些历史问题,而绝不能以个人得失来评价毛主席。

时至今日,广大知青仍然无限怀念毛主席;他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革命事业接班人寄予的殷切希望。

毛主席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得很远很远……


编后:清明节之际,谨以此文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


(责编:而东)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dongdong 2013-4-7 11:06
我认为大多数知青都是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不是小板凳、胡乱邦这些“青天大老爷”仨瓜俩枣就能打发的乞丐和累赘。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让青年人吃一点苦,经受锻炼,是对的。但是具体一些细节上,我认为有待完善和改进。比如,要求他们一辈子扎根农村,这样的要求太高。如果在农村工作满三、五年就可以回城,像现在大学生支教一样;或者虽然长期扎根农村,但是每一、两年给一个月的探亲假,并且报销路费。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也不会在文革后期造成巨大反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4 19:50 , Processed in 0.01430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