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学习园地 查看内容

【第10讲】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运用和发展

2011-12-27 21:34| 发布者: 五百二| 查看: 2645| 评论: 1|原作者: 马克思主义100讲

摘要: 内容提要一、 毛泽东是怎样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著的。二、 毛泽东是怎样批注其他哲学家的著作的。三、 毛泽东在实际斗争中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 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五、高举毛泽东主义的伟大旗帜奋勇前进!
  (一)毛泽东对辩证唯物论的重大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辩证的,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但是,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先介绍毛泽东对唯物论的重大发展,再介绍毛泽东对辩证法的重大发展。

  1、在唯物论方面,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强调了实事求是

   1955年1月,毛泽东问我国物理学家钱三强:“质子、中子是由什么组成的?”钱三强说:“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还只知道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毛泽东说:“”我看不见得。质子、中子、电子还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现在实验上虽然还没有证实,将来实验条件发展了,将会证明它们是可分的。半年以后,美国发现了反质子,一年以后又发现了反中子,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预见。

  1957年1月,毛泽东对原子核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了哲学概括,指出:“原子核也是可以分割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笫551页)“愿子核和电子的关系也是对立的统一。”(《毛泽东选集》第5卷笫408页)他认为宇宙从大的方面是无限的,从小的方面也是无限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可分,电子也分而且可以无限地分下去。钱学森说:“毛主席对物质无限可分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毛主席预见了20年后高能物理学的发展。”

  在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启发下,中国物理学家于1965—1966年间提出了关干物质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受到各国物理学家的高度重视。1977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七次国际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有人提议,为纪念毛泽东关于物质有更深层次的重大理论贡献,应将现在称为“层子”或“夸克”的微观粒子命名为“毛粒子”。1979年美籍华人丁肇中又发现了胶子。科学实验完全证明了毛泽东关于物质的内部矛盾性和无限可分性的理论是正确的。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毛泽东强调了实事求是,并对它作了新颍的说明。实事求是一语,出自东汉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是说要从事实中求索真相,得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对这一古语,用马克思主义作了新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乡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笫801页)毛泽东是非常善干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他提倡的实事求是,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观点,坚持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可知性。毛泽东强调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所以,实事求是是我们反对和克服一切主观主义的有力武器。它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思想,首先就必需坚持实事求是。

  2、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发展

  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里限干篇幅,只能述其要点。

  (1)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作了系统深刻的说明和发挥。这表现在:

  列宁把对立统一规律称为辩证法的核心。毛泽东明确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9页)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六个方面系统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他说“:我们将这些向题都弄清了,我们就从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99页)

  毛泽东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亩观相反的。它对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336页)毛泽东简明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的主要内容。他说:

  “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肘侯,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已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单的结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336—337页)

  1965年,毛泽东在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上作了重要枇注,他指出: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他范畴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联系、发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规律中予以说明。盖所谓联系就是诸对立物间在时间和空间中互相联系。所谓发展就是诸对立物斗争的结果。至于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应与现象本质、形式内容等等,在核心规律的指导下予以说明。旧哲学传下来的几个规律并列的方法不妥,这在列宁己基本上解决了。我们的任务是加解释和发挥。至于各种范畴,(可以有十几种)都要以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去说明。例如什么叫本质,只能说本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此等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503—504页)

  毛泽东指出唯物辩证法只有一个核心规律,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其它如量变质变、肯定否定、本质现象、形式内容、必然偶然等等,都可以在对立统一规律指导下予以说明。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理论的重大发展。

  2、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量变质变规律

  他阐明了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原理。他从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上说明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普遍的。例如,人从生到死是个量变过程,但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这又是若干部分质变的过程。。

  3、毛泽东生动地表述了肯定和否定规律。过去人们常表述为否定之否定规律。而毛泽东则称之为肯定否定规律。这个提法,更好地体现了对立统一。他坚持辩证法的否定观,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他指出: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07页)他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来教导人民树立起胜利的信心。

  4、毛泽东对本质和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认为事物内都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该事物的特殊本质。人们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5、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全局和局部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发展了这对范畴。他对全局和局部的含义作了科学的界定。全局就是事物的整体,是事物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发展阶段的有机统一体。局部是构成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一侧面或其发展的某一阶段。全局决定局部,高于局部。因此要有全局观念。局部隶属于全局,又影响全局。有时候某个局部对全局的影响甚至可以是决定性的。

  6、在运用可能与现实这对范畴方面,毛泽东也有许多重要的阐述。他说:“可能性同现实性是两件东西,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虚假的可能性同现实的可能性又是两件东西,又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转引自《毛泽东哲学思想概论》第231页)他强调要估计到事物的发展有两种可能性:好的和坏的。我们要争取实现好的可能,同时对坏的可能的出现,也要作好准备。这样方能有备无患。

  第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重大发展

  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思维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毛泽东的《实践论》构建了一个以社会实践为中心的认识论体系,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实践范畴作了系统的阐发

  马克思说:实践是“人类感性的活动”,“物质性的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7、18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笫16页)

  列宁在20世纪初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他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和基本的观点。”(《列宁选集》第2卷笫142页)他又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选集》第38卷笫230页)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他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改造社会的实践。”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他明确概括了社会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他并且深刻地说明了三大实践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他说:“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使共产党人免除官僚主义、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确实保证,是使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实行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浙江省七个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的批语》,《人民日报》1964年7月14日)毛泽东说明了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把认识论的实践观和历史唯物论的群众观相结合,把认识论和群众路线相结合。

  (二)、 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他深刻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说:“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132贡)“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选集》第122页)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作了全面的发挥。他指出: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他说:“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舍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笫390页)根据真理发展的规律,我们就应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毛泽东还论述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他指出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之和就是绝对真理。真理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135页)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

  (三)、系统深刻地论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

  列宁对认识的发展过程作过深刻地论述,他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列宁全集》第38卷笫181页  

  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上述思想。他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提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只有感觉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67页)。二是“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厉感性材科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80页)这十六字诀是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的科学方法,是毛泽东对辩证逻辑的新贡献。

  前一个飞跃是从物质到精神,第二个飞跃是精神到物质。毛泽东强调指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69页)因为只有这个飞跃才能改造世界。

  他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已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顶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已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吏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再虫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毛泽东文集》第8卷笫320—321页)

  (四)、提出了认识发展过程的总规律

  恩格斯和列宁都说过人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但概括出这个过程的总规律,则是毛泽东的一大贡献。他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73页)这个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五)、作出了认识论的总结论

  毛泽东说:“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72页)这一结论,是对中国哲学史上知行问题争论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贡献。


  第二、毛泽东对历史唯物论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恩格斯说: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列宁也说:马克思把唯物主义运用于人类社会生活,是“彻底发挥唯物主义”,是对以往历史理论的革命。(《列宁全集》第21卷笫38页)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的规律,发展了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已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他们提出要不断革命。马克思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过渡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笫479—480页)

  列宁也说:“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剥削者就必然存着复辟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变为复辟行动。”(《列宁选集》第3卷笫604页)“无产阶级专政是新阶级对更强大的敌人,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最奋勇和最无情的战争,资产阶级的反抗,因为自己被推翻(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而凶猛十倍。它的强大不仅在于国际资本的力量,不仅在于它的各种国际联系牢固有力,而且还在于习惯的力量,小生产的力量。因为,可惜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枇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列宁选集》第4卷笫181页)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的上述思想,毛泽东揭示了丰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规律,揭示了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特别是总结了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提出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绩革命的新理论,这是对历史唯物论的重大发展。这个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一)、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在他人生最后的二十多年里,即从1956年到1976年,系统深刻地总结了与国际共运中以苏联的赫鲁晓夫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集团作斗争的经验,也总结了中国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建设经验,总结了和党内以刘少奇、邓小平为代表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斗争经验,提出了这个理论。他说: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特别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以后,还有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社会上的一切阶级斗争是不是还集中在争夺政权的问题上?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还要不要革命?革谁的命?怎样进行革命?这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当时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列宁看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被打败的资产阶级甚至比无产阶级还要强大,时时企图复辟,同时小生产者不断生长新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威协无产阶级专政,因此要对付这些反革命的威协,并且战胜它,必须在长时期里强化无产阶级专政,舍此没有第二条路。但因列宁逝世过早,没来得及在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斯大林是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在实际上解决了很大一批钻进党内的反革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例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拉狄克,布哈林,李可夫之流。他的缺点是在理论上不承认在无产阶级专政整个历史时代社会上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革命的胜负没有最后解决,弄得不好,资产阶级就有复辟之可能。在他临死的前一年,他已觉察到了这一点,说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弄得不好,可能使矛盾变成对抗性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第三五0──三五一页)

  (二)毛泽东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危险。

  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

  他说: “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在一九六二年月八日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和九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转引自《红旗》杂志一九六七年第十期。)

  他还说:“在我国,虽然社会主义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说来,已经基本完成,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但是,被推翻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残余还是存在,资产阶级还是存在,小资产阶级刚刚在改造。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二六──二七页)

  “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使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后的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能说那里已经完全没有像列宁所反复痛斥过的资产阶级食客、寄生虫、投机倒把者、骗子、懒汉、流氓、盗窃国库者这类分子;也不能说,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需要或者可以放弃列宁所提出的“清除这些由资本主义遗留给社会主义的传染病、瘟疫和溃疡”的任务。(转引自《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一九六三年六月十七日《人民日报》)

  “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单有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转引自《关于赫鲁晓夫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人民日报》)

  (三)毛泽东提出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在共产党内的英明论断。

  这是前人从未提过的新思想、新判断。

  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转引自一九六七年三月十日《人民日报》)

   “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表人物”。(转引自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日报》)

  毛泽东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的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第四二页)

  (四)毛泽东发出了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解决这个矛盾的伟大号召。

   毛泽东说:“过去我们搞了农村的斗争,工厂的斗争 ,文化界的斗争,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找到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第二二0页)

  “当前开展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一个更深入、更广阔的新阶段。”(《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九六年八月八日)

  “无产阶级专政下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混入无产阶级专政机构内部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转摘自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八日《人民日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继续。(转引自一九六八年四月十日《人民日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所要解决的根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斗争那些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转引自一九六六年九月十六日《人民日报》)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转引自《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第十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会公报》)

  (五)、毛泽东指出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目的、路线、方式、方针和政策

  目的是解决人们的世界观问题,破私立公,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虽然已经被推翻,但是,他们企图用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来腐蚀群众,征服人心,力求达到他们复辟的目的。无产阶级恰恰相反,必须迎头痛击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切挑战,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在当前,我们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说: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的根本纲领是‘斗私,批修’。(转引自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日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是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问题。”(

  转引自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日报》)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转引自《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第十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会公报》)

  路线是相信和依靠群众。毛泽东说:“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自己起来革命,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放自己。”

  (转引自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日《人民日报》)

  他号召群众联合起来,把走资派夺去的权力夺回来。

  方式方法是大民主,放手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中国共产党中失委员会关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中说:“要充分运用大字报、大辩论这些形式,进行大鸣大放,以便群众阐明正确的观点,批判错误的意见,揭露一切牛鬼蛇神。这样,才能使广大群众在斗争中提高觉悟,增长才干,辨别是非,分清敌我。”

  方针是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为的要使人的思想革命化,因而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只要充分发动群众,妥善安排,就能够保证文化革命和生产两不误,保证各项工作的高质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把文化大革命同发展生产对立起来,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议》中,具体制定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应执行的政策。指出:

  “党的领导要善于发现左派,发展和壮大左派队伍,坚决依靠革命的左派。这样,才能够在运动中,彻底孤立最反动的右派,争取中间派,团结大多数,经过运动,最后达到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 

  “集中力量打击一小撮极端反动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充分地揭露和批判他们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行,把他们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

  “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注意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同拥护党和社会主义、但也说过一些错话,做过一些错事或写过一些不好文章不好作品的人,严格区别开来。” 

  “注意把资产阶级的反动学阀、反动‘权威’,同具有一般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人,严格区别开来。“

  “必须严格分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不要把人民内部矛盾搞成敌我矛盾,也不要把敌我矛盾当成人民内部矛盾。” 

  “人民群众中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现象。几种不同意见的争论,是不可免的,是必要的,是有益的。群众会在正常的充分的辩论中,肯定正确,改正错误,逐步取得一致。” 

  “在辩论中,必须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对于持有不同意见的少数人,也不准采取任何压服的办法。要保护少数,因为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即使少数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允许他们申辩,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 

  “在进行辩论的时候,要用文斗,不用武斗。” 

  “在辩论中,每个革命者都要善于独立思考,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革命的同志,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不要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以便加强团结。”

  毛泽东还说:“必须善于把我们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引导刭无产阶级的轨道上来,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问题。”(转引自一九六七年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

  (六)、毛泽东深刻揭露了现代修正主义者的丑恶嘴脸,指出了反修斗争必然胜利。

  毛泽东说:“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这就是修正主义。修正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抹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抹杀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区别。他们所主张的,实际上并不是社会主义路线,而是资本主义路线。在现在的情况下,修正主义是比教条主义更有害的东西。我们现在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开展对于修正主义的批判。”(《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毛泽东选集》第5卷笫417—418页)

  “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都是政治上的崇美派,在他们的全部政策中所实际遵循的,也就是美国牌的实用主义哲学。”(《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四0八页)

  “敢不敢正视和承认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和全世界人民的矛盾,敢不敢正视和承认在世界上任何国家中都存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敢不敢正视和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两类矛盾(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是能不能彻底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辩证法的试金石。”(《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四0八页)

  “修正主义,或者右倾机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比教条主义有更大的危险性。修正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者,口头上也挂着马克思主义,他们也在那里攻击"教条主义"。但是他们所攻击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东西。他们反对或者歪曲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或者企图削弱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或者企图削弱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以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梦想恢复资本主义制度,他们要从各个方面向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包括思想方面的斗争。而在这个斗争中,修正主义者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三九二页

  如果修正主义者篡夺了全国政权,怎么办?毛泽东教导我们,不要怕,不要妥协,起来和他们斗争。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他说:

  “在世界上,不论什么国家,不论什么地方,哪里有压迫,那里必定有反抗;哪里有修正主义,那里必定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它对抗;哪里用开除党籍等等分裂主义的方法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那势必产生新的卓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产生强大的革命政党。出乎现代修正主义者和现代教条主义者的意料之外的变化正在发生。他们正在造成自己的对立面,而最终势必会被他们自己所造成的对立面所埋葬。这是一条必然的规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四0六页)

  “在欧洲、北美和澳洲,有些共产党的领导人为着维护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利益,而日益同社会民主党人唱一个调子,使他们自己从形式到本质都变成同社会民主党人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并且用开除党籍等等制造分裂的方法对待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这种时候,那里也势必产生能够代表无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这种过程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共产党人中,也在发生。有些一时认识不清,被修正主义蒙蔽,跟着修正主义跑的人,终有一天要被事实教训过来而同修正主义分子分手,重新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方面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四0六页)

  毛泽东还说:“修正主义上台,就是资本主义上台,而且是最坏的资本主义,是法西斯主义;如果这样的共产党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挂着羊头卖狗肉,那么人民就要自发组织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坚决打倒假共产党,推翻其在中国的罪恶统治,并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一切附着在奸伪集团上的官僚买办汉奸势力!”(一九六四年八月的一次谈话,引自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

  “中国如发生反共的右派政变,我断定他们注定是不得安宁的,很可能是短命的,因为代表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民利益的一切革命者是不会容忍的。结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还是这两句老话。”(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的信,转引自一九七五年三月一日《人民日报》)

  请读者注意,毛泽东同志两次提到当共产党被修正主义者篡夺了领导权时,那里的人民就要组织新的革命政党。这对于当今中国一些主张保党救国的人士是一个提醒。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革命政党,就不可能把民众联合起来,组织起来,把失去的政权再夺回来。

   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绩革命的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它为己经或曾经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如何保卫、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为在修正主义者一旦上台以后如何组织起来推翻修正主义的统治,重建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人类从社会主义迈入共产主义社会,有了更强大、更完整的理论指南。因此,把毛泽东思想称之为毛泽东主义,是完全应该的。

    。毛泽东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伟力无比的思想武器。让我们高高举起毛泽东主义的伟大旗帜,反修反帝反腐败,清党救国除汉奸。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共产主义在全世累界的最终胜利是毫无疑问的。

  (本文在修改过程中,曾得到李成瑞、谭乃彰同志的巨大帮助。 于2011年12月19日第三次修改定稿)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xubaokui 2011-12-25 14:51
好文章,有理。有据。有力。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6 05:41 , Processed in 0.03437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