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的历史不容篡改(九)

2013-4-29 22:4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562| 评论: 0|原作者: 水陆洲|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两条路线斗争——毛泽东的历史不容篡改(九)时间:2013-04-29 08:45来源:来稿选登作者:水陆洲点击:294 次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两条路线斗争——毛泽东的历史不容篡改(九)(九)“开辟中国农业合作化道路”第一部分原文摘录原书的第十、十一两章论述了毛泽东“开辟中国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历史。可以分为八节来读。第一节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农业农业合作化问题上的分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

其实,一九七八年以后,一直有人在做这件事。

肖冬连等在《文革前十年史》中说:“毛泽东才是中国这场改造运动的‘第一推动力’,而且总是运动加速的动力源。”“高潮从农业开始。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出现,并不是所谓广大农民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而是一九五五年的‘三个会议一部书’”。“一部书就是毛泽东亲自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毛泽东在七届六中全会作结论时,不无得意地说:‘我用十一天功夫,看了一百二十几篇报告,包括给文章写按语在内,我就周游列国,比孔夫子走得宽,云南、新疆一概走到了。’这意思是说,他说高潮已经到来是有根据的,是经过调查的。然而这一次调查与以往不同,并不是亲历亲为,实地考察,而是镜中观花,纸上谈兵。”

该书还引用了一段话:“逢先知这样说:毛泽东自己对这次合作化的‘调查’是比较满意的,但我认为这次调查不能说是成功的。毛泽东一贯主张,要做亲身调查,并为我们全党做出了榜样,而他的这次调查只是看下面送来的书面材料,而其中一大部分是批判小脚女人以及后的,他写的那些尖锐批评右倾保守的按语,主要就是加写在各地在7月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以后送来的那部分材料上的。尽管这些按单独看起来可能很有道理,但就全体而论,对于合作化这个本来是合乎农民需要(但要根据自愿互利原则逐步发展)的进程,加以人为的加速又加速,拔高又拔高,客观上是在命令主义的产物之上又加上新的命令主义。”

按照肖冬连、逢先知等人的说法,毛泽东把亲自主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说成是一次社会调查“不是亲历亲为”,而是“镜中观花,纸上谈兵”,因此“这次调查不能说是成功的”。由此推论,毛泽东在一九五六年进行的建国后的第二次调查,即毛泽东称之为“床上地下,地下床上”的前后两个多月听取34个部委的汇报,就更“不是亲历亲为”,而是“镜中观花,纸上谈兵”,因此就更“不能说是成功的”了。而实际上他们为了攻击毛泽东而故意歪曲调查的概念,把调查说成是必须“亲历亲为”。

按照肖冬连、逢先知等人的说法,农业合作化,至少是它的“高潮”,完全是毛泽东个人的主观主义、命令主义的产物。既然如此,当然就应该“退回去”,退回到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去了!

辛子陵在《全卷》中说:

“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之后,尽管刘少奇当即表示尊重毛的意见,但始终认为‘动摇、削弱直至否定私有基础,把农业生产互助组织提高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以此作为新因素,去战胜农民的自发因素,这是一种错误的,危险的,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在实际政策上,刘少奇支持不动摇私有基础的互助合作运动,并不热心发展动摇私有基础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邓子恢实际也是这个主张。”

“毛泽东见邓子恢就任农村工作部长后,没有积极贯彻他的思想,却和刘少奇配合非常默契,对邓子恢非常不满意。”

“这确实是两条路线的分歧,这是空想社会主义路线和科学社会主义路线的分歧。”

“有两种防止两极分化的办法:一种是把社会拉向倒退,回到野蛮人的没有任何阶级差别的状态,那当然是普遍的贫穷,在普遍贫穷的条件下求社会平等,中国古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即大同思想,就是主张‘不患贫而患不均’;另一种是把社会推向前进,不怕道德家的义愤填膺的喧嚷,允许竞争,允许会经营的人先富起来,在生产力大发展,社会财富普遍增加的条件下,使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甚至衰落。前一种是毛泽东的合作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所采取的办法;后一种办法是邓小平‘包产到户’的办法。”

所以,辛子陵认为“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不彻底性主要表现在仍然认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正确的。现在到了解决的时候了。如果肯定它是正确的,今天农村的包产到户就没有存在的根据……就是对党的决议的背离。”

这个人的观点确实非常彻底,他说出了党内那些极右分子想说而没有敢说出来的话。

阅读本章建议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有关文章。

(待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9 18:13 , Processed in 0.01880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