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由“放权”想起的几个问题

2013-5-16 08:53|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588| 评论: 0|原作者: “习壬侯”

摘要: 目前如果进一步“小政府”,那么得益的是谁?让私有经济大展、让私欲大膨胀、让国有企业公外私内贪腐成风,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放多少权?

中国经济的前身,是配给制的公有经济,在一段曲曲折折的发展历程之后,淡化了公有私有之分,推行市场经济。在小政府、大市场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政府必须足够放权,而政府的职员——公务员,更是流动的,而不完全是终身的。

中国,在计划经济配给制的基础和几千年的政治管理文化影响之下,改成了市场经济。于是一些问题随之出现了:

政府机构相对要臃肿得多,过去担任的“市场”职能太多,“编制”身份终身制,等等,以致政府始终“放权”不到位!

在管理的过程中,政府机构不仅未小,反而越来越庞大。一些国企、行政部门,更有身兼动力员和裁判员的嫌疑,所以,虽然中国已经一再改革,但西方仍然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到这里,不禁要问一句:西方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那么,中国为什么一定要让西方承认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

一方面,本是从敌对阵营中走出来的,为什么一定要让敌对方认可自己的“经济地位”?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共同富裕!

那么,共同富裕为什么一定要让西方认可?

再说,市场经济强调“个人的致富能力”,同时强调“私有制”!“私有制”,才是西方认可的“市场经济”!所以,中国国企,永远都不会被认可!除非中国国企完全“私股化”——实质私有化!

那么,国企实质私有化之后,共同富裕全靠“私有制”么?真要按茅于轼思想执行:只有引进私有制才能救中国?

二、“小政府”的市场经济对公有制的国企有什么样的意义?

中国国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产物,政府对国企有完全控制权,政府与国企,如同左手与右手,放权不放权,有多大分别?就是完全不放权,也是正常的、应该的!放权,只是想更好的发展而已,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放权,增加了国企贪腐,那么,随时都可以收回放权!

但是,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放权,就是放开私企、放开私有制,发挥“私有”的动力,以“商机”和“钱财、盈利”刺激人们的私欲!所以,对于私有经济而言,放权,是应该的,是必须的!私有经济,可以在放权之后,更加顺利地发展。

在中国,“放权”一旦出问题之后,还能收得回来?

而对于对国有经济,放不放权,又有什么影响呢?

放权,只会令国企更像私企而已!任何时候,国有经济,都必须由“国有”来管!如果国家失去对国有经济的支配权,结果会是什么样子?

三、国企对国家对民众的意义是什么?

国企,应当是国家收入的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的保障。

无论如何,国企是国有经济的根基,必须保证国有企业正常发展,让国民受益!

指责国企垄断,是因为自己是私有企业!

但是国企如果令其商品价格高企不下,则公有制经济的初衷全失!

如果国企家族化私有化,那就更是对人民、对国家的犯罪!而不论出什么原因,如果使得国企“高管”的职务更牢固,收入更高,甚至半辈子可以得到别人十辈子都得不到的工资,算什么事?而更多的有形、无形的福利、那么多的公款消费、超高的招待费,任人唯亲,又能说明什么?

私欲啊,没有制约的私欲!私有经济与私欲对国企的思想侵蚀是很可怕的!

而目前如果进一步“小政府”,那么得益的是谁?让私有经济大展、让私欲大膨胀、让国有企业公外私内贪腐成风,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问题不在于中国“政府”的大小,而是如何在中国当前,如何经营好国有经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绝对不能让国企、国有经济成为贫富两极分化、通货膨胀的助推者!国企,必须为人民服务!国企的管理者,必须有更高的为人民服务意识!国企的责任,更多的是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而不是一味地去与世界“接轨”!

如果中国在国有经济的主导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越来越幸福,西方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很可笑么?

这所有的问题,最根本的症结其实是:我们到底有多大的决心走共同富裕?怎么走,步骤是什么?

如果改革的结果是大部分人的收入翻了5倍,大家是富裕了,然而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却翻了300倍,物价更上涨了10倍,这还是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8 07:48 , Processed in 0.018483 second(s), 13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