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2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佐伊23 —— 中国真的是美国最大的威胁吗?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18:50: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2-7-8 21:34 编辑

中国真的是美国最大的威胁吗?


作者:佐伊23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48383/answer/2564885534


前几年就世界政治局势和中美关系看过一些参考资料(几本关于美国战略沿革的专著,几本关于新帝国主义的专著,2009-2018世界政治军事的年报【印象中是社科院牵头做的】,一些关于类似问题的论文),并做了一些笔记,我把笔记整理了一下,列了一个纲要,供朋友们参考。这个纲要主要是笔记摘录,但是由于当时没按规范做,因此哪段摘录自哪里有些记不清楚了,摘录部分不打双引号,参考文献也只能从略,实在抱歉。另外,纲要也许不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一、911之前美国的全球战略

1992年,整个美国统治阶级有一个基本判断:美国处在一个没有任何对手的时代。五年后,克林顿政府发布《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大致可分为形势和步骤两方面内容。

关于形势:报告认为,在2015年前,美国不会出现类似苏联那样的战略级别的对手。美国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期,为以后长期独霸全球打下基础。

关于步骤:报告认为大致分三步走。其一、塑造领导形态。一方面加强和主要潜在战略对手接触(如中俄等),促其和平演变;另一方面,加紧抢占全球战略要地,控制世界主要能源产地。其二、迅速打击对手。对全球各种危机,按性质和程度分类,以便迅速有效的反应和回击,让所有对手都不敢贸然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其三、建立绝对优势。军事上,建立美国天下无敌的绝对军事优势,准备打赢任何战争。

与之配套,从1997年开始,美国政府启动了单边主义政策。

上述报告的出炉,标志着美国两党高层在重大战略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初步形成。

二、小布什第一任期美国战略的调整

2001年,小布什当选总统,当年9月11日,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10月7日,美国发起阿富汗战争,不到两个月时间,推翻塔利班政权。2002年9月,布什政府发表《国家安全战略》,以此事件为标志,美国全球战略进入到冷战后第二阶段——反恐谋霸阶段。

反恐谋霸战略分三步走。其一、借全球反恐之机,迅速出兵攻占伊拉克。其二、以伊拉克和阿富汗为东西方基点,控制大中东地区。其三、在此过程中,重构大国关系,奠定长期霸权基础。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首先,乘阿富汗战胜之威,迅速攻占伊拉克,完成第一步战略部署。

其后,在东边,以阿富汗为基点,建立军事基地,保持美军在中亚长期的军事存在【以前的中亚是苏联的】,渗透中亚各国策动政变,配合北约东扩,挤压俄国战略空间,夺取中亚地区的领导权;在西边,以伊拉克为基地,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并资助伊朗国内反对派,支持其推翻现政权。这一步至关重要,完成这一步,美国将战略包围叙利亚、孤立巴解当局并弱化对沙特的依赖。

再之后,将阿富汗和伊拉克建成大中东的民主样板,积极推行大中东地区“民主化”战略,建立该地区的亲美政权联盟。

如果美国顺利完成上述战略部署,美国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态势。能源优势,加上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全球新旧盟友体系,美国将成为事实上的世界霸主,成功建立“美国治下的持久和平”。当然,为了长治久安,还需要防止中俄等地区性大国的崛起,不时借机敲打敲打。

这是小布什第一任期的核心战略部署,事实上,小布什政府也是基本按此操作的,只是效果不理想。

美国战略伊拉克后,在中亚利用反恐建立了13个军事基地。2003年11月,美国策划格鲁吉亚颜色革命,建立亲美政权。2004年3月,美国推动北约第二轮东扩,波罗的海三国及其他四国纳入北约。2004年11月,策划乌克兰颜色革命。再之后,一方面,美国在这些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并驻军,另一方面推动北约第三轮东扩,拟将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纳入。2005年,美国再次策划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颜色革命。俄罗斯退无可退,被迫应战。对内,俄国一方面加强打击分裂势力,加强国内管控,建立强力中央,另一方面打击亲西方的寡头势力,通过国有化强化对能源的控制,建立新的帝国主义经济基础;对外,俄国通过反恐以来世界油价飙升迅速恢复国力,以能源为武器敲打周边亲美反俄国家。2006年,俄暂停对乌克兰供气。

由于俄罗斯的顽强反抗,美国对中亚的控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更大的麻烦来源于阿富汗。阿富汗没能成为美国在中亚的支撑点,反而成为美军的泥潭。小布什反恐谋霸战略的第二步,在东线没能顺利完成。

在西线,美军陷入了越战式的泥潭。伊拉克的混乱,消耗了美国大量资源。至于计划之中的伊朗,美国根本就无力解决。反恐谋霸的第二步,在西线也没有完成。

小布什在连任后把沃尔福威茨等新保守派代表人物当作替罪羊拋弃。2006年中期选举,共和党惨败后,拉姆斯菲尔德又被逐出五角大楼。这标志着小布什反恐谋霸战略彻底破产。

三、小布什第二任期的战略调整


一方面,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在国际上处境被动。另一方面,美国反恐期间,中印俄等国加速崛起,世界加速走向多极化。事实上,90年代后的新自由主义时期,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开始形成。

特别是俄罗斯的迅速复兴,让美国非常忌惮。反恐以来世界油价飙升,俄国趁机迅速恢复国力。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北约东扩和中亚策反战略,俄国以能源为武器收拾周边亲美政权。美国对俄国快速复苏甚为震惊,且判断俄战略目的是复兴苏俄帝国的传统势力。

面对此种局面,布什政府作出如下反思。其一、之前“攻占伊拉克建立民主样板”的计划犯了严重错误,导致美国深陷战争泥潭。然而,如果马上撤军,局面可能崩溃。故此,不得不坚持下去,力争胜利并促使中东民主化。2、反恐谋霸战略有重要逻辑漏洞。对多数国家而言,反恐不是当务之急,反恐外交无法有效团结其他国家。3、反恐谋霸这几年中,中俄印欧坐大,必须及时调整战略目标。

那么,谁是美国的敌人,谁是美国的朋友呢?

美国分析如下:欧盟是美之盟国,印度是最大民主国家,这两方面都是美国的天然同盟。至于中国,从长远看,是美国主要对手,但目前阶段,中国经济依赖美国市场,并不再输出意识形态,因此应促使其成为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俄罗斯自普京上台,对内走向独裁,对外企图复活沙俄帝国,借石油迅速复兴;且军事、科技和教育都相当有基础,一旦经济复兴,很可能成为对美构成威胁的超级大国,故此应重点敲打。

因此,在小布什第二任期,其全球战略作出了如下调整:其一、不再奢望反恐能够谋霸,而期望能体面完成之前的反恐任务。其二、战略重心转至应对多极化带来的挑战。其三、多极化挑战的重点在俄罗斯。即,依靠欧盟(包括日韩等盟友),团结印中(两者区别对待),打击沙俄。

因此,美国在小布什第二任期,针对中亚策划了一系列颜色革命(由于俄罗斯坚决反击,颜色革命在数个国家相继受挫),并于2008年完成北约第三轮东扩。事实上,在北约两轮东扩后,就形成了通过“古阿姆”缺口(格鲁吉亚、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摩尔多瓦)向独联体推进的态势。由于美国不断挤压,在战略空间上,俄国已经没有多少退路了。所以,俄国不得不利用能源武器反击,这才出现俄国停止给乌克兰供气事件。停气事件后,美国国务卿赖斯公开讲话,号召俄国人民“必要时采取行动更迭政府”,普京回击,称美是想吃谁就吃谁的“狼同志”。至此,美俄关系彻底恶化。

也就是在此期间,小布什为了统战需求,着力改善因美国单边反恐而受损的大国关系。

小布什第二任期内,着力修复如下关系。其一、美欧。修复美欧关系,美国同意北约统一指挥阿富汗联军,负责阿富汗治安重建,且主动退居二线,让欧盟牵头解决伊朗问题。其二、美日。鼓励日本在东亚和世界安全事务中发挥作用,以成为美国的东方英国。其三、美印。2005年,签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双边防务框架协议,且在事关重大的核不扩散问题上对印度网开一面,签署向印度提供核技术的协议。其四、美中。发表讲话向中国示好。说中国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不希望与美冲突,不希望输出意识形态,不认为要推翻资本主义,其发展依赖现有国际秩序,故此,美国欢迎和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美国一边和各大国改善关系,一边重点遏制敲打俄罗斯。但同步,美国也在为遏制中国打伏笔,他一方面与日本加强防务合作,一方面拟通过印度牵制中国。在美国看来,他期望欧盟、日本、中国、印度和俄罗斯能够彼此牵制,形成美国领导下的全球平衡,对偶尔冒出头的不平衡势力(如此时的俄国),就重点敲打一番。

此时的美国,仍然在做着称霸全球,建立单极霸权的美梦。

2007年,正在美国统治阶级做着春秋大梦的时候,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了。

四、奥巴马的战略收缩


2009年初,奥巴马在内忧外患中继任美国总统。

小布什任期内,反恐战线拉得太长,负担越来越重。美国身陷两场战争,巨额军费拖累了美国经济的良性运转,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同期,布什给资产阶级大幅度减税,导致政府更加入不敷出。金融危机超过恐怖主义,成了美国最大的威胁。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奥巴马必须各国通力合作。这使得美国不可能再肆无忌惮的采取单边主义政策。

在此期间世界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1、G7过渡到G20。这标志着新老帝国主义的势力发生了重大变化。2、金融危机及其应对措施导致老百姓生活更加困难。从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群众运动此起彼伏。3、阿拉伯之春后的中东乱局。这标志着全球从相对和平走向相对动荡。

在国际上,伊拉克战争成了布什政府最大污点,严重损害美国声誉,世界各地特别是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明显抬头,美国一度陷入颇为孤立的境地。

大中东地区,东西两线美国都越陷越深。伊朗是海湾地区核心大国,国内垄断资产阶级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拓展自己势力,拉拢叙利亚什叶派政府和黎巴嫩真主党,反美反以,支持哈马斯,并且在伊拉克支持什叶派势力,形成海湾地区什叶派联盟。

趁美国反恐这几年,新兴大国迅速崛起,中印俄巴都有不俗的表现。特别是中国,发展可谓相当迅猛。1991年,中国经济体量是世界第11位,2008年,其经济体量已经上升为世界第3位(数年后跃居第二)。

崛起的新兴大国,开始更多的插手世界事务。2010 年6 月召开的G8 峰会,议题是发展问题和一些涉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问题。而随后召开的G20 峰会,则探讨了世界经济形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贸易和金融监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标志着,新兴国家由此取得了全球经济的发言权。在政治上,新兴大国也不断发声。巴西自2009年以来,就一直推行其主导下的南美一体化战略;东南亚10国,拟于2020年建立东南亚共同体;2010 年2 月, 里约集团的成员国一致同意成立一个新的区域组织——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美国盟友土耳其,在2010年巴以冲突中支持巴勒斯坦的自治权利,称“伊朗是土耳其的朋友”,试图摆脱美国跟随者的形象,拟联合伊朗,希望成为大中东的中心力量。

这一切都表明,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美国对全球事务的主导力明显下降。其次,尽管美国相对优势在缩小,但还是唯一超级大国。最后,冷战后,首次出现全球政治格局明显松动。美国实力在下滑,但欧、日、中、俄等区域中心,又无法承担领导责任。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权力在转移或扩散,但又没人能够承接。

这样的形势,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部署。奥巴马当局对形势大致有如下认识:其一、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冲击巨大,短期内美国应更多关注国内经济和国内事务(这一点在特朗普时期被推向极端)。其二、阿伊两战,美国极为被动,中东越来越乱,越来越反美,俄罗斯趁着中东乱局获取了很大的政治利益。其三、漫长的反恐战争造成的后果短期内不可能消除, 美国国内公众越发厌战, 动辄出兵他国已经很难获得支持。其四、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地区大国崛起,而美国实力在相对衰弱,国际政治版图面临重构。此时,如果还继续执行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必将使美国越发孤立,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难有作为。其五、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太快,已经从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变成一个现实的竞争对手。如果此时还深陷中东不能自拔,不仅无益,还会使美全球战略发生偏离,给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基于上述认识,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作出调整,大致有如下要点:其一、放弃单边主义,采取多边综合外交。以反恐为例,放弃单纯美军军事反恐,发挥政治、外交、经济等各方面作用,联合不同国家,进行综合反恐。其二、收缩反恐战线,从大中东体面的抽身。其三、缓和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关系,谨慎处理和伊朗的关系。其四、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调整至亚太,将核心力量和资源,布置在亚太地区。

其后,奥巴马两个任期内的战略,基本按上述思路执行。

2010,美国发布《国际安全战略》,奥巴马政府正式放弃单边主义,开始采取综合外交策略。

同时,奥巴马政府开始重新部署力量。首先是从中东撤军,同时缓和中东地区关系。其次重返亚太。2009年后,美国逐步将核心力量部署在亚太地区。基本思路:以经济为重点,以军事为后盾,通过外交巩固盟友、增加伙伴,达到孤立和遏制中国的目的。经济上,大力推行亚太国家TPP谈判,推行符合美国利益的高门槛贸易谈判。军事上,美国国防部长于2012年宣称,在2020年前把美军60%海军部署在亚太地区。外交上,奥巴马积极巩固日韩菲澳泰等传统盟友,并积极改善和印俄越等国关系,积极介入南海纷争,孤立中国。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把核心力量部署在亚太,标志着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主要的竞争对手(注意,这是从奥巴马时期开始的,而不是从特朗普时期开始的)。

五、特朗普时期的一些变化


美国国内阶级矛盾突出,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巨大冲击的白人无产阶级,一定程度上主宰了2016的选举结果。

特朗普上台后面临两个问题:其一、美国综合国力下降,作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盟主,力有不逮。其二、美国国内阶级分化严重,不同的声音尖锐对立。

这个基础上,特朗普政府的整个思路调整为:美国优先。

也就是说,美国放弃当老大的义务(照顾资本主义体系的整体运转,以及其他小弟们的利益),但仍然要享有曾经的权利,甚至更多(因为当老大的时候为了整个联盟,可能会短暂放弃某些利益)。

为此美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做了一些调整,一方面战略收缩,将更多精力用于国内经济,并大搞贸易冲突,关税战,强调购买美国货,雇用美国人。另一方面重点出击,构建各种体系,对中国围追堵截。

特朗普肆意退群,不承担老大的义务,搞得盟友意见颇大。拜登上台对此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是整体围堵中国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俄乌战争之后,世界隐隐分为两个阵营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在这两个阵营中间,还有很多地区性帝国主义国家,如印度、土耳其、巴西、阿根廷,等等,这是两边都在拉拢的对象。最近印度说,自己国家人多,可以脚踏两只船(大意如此),也表明印度不轻易站队的态度(但似乎整体还是倾向于欧美)。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沙发
发表于 2022-7-8 18:52:10 |只看该作者

六、美国为什么围堵中国


首先,在美国看来,我国拥有非常强大的单一资本集团。我国国企属于国有资本集团,国有资本集团是世界上垄断性最高,资本实力最大的单一资本集团。光从单个上市公司来看,一些重要国企已经和美欧日资本集团属于一个量级(比如中农工建、两桶油,等等),但美欧日的资本集团相对独立,联系远不如国企紧密,国企全都是国资委下属公司(或者财政部下属),国家可以通过命令协调国企的行动。国企资本集团可调动世界上最庞大的工业、金融为自己的扩张服务。

其次,在美国看来,我国资本对外输出快速增长,势必会建立全球势力。由于国内资本严重过剩,从2013年(大致这一两年,具体有些记不清了)左右资本净输出转正。海外投资及其资本的比重不断加大,这有利于改变资本过于集中在国内的弱点。截止2016年,中国对亚非拉的输出,基本全是非金融投资。

以非洲投资为例,1995 年,发达经济体占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出口总额的近90%,但20 年后,包括巴西、中国和印度在内的新伙伴占了50%以上,其中中国又占了这个的一半左右,中国是黑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黑)非洲地区的外债总额已从2005 年的不到2%上升到2012 年的约15%。同时,到2013 年,全球约四分之一的中国工程合同都在(黑)非洲地区。中国是(黑)非洲的全球最大进口来源国。燃料、金属和矿物产品占(黑)非洲地区对中国出口的70%。(黑)非洲国家从中国进口的大部分是制成品,其后是机械品。这些都是典型的西方列强与第三世界国家贸易的构成。中国这样的贸易构成,无疑冲击了传统列强的利益。

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今天,虽然垄断资本投资无国界,“但是华为的海外利益不能靠美国的舰队,苹果的全球投资不能靠中国的航母。”因此跨国垄断寡头资本必须以祖国为靠山方敢投资四海,而祖国也必须为垄断资本建立全球势力。

再次, 在美国看来,中国对美国的挑战,不同于80年代的日本,也不同于欧盟。日本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军事上受制美国,政治上缺乏独立。欧盟独立性也不如中国,美国通过北约控制欧盟防务,势必影响欧盟成员国军事和政治的独立性。美国对两者都可将其调整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综上,冷战之后,经过一系列战略调整,美国现在的确将中国视为最大威胁。

七、世界格局变化的经济基础


我看的材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讲这一块的,大意是:从1990年以来,原第三世界国家发生分化,一部分更深地沦为老牌帝国主义的附庸,但也有一小部分,成长为新的资本大国。这些新兴的资本大国,构成了现在冲击国际秩序的主体。

要形成新的资本大国,首先就要有自身的经济基础,也就是庞大的垄断资本。这些垄断资本的形成一般经历了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附属国利用廉价劳动力生产低端产品,购买帝国主义高端商品,在军事上和帝国主义形成同盟,接受帝国主义派驻军事顾问或驻军。由于工农业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其中很大一部分进入了国际垄断企业的口袋里。因为缺少资本,新殖民主义的从属国不得不从大的外国垄断银行那里借入大量难以偿还的贷款。这造成了巨大的债务危机,并进一步发展为新殖民主义更深重的危机。

第二阶段:帝国主义通过新自由主义应对危机,刺激附属国经济增长。这使得附属国经济更加依赖帝国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也获得大量投资机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就成了实现这一目的基本手段。从1992年到2001年,仅拉丁美洲就有超过1000家国有企业被出售给私人以获取收益,其总价值大约是1500亿美元。附属国出售国企,体现了新殖民地在国际生产中的重组。这种重组,加快了附属国本国垄断企业的形成。

第三阶段:农业人口实质性降低,工业化基本完成,城市人口占主导地位,本国垄断资本开始形成。这个阶段是伴随着全球性生产重组而来的。90年代开始,形成了全世界分工体系,且工人的培训也标准化了。同时,国内企业私有化浪潮,进一步催生了国内垄断资本的形成。大部分新殖民地国家被摧毁了。它们独立的工业基础已不复存在,而国家内部也四分五裂。然而,其他一些新殖民地从属国却发展成了新帝国主义国家。

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大致符合原第三世界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情况。材料讲到,并不是所有民族垄断资本都能成为新兴资本大国的基础,“民族垄断企业,如果在经济上还没有强大到能走出国际垄断资本的阴影,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政治独立。随着民族垄断企业壮大,越来越脱离国际垄断企业的控制,开始自己的资本输出,这时,他们就会越来越要求民族国家从属于自己,为自己而不是那个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这时,新兴资本大国才能形成。

当前主要的新兴资本大国就是G20中非G7的部分,材料基本挨个讲了这些国家的垄断资本情况,我对印度的印象很深,这里特此摘录出来,“2015年,印度巴帝电信(Bharti Airtel)接管了非洲15个国家的移动电话网络。印度化学垄断企业瑞莱斯实业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是全球最大的纤维和聚酯生产商,在土耳其、马来西亚、中国、英国和荷兰都设有大的生产基地。建立于2007年的印度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雄心勃勃地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商。米塔尔钢铁与当时世界第二大的钢铁公司、卢森堡的安赛乐合并,成立了安赛乐米塔尔公司。2016年,安塞乐米塔尔公司的年产量为4100万吨,在全球拥有199,000名员工。2014年……莫迪(Narendra Modi)的政府上台了。他的印度制造计划的特点,是用结构性措施和投资来促进印度垄断企业的扩张。”

与之类似,俄罗斯,土耳其,巴西,阿根廷,南非,等等,G20中非G7的国家,多数都有类似情况(即形成国内庞大的垄断资本的情况)。

材料还详细分析了这些新兴国家怎么建立势力范围,“新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建立了地区性的帝国主义霸权地位,巴西是世界第五大国,它利用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这一经济集团,服务于自己作为南美洲新帝国主义国家而崛起的目的。南非在非洲大陆扩大了自己的优势。南非的矿业垄断企业剥削着其他国家和南非的工人。南非甚至在所有这些国家部署了军队。南非同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达成了协议,在起义发生的情况下,允许南非军队突然阻止。印度正在印度次大陆上扩展自己的帝国主义力量,借此加强同中国的竞争。为了争夺中东和北非的地区霸权,以色列、土耳其、伊朗、沙特和阿联酋互相斗争,同时和老帝国主义国家作斗争。”

所有这些加起来,才构成对当前秩序的冲击,也就是说,资本集团还是要在新的实力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2-7-8 21:47:51 |只看该作者
谢谢转发

佐伊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帝论”演变成了“泛帝论“,全世界遍地都是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区域性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加起来,总人口起码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二。

这个世界,谁剥削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2-7-8 22:23: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井冈山卫士 于 2022-7-8 22:27 编辑

“泛帝论”的理论起点是上世纪70年代巴西学者马瑞尼(Ruy Mauro Marini)提出的“次级帝国主义论(Sub-Imperalism)”。马瑞尼认为当时次级帝国主义的典型例子就是巴西。一方面,巴西的主要资本集团被美帝国主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另一方面,巴西也在向周围拉美国家输出资本。因此马瑞尼认为,美国对巴西是帝国主义,巴西对周围国家是“次级”帝国主义。

但是和中国的“中帝论”者不同,马瑞尼认为“次级”帝国主义是维持世界帝国主义秩序,即美帝统治秩序的保障。“次级”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区域代理人。它可能在一些地方事务上与帝国有矛盾(大国矛盾多了去了),但是不会产生挑战帝国的效果。对帝国主义秩序有“净”贡献。

事实上,马瑞尼的“次级”帝国主义论就是粗糙版的半外围论,只不过冠以了一个迷惑性的,道德意味多过分析价值的“(次级)帝国”名头罢了。

“次级帝国主义论”的滥用就是泛帝国主义论。人人都是帝国,国国都要争霸。从理论上讲,这已经失去了区分世界体系被不同国家地位的分析能力。从现实上讲,从来无法解释帝国秩序稳定存在了很多年这一基本事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7 01:34 , Processed in 0.026521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