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44|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资本主义漫谈之二 —— 半外围与“抄袭”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08:07: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隐秘战线 于 2024-5-20 02:15 编辑

《中国“小京都”再現した街が1週間で営業停止 揺れる対日感情》
《中国、京都の街並み再現した商店街 一時営業停止【あさチャン!】》
《【中国】“JK制服”が人気 “ロリータ”に“漢服”も…拡大する「3つの穴」 市場3000億円規模のワケ》

上一篇文章的最后我给出了这些视频的链接,内容均与本文有关。

中国资本主义漫谈之二 —— 半外围与“抄袭”的历史必然性
不知从何时(其实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开始,“抄袭”特别是中国“抄袭”核心国家设计,制造各类工艺品与文化产品的做法,开始在国内外互联网上成为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以自由派小资产阶级就“知识产权保护”这一话题,对中国资本主义大加鞭挞的文章言论更是屡见不鲜——曾经的我也是这支“批判大军”中的一员,而到了今天,经过一番思考后,我对于“中国这个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总是喜欢抄袭”这个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基于深刻理解所给出的答案,那就是:“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的‘模仿’行为,是由自身客观条件所决定了的,而且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在生活中是明确回避使用“抄袭”这一词语的,因为它已经有了极其负面的政治色彩。

那么首先,我在文章开头先回答这个问题:

一、“抄袭”二字是怎么沾染上小资产阶级的恶臭气息的?
一部分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同志和网友们可能知道,在国内的一家名叫“哔哩哔哩”的网站上,有一位名叫“MKEric”的视频博主,他的《中国山寨大百科》系列视频有一定的名气——而在这些将中国“抄袭”产品与核心国家出产原品对比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与弹幕(视频中出现的即时评论)中,对中国半外围资本主义“抄袭”行径,“义愤填膺”、“口诛笔伐”者大有人在。而这些视频的原作者却在某一天不失“幽默感”地表示:他的这些视频本身,就已经“抄袭”了日本的《日本山寨大百科》(日语原名《日本パクリ大百科》),这就让那些发表在评论区和弹幕中猛烈抨击“抄袭抄袭,你国只会抄袭”的发言,变得格外地具有一股来自小布尔乔亚的恶臭气息,旋即便是一股强烈的无力感扑面而来——甚至还有几分好笑。

“中国制造”——从一开始就与“假”、“冒”、“伪”、“劣”这四字密不可分。这一在世界范围内极为低下的口碑评价当然要归咎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复辟、急功近利的行为表现与历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瓦解,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积极接受核心国家产业转移的事实。但是,小资产阶级“崇洋媚外”,对核心国家整体十分甚至九分谄媚的态度,恐怕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来自核心国家的进口商品,对比国产商品形成了除价格外几乎全面的优势——相信上了些年纪的读者应该还对九十和零零年代日本电器品牌独霸中国市场的场面印象深刻:松下、日立、东芝、三洋、索尼、夏普等,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品牌。而小资产阶级就在其中不知不觉地扮演了促进市场推广的角色,不仅仅是九十年代、零零年代——直至今天每当有一定名气的外国品牌进入中国时,他们就不自觉地开始替外国公司打起了广告。

而当这些外国品牌的中国同行推出他们自己的同类产品时,这些以锦衣玉食的小布尔乔亚分子们,就如同被激怒的马蜂一般一拥而上——以鸡蛋里挑骨头的态度,看看这个“新”产品究竟哪里像了他们的外国主子推出的“正”品。

如果中国人买东西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看它有多好”,而是“看它像什么”——这种做法背后隐藏的问题可就大了。现在,这种“恶臭”现在已经蔓延到了武器装备领域——今天说中资军队新推出的某款载具是“鳖XX”,明天说朝鲜人民军测试的某款高超音速导弹是“主体XXX”,好像没有交二两银子,拿到那张纸,就做出和原品相似的东西便是《铁证如山》般的“抄袭”事实了。

那我倒想问问你们这些小布尔乔亚们一个问题:邓小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复辟的时候有没有给美国交版权费?美帝给他的《资本主义制度授权生产许可》在哪里?

二、最伟大的抄袭:“摸着石头过河”
是,如果抄袭就应该补交版权费用加罚款的话,也难怪中资给美帝国主义贡献了这么多剩余价值:毕竟资本主义是中资的再生父母。但是邓小平的这句“摸着石头过河”,是不是可以看作“公开鼓励抄袭”的表现呢?我看你们从来没讨论过,毕竟你们还是知道谁给了你们这么大的权力,毛主席可没有——毛主席当年怕是急着批斗你们还来不及。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句“摸着石头过河”给了中国企业抄袭的“御准”,中国企业在制造各类产品时往往倾向于参照核心国家已有的设计,而且几乎从来不交版权费:只有在小资产阶级把“抄袭”这事闹到洋大人面前的时候才会急忙给原厂家交一笔钱谢罪。不仅是大企业,连地方上一些小厂子也是如此:那些曾在乡村生活过的读者们,应该对一些酷似原厂包装外形的香皂、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等生活用品有一定的印象;一句话就能让做这些的厂家懒到连包装都直接照抄,放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没几个人。

中国资本主义企业抄袭产品屡出不穷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是一个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攫取到的剩余价值不如核心国家,还要将剩余价值的大部上交给后者——这就决定了半外围国家的政府始终拿不出足够的剩余价值用于对内社会改良,可中国又不像俄罗斯和巴西那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供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那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韭菜”上。而这一宏观情况具体到企业上,便是企业在生产商品之前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设计等前期环节,于是大规模采用市场上已有的畅销产品设计的做法便成为了这些企业的不二法门,这种做法往往在市场上会遭到来自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客户抵制——收入减少,企业进而梅开二度以求增加盈利,然后又是一个循环。

这一过程与我以前谈到的关于“为什么中国做不出高质量电子游戏”的文章中所阐述的逻辑是一模一样的,都是没有足够的剩余价值所导致的:原创要花钱,可是中国这个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连政府都无法留足够的剩余价值给自己,又何谈底下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企业呢?

三、“抄袭”是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的特色不能不品尝
中国小资产阶级曾有一段时间视德、日两国为“后发国家”中的榜样:确实,无论德国还是日本在全世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都是不折不扣的后发国家,而这两个国家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地位也不低——德国是核心国家的顶层,常年仅次于美国;而日本则是除南朝鲜以外亚洲唯一的核心国家,更曾是亚洲唯一的工业国跟帝国主义强国。即使这两个国家均为二战战败国且在战后都接受了美帝国主义的军事庇护,但是两国在资本主义体系中都未曾失去核心国家地位。平心而论,但从经济上看中国小资产阶级,无论是自由派还是民族主义者,视这两个国家为榜样都是合情合理的。然而 ……

然而两国在历史上均存在抄袭核心国家工业产品的情况:在今天,无论“德国制造”还是“日本制造”,虽历经数次丑闻,但在世界范围内却仍是优质产品的代名词——不过在一两百年前绝非如此。在十九世纪,英国是当之无愧的资本主义核心国家兼霸主,而那时的德国根本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叫作“德意志邦国”。在德意志帝国成立前,这里大量的农村与城市地区都处于半外围资本主义的地位——而这些邦国的制造业,即便是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抄袭核心国家英国制造各类假冒伪劣产品。

这些由德意志邦国以及后来德意志帝国制造的产品,外形上与英国原品基本相当——然而其质量却远不如英国原品,有的在价格上甚至还与英国原品基本相当;更要命的是当时的英国并没有法律规定产品必须标注原产国,使得买到德国假冒伪劣产品的英国人民大呼上当,当时甚至还有报刊杂志连篇累牍地向英国人民介绍如何鉴别英国正品跟德国假货。德国产品严重损害了英国厂家的市场声誉,最终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在1887年推出了《商标法案》,规定市场上流通的所有商品都必须标注原产国;此举被认为是对“德国制造”产品的明确歧视,也促使正在与欧洲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竞争的德国资产阶级下定决心挽救“德国制造”的低劣声誉。随着德国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并成为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后,“德国制造”的声誉得以彻底扭转,最终一举成为“质量优良”的代名词。冷战爆发后,西德与东德生产的各类工业产品,更是分别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中赢得了极高的口碑。

而“日本制造”,则是在明治维新后的工业化浪潮中出现的:在这之前日本还只有手工业,随着日本资产阶级政府不断鼓励所谓“开化革命”,积极从欧美等核心国家引进工业技术后——日本开始逐步上升为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半外围国家。此时的日本开始面对比德国更加严重的客观条件制约: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瘠且地形多为山地,本土不如德国那般有足够的自然资源可以满足早期工业化的需要;这便导致新生的日本资产阶级不仅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自然资源,还进一步使得工业产品的设计阶段所能够消耗资金大幅减少。以上种种,让日本资本主义企业也走上了“抄袭”欧美核心国家产品的道路:一个经典的例子便是日本抄袭英国“C&B”牌咖喱粉配方,结合日本人口味推出的“S&B”牌咖喱粉。

日本资产阶级在这一阶段有一个与德国资产阶级明显不同的地方:日本资产阶级相较他们的德国同行有更多从核心国家购买版权的倾向,在早期无版权抄袭阶段结束后,日本资产阶级就开始积极从核心国家直接引进版权和生产许可。而今天的中资,连核心国家的边都还没摸到,就已经在为所谓的“知识产权保护”大喊大叫且声嘶力竭了——这显然只能是挥刀自宫,断绝自己体系地位上升机会的表现。

通过以上内容想必大家已经理解,一个国家在资本主义中处于半外围的地位,必然会导致这个国家出产的工业品在设计上“抄袭”行为屡出不穷的历史规律。那么这一规律在今天除了在中资身上适用以外,在别的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身上是否也同样适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四、其他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的“抄袭”行为
我们来看一则新闻:https://m.thepaper.cn/kuaibao_detail.jsp?contid=3948256&from=kuaibao
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一家巴西公司抄袭兰博基尼、法拉利等知名豪车品牌,制造山寨产品以超低价格出售。结果自是不必多说:这家公司的Instagram账号上骂声遍地,最终巴西警方收到举报,查抄了这家公司。

五、中国半外围资本主义的“模仿经济”
在文章开头我给出了三部视频的链接,这些视频的内容都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其中两部视频讲述的是一家位于大连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招徕游客,花重金从日本请来建筑工程师和设计师,在自家公司开发的小区内完美复刻了京都二年坂、三年坂及商业街道街景。甚至,连建筑材料都是从日本京都原装进口的——其还原度就连评论区的日本人民都赞叹不已。

然而结果大家也都猜到了,这种行为让中资的那张红皮极度“走光”,跟国内的民族主义宣传对着干:很快这条名叫“盛唐·小京都”的小区商业街吃到了中资政府的“铁拳”——开业仅一周就被迫停业整改,不但去除了商业街原本的日式氛围,连名字也不得不改成更富中资气息的“金石万巷商业街”。然而更幽默的是,仅在这条商业街整改的三年后,日本资产阶级政府便宣布:为缓解游客数量过多的问题,自2024年4月起游客禁止进入日本京都的艺妓街道,违者将罚款一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63元)。

在看到日本京都开始限制游客流量后,我不禁萌生了这样一种想法:既然中资企业在国内修日本风情街已经失了面子,又不想拆掉,丢了面子不说还跟自己的钱袋子作对——不如在国内挑块好地方,把京都那几条街道全部完美复制过来,连日本艺妓那一套也派人去学。这样就能把京都消化不掉的游客放到中国消化掉,起码自己的钱袋子不会是瘪的。

而最后一部视频,则是讲述日本女高中生(JK)校服、“洛丽塔”服饰和汉服,在中国年轻小资女性中如何如何受到欢迎。而据我所知,这三种服装除汉服外均由日本传入,且服装存在严重溢价:衣服的质量完全匹配不上它们的价格。生产这三种衣服的厂家可谓是一本万利。而这便是中国半外围资本主义无数“模仿经济”中存在感比较高的一环:通过模仿日本款式制造服装以实现较常规服装更高额的利润;换言之,模仿甚至抄袭核心国家同类产品款式似乎已是中国半外围资本主义企业实现暴利的几乎唯一做法;而对于其他轻工产业来说,要想实现暴利也基本只有模仿日本文化制造日式风格工艺品这一条路可走了。在无数
中资企业当中,将“模仿日本”视作自己“财富密码”者,奶茶店“宇治春风”;饮料“元気森林”;杂货店“名创优品”等——这些都是“模仿经济”的典型案例,更别提逼得中国小资在互联网上大书特书“如何辨别真品”,结果还是辨别不出真假,气得连篇累牍地写“小作文”大肆批判的“莆田鞋”了。

六、模仿核心国家文化也就算了,模仿日本文化简直就是对中资“骑脸”——岂有不被“铁拳”之理?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个半外围国家,拥有一套完整的“模仿经济”体系,这其中以文化上的“模仿经济”最为突出: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例子,便是苏州因“和服女子事件”而闻名全国的“风情街道”——“淮海街”。

淮海街是1994年10月当地政府为了招徕日本资产阶级投资而开办的一条日式街道,在2010年还曾被中资评为“国家级著名和特色商业街区”(笑死我了家人们)。既然中资已经开了这个“模仿经济”的先例,就不要怪国内有些人为了流量为了收入,搞“一条龙服务”——穿和服去淮海街拍照了。结果不去还好,一去这中资的红皮跟民族主义宣传可就“兜不住”了,以致全国各地模仿日本文化带动经济的做法被搞得一地鸡毛。

“模仿经济”是最走不得钢丝的:你模仿核心国家文化就做得像一点,不够地道的话游客可是不会付钱的;可是太像又容易“大水冲了龙王庙”,这可怎么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4-5-11 08:11: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隐秘战线 于 2024-5-12 09:16 编辑

(续)穿和服的人也不是傻子,跑日本风情街去拍照——你要不修这日式街道人家会跑那里去拍照嘛?再就是日本的女子高中生制服进入中国这事
好消息:中资运动装校服被废力
坏消息:替换运动装的是日式校服

此外日本女高中生校服是怎么跟色情联系起来的?
答: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许多过度消费的女高中生欠下巨额债务,于是“援助交际”也就是日本的性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最后想想为什么哪怕福建莆田仿制的名牌鞋子再好,比原厂的质量还要好,小资还是不屑一顾——这是为什么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难出世界级品牌的一大原因所在

补充:《铁证如山》是1977年由中修政权官方推出的一部所谓“纪录片”,该片存在大量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的污蔑诋毁——而这些不实之言面对中资这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在资本主义复辟后的所作所为显得尤其苍白无力,故原文“铁证如山”改用书名号《铁证如山》以增强语气效果。这部“纪录片”在国内互联网上还进一步催生出了书名号作引号用的用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4-5-11 08:21:04 |只看该作者
版权是一种垄断私有制的恶臭生产方式。

中资虽然教材上宣传民族主义,但其实宣传口径上,已经彻底“改革开放”,“人类命运共同体”,彻底当卖国大汉奸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4-5-11 08:30:10 |只看该作者
人类自组建有序的社会结构开始就在“互相抄袭”,远古的劳动人民也没有想过这么多,属于看着不错,对生产活动有改进,对生活水平有提高,就拿过来用了,版权这种东西是私有制的专属事物。

要真轮“抄不了”的东西,我想只有生物演化吧,毕竟进化真的就是在“摸黑过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4-5-11 08:30: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隐秘战线 于 2024-5-11 08:30 编辑
xin 发表于 2024-5-11 08:30
人类自组建有序的社会结构开始就在“互相抄袭”,远古的劳动人民也没有想过这么多,属于看着不错,对生产活 ...
也不是哦,生物学中有一个术语叫“趋同演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24-5-11 08:33:38 |只看该作者
隐秘战线 发表于 2024-5-11 08:30
也不是哦,生物学中有一个术语叫“趋同演化”

鄙人不才,不懂生物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4-5-11 08:42: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in 于 2024-5-11 08:42 编辑

小资们狂热崇拜“版权”就是崇拜西方帝国主义的“知识产权完整”,崇拜其意识形态霸权,无论是披着“民族”或者其他什么外衣,归根结底,反动小资内心非常认可新自由主义秩序中的“全球化趋势”,“诺贝尔奖”,并且热切希望自己本国的资产阶级连带提升自己的地位,接管并加强这套秩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4-5-11 08:56: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隐秘战线 于 2024-5-11 10:41 编辑
xin 发表于 2024-5-11 08:42
小资们狂热崇拜“版权”就是崇拜西方帝国主义的“知识产权完整”,崇拜其意识形态霸权,无论是披着“民族” ...
好在诺贝尔奖出了个莫言,被朴素群众“顶”上天——这才总算是对“诺贝尔奖”的态度清醒了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9#
发表于 2024-5-11 10:37:35 |只看该作者
隐秘战线 发表于 2024-5-11 08:56
好在诺贝尔奖出了个莫言,被朴素群众“顶”上天——这才算是对“诺贝尔奖”的态度多少清醒了些 ...

看苏联那几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是什么东西,更别说诺贝尔和平奖这种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4-5-11 12:24:17 |只看该作者
越梓流 发表于 2024-5-11 10:37
看苏联那几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是什么东西,更别说诺贝尔和平奖这种垃圾 ...

阿列克谢耶维奇这个苏联女公知的伤痕文学被国内某些“小仙女”捧上神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3 12:51 , Processed in 0.021057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