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工 农 查看内容

老工人、派遣工,谁与争风?

2014-1-5 23:59| 发布者: 赤旗| 查看: 953| 评论: 8|原作者: 2013年工运回顾|来自: 原创

摘要: 又一年过去了,决定将自己对过去一年工人抗争和群体变化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罗列一下。在所谓左派圈子内一直有关于运动与革命主要依靠对象是“老工人”还是“新工人”的争论,我要说“老工人”不敌“派遣工”。

2013年工运回顾系列一:商榷老工人与派遣工

 

作者:赤旗

 

又一年过去了,决定将自己对过去一年(或者不仅一年的)工人抗争和群体变化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罗列一下。也许有人会觉得我的观点过于乐观,也许有人会觉得我的想法过于悲观。您尽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也可以质疑其中的内容。但不管如何这是运动本身给我的印象。近日重读托洛茨基《我的生平》一书,在颠沛流离中的托洛茨基引用了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书信中的一段话作为书的结尾。期望两个“政治不正确的”旧时代反抗者代表的信奉可以帮助我们对我们(不管你自认是毛派还是托派)期待的革命有些思考:

 

运动既不是规则的也不是直线的,但其趋势却是永恒的。各个政府轮流做的那些有利于革命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试图反对革命的东西会最终像云烟一样消散。         ——蒲鲁东

 

(今天先放较有争议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分四到六段后续会逐日再发。)

 

昔日辉煌老工人与受尽剥削的国企派遣工

 

在所谓左派圈子内一直有关于运动与革命主要依靠对象是“老工人”还是“新工人”的争论,我要说“老工人”不敌“派遣工”。

 

当然在回答问题前,需要先定义谁是“老工人”,谁是“新工人”? 因为如果定义或者范畴不明确,则无法进一步讨论。假如“老工人”专指目前在各地积极搞毛泽东诞辰和唱红歌等宣传思想的退休和下岗工人, 虽然他们继承毛时代和文革中传统共产主义和毛主义政治意识形态,但整个群体毕竟在工人群体中的比例很是有限,而且也与现代大工业日渐疏远,体力和精力等各方面也远不如年轻人。他们是否仍然能成为现实工人运动和未来革命的主要力量,不由得我们打一问号。而且即使在这些整体的“老工人”中,造反派、保守派,死硬前17年派、支持三中全会派等内部也是纷纷扬扬,未拧成一股绳。

 

就国际范围内看,在苏联和东欧等前共产主义国家,1990年代解体后一直有所谓“养老金党”的说法。就是很多前共产党或者其变形在新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下主要依靠退休人员为党员主体,在东欧经济转型经济困难期也曾经有一定影响力,但由于缺乏新血输入,很多这种左翼党都日渐衰弱和边缘化,甚至在核心人员逝世后,整个党就彻底消失。我们尊重这些老一辈当年的建设和革命经验,以及对社会主义的深厚阶级感情和思想认识,但不得不说一句,未来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这不靠谱也对他们不负责。

 

如果“老工人”主要是现在或者曾经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工作的工人,例如2005年重庆特钢和2009年通钢罢工等国有企业在岗和下岗工人。毛派等积极卷入的反对国企私有化和国企下岗活动。他们确实仍然在工作,部分也与国有资本有联系,并且多少还有“旧的共产主义”政治传统,但这批中年人的比例和数量实在有限。而且在核心国有企业中,就连这种工人的数量和比例也在快速减少。

 

根据20112月全国总工会向全国人大法工委提交的国内劳务派遣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劳务派遣工已经高达6000多万,占国内工人总数的1/5。派遣工主要集中在国企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央企甚至超过2/3员工属于劳务派遣。此外招募派遣工的就是大型私人或者外资技术企业与服务企业,例如华为、联想和西门子等。

 

例如201310月,南昌铁路局和中铁快运的200名装卸工发动罢工要求加薪和购买社会保险,记者一采访,南昌铁路局下属的装卸工与汽运司机全部是外来工。而且目前全国所有铁路局站的装卸工均已外包给服务公司,大多无社会保险。2011年,前铁道部长刘志军案发和高铁项目债务过高,导致高铁项目纷纷停工,数万乃至数十万(尤其是西部省份)铁路建设工人被欠薪半年左右,导致他们不得不围困铁道建设指挥部和去附近县政府与省政府请愿要求偿付工资。这些工人全部是中标的国有建设公司招募的分包外来工人。

20129月,国家电网集团公司出台文件,中国60-80电工将被解除现有劳动合同与新成立的派遣公司签约。农电工纷纷罢工反抗。宁夏海原农电工为例,同样岗位收入派遣工只有正式工的1/8,同一奖金项目派遣工只有1/3,派遣工没有住房公积金,更无法晋升。

 

不仅是国有的石油、造船、铁道和建筑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压缩劳动成本大量雇佣派遣工和农民工,国有金融服务行业也是如此。在21世纪初,由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为主体的国有银行大规模亏损,所以采取“买断”形式大规模下岗数十万银行服务人员,迄今全国各地仍有数以万计的“买断”人员组织集会和抗议活动。而近几年,银行新大规模招募派遣工,160万银行从业人员中派遣工达到20万以上,这还不包括银行保安、清洁等已经外包的岗位。 

 

根据社科院2014年《社会蓝皮书指出,对于能否进入体制内就业,父亲职业具有显著影响。出生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家庭的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就业的可能性大于个体户、工人和农民子弟。特别是在能否进入国有企业就业方面,拼爹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私有经济在中国迅速发展,目前就业人口中75%以上都在私营企业就业,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已经日益减少。其次,即使国有企业中,传统意义上的具有“铁饭碗”保障齐全的国有企业工人正在大规模的被派遣工所替代,“老工人”比重已经日益减少,有正式编制的国企工人已经在国企本身内部成为具有“特殊待遇”上层工人上层。即使在国有企业中以“派遣工”为主体的新工人也正成为主力军。这也是当局在国有企业中推进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


(责编:路石)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赤旗 2014-1-6 21:31
路石: 本来暂时不打算写文章了。正在为春季开学编辑教辅,读了赤旗文章,加上远航的“教唆”,看来不得不写了。等几天吧,有话要说。暂时拟定题目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动 ...
谢谢几位编辑关注,不急在一时,我还会攒个几篇,多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从不同渠道道听途说来的消息。尤其是关于如何认识工人斗争和罢工三权等问题。
引用 赤旗 2014-1-6 16:24
马列托主义者: 远航一号 2014-1-6 03:02  可以这样看,老工人就是毛派,新工人什么派都不是,但是必然向托派发展(就是他们的政治成熟必然是托派的),如果说毛派能在新工人中 ...
实话说,这个观点太乐观了,革命乐观主义固然可嘉,但是总得面对现实。谁能在未来可能领导工人?不要说毛派,托派,就连左翼能否真正影响大多数新工人都值得怀疑。(我会在后面的回顾中解释这一点)。假如真有一场群众运动发生,工人是否仍然会像波兰团结工会一样,跟着资产阶级自由派走?就现阶段而言,很有可能。在东南沿海,相对而言,目前有一定历史一定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和工人维权组织多是资产自由派或者体质改良派发展出来的。左翼同志真正完全掌握的有多少?当然幸运的是,相比整个工人阶级队伍而言,目前这些组织和团体的力量(影响力和行动力)也着实有限,有很大空间可供左翼开拓。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4-1-6 12:20
远航一号 2014-1-6 03:02

可以这样看,老工人就是毛派,新工人什么派都不是,但是必然向托派发展(就是他们的政治成熟必然是托派的),如果说毛派能在新工人中起作用,只能转变为托派。
新工人的斗争现在基本是经济斗争,形式多样。新工人是老工人失败的产物或者是毛派失败的产物,如何能重新靠向毛派。难道他们要重新走失败之路。毛派的一党独裁等不可能在新工人中起到作用了。不信走着瞧。
引用 子时 2014-1-6 09:29
连蒲鲁东都来了,楼主人脉广结、高朋满座呦!恭喜恭喜!
引用 远航一号 2014-1-6 03:02
请路石、赤旗同志共同考虑几个问题。在无产阶级革命高潮来临时,老工人、新工人都要普遍加入,新工人数量占多数是无疑的。但是,即使在高潮来临的时候,国企工人由于占据着资产阶级经济关键部门,也完全有可能发挥不成比例的关键作用,如煤炭、电力、铁路、电信等。煤炭工人罢工曾经在前苏联解体最后阶段起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在资产阶级正常统治时期,新、老工人都有大量斗争。但是由于大量历史和实际原因,马列毛左派实际能够影响或领导的是老工人。无论毛派还是托派,目前能够领导新工人斗争吗,这种领导体现在哪里,付出多少,收获多少?再者,老工人虽然是少数,并非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显示社会关系、广泛阶级斗争的一部分;通过影响和领导老工人,就可以影响更广泛的群众。
引用 路石 2014-1-6 01:06
远航一号: 期待下文;或许路石同志有意与赤旗交换意见?
本来暂时不打算写文章了。正在为春季开学编辑教辅,读了赤旗文章,加上远航的“教唆”,看来不得不写了。等几天吧,有话要说。暂时拟定题目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动力:试谈无产阶级队伍的整合。
引用 远航一号 2014-1-5 21:02
期待下文;或许路石同志有意与赤旗交换意见?
引用 远航一号 2014-1-5 21:01
远航一号修改标题

查看全部评论(8)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9 10:03 , Processed in 0.01779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