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和其政党之间关系的探析

2014-10-20 10:52| 发布者: 新愚公| 查看: 5307| 评论: 8|原作者: 阳和平

摘要: 为此,就必须一方面把官僚特权和资产阶级法权严格的区分开来,造就一个政治和经济地位脱钩的分配体制,防备官僚利益集团的形成;另一方面,在实践上把文革期间形成的那种自发、半独立的群众组织当成群众民主监督的主要手段。 ... ... ...
4. 文革的实践

  现 在回过头看文革,一个重要的总结就是斗争方法的本身就反映了阶级斗争。要么是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思想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要么是以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出人头地、争当人上人的世界观出发,通过扣帽子、抓辫子、打棍子等等不择手段的方法击败对手,达到以我为中心的目的。前者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后者打击一大片,保护一小撮。

  有些人一谈起文革期间这个被打倒,那个被打倒就很反感,其实这都是叶公好龙的表现。民主权利之 一的罢免权就是打倒权。不爱听打倒,换成罢免就行了。文革中很多群众犯了左派幼稚病,像小孩子刚学会说话时爱说“不”一样,让他干什么都是一个“不”字。 文革中的打倒一切就是一些群众刚刚学会可以管理国家后的一个劲地说“不”的表现罢了。

  在群众运动中冲锋陷阵,打头阵的人往往是昙花一现的人物。他 们像清华批判刘少奇的勇士蒯大富,或像韩丁在《翻身》一书中描述的张庄土改中涌现出的批斗地主的急先锋王雨来那样,往往很快地从历史的功臣转为历史的罪 人。蒯大富成为学生领袖后个人主义膨胀、小集团利益至上,执迷不悟搞武斗,比他所指控的走资派更快地走向自己的反面,造就了群众运动中最让人悲痛的一段历 史4。王雨来上台后横行霸道,滥用职权,假公济私,成为村里的新恶霸。由于上千年阶级斗争的历史就是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还只 被很少的人所掌握,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就不奇怪了。这也是为什么群众运动不能没有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人们所说的革命者和造反派在文革 中所犯的种种错误目前看来都是枝节问题,不是根本性的错误,不是文革未能阻止资本主义复辟的主要原因。因为革命从来都是由不完美的人来承担的。要有群众运 动,蒯大富一类的人物就一定要表演,其他当权者(像武汉7-20事件那样5)也一定要想尽心思来维护自己的权力。这都是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我们要先认识 客观规律才能利用它来改造世界。在没有把官僚特权和资产阶级法权严格区分开来之前,在没有一个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阶段党的领导与群众监督这一矛盾的明确认 识之前,在未从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如何监督之前,其它问题都是小问题。

  现在看来,文革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革命派在文革多年前对走资派的 无知。虽然毛主席是最早认识到走资派的问题,提出了“走资派”的概念,但是到像他那样的革命者认识到走资派的危险性时已经太晚了。这不是说人们在走资派现 象出现以前就有可能先验地提出这一问题并提出其解决方案,相反,他们起先确实把走资派的问题仅仅看成是认识问题,以为通过整党整风就可以克服的问题,而没 有认识到党内官僚资本集团远在文革前已经初见规模了。

  文 革因此犯了两个不可避免的“错误”。文革中的第一个“错误”是由于党内官僚资本集团的存在,它不得不以“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形式来进行,否则群众就发动不 起来。但是它的结果造就了权力的真空。由于派性的原因,很多地方形成了无政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推行巴黎公社的普选制是没有意义的,只会加深派仗 的力度。文革中的第二个“错误”是在革委会成立和党组织恢复以后取消那些自发的半独立的群众组织。这在当时可能是不得已的,防止全面内战的一个措施,但同 时它也剥夺了人民群众对当权者进行有效监督的权力,为走资派上台埋了伏笔。

  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仅仅靠少数几个人具有正确的认识是不够 的,无产阶级政党内的大多数,工人阶级的大多数必须同时认可才行。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工人和其它劳动人民在自己与走资派的斗争中认识走资派的本性。 他们没有这一实践就不容易有这一认识。文革是工人阶级掌权后与走资派首次进行的全面的较量。这期间有的人认识得非常快,多数人认识得比较慢;它的失败,从 未能阻止走资派上台来看,就像小孩子刚学走路要摔跤一样可以说是命中注定的,可也是无产阶级最后胜利不可缺少的一步。

  总结十月革命以来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未来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时期党群关系必须回归马克思所总结的巴黎公社的两个原则,既废除官僚特权和坚持无产阶级对其政权的民主监督。本文随后将对此做进一步的论证。
现在我们需要回答的是:既然文革被颠覆了,那么我们能不能像有些人主张的那样,从资产阶级那里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资本主义的政体是不是能解决一些无产阶级政权所面临的问题?


二、 照搬资产阶级民主和法治的幼稚性

  目前流行的,同巴黎公社两项原则思路不同的几个相关的非阶级观点是:要么认为只有多党议会制才能有效地对执政党进行监督;要么认为有了普选的民主,“还宪于民,还政于民”,才能有人民的监督;要么用法治来制约执政党,人民监督政府的问题才能解决(注6)。

  我 认为这些观点反映了人们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和法治的迷信,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实质缺乏清醒的认识。由于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当家做主原则不光需 要表现在政治层次上,而且必须表现在生产领域中,因此对于那些热衷于资产阶级民主的人们,我们不得不追问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他们将如何实施自己的多党议会民 主原则?在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试问我们如何通过多党议会制来组织生产,比如铁路、航空等交通的运行,钢铁、汽车等工业的生产,或机关单位学校的 运作?我认为将来的无产阶级政党要避免以往的命运,就必须对资本主义的民主、宪政和法治的现实与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经验做一个马列主义的对比分析和科学 的总结。


1. 多党议会制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否定

  无产阶级专政是不能通过多党议会制来实现的。这一结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的多党议会制有了根本的认识后方能得出。

 A. 私有制下的多党议会制民主的内涵与共有制民主的区别

  众 所周知,资本集团内部、公司内部、企业内部和为资本服务的军队内部是不可能实行多党议会制的。这是因为资本的本能是个人利益最大化,除了对外侵略扩张和对 内镇压工人阶级以外,他们没有一个共同利益。因此资本之间的利益竞争需要有一个资本家们都能接受的游戏规则。这一规则的制定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根本任务。多 党议会制只不过是为了避免资本之间利益的过激冲突而同归于尽,为了制定一个资本家们都能接受的游戏规则而设置的一种调解利益的机制罢了。

  更进一步 讲,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有个所谓“公众”领域和“私人”领域之分。资产阶级把个人生活和资本运转都看成是私人领域的活动。按照资本主义的逻辑,政治活动属 于公众领域,经济活动(企业和公司的经营)属于私人领域,两者的组织形式是截然对立的。在所谓私人领域既资本公司和企业内部,资产阶级实行的是严格专制的 制度,在所谓公众领域,既为资本服务的协调资本之间关系的政治体制上,资产阶级实行的往往是多党议会制。

  由于资产者之间相互竞争、排挤,他们阶级 内部缺乏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因此资本主义民主的核心在资产阶级专政下是维护资本一元一票原则、钱少的听从钱多的、相互制约、股份制为其根本特征的“财 主”议会制。资本利益集团之间的独立性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的相互独立性。这是多党议会制的经济基础。

  与资产阶级相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解放不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只有消灭人压迫人的制度,无产阶级才能最终获得自身的解放。因此,除了那些希望通过个人奋斗达到个人解放(也就是试图脱离本阶级)的人以外,无产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就 那些关心阶级命运的人来说,无产阶级内部争论的是,到底什么才是本阶级的全局和总体利益的问题,而不是争论如何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游戏规则。比如在毛泽 东时代,大家争论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还是农轻重妥善安排,是教育的提高优先还是普及优先,等等。将来在追求全局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无产阶级很有可能还要 争论像转基因的安全一类的问题。只有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产阶级才能在具体的问题上对到底什么代表本阶级的全局和总体利益有个明确的认识,才有可 能达到意见的一致。

  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活动和除了个人私生活以外的所有的需要相互协作的经济活动都属于“公众”领域,因而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两者之间不会有相互对立的组织形式。

  从追求无产阶级全局利益最大化这一立场看问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消亡以前,只有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才是符合无产阶级全局和总体利益的机制。代表无产阶级政治利益的就不可能是多党制,而只能是一个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集中统一的政党。

  无 产阶级的总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这一点。多个政党同时代表无产阶级总体利益在逻辑上说不通。只有一个民主集中制的集中统一的政党才符合无产阶级 的全局利益。无产阶级内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只能是少数服从多数而不能是基于不同政见分裂为不同政党。如果确有多个无产阶级的政党同时出现,它只能是无产 阶级还未掌权的情况下,表现的是无产阶级的不成熟。

  虽然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到底什么是无产阶级的全局和整体利益必须是多 数人说了算。上世纪30年代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突出地显示了这一点。当错误路线占上风的时候,毛主席只好一边尽力地说服大家,一边耐心地等待大家通过实 践的检验去领悟真理。毛主席那时没有搞分裂,因为只要大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一致的,革命者别无选择。一旦有些人的出发点和参加革命的目的与无产阶级的全局 和总体利益相违背的话,党的分裂才是必然。俄国布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分裂就是一个例子。

B. 多党议会制必然否定无产阶级的全局利益
  如果 社会主义期间无产阶级内部基于不同政见分裂为不同政党的话,让我们想像一下所谓无产阶级的多党制将是什么样的:一种可能是像工会那样按行业建党,比如说一 个代表钢铁工人利益的,一个代表汽车工人利益的等等的政党相互竞争。这样,不可能有一个行业的政党是考虑工人阶级全局利益的政党。

  另一个可能是按照观点建党。反映到每个企业里会有多个政党的成员同时竟争企业的领导权。这就是文革中出现过的派仗!派性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而不是从全局利益出发。有了派仗,全局利益又是无人去考虑。

  这 两例的荒谬是显而易见的(注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符合无产阶级全局利益的只能是一个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政党。由于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活动都是要服从无 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政治和经济的组织原则是一致的,除了个人生活以外,没有所谓“公众”和“私人”领域之分,任何有 关无产阶级的建党学说都要通过如何在经济领域运行的验证。通过这一验证我们就很清楚地看出资产阶级的多党议会制从来就没有在生产领域,在企业内部运行,也 不可能在企业内部运行。它只能是在企业外部,为权衡资本之间利益而设置的一个机制。

  由此可见,有些人提出的所谓“无产阶级的多党制”,就像“社会 主义的市场经济”一样的似是而非,一样的荒谬。我们看问题要看本质而不能只看标签。即便是加上“社会主义”的标签的“地沟油”也还是“地沟油。”加个“无 产阶级”或“社会主义”的定语改变不了“多党制”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就像在“妓院”前面加上个“社会主义的”改变不了“妓院”的性质,在“赌博”前面 加上个“无产阶级的”改变不了“赌博”的性质一样。


C. 民主集中制的上层建筑与计划经济的经济基础

   进一步地讲,一个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是由其生产的组织形式决定的,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政权或政治的组织方式。生产的组织形式是经济基础,政治的组织形式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比如说,在一个以自给自足的小生产为其主要生产方式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王国的大小(除了君主之间的战争对生产力的破坏以外)对生产的影响不大,因而王国的大小主要依赖于自然条件所产生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尤其是在欧洲。但是在商品和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化大生产逐步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市场的大小和一个政权的版图紧密相关,资产阶级不会轻易允许个别的独立王国限制市场的完整,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迫使资产阶级的国家对私人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强(如目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和各国的“救市”措施),冲击着“公众”和“私人”的领域之分。这些都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例子。

  在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生产的社会性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人们在生产之间的协作。如果这一社会生产的目的 是为无产阶级的全局利益服务的话,那么无产阶级为了兼顾个人利益和总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就必须要求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 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与此相适应的经济上的组织形式就只能是以全盘利益统筹兼顾的计划经济而不是各自为政的市场经济。

  与 这种计划经济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还能有什么样的形式呢?也就是说除了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的民主集中制以外,那种类似多党议 会制的上层建筑能和计划经济相符吗?历史上还有过什么其它的前人创造出的与这一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相适应的政治组织形式吗?没有,也不可能有。


D. 无产阶级专政的奋斗目标

  目 前很多人反对当局的专制,但是问题的根本不在于专制本身,而在于是哪一个阶级在实行专制。这是因为,有阶级的存在就有阶级的专制。就像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 会主义必须是计划经济的,但是有计划经济的社会(如那种子继父业的家族政权)不一定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一样,无产阶级的政党必须是集中统一的,但 是集中统一的政党不一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无产阶级中的个人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并不否定无产阶级政治生活的多样性,而是以一致性为基础的,也就是 说无产阶级政治生活之所以有多样性就是因为本阶级的总体利益和作为阶级一员(而不是想跳出本阶级)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只要还有人在还受压迫,整个阶级是 得不到最后的解放。

  比如说,无产阶级的内部有主要关注经济发展的无产者,有主要关注科学技术的无产者,有主要关注环境保护的无产者,有主要关注妇 女解放的无产者,有主要关注民族平等的无产者,有主要关注文化教育的无产者,等等。无论各自关注的是什么,只要大家的基本出发点是和无产阶级的总体利益相 一致的,奋斗的目标是造就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人人地位平等的新世界,把自己所关注的事业看成是无产阶级总体利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那么这样的多样性 才是明了和确定无产阶级总体利益的根本途径。但是无产阶级政治生活的这种多样性是和目的相互敌对的多党制无关的,阶级内部的意见的协调和统一是通过无产阶 级的大民主(注8)来实现的。多党制反而给走资派分裂工人阶级队伍,为走资派名正言顺地篡党夺权提供了方便。

  以上的分析应该足以说明,为什么照搬资产阶级的多党议会制并不能解决无产阶级专政下无产阶级面临的如何防止走资派篡党夺权的问题。


【注6 其实,这一思想在文革后期的1974年那个颇有影响的署名李一哲的《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大字报就有了。这张大字报很使人深思,当时像本人那样没有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过的人很容易被此文的观点所迷惑。】
【注7 其它一些空想的主张也是同样的荒谬,如工人阶级的政党应该分成什么“教育党”、“生产党”等等。这些“理论家”好像没有看懂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注8 可以参考本人2008年写的《试论无产阶级的大民主》一文。】



10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子_云 2014-10-22 08:01
谢谢新愚公和柳实编辑。

同意阳和平同志对“多党制"、”法制“的否定。

对官僚特权和走资派产生环境的限制,当然要靠巴黎公社原则的实施。只是在实践上,我们要走自上而下、逐步发展普选的道路。
引用 龙翔五洲 2014-10-21 03:32
“多党制反而给走资派分裂工人阶级队伍,为走资派名正言顺地篡党夺权提供了方便。”——本人并不真正支持多党制,但是,请解释1976年10.6的政变是在多党制下发生的还是在实际的一党制下发生的?我们研究未来要重建的社会主义时,应当把制止修正主义上台和资本主义再复辟的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考虑在内。
引用 路石 2014-10-20 15:12
同郭松民一样,作者主要的理论缺陷(不说阶级立场了)是不懂“国家”,不能深刻认识、弄懂以及如何运用无产阶级获得胜利后继承下来的这个祸害。要认真讨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必须掌握马列毛主义的国家学说,首先要读懂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引用 xiaoliwencai 2014-10-20 07:37
中流击水:必须对中国的官僚主义者阶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引用 龙翔五洲 2014-10-20 06:41
“从追求无产阶级全局利益最大化这一立场看问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消亡以前,只有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才是符合无产阶级全局和总体利益的机制。”——这种观点并不能根本解决走资派的产生、发展壮大、最后篡党夺权的问题。更不能解释类似当今中央已经修正主义化彻底走资本主义的党中央一个劲地要求全国各地党组织“要紧跟党中央”、“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继续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危害性问题。
引用 龙翔五洲 2014-10-20 04:11
“列宁的建党 理论主要的是在与资产阶级政权的斗争中形成的,而不是在与那些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进行的斗争中形成的。问题在于,掌权后无产阶级政党的地位由革 命党变为执政党,在这种情况下,原先只强调群众路线,没有強调群众监督的建党理论就显得有些先天不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党在掌权后几乎先后都变质了, 都走到了自己的反面,成为压迫工人阶级的党国一体的官僚资产阶级政党,进一步暴露了原有理论的缺陷。”——这就是我们探讨重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的必要性之出发点,一味拒绝探讨是不对的。
引用 xiaoliwencai 2014-10-19 14:47
对《 郭建波:对问题中国几位学者发言总评》的点评
http://www.1931-91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829&extra=page%3D1
引用 远航一号 2014-10-19 12:58
柳实同志的编者按写得很好。

查看全部评论(8)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5 03:45 , Processed in 0.024123 second(s), 13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