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学习园地 查看内容

将马列毛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二十一世纪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

2015-1-3 21:11|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3760| 评论: 9|原作者: 红色中国新年笔谈

摘要: 中国的马列毛左派要有雄心壮志,要有伟大的抱负,要敢于想前人和外国人所未想,敢于做前人和外国人所未做,敢于走前人和外国人所没有走过的道路。将马列毛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二十一世纪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的马列毛左派和无产阶级将要承担的伟大历史使命。 ... ...

迎接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无产阶级革命将首先在西方几个“先进国家”同时爆发。从世界历史的实际发展进程来看,这个设想没有实现。

            伟大的十月革命,虽然是依靠以无产阶级为主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实际上体现了工农联盟)以城市武装起义的方式夺取了政权;苏维埃政权却是在广大劳动农民的支持下,经过残酷的三年国内革命战争粉碎了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及其仆从国武装干涉之后才巩固的。十月革命爆发时,俄国工业无产阶级的人数仅400万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无产阶级中的骨干分子被大量抽调到苏维埃政权的各级部门;许多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在国内革命战争中血洒疆场。到了新经济政策时期,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我们知道,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全新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方面就遇到了重大困难。列宁曾经指出,名义上的苏维埃国家“实际上是和我们完全格格不入的,它是资产阶级和沙皇制度的大杂烩”(列宁,《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19221230日)。从后来的实际历史进程来看,苏维埃党和国家的上层领导集团实际上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严重脱离无产阶级群众。到了三十年代,官僚主义特权已经泛滥。赫鲁晓夫集团上台后,公开实行修正主义的内外政策;但是苏联变修的根源则可以追溯到斯大林时代。

            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是由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以及少数工农先进分子领导的,以劳动农民为主体,有城市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历史作用,是推翻“三座大山”,消灭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阶级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从而将一切可以集中的经济剩余集中在革命后的国家手中,以达到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强大民族国家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不久即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分别在城市、农村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的经济制度,但是并没有消灭和缩小“三大差别”,特别是没有消灭和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官僚特权集团就已经形成。文化教育领域的上层建筑则大量地掌握在旧知识分子手中。到了六十年代前期,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修正主义集团实际上已经掌握着党政各级部门的绝大部分权力。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毛主席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设想。严格来说,只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才由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按照“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反对包办代替”的精神在一些地方进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然而,即使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甚至在上海,也没有建立过比较巩固的、彻底实行巴黎公社原则的无产阶级专政机关。

            今天,我们面临着与二十世纪截然不同的世界历史形势。正是由于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以全面发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彻底扫清了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和压迫关系,这就为中国资本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从而也为中国无产阶级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了160多年之后,恰恰是在中国,所有的社会经济关系都正在以马克思所预言的方式演进着。不仅全社会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正在成为丧失了生产资料、被迫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而且这些无产者正在各个工厂、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组织起来。他们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斗争,并且取得了一些胜利。他们即将开展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和革命斗争。他们失去的,将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与二十世纪初期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不同,今日的中国资本主义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仍然处于外围的地位(虽然正在迅速地向半外围的地位靠拢)。中国无产阶级创造的大量剩余价值通过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体系中的不平等交换转移到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这就意味着,一旦中国的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并且要求广泛的经济、社会、政治权利,中国资产阶级将不能够拿出一块很大的“超额利润”来与工人阶级分享,因而也就难以用让步和改良的方式来缓解未来的统治危机。

            在二十世纪后期,面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核心地区和半外围地区工人运动的高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最终是通过将大量工业资本转移到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外围地区(特别是中国)的方式,来改变全球的阶级力量对比,压迫西方工人阶级就范。今天,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找不到像中国这样一块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并且政治稳定、能够提供其它资本积累所必需的各项条件的广大地区。

            当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修正主义统治集团遭遇危机的时候,他们通过所谓“政治民主化”达到了蒙蔽工人阶级、全面实行资本主义复辟的目的。中国的资产阶级在未来遭遇统治危机的时候,也可能想要采取类似的办法。但是,经过几十年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中国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进程将帮助中国无产阶级日益组织起来,这将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组织起来的中国无产阶级将不仅要求政治民主,而且要求各项经济和社会权利;而后一个方面的要求,恰恰是依靠剥削廉价劳动力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中国资产阶级所无法满足的。中国的资产阶级将不仅无法满足中国无产阶级的最低要求,而且也无法满足农村半无产阶级的最低要求,甚至也无法满足城市小资产阶级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最低要求。这就为在城市无产阶级、农村半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之间建立广泛的反对资本主义的人民大众的联盟创造了条件。在吸取了苏联和东欧各国工人阶级的惨痛教训以后,中国无产阶级也不会因为资产阶级开了几张“民主”的空头支票就放弃自己在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各项实际物质要求。中国的资本家是讲求实际的。中国的劳动人民更加讲求实际。资产阶级“民主”不能当饭吃,这个道理,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是容易了解的。

            在采用了上述各种伎俩都不能摆脱未来的统治危机之后,中国的资产阶级还能怎么办呢?毫无疑问,中国的资产阶级一定会尝试用武力镇压的方法来打垮工人阶级的。但是,这难道不是中国资产阶级多年来已经一直在使用的方法吗?如果靠镇压能够吓倒工人阶级,就不会有近年来中国工人斗争的蓬勃发展,就不会有资产阶级的被迫让步。

            镇压是有代价的。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哪个政权是可以单纯依靠武力镇压来维持的。古语说,“法不责众”。按照现代政治的理解,就是说,滥用武力镇压,将使资产阶级政权严重丧失合法性,并导致更大规模的人民反抗。

            一切资本家存在的目的都是为利润而生产。单纯的武力镇压并不能消灭工人阶级,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中国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特点所必然带来的积累危机(劳动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必然趋于上涨、利润率必然趋于下降)。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只要解决不了积累危机,资产阶级就不能解决统治危机。

            十月革命爆发在军事上、工业上落后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工业发达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如布尔什维克党所期望的那样爆发革命(德国革命失败)。在经过了数年的探索以后,苏维埃俄国全面调整了原来的世界革命策略,集中力量支援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启了亚非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时代。

            与当年的俄国不同,今日的中国是世界工业生产的中心,是联系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体系的关键环节。中国如果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将不仅给中国的资本主义以致命打击,而且给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以致命打击。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马列毛左派积极分子已经走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当中,走入到其他劳动群众的队伍当中,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另一方面,在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中,也已经初步产生了一批有马列毛觉悟的先进分子。中国的无产阶级和中国的马列毛左派即将面临一场伟大的斗争。这场伟大的斗争,将有可能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革命。

            中国的马列毛左派要有雄心壮志,要有伟大的抱负,要敢于想前人和外国人所未想,敢于做前人和外国人所未做,敢于走前人和外国人所没有走过的道路。将马列毛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二十一世纪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的马列毛左派和无产阶级将要承担的伟大历史使命。

 

13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无产阶级之怒 2015-1-12 19:28
现在看来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抢占舆论的话语权。新生的无产阶级面临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全方位的冲击,很多人都无法认识到苦难的根源,更没办法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应该加强宣传,让更多的新生无产阶级拥有政治觉悟。
引用 子_云 2015-1-6 06:34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11年,美国从全球攫取的霸权红利达73960.9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96.8%,是攫取霸权红利最多的国家;中国损失的霸权红利高达36634亿美元,占全球霸权红利损失的47.9%,是霸权红利损失最多的国家。

      这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8日对外发布《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中披露的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该报告称,霸权红利是指霸权国家通过在全球建立的霸权体系,直接或间接获取的超额垄断利润,其本质上具有掠夺性、寄生性、腐朽性等特征。美国从全球攫取霸权红利的途径五花八门,主要包括铸币税收益、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债务收益、海外投资收益、流动性收益、不公平贸易收益、汇率操控收益、金融衍生品收益、大宗商品期货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10个渠道。

      为定量测算世界各国的霸权红利收益和损失,中科院国家健康研究组专门构建霸权红利模型,并计算出100个样本国家2011年的霸权红利情况。计算结果还显示:美国霸权红利占GDP比例高达52.38%,即美国有52.38%的GDP通过霸权获得,而中国损失的霸权红利占GDP比例达51.45%;美国人均占有霸权红利达23836.7美元,而中国人均损失霸权红利达2739.7美元,相当于中国年人均可支配 ...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1-2 09:54
新愚公: 给05txlr同志:除了基本立场一致外,我们编辑部成员之间的观点是独立的,内部分歧也常有,有时候分歧还很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如同网友一样通过跟帖进行思想交 ...
插一句同志提出的问题值得研究
引用 子_云 2015-1-2 08:55
远航一号: 根据05txlr同志的意见,请各位编辑对本编辑的文章暂勿表态或发表评论。
为远航同志和其他红中网编辑同志点个赞!
引用 插一句 2015-1-2 07:57
我觉得国内有条件的网友可以研究调查一下官僚资本直接掌握的高端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大学等机构对经济的影响,这些毛时代的遗产和一般资本家控制的企业还是有比较大不同的。

我最近回国看到的,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辐射能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一般的发达国家因为产业规模小,很多也做不到。这些企业、机构的领导层都有私有化冲动(即转变成为一般私人资本),但因为所处产业实在太过高端,我能看到的实例,转出去的大多即便能生存发展,也在本行业主流中被边缘化。这些产业要从官有变成较为纯粹的私有,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感觉很难实现。

我没感觉它们在工人的雇佣规模和范围上能和一般私人资本企业相比,也就是说在广布社会的大多数中、低端产业和服务行业中,工人或其他普通劳动者还是会强烈感受到随时出现的激烈阶级冲突。但我认为上述官资企业和机构无论如何都对经济起了重要的稳定和缓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的剧烈崩溃,也极大地稳定了一部分城市小资产阶级(具体业务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

毋庸讳言,因为是走马观花,我对这些具体情况的认识肯定流于肤浅。但我感觉如果不搞清楚这些企业、机构对整个目前中国资本主义运作的具体影响,就可能在每个经济危机的具体阶段,在危机对革命形势的促进程度上产生错误估计。

这点和俄罗斯的情况也有共通之处。俄国尽管被西方尽可能的去工业化,现在还被制裁,搞得卢布大贬,但其官僚资本在普京这一类真正“自己人”组成的领导集团领导之下,靠着实际的计划经济,目前看不到有垮掉的可能。如果俄罗斯的官僚资本不垮,那么俄罗斯就不会出现急剧崩溃。
引用 新愚公 2015-1-1 12:02
给05txlr同志:除了基本立场一致外,我们编辑部成员之间的观点是独立的,内部分歧也常有,有时候分歧还很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如同网友一样通过跟帖进行思想交流。不过我支持05txlr同志的意见,尽量让网友自己来解读和评价编辑部的文章内容。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1-1 11:36
根据05txlr同志的意见,请各位编辑对本编辑的文章暂勿表态或发表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1-1 11:17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1-1 11:16
以下是05txlr同志的意见,我们编辑部将予以讨论和评估

05txlr   10 分钟前 远航同志,新年好!
  拜读了几篇红色中国新年笔谈,觉得确实很好。但由于是贵网站编辑同志所撰,其他编辑同志是否可以稍后再表态或作评论,而让网友们先发表看法。另红色中国时评也有这个问题,请考虑! .
菜单

您  刚刚 谢谢05txlr同志的建议。我回头向我们编辑部的同志转达一下。说老实话,有这么一个实际情况。我们编辑部的同志因为各有工作和学习的任务,有的生活负担还很重,有时关注红色中国网的程度也不够,有的编辑也不能及时了解网上动态。我们鼓励编辑之间相互评论、相互鼓励,本来是希望这成为促进编辑加强参与的一种方法。当然,客观上也有影响各位网友参与的负作用。我们再讨论一下,权衡一下利弊。

查看全部评论(9)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30 18:05 , Processed in 0.01144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